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8):107-110
为确定南宁金陵镇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化脓性肺炎的原因,从发病竹鼠肺中分离得到可疑细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经小鼠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可致死小鼠。该菌16S rRNA与大肠杆菌(DQ337503,FJ418574,KR189581)同源性高达100%。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克肟、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奈替米星、氟苯尼考和米诺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亚胺培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药物有抗性。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南宁金陵镇某竹鼠养殖竹鼠致死的病原菌。该菌的分离鉴定为其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防治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南宁隆安县某竹鼠养殖场发生竹鼠死亡的原因,从发病的竹鼠肝、肺及肾脏中分离得到2株可疑细菌,经形态观察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两株细菌均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经小鼠回归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可致死小鼠。测序结果显示,该菌16S rRNA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AB680422)同源性高达99.9%。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有抗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是隆安县某竹鼠养殖场竹鼠致死的病原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对竹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2018年3月17日至3月19日,我园3只8周龄松鼠猴相继发生急性死亡,从死亡松鼠猴的肠道样本中分离出1株优势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观察,以及生化鉴定结果判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小鼠毒力试验,表明该菌对小鼠有较强致病力;该分菌株对头孢类(头孢克洛、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及阿米卡星表现为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某竹鼠养殖户送检的病竹鼠进行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鉴定,据临床发病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动物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到的绿脓杆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利福平和阿莫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5.
从病死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病原鉴定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杆菌,16S rD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棒状杆菌序列相似度达92.1%~99.2%,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棒状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和青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表现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oqxB、tetX、sul1和ermF阳性,与药敏试验表型一致;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毒力基因检测发现,分离菌携带fyuA和papA。本研究为竹鼠棒状杆菌病预防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竹鼠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圈养状态下的中华竹鼠中分离出一株大肠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及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其培养特性与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对中华竹鼠具有很强致病力,其细菌生化特征为O血清型,通过药敏试验,用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防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仔猪腹泻致病大肠埃希菌流行及耐药情况,本试验应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生物化学鉴定等技术,对采集于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肠道内容物128份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病原致病力、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特性。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到78株大肠埃希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菌可在不同时间致死小鼠,表明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4.87%(74/78),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低,为21.79%(17/78),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多重耐药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主要表现在7~11耐,占分离菌株的83.33%(65/78)。研究结果为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屠宰场发病猪死亡原因,本研究对从死亡猪内脏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染色镜检为细小或中等短杆状或丝状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特性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GZ2-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11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米诺环素2种药物为中敏,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携带rsbA、atfA、pmfA、mrpA、zapA、ureC、atfC和ucaA 8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有较强致病力。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8种毒力基因的奇异变形杆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宠物犬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洛阳地区宠物犬源沙门菌耐药情况,对采集的120份宠物犬肛门拭子样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通过培养特性、革兰染色、生化试验、血清型检测和分子鉴定最终获得21株沙门菌。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23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PCR检测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共12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1株沙门菌对头孢吡肟、诺氟沙星等6种药物均未表现耐药,对阿莫西林、磺胺异恶唑等17种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并出现多重耐药现象。PCR检测结果证实,耐药基因tetE、blaPSE、blaTEM、sulⅠ和sulⅡ的检出率最高。研究结果显示,洛阳地区宠物犬沙门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为防治宠物犬源沙门菌病及宠物犬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广东地区20个猪场的45头腹泻仔猪的直肠、肠系膜淋巴结和粪便中分离出45株大肠杆菌,其中29株对昆明系小鼠有致病性。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染色特性、生化鉴定及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这29株分离菌进行23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29株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各异,其中93%以上的菌株对先锋V和头孢噻呋高度敏感,可以作为临床用药的首选参考。采用16种主要引起猪致病的大肠杆菌的单因子血清作平板凝聚试验,23株大肠杆菌分别属于11种血清型,其中O138、O9为优势血清型,占分离菌株的37.93%;另外尚有6株未能定型,占分离菌株的20.1%。  相似文献   

11.
从通辽地区养鸭场病死鸭的脑、肝、脾脏组织和心脏血中分离到4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及生化鉴定,其中3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株为Ⅱ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对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了12种常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造成贵州某竹鼠养殖场竹鼠死亡病因,本研究从送检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GZ-S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细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该分离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凸起、表面光滑、白色、呈α-溶血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蔗糖、果糖、葡萄糖、硝酸盐还原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试验等均为阳性,半乳糖、甘露糖、硫化氢试验、VP试验、MR试验、赖氨酸脱羧酶接触试验等均为阴性;经16S rR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分离菌株GZ-S1与气球菌菌株201707CJKOP-Y31(MG593595.1)、绿色气球菌菌株Mnlv2(GQ246745.1)等12株参考菌株在同一分支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头孢曲松3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头孢拉定7种药物中敏;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6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携带5种耐药基因:tetA(1 031 bp)、tetB(513 bp)、tetD(326 bp)、aadd(146 bp)、aac(6')Ⅰb(655 bp),与药敏表现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本研究对某竹鼠养殖场竹鼠发病的原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养殖场细菌性竹鼠病的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检查了106头屠宰猪的关节液,从25头分离到红斑丹毒丝菌,阳性率为23.6%。对全部分离菌进行了系统鉴定,包括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致病力、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和血浆凝固酶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菌系统鉴定的各项指标均较复杂,72.0%的菌株对小鼠有致病力,但多数菌株的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为了查明造成贵州某竹鼠养殖场竹鼠死亡病因,本研究从送检竹鼠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GZ-S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细菌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该分离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凸起、表面光滑、白色、呈α-溶血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蔗糖、果糖、葡萄糖、硝酸盐还原试验、靛基质试验、枸橼酸盐试验等均为阳性,半乳糖、甘露糖、硫化氢试验、VP试验、MR试验、赖氨酸脱羧酶接触试验等均为阴性;经16S rR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分离菌株GZ-S1与气球菌菌株201707CJKOP-Y31(MG593595.1)、绿色气球菌菌株Mnlv2(GQ246745.1)等12株参考菌株在同一分支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头孢曲松3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头孢拉定7种药物中敏;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6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携带5种耐药基因:tetA(1 031 bp)、tetB(513 bp)、tetD(326 bp)、aadd(146 bp)、aac(6′)Ⅰb(655 bp),与药敏表现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本研究对某竹鼠养殖场竹鼠发病的原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养殖场细菌性竹鼠病的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菌采取病死鸵鸟心血、肝脏、肺、肾,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动物试验与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发病由大肠埃希菌引起,分离菌对小白鼠和雏鸡有较强致病力;该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宁夏固原地区引起鸡发生输卵管炎的病原菌及致病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试验选用固原某养鸡场两栋鸡舍中7只有输卵管炎的病死鸡,无菌采集输卵管病料7份,采用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致病力试验的方法,判定致鸡输卵管炎的病原菌,并分离培养,进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提纯的7株菌中有5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5株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头孢吡肟敏感,对氟苯尼考、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耐药。说明引起鸡输卵管炎的病原菌是大肠杆菌,应选用对此菌敏感度高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桂林某竹鼠养殖场患病竹鼠的病原,从发病竹鼠肝组织分离到一株细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化分析显示,该菌与来自棉花红蜘蛛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遗传关系最近,但处于独立的分支上。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成年小白鼠的LD_(50)为2.8×10~8 CFU,对10~20日龄的竹鼠LD_(50)为6.3×10~8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唑啉、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等有耐药性。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发病竹鼠肺泡间隔增宽伴随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血管扩张、淤血;脾被膜外大量坏死细胞;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综上研究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是引起桂林竹鼠发病和致死的病原菌,分离菌株对竹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对鲟体内分离菌进行鉴定、致病力探究和耐药性分析。本研究从濒死鲟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NZ-20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种属进行确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人工感染小鼠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力。结果显示,NZ-2017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16S rRNA基因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7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类志贺邻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4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4种药物耐药;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携带3种耐药基因:Sul1、Sul2和Intl1,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有致病力。本研究对贵州地区鲟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细菌性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