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电激液中不同Ca2+浓度与不同电脉冲强度相互关系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影响;以及山梨醇电激活液在猪孤雌激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不高时,同时增加电激液Ca2+浓度和电脉冲强度能协同促进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的提高,Ca2+浓度为0.05和0.1mmol/L时,分别以1.6kV/cm和1.2kV/cm激活,得到的卵裂率为73.75%、74.70%;囊胚率为37.50%、36.83%,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当Ca2+过高,增加脉冲强度卵母细胞孤雌发育能力反而下降,退化率升高;以山梨醇液进行电激活,在1.6kV/cm时,卵裂率和囊胚率最高,分别为77.23%和34.15%;与甘露醇电激液不同,施加交流电,山梨醇液不能对孤雌胚胎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将山梨醇、甘露醇电激液等体积混合,交流脉冲后进行电激活,1.2、1.6kV/cm组卵裂率分别为72.33%和70.03%,囊胚率分别为31.03%和29.60%,虽然略低于甘露醇组(77.07%、36.03%),但优于山梨醇组(69.63%、26.93%),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猪卵母细胞激活所需内流Ca2+浓度存在临界值,临界值内,提高Ca2+浓度或电参数,都能提高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超过临界值,效果相反;山梨醇液能够取代甘露醇液用于猪卵细胞的电激活;同时以山梨醇和甘露醇作为电激液的基本成份,完全可以用于猪卵母细胞的电激活或融合。  相似文献   

2.
兔卵母细胞的电刺激孤雌激活及体外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影响兔卵母细胞电激活及发育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激活及体外发育的实验程序。试验表明,激活率随着卵龄的增加而升高,采用0.3M甘露醇为电激液时20h卵龄的激活率为40%,显著高于16及18h的14%(P<0.01)和20%(P<0.05)。含电解质成分的电激液的激活率显著高于非电解质液。随着电激次数及场强的增加,激活率亦显著升高,以0.3M甘露醇+100μM CaCl2+100μM MgCl2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镁离子对卵母细胞激活的作用 ,研究了电激液、操作液和培养液中镁离子对小鼠卵母细胞电激活效果的影响。注射 h CG后 18h获取的小鼠卵母细胞 ,在含有或不含有 Mg2 的电激液、操作液和培养液中进行电刺激、洗涤和培养 ,并于培养 6 h和 9h后分别检查原核形成情况。结果发现 ,当用既含钙又含镁离子的甘露醇 (PM)进行电刺激 ,用含 Mg2 的 M2 (M2 )和 Whitten′s液 (WM)进行洗涤和培养时 ,卵母细胞激活率为 6 7.4 % ,而当电激液为不含 Mg2 甘露醇 (PM- )时 ,激活率降至 5 1.3% ,2组间差异显著 (P<0 .0 5 )。用 PM-电刺激 ,以 M2或不含有 Mg2 的 M2 (M2 - )洗涤并用 WM或不含有 Mg2 的 Whitten′s(WM- )培养 6 h,卵母细胞激活率分别为 5 0 .0 %、4 9.6 %和 5 3.8% ,3者间差异不显著 ,但显著 (P<0 .0 5 )低于用 PM、M2和 WM处理的对照组的激活率 (72 % )。培养 9h检查时 ,3个处理组的激活率均显著 (P<0 .0 5 )增加 (分别增加了 16 .7%、19.2 %和 18.2 % ) ,而对照组的激活率增加不明显 (5 % )。这些结果说明 ,电激液中的 Mg2 对卵母细胞的电激活率和原核形成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而操作液和培养液中的 Mg2 则对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和原核形成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比较了已报道的4组常用的猪卵母细胞电激活方法,并对电激活参数进行系统探索。结果表明:电激活参数(125 V/mm,80μs,1 DC),激活液0.3 mol/L甘露醇+0.1 mmol/L MgSO4+0.1 mmmol/L CaCl2+0.01%PVA的激活方案,囊胚发育率显著优于其他3组方案(25.6%vs 12.6%vs 21.5%vs 15.2,P<0.05);脉冲电压100 V/mm时3次脉冲激活组囊胚发育率优于2次和1次脉冲组(27.3%vs 16.2%vs 21.7%,P<0.05);激活液中Ca2+浓度(0.1%,0.05%)对激活效果无显著影响,囊胚发育率分别为36.5%和40.9%;本实验结果中电激活效果明显优于化学激活(46.3%vs 29.4%,P<0.05)。通过上述实验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优化的猪卵母细胞电激活方法,为生产单精子显微注射与体细胞核移植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小鼠卵母细胞的电激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宁波新科CRY 3 细胞融合仪及其配备的镀银电融合槽(电极宽度为0. 5mm)对影响小鼠卵母细胞电激活效率的诸多因素,如直流脉冲的强度(1. 0 kV/cm、1. 5kV/cm、2.0 kV/cm、2.5 kV/cm)、脉冲宽度(40μs、80 μs、100 μs、150 μs)和脉冲次数(1次、2次、3次)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卵母细胞激活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场强为2.0 kV/cm时,获得了较高的卵母细胞激活率和卵裂率(74.47%,77.14%),场强继续增加,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和卵裂率反而开始下降。场强为2.0 kV/cm,脉宽为80μs时,卵母细胞的激活率最高(77.78%)。多次连续脉冲(3次,每次间隔10 min)处理卵子,可明显升高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和囊胚发育率(89.58%,20.59%)。  相似文献   

6.
显微注射Ca^2+激活小鼠M Ⅱ期卵母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胞质内显微注入Ca^2+可以激活小鼠M Ⅱ期卵母细胞,且随着卵龄的增加,激活率明显升高。卵龄小于16h(hCG注射后)注射Ca^2+引起的激活率很低,卵龄超过18h,激活率达到50%以上。卵龄小于16h的卵母细胞,卵内注入超纯水未能激活卵母细胞,而在18 ̄19h卵龄组,注射水的对照组激活率为35%,但显著或极显著地低于注射Ca^2+的试验组。激活前注射EDTA卵母细胞的激活率约为30%,激活后注射  相似文献   

7.
应用细胞骨架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和秋水仙素处理兔成熟卵母细胞,然后采用电激活的方法激活兔卵母细胞,观察细胞骨架抑制剂对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和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不同的电激活液,即甘露醇、Zimmerman氏和山梨醇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7.5μg&#183;mL^-1细胞松弛素B处理卵母细胞后孤雌激活,其2-细胞胚率(82.2%)和囊胚发育率(43.4%)与对照组(76.4%和51.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1μg&#183;mL^-1秋水仙素处理兔卵母细胞,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2-细胞胚率(64.9%)和囊胚发育率(23.8%)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用细胞松弛素B和秋水仙素共同处理的2-细胞胚率(62.5%)和囊胚发育率(30.9%)与秋水仙素单独处理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秋水仙素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影响比CB更大。通过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骨架抑制剂处理后,经孤雌激活获得的囊胚中,微丝和微管结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绵羊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不同激活方法对绵羊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和其后的发育。结果表明 ,电激活可以激活绵羊卵母细胞孤雌发育到囊胚 ;Ca2 + 载体A2 3187和CHX组合 ,Ionomycin和 6 DMAP组合可以激活绵羊卵母细胞 ,其卵裂率与电激活相比差异显著。 7%乙醇激活绵羊卵母细胞 7min效果较好。不同场强、不同脉冲次数对绵羊卵母细胞激活都有影响 ,以 1.2kV/cm ,间隔 30 μs和 3次脉冲效果较好。而电激活与化学激活联合可以更好的激活绵羊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离子霉素(Ion)在不同环境下对水牛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及水牛卵母细胞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液中以聚集激活或分离激活方式对激活效果的影响。试验对比了水牛卵母细胞在25℃室温环境和38.5℃CO2培养箱环境下的Ion激活效果,还比较了水牛卵母细胞在6-DMAP液中进行聚集激活和分离激活的孤雌激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8-细胞胚胎率(54.11%)和囊胚率(31.51%)均高于对照组的8-细胞胚胎率(51.68%)和囊胚率(27.52%),但无统计学差异;在6-DMAP液中分离激活组(1组)的囊胚率明显优于聚集激活组(2组)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10.
系统探讨了几种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的影响。体外成熟 (IVM) 2 6 h的水牛卵母细胞经 7%乙醇(EH)、钙离子载体 (A2 3187)或离子霉素 (Ion)激活处理 5 min后 ,在 2 m mol/ L 6 -甲二氨基嘌呤 (6 - DMAP)中培养 3~4 h,然后再继续培养 6~ 11d,观察其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发现 ,5μmol/ L Ion激活处理的水牛卵母细胞分裂率显著高于 EH处理的卵母细胞 (6 3.0 % vs5 4 .2 % ,P<0 .0 5 ) ,其原核形成率也显著高于 EH处理的卵母细胞。激活处理前 ,无Ca2 培养液孵育时间的长短 ,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发育无显著影响 (P>0 .0 5 )。如用 A2 3187激活处理水牛卵母细胞 ,其激活分裂率则随着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从而表明 ,5 μmol/ L Ion可有效激活水牛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阿维菌素青春再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是阿佛曼链霉菌液体发酵产生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剂可以作为农药、兽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1976年,美国默克公司开发了该药并作为兽药投放市场。1999年专利到期后,我国企业仿制成功,生产能力急速扩大,到2003年产能已达到250吨/年。美国默克制药公司曾经是阿维菌素最大的生产企业,现在却转向我国采购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6.
活性肽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活性肽的生物学作用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中都有活性肽存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如骨骼、肌肉、感觉器官、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都存在活性肽。活性肽按其生物学作用,有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探究灵芝活性组分灵芝多肽、多糖的降血糖机理,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经不同组分灵芝提取物灌胃连续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值、胰岛素浓度、肝糖原、肌糖原含量、肝脏SOD活性MDA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多糖能有效增加小鼠血清胰岛素浓度(P0.05);灵芝多肽和多糖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含量,降糖率分别为19.1%和29.8%;显著增强小鼠肝脏SOD活性(P0.05),升高率分别为13.4%和19.7%;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且分别降低了27.8%和35.1%。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茯苓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分别以茯苓酸和茯苓多糖含量为考核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和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对茯苓酸和茯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考察。优选茯苓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6倍药材质量的85%乙醇在55℃条件下提取1 h,优选茯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10倍药材质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 h。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乐国伟 《饲料工业》2006,27(21):7-10
传统的蛋白质营养理论认为蛋白质的营养即是氨基酸的营养。这一理论是Dogman在1900年提出的。当时他认为在人和动物胃肠道,蛋白质必须被消化成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和转运。由此,形成了粗蛋白质、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理想蛋白质等理论。并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但传统理论表现出局限性,合成氨基酸取代完整蛋白质的数量是有限的,在快速生长的猪、鸡的日粮中,若保持能量水平一致,动物将不能保持最佳的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Fancher和Jensen.1989:Men.donca和Jensen,1989;Pinchasov等,1990;Kephart和Sherritt,1990)。近年来,人们对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消化释放的活性肽在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关注。认识肽的营养作用,利用具有潜在生物活性作用的肽,调控动物的营养生理代谢,为进一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畜禽生产效益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