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从临床发病的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的白羽肉鸡病料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对SD18株进行致病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无菌采集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分离病原物,在LMH细胞上培养,并连续盲传3代,经无菌生理盐水倍比稀释,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和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对分离毒株进行理化特性和血凝特性测定;利用设计的鸡呼肠孤病毒L1和S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病毒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经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进行基因测序以及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病毒对SPF鸡和白羽肉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攻毒后的SPF鸡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滴度。【结果】从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中分离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其ELD_(50)为10~(-6.5)/0.1 mL,TCID_(50)为10~(-7.36)/0.1 mL。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100,750,265 bp,依次为鸡呼肠孤病毒的S1、σC和L1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的S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2.7%,与Ⅰ群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S1133株的同源性仅为59.0%。核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与Ⅰ群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说明新分离的肉鸡呼肠孤病毒SD18株属于基因Ⅴ群,可能是Ⅰ群经典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变异毒株。SPF鸡和白羽肉鸡回归试验表明,SD18株病毒能够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与临床发病一致,并能水平传播。接种试验表明,病毒SD18能致死鸡胚,打开死亡鸡胚可见其绒毛尿囊膜增厚、尿酸盐沉积、胚体出血等症状,符合呼肠孤病毒的致病特点。【结论】该分离株SD18为新型肉鸡呼肠孤病毒,能够引起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JS-01,并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展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病死鹅的肝、脾组织冻融3次后充分匀浆,8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接种10日龄鹅胚的卵黄囊,收集24~144h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并提取病毒RNA。根据鹅呼肠孤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所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并在AMP+/LB培养基中培养,对阳性菌落测序,对测得的序列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并绘制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分离病毒JS-01的RT-PCR显示,其基因序列长度380bp,为鹅呼肠孤病毒σC基因片段;系统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JS-01与水禽源呼肠孤病毒处于同一分支,同源性为94.8%~96.5%,而与鸡呼肠孤病毒的同源性仅为40.6%~52.2%;在雏鹅上进行的动物回归试验表明,病毒JS-01可使雏鹅肝、脾、肾等器官发生病变。【结论】分离毒株为鹅呼肠孤病毒,该分离株对雏鹅有一定致病性,应注意本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吉林省某疑似高致病性PRRS猪场的病原,研究其基因特性。【方法】采集疑似感染高致病性PRRSV病猪的脏器组织,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分离PRRSV;应用RT-PCR方法检测和确定分离毒株的基因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电镜观察和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分离的病毒。【结果】分离毒株为北美洲型PRRSV,命名为JL-04/12,其基因组全长为15 320bp(不包括PolyA),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序列比对结果表明:JL-04/12株与经典毒株VR-2332和CH-1a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5%和94.9%;与高致病性毒株JXA1、HUN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1%。分离毒株JL-04/12编码的2个非结构蛋白和GP2~GP4的氨基酸序列与HUN4株同源性较高,在97.2%~99.3%,而JL-04/12编码的GP5的氨基酸序列与JXA1株同源性较高,为98.5%;JL-04/12编码的GP6和N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JXA1和HUN4的同源性均为100%。PRRSV JL-04/12株的Nsp2不连续缺失30个氨基酸,与高致病性PRRSV毒株JXA1和HUN4的同源性最高,均为97.8%,判定该分离株为变异的高致病性PRRSV。【结论】从吉林省分离到1株高致病性PRRSV,说明高致病性PRRS变异病毒在吉林省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检测临床鸭呼肠孤病毒的感染情况,根据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PCR引物,并以呼肠孤病毒基因组为模板,建立了鸭呼肠孤病毒的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采集江苏省多地疑似呼肠孤病毒感染病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后判断建立的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出率。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鸭呼肠孤病毒σC基因保守区438 bp的序列,与其他鸭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可检测1 fg基因组DNA,对于临床样品检出率为100%。该方法可以用于临床快速诊断鸭呼肠孤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离得到猪圆环病毒2型(PCV-2)陕西杨凌株,测定病毒滴度(TCID50),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为研制针对性更强的PCV-2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经PCR检测为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的病料中,分离病毒并接种PK-15细胞,通过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电镜观察,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用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IPMA),测定分离毒株的TCID50,并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1株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分离株在PK15细胞上的TCID50为10-4.75。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分离株与一加拿大分离株(DQ200735)同源性最高(99.4%)。【结论】 从陕西杨凌分离得到了1个猪圆环病毒2型分离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河南部分地区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猪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对郑州、焦作两地疑似PCV2感染的猪淋巴结、脾脏和肺脏组织进行PCR检测,对检测为阳性的病料进行PCV2的分离,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扩增进行初步鉴定。用PCR扩增PCV2全基因,经克隆、测序后,用MEGA5.1软件对克隆的序列与GenBank上获取的其他PCV2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结果】分离到2株病毒,分别命名为ZHENGZ-12株和JIAOZ-12株。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感染病毒的细胞出现了特异的亮绿色荧光。2个分离株全基因组长度均为1 767bp,与国内外PCV2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6%~99.9%,2个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与PCV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4.6%和77.7%。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个PCV2分离株同国内外分离株的亲缘关系很近;PCV2核苷酸序列比较稳定,其进化不存在明显的地域相关性。【结论】初步证实分离病毒为PCV2,ZHENGZ-12株基因型为PCV-2a,JIAOZ-12株基因型为PCV-2b。  相似文献   

7.
选取1998~2009年福建省不同地区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中具有代表性的10株,用RT-PCR技术扩增其S1和S4基因的功能区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为819bp,S4基因目的片段为992 bp.参照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毒株S1和S4基因序列,构建番鸭呼肠孤病毒的遗传进化树,分析遗传进化关系.国内各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为92.2%~96.7%,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88.5%~92.8%,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76%~78%.国内各分离株S4基因同源性为95.2%~99.3%,与国外89026株同源性为92.3%~94.5%,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同源性为21.2%~21.5%.通过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到MDRV与同属的ARV序列形成了2个大分支,而MDRV序列分为2个小分支:一支为10株分离株和国内分离株,说明国内分离株没有明显差异;一支为国外分离株89026株,这说明国内分离株与国外毒株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确定一例鲫(Carassius auratus)鳃出血症的病原。【方法】无菌操作条件下从患病鱼的肝脏、脾脏等病原灶处分离病原菌;利用压片法取鳃丝、体表粘液进行观察,检查是否有寄生虫感染;取鳃、肝脏、脾脏、肾脏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鲤疱疹病毒Ⅱ型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组织病理学技术以分析鳃出血症的病因。【结果】结果发现,病鱼尾鳍末端发白,鳃丝出血、末端轻微溃烂,有少量红色腹水;寄生虫学检测未发现鳃丝和体表黏液有寄生虫寄生;通过微生物学诊断,未见病原菌生长;PCR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鲫体内CyHV-2呈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测表明,患病鲫的主要损伤靶器官为脾脏、鳃、肾脏、肠道、心脏和肝脏,主要引起重度鳃出血和坏死性鳃炎,重度坏死性脾炎、中度至重度肠炎、中度至重度坏死性肾炎、中度坏死性心肌炎和中度心内膜炎和轻度坏死性肝炎。【结论】推断本次鲫鳃出血症为CyHV-2感染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采后霉烂柑橘上分离青霉病原菌,并筛选和鉴定病原中寄生的青霉病毒。【方法】以柑橘园腐烂的柑橘为材料,挑取分生孢子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根据总基因组电泳图谱筛选具有基因组额外核酸片段的病毒菌株,并使用RT-PCR扩增额外片段测序鉴定相应病毒。【结果】根据菌落形态初步分组,分离到两类菌落特征差异明显的青霉菌(共25株),其中具灰绿色菌落的青霉16株,具暗黄绿色菌落的青霉9株。扩增两类青霉的代表菌株(DY10和DY18)的ITS并测序,鉴定结果显示,DY10和DY18分别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digitatum)。青霉菌株总基因组电泳筛选发现,DY9、DY11、DY12、DY17菌株中存在约6000 bp的基因组额外片段,推测可能为指状青霉病毒1 (PdV1)同种不同病毒株的基因组。根据PdV1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测序序列与PdV1基因组同源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9.7%,将所分离的病毒鉴定为PdV1同种的不同病毒株。【结论】本研究从腐烂柑橘上分离鉴定意大利青霉16株和指状青霉9株,并从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NDRV分离株具有较广的细胞亲嗜性,能在MDEF、CEF、AD293、Marc145、Vero、ST、MDCK等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变细胞呈现巨融合状;但NDRV分离株在PK细胞中盲传3代均未出现病变。【结论】NDRV在致病特性方面明显不同于禽呼肠孤病毒和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1.
黄芪多糖防治草鱼出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防治草鱼出血病,提高草鱼成活率。[方法]用黄芪多糖、维生素K3粉、板蓝根和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拌通威饲料在4个水域进行投喂,开展草鱼出血病的初步治疗试验。[结果]水域1草鱼在用药后的第4天基本没有鱼发病死亡,之后没有发生草鱼出血病。水域2草鱼6月24日用药,6月26日病愈,并且没有出现草鱼出血病复发现象。水域3草鱼在用药后第3天完全病愈,之后没有复发。水域4草鱼在用药后第4天死鱼现象停止,之后没有复发。[结论]在草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维生素K3粉、维生素C,可提高草鱼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达到治疗草鱼出血病的效果,添加适量的板蓝根对草鱼有保肝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忠梅  宋宇  李庆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93-19794
[目的]研究千里光水煎剂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体外病变效应(CPE)法检测千里光水煎剂在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对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3、腺病毒3型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的抑制作用。[结果]千里光水煎剂在体外有较好的抑制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对人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3、腺病毒3型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没有抑制作用。[结论]千里光水煎剂在体外具有抗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鲤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离、鉴定鲤鱼嗜水气单胞菌。[方法]从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病鱼或濒死鱼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经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因子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研究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致病性。[结果]分离到的2株优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经鉴定,确认为嗜水气单胞菌。无菌滤液试验表明,鲤鱼细菌性败血症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腹腔注射分离菌菌悬液的鱼在7 d内全部死亡,人工感染试验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且再次感染后又可分离到该菌株。分离提纯的致病菌株产生了β-溶血环,经蛋白酶试验为阳性。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同源性为98%。[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生理生化水平上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健康的影响。[方法]以同批繁殖、同池培育、体色正常、体重85~115 g、体长12~20 cm的健康草鱼为试材,用不同浓度(0、0.5、1.0、3.0、5.0μg/L)高效氯氰菊酯对其进行暴露处理,研究处理1、5、12 d后草鱼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高效氯氰菊酯浓度与草鱼LSZ活性存在时间—效应关系。暴露1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上升(P〈0.05) 暴露5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 暴露12 d时,各处理组草鱼LSZ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对草鱼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RAPD技术对草鱼、鲢鱼和鲫鱼群体遗传变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20种10 bp长的随机引物对草鱼、鲢鱼和鲫鱼进行RAPD-PCR扩增,从20种引物扩增出来的DNA条带中筛选条带清晰的6种引物,分析这3种鱼的遗传变异。[结果]结果表明:草鱼与鲢鱼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差别不明显,草鱼与鲢鱼、鲫鱼品种间的带纹相似系数分别为0.375和0.416,遗传距离分别为0.625和0.584;鲢鱼与鲫鱼品种间带纹相似系数为0.366,遗传距离为0.634。[结论]RAPD是一种非常灵敏的种间鉴定技术,特别是对鱼种类的鉴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和鉴定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方法]首先,采集患病草鱼的肝、脾、肾等器官,分别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然后,将各自分离菌种进行镜检、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最后进行人工再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经菌体形态、致病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同一种菌种,即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再感染的草鱼出现了与自然感染草鱼相同的症状。[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禽6型副粘病毒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来自吉林省自然保护区的野鸭拭子中分离出1株禽6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6,APMV6),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F和HN毒力基因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APMV6,命名为JL-127,基因组全长为16 236 nt,毒力基因进化结果表明,JL-127株与TW及FE株遗传关系较近,与HK株遗传关系较远.[结论]首次对我国野鸭源APMV6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和特异性检测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NDRV S3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MGB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NDRV的一步法MGB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并与普通RT-PCR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扩增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出现单特异峰。该方法对经典鸭呼肠孤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鸭坦布苏病毒、A型鸭肝炎病毒、鸭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均未检测到信号,对NDRV的最小检出量为10拷贝·μL-1。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此外,利用该方法对239份疑似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常规RT-PCR检测时有75份为阳性,一步法TaqMan-MGB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时有100份为阳性,而且常规RT-PCR检测出的阳性样品用一步法TaqMan-MGB荧光定量RT-PCR检测时均为阳性,符合率为100%。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NDRV早期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草药防治观赏鱼指环虫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977-2978
[目的]探索复方中草药对红鲫指环虫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马尾松叶、辣蓼、苦楝、乌桕叶、雷丸等制备的不同浓度(5、8、10g/L)的复方中草药合剂浸泡感染指环虫的红鲫,比较不同处理的杀虫效果。[结果]5 g/L中草药合剂对指环虫的杀灭效果不太理想;8g/L中草药合剂对指环虫的杀灭效果最好,6 h内杀虫率为20%~50%,24 h杀虫率达100%,且对红鲫无毒害作用;10 g/L中草药合剂对指环虫也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但其对红鲫具有毒害作用。[结论]8 g/L中草药合剂可有效杀灭红鲫指环虫。  相似文献   

20.
孔丽  张伟  叶元土  戴修赢  王文娟  蔡春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10-3612,3623
[目的]研究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氨基酸吸收、体成分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的基础饲料饲喂平均初重为17.3 g的异育银鲫80 d。分别测定各组异育银鲫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及饲料中氨基酸含量;肌肉和肝脏体成分指标;以及肝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提高(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血清赖氨酸的浓度高于对照组,且4种必需氨基酸的吸收在投饲后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一致。各试验组异育银鲫体成分和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用3%氨基酸粉、6%发酵棉粕和6%发酵菜粕分别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以及对氨基酸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