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旨在研究高脂高糖饲料对巴马小型猪脂肪分布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4头小巴马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头,饲喂高脂高糖饲料,对照组6头,饲喂普通饲料,试验为期30周。试验结束后采集体像、CT扫描脂肪、血液检测生物标志物,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内脏脂肪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巴马小型猪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分别极显著提高1.89、2.69、1.03、3.16倍(P<0.01),此外,试验组巴马小型猪血清蛋白、肌酸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尿酸、尿素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试验组猪只肾脏开始恶化,高脂肪和高糖会增加巴马小型猪的脂肪摄入量,进而引发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关键词]巴马小型猪|脂肪分布|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量液体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分离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冷冻和复苏;通过接触抑制和解除抑制研究该类细胞的增殖潜力,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并通过脂质体介导对分离到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分别进行EGFP-N1和DsRed-N1基因转染。结果成功分离到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体外可以大量传代和冷冻,目前已经传至50代以上,生长良好;冷冻复苏和接触抑制解除后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形蛋白表达阴性;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表明瞬时转染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可以获得成功,其中转染DsRed-N1基因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已经传至60代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在体外能稳定培养和传代,并可以成功获得转基因的新生广西巴马小型猪肾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巴马小型猪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的敏感性,本研究选择PRRSV抗体阴性的16头巴马小型猪和17头本地二元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低剂量接毒组、高剂量接毒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低剂量、高剂量接毒组肌肉注射接种PRRSV NVDC-JXA1强毒株,对照组1和接毒组混合饲养,对照组2分开饲养作为空白对照。接毒后每天测量体温,观察精神、食欲、死亡等情况,死亡动物剖检病变,攻毒后每隔7d采血用RT-PCR法检测病原,连续观察21d。结果绝大部分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且有3个以上温次,所有接种及混养动物都死亡,巴马小型猪死亡时间在8d~17d,二元杂交猪在7d~13d,死亡动物出现肺充血、出血、实变,扁桃体、淋巴结、肝脏、肾脏、皮下有出血等症状,病原RTPCR检测为阳性,说明攻毒动物死于HP-PRRS,表明巴马小型猪对PRRSV NVDC-JXA1强毒株非常敏感,可用于PRRS活疫苗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SAP基因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构建广西巴马小型猪SAP基因相关疾病模型,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SAP基因序列的保守性设计引物,以广西巴马小型猪血液为材料,进行RT-PCR扩增、连接、转化、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SAP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928 bp;广西巴马小型猪SAP基因与普通猪和人类分别有9...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对广西巴马小型猪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基因进行克隆及其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并检测其在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中的表达差异。以广西巴马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测序鉴定BMP2基因外显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广西巴马小型猪BMP2基因启动子区、编码区(CDS)、3'UTR区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广西巴马小型猪BMP2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跨膜区域、亲疏水性、蛋白质修饰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并对miRNA结合位点及其相关通路进行分析,绘制了广西巴马小型猪和长白猪的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克隆了广西巴马小型猪BMP2基因CDS区,总共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与猪参考基因组相比,广西巴马小型猪BMP2基因在G1663A、G1897C发生了同义突变,在C1896T(Pro→Leu)、T1971C(Gly→Ser)、G2000A(Leu→Ser)发生了3处错义突变;在3'UTR区域存在miR-142-5p、miR-129-5p等共13个miRNA结合区域;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广西巴马小型猪与野猪、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马、澳洲野犬、家犬、猕猴对应区段的相似性依次为99.92%、91.75%、91.84%、91.92%、91.92%、90.50%、89.43%、90.91%和90.91%;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与野猪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黄牛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猕猴亲缘关系较远;BMP2蛋白分子质量为44.55 ku,理论等电点为8.37,预测其有12个O-糖基化位点,42个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发现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且是膜外蛋白。组织表达谱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生长板软骨中BMP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广西巴马小型猪中BMP2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广西巴马小型猪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33头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利用1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估算其等位基因数(N)、多态信息含量(PIC )和近交系数(F)等参数,对广西巴马小型猪近交群F10~F15世代进行了遗传学检测。试验结果显示,19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31个等位基因,其中F10~F15分别具有27、29、28、27、26和2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分别仅有1.42、1.53、1.47、1.42、1.37和1.32个等位基因;6个世代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1044。广西巴马小型猪F10~F15世代的平均近交系数分别为0.8070、0.8263、0.8491、0.8710、0.8904、0.9118。结果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近交群体的基因多态性低、近交程度高,是一个遗传性稳定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RT-PCR扩增广西巴马小型猪肌细胞生成素(MyoG)cDNA序列,并分析与其他物种间的聚类关系,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广西巴马小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猪MyoG基因外显子3多态性,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猪MyoG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以广西巴马小型猪肌肉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所得目的片段经纯化、克隆、鉴定和测序;从4个猪种的耳组织中分别提取3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采用PCR的方法扩增出外显子3并进行SSCP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广西巴马小型猪MyoG基因编码区长675 bp,与四川野猪、人、奶牛、小鼠同源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7%、93.8%、91.7%、90.5%,且不同物种间保守性较强;与四川野猪相比,克隆得到的广西巴马小型猪MyoG cDNA序列在第233位点及第642位点上发生基因突变;广西巴马小型猪MyoG基因的基因型只有AA型,而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约克猪MyoG基因的基因型只有AB型,各群体内无多态性。  相似文献   

8.
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广西巴马小型猪成肌细胞决定基因1(myoblast-determining 1,MyoD1)进行克隆分析,并构建MyoD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yoD1,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广西巴马小型猪骨骼肌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以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肝脏组织为材料,应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编码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和蛋白质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该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经过PCR和双酶切验证,通过脂质体转染,将重组质粒转染C2C12细胞,在细胞水平验证了该载体的正确性。结果显示,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编码区序列长960 bp,编码319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与猪、牛、水牛、绵羊、马、人、小家鼠、褐家鼠、家犬的同源性依次为99.7%、92.8%、92.9%、92.6%、91.5%、82.9%、82.9%、82.0%和90.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在不同物种及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MyoD1蛋白为膜外蛋白,在第4-116位氨基酸处存在1个MyoD家族标志性的MyoD结构域,对广西巴马小型猪、猪和人的MyoD1蛋白高级结构比较发现其具有极高的相似性。本研究构建的广西巴马小型猪MyoD1基因表达载体pEGFP-N1-MyoD1,转染C2C12细胞后产生绿色荧光信号,表明MyoD1基因在C2C12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防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微生态制剂添加饲喂育肥猪,观察其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效果。随机选择临床检查健康、100±5日龄的育肥阶段肉猪220头,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02头(8栏),试验组118头(10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复合预混料";试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添加剂预混料"。试验期间,猪群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情况,对照组发病24头,发病率为23.5%;试验组发病6头,发病率为5.1%。发病后,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复合维生素和多糖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发病24头,死亡19头,死亡率为79.2%;试验组发病6头,经8~12 d治疗后,全部康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在小型巴马猪时,在麻醉状态下对其生命体征的影响和重要脏器组织学变化,为基因编辑巴马猪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生理数据.使用诱导麻醉配合呼吸麻醉对20头野生型巴马猪和24头Cas9基因编辑型巴马猪进行麻醉,监测麻醉实验动物的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比较麻醉后野生型巴马猪和基因...  相似文献   

11.
The atherosclerosis (AS) model was prepared in Guangxi Bama mini-pig,and the atherosclerosis index (AI)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in occurrence of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elated models.20 Guangxi Bama mini-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ere fed with high fat and cholesterol diet to prepare the AS model.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detected in the process of model prepar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I and the results of vascular slices was analyzed to initially draw up AI of AS.The results of vascular slice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S of Guangxi Bama mini-pig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20% and 0,respectively.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vascular slices and AI in the pathogenic Guangxi Bama mini-pigs preliminarily suggested that AI was above 3.8 and lasted for more than 3 months during the attack.  相似文献   

12.
王慧杰  庞辉  韦娇  伍果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768-3774
本研究旨在观察螺旋藻激酶(SPK)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取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0.005 g/kg)和SPK低、中、高剂量组(80、160、320 U/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通过高脂饲料建立大鼠AS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试验期12周。末次给药60 min后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形态改变。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I及血清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NO含量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SPK高剂量大鼠AI和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O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粥样斑块形成,SPK各剂量组粥样斑块形成明显减少,尤其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SPK有明显的预防AS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MDA、提高NO含量和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建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专家团队培育的小型猪(命名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小型猪作为人类疾病模型提供参考依据。用全自动化生化仪测定1、3、6和12月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血液的9项生理指标和22项生化指标,对同一月龄不同性别的血液测定值进行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结果显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绝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一月龄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肌酐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血液指标与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和五指山小型猪相比,大多数血液测定值接近。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实验用小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稳定,与人类正常参考值相比,小型猪9项血液生理指标中有4项和人类相接近,22项血液生化指标中有15项和人类相接近。  相似文献   

14.
将30只雄性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三个大黄组给予高脂饲料同时分别用不同药量的大黄醇提液灌胃。于第10周末处死家兔,观察、测量和比较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和髂动脉分支处血管脂质斑块的病理变化,计算斑块面积占胸主动脉的百分比;光镜下观察心脏冠状血管的病理改变,并计算冠状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研究大黄醇提液抑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结果显示:大黄醇提液能一定程度上抑制家兔主动脉及腹主动脉AS形成,减少AS斑块面积,降低动脉分支处AS的发生率,减轻心脏冠状动脉AS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 RAS)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 ( AS)的影响 ,采用 2 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饲以全价颗粒饲料 ,实验组采用高胆固醇饮食( HCD)饲喂法建立 AS模型。分别检测总胆固醇( T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和血管紧张素 ( Ang ) ,并对主动脉 AS病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高胆固醇饮食 1周后 TC开始显著升高 ,第 4周达高峰 ,第 1 6周组织中 Ang 水平显著升高 ( P <0 .0 5) ;病理检查见主动脉内膜满布淡黄色斑块 ,镜检由增厚的内膜、泡沫细胞和胆固醇结晶组成 ;对照组无异常。高胆固醇饮食 1 6周可建立兔 AS模型 ,RAS可影响 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高能饮食是肥胖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肠道微生物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高脂高糖饮食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动态变化并筛选与肥胖发展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物,本研究以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CN组)和高脂高糖饮食组(HFD组),进行为期30 d的饮食干预,分别在干预0、7、15和30 d时收集粪便样品,利...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甜菜碱对巴马香猪血常规指标及器官生长的影响。选用26头体况相近的妊娠巴马香猪,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2头,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14头,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kg/t甜菜碱。仔猪28日龄断奶并适应7 d后,每窝选取4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头,对照组或试验组的每2窝中的2头仔猪合并为1栏。对照组12栏,母猪添加组7栏,均饲喂基础饲粮;母-子猪添加组7栏,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kg/t甜菜碱。分别于仔猪95和125日龄时,每栏选择接近平均体重的巴马香猪1头,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指标;处死后分离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胃并称重并计算器官指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母-子猪添加组95日龄时的嗜酸性粒细胞数(EOS)、体重、脾脏重和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降低(P<0.05);125日龄时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体重、心脏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胃重和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与母猪添加组相比,母-子猪添加组95日龄时的体重、心脏重、肝脏重、脾脏重和肾脏重以及125日龄时的心脏重、肝脏重、肾脏重、胃重和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妊娠巴马香猪及其子代饲粮添加甜菜碱可影响血液中EOS、BAS%和MPV,增加体重,促进器官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肉质性状以及肌纤维类型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巴马香猪和长白猪共96头(48头/品种),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分别为长白猪饲喂NRC饲粮组、长白猪饲喂我国地方猪标准(GB)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NRC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GB饲粮组.试验从5周龄开始,至出栏时结束.分别于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末,每组选择8头体况相近猪只屠宰,采集肌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阶段显著影响了试验猪背最长肌熟肉率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MyHCⅡ易及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表达水平(P<0.05),且随生长阶段呈增加趋势;与长白猪相比,巴马香猪的背最长肌熟肉率、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NRC饲粮相比,GB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期长白猪和巴马香猪的pH45 min(P<0.05),显著上调了保育期和肥育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与GB饲粮相比,NRC饲粮显著上调了生长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品种和生长阶段均可显著影响肉质性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饲粮能氮水平则主要通过与生长阶段产生互作效应影响肉质性状及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应用RAPD技术对中国3品系实验用小型猪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机扩增多态DNA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 ,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种属鉴定 ,亲缘关系的划分及多态性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应用于小型猪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 ,尤其是对我国特有的实验用小型猪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贵州小型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及西双版纳近交系小耳猪由于其近交程度高、遗传性稳定以及良好的实验应用效果 ,已引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关注。本实验应用 1 0 0条随机引物对上述 3品系小型猪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研究 ,旨在筛选具有品系间多态性的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