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广西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宝岛蕉""桂蕉2号""南天黄""中蕉9号""桂蕉9号"等5个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调查其枯萎病发病率、生育周期、主要农艺性状及果实特性。结果表明,桂蕉9号、宝岛蕉、桂蕉2号、南天黄对香蕉枯萎病都表现为抗病,中蕉9号抗性最高。桂蕉9号生育周期最短、假茎高度最低,与其他几个品种(系)相比差异显著;桂蕉9号的果实特性和单穗产量与桂蕉2号、宝岛蕉、南天黄差异不显著。说明桂蕉9号更适合作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系)在广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含有枯草芽孢杆菌BLG010和淡紫拟青霉E16防控香蕉枯萎病的专利菌株制备的复合菌肥(CMF)与套作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了香蕉、红薯套作条件下施用CMF对香蕉生长、发病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香蕉移栽120 d时,在单作和套作条件下,施用CMF能促进香蕉生长,降低发病率,其中以套作与施用CMF控病作用最显著,套作+CMF处理后香蕉株高、茎围、叶宽、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分别提高了37.7%、40.1%、24.3%、29.1%和79.9%,香蕉枯萎病菌数量下降了61.74%;到移栽300d时,667m2产量提高了35.7%,防效提高了69.4%,根际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6、42.1、2.7倍,土壤呼吸速率提高了126.1%。施用CMF结合套作可促进香蕉生长,提高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呼吸作用,增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东蕉1号’是从‘巴西蕉’种植群体芽变单株中筛选出的香蕉新品种。植株高大粗壮,长势旺盛,平均假茎高261.5 cm,假茎粗55.4 cm,总叶片数41片。果穗呈长圆柱状,质量24.1 kg,果指长度21.6 cm。果肉黄白色,肉质软滑,风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8%。新植蕉全生育期约405 d,产量42.32 t · hm-2。田间枯萎病发病率较低,适宜在热带和南亚热带非香蕉枯萎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贡蕉Musa‘Gong’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其种苗主要有组培苗和吸芽苗,不同类型种苗对田间管理要求不同,从而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性状。采用贡蕉不同类型种苗,比较分析不同种苗生育期的生长指标和产量性状之间的差异,筛选优质种苗类型。结果表明,与组培苗相比,吸芽苗幼苗期内球茎高度、内球茎宽度、粗根系直径分别显著增加656.52%、393.06%和198.77%,抽蕾期假茎粗度、假茎高度、叶片宽度分别显著增加18.36%、16.82%和17.02%,采收期果穗质量、果指质量、果指背长、果穗长分别显著增加34.49%、32.01%、24.30%和17.76%。相关性分析发现,果穗质量与内球茎高度、内球茎宽度、果穗长、果指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自然条件下发育形成的吸芽种苗具有较大的球茎器官,养分贮存足,发苗快,植株长势强,更易丰产稳产,是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5.
香蕉试管苗不炼苗移栽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省报道了利用香蕉茎尖培养大量种苗的有关研究。大陆80年代初期开始试验该项技术,1985年之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组织培养香蕉试管苗都先后进入工厂化生产阶段。与传统吸芽繁殖相比,香蕉组培快速繁殖具有能够迅速推广优良品种;繁殖系数高,周期短,幼苗整齐;收获期一致,有利于集约化经营和商品化生产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香蕉无(枯萎)病组培苗培育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Fusarium oxysPotium f.cubense (E.F.Smith) Synder et Hansen引起的香蕉枯萎病(banana vascular wilt)是香蕉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现为我省补充检疫对象,目前在我省局部区域发生危害。香蕉枯萎病通过带菌吸芽进行远距离传播。也可通过病株残体、带菌土壤和流水进行近距离传播。繁育无病香蕉苗是防治该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生产上尚无针对枯萎病的香蕉苗培育技术规范。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本文编制了香蕉无(枯萎)病苗培育技术规范的标准单体(草案)。  相似文献   

7.
巴西香蕉薄切片丛生芽途径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是世界上重要水果之一,但它在栽培过程中常受到病毒、真菌等的危害。以吸芽生长点为外植体进行脱毒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脱毒苗,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香蕉种苗的规模化生产。但在香蕉产区,脱毒苗在种植后仍会受到花叶心腐病、束顶病等危害。采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将抗病性基因导入香蕉,培育出具有抗病性的香蕉品种是提高香蕉抗病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建立有效的转化体系是进行转基因成功的关键。为此,笔者进行了本试验。通过愈伤组织再生植株途径建立香蕉遗传转化体系的难度大,成功的报道少。而利用香蕉假茎薄片为外植体进行…  相似文献   

8.
习永和 《蔬菜》1999,(12):24-24
荸荠枯萎病俗称“荸荠瘟”,是荸荠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我区低湖田水生荸荠连片栽培技术的推广,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但连年成片种植,荸荠枯萎病日趋严重,特别是植株染病可造成苗枯,球茎染病可造成腐烂,常可减产叙%-60O/,严重的甚至绝收,已成为我地荸荠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一、主要症状该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枯黄似火烧状。此病从播种至收获均可为害,导致李芳烂芽、苗枯和球茎腐烂,尤以成株期受害最重。苗期或成株期染病,茎基都开始变褐,植株生长衰弱、矮化、变黄,似缺肥状。以后少数分开始枯萎,逐步全株枯黄死苗。根及茎…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良传统的香蕉组培快繁技术提高优良种苗繁育效率。【方法】通过香蕉外植体的选取和芽诱导处理方法、芽的分化及培养、丛生芽壮芽处理、生根培养、组培苗栽培获得健康幼苗的技术过程进行优化改良。【结果】对传统吸芽处理及培养方法进行改良,使每个吸芽材料第一代出芽数量达26.4个,比传统处理方法第1代出芽数量(2.2个)提高效率12倍;生产相同数量的组培苗生产周期与传统处理法相比缩短3代。优化了不定芽分化培养基6-BA浓度和生根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建议芽分化培养基中6-BA最适浓度为4 mg·L-1;生根培养基蔗糖最适浓度为40 g·L-1。利用椰糠、泥炭土和红壤土三种栽培基质培育组培苗,椰糠处理的幼苗叶数、株高和假茎基部直径、植株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各生长参数均显著高于泥炭土和红壤土处理,可作为重要的无土栽培介质而广泛应用。【结论】研究为提高香蕉组培快繁效率及培育健康优良种苗提供了实用指南,有利于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手指香蕉具有抗枯萎病、叶斑病、根线虫病及耐风、耐寒和高产等优点;植株假茎高303cm,假茎中部粗(周)59.1cm;产量高,果形直或微弯,味甜带酸、淡香,品质中至中上。生长周期较巴西香蕉长2—3个月,比中山大蕉等本地中把大蕉长1个月。  相似文献   

11.
‘桂蕉青7号’是香蕉品种‘桂蕉6号’的芽变单株,经组织培养结合田间筛选培育的香蕉新品种。假茎高度250.00~285.00 cm,茎干粗壮,假茎青绿色、蕾苞黄绿色;果穗呈长圆柱形,果穗长75.00~90.00 cm,果穗围度95.00~120.00 cm,穗柄长37.00~45.00 cm,穗柄粗22.00~30.00cm。果形微弯,果指长18.00~22.50 cm,果指粗11.00~14.50 cm,果柄长2.80~3.20 cm。生果皮绿色,果实横切面微具棱角,熟果皮呈金黄色;易剥皮,果皮厚0.30~0.35 cm,成熟果肉象牙色,果肉质地软滑细腻,口感风味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0%,总糖含量16.60%,总酸含量0.34%,货架期3~5 d。定植至现蕾7~9个月,定植至采收12~13个月,生育期比‘桂蕉6号’短20 d左右;适宜在广西南部、东南部及右江河谷等地种植。2015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菠萝良种苗木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菠萝是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种植密度较大,每667m^2定植株数一般在2500-3500株,种苗需要量较大。种苗来源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芽苗(冠芽、吸芽、裔芽等),每株菠萝所生的芽苗数量不多,作为繁殖材料,繁殖系数不大,一般在10以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出带芽叶插培育菠萝苗,繁殖系数提高到59~80,但仍然偏低。用组织培养快速繁育菠萝苗,繁殖系数可以提高到2000以上,从而解决了菠萝繁殖系数低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菠萝组培快繁中的外植体消毒、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及不定芽生根培养等问题,2002--2003年开展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香蕉幼苗生长及抗枯萎病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筛选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芽孢杆菌PAB-1、PAB-2菌株制剂对香蕉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处理56 d后,施用植物根际促生菌菌剂的处理,株高、假茎围、地上部生物量、根长、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单株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5% ~ 28.9%、17.0% ~ 18.2%、16.8% ~ 33.9%、41.5% ~ 47.6%、65.5% ~ 69.5%、24.8% ~ 39.8%、24.0% ~ 38.3% 和 30.0% ~ 44.9%;施用PAB-2菌剂的处理,地上部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1%、46.1%、165.2%、7.4%和32.8%。接种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的处理中,施用PGPR菌剂的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只接种FOC4的,降低4.4% ~ 10.6%;56 d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比只接种FOC4的降低12.5 ~ 31.3,防控效果达到18.8% ~ 46.9%。施用PGPR菌剂能显著促进香蕉苗期植株生长,提高植株养分吸收,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4.
香蕉新品种‘南天红’由‘南天黄’的自然突变选育而成。假茎平均高度2.59 m,幼树假茎外表面暗红色,抽蕾后转绿。雄花苞片外表面常为深红色,花苞卷曲,常不脱落;从种植到收获11 ~ 13个月,单株产量25 kg,品质好。中高抗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可在所有香蕉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2014—2015年采用随访调查、抽样、跟踪调查等方法,调查广西7个香蕉主产区的枯萎病发生情况,并结合植株生育期、种植代数、灌溉模式及病原菌的周年发生规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几大香蕉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2015年平均发病率由2014年的2.48%上升为5.78%,且发展蔓延迅速,其中钦州市发生最重,发病率达到了15.31%。8—10月是发病高峰期;香蕉孕蕾抽蕾期至幼果期是发病敏感期;香蕉种植代数越长,发病率越高;滴灌及微滴灌模式可有效减缓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香蕉抗枯萎病品种抗枯5号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枯5号是2003年从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种质交换中心引进的高抗香蕉枯萎病品系GCTCV-119。成苗假茎高度平均为278 cm,假茎中部周长为50 cm。叶片长223 cm、宽87 cm,叶形比2.56;果穗和果指比巴西蕉短,果指比巴西蕉粗,成熟果实深黄色,肉质较粉,货架期较长,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分别为26.20%、22.60%、13.60%;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37%、9.03 mg/kg,品质优;高抗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引起的香蕉枯萎病,病株率仅4.3%;抗寒性、抗风力不及同高度品种香牙蕉,较感香蕉假茎象鼻虫;是香蕉优异种质。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相似文献   

17.
福建龙溪专区的香蕉种苗历年来都挖取当年结果植株旁的吸芽来繁殖,出苗数量有限,很难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旧的繁殖方法,在挖取吸芽时,会挖伤母株的地下块茎及挖断根群而影响当年产量;同时挖取的种苗,因切口大,成活率低;运输费用大,而且在运输途中容易产生腐烂等弊病。为了解决大量育苗的问题,1956年开始研究加速繁殖香蕉种苗的方法。首先发现被抛弃的地下茎有很多由盘状茎生出的芽眼,这些芽眼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因此,从割取地下茎的一部份埋入土中可以发  相似文献   

18.
蕉是广东省的主要水果之一。梅州市种植香蕉由于受病害和低温霜冻的影响,难于当年种植当年收获,产量不高不稳。本所经过6年对香蕉试管苗栽培技术进行的研究,取得了香蕉试管苗当年3月份种植,12月底前收获,并留吸芽2-3年,每年珠产叨诚以上,持续丰产的成效。1适时种植,合理密植大田种植时间2月下旬至3月底。过早种植气温不稳定,易受倒春寒冻害;推迟种植,大田生长期缩短,易通冬季低温霜冻,影响产量和当年收获。种植株行距Zmx2.2-2.sin,每de.7m一种植130-150株,起畦浅种。种植时香蕉试管营养袋假植苗要大,主茎高度达到20c…  相似文献   

19.
香蕉试管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试管苗具有生长快而整齐、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许多地区农业的主产业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种植的吸芽苗相比,试管苗植株细小娇嫩,前期需精心管理,传统的栽培管理方法难以完全适用。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将香蕉生长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简要介绍其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香蕉遗传转化体系效率低,难以满足大量鉴定基因的抗性功能的要求。为了借鉴模式植物成熟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对拟南芥、烟草、番茄3种模式植物的多个常用品种材料对强毒性香蕉枯萎病菌热带4号小种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仅番茄‘Money Maker’品种受侵染后表现出典型的枯萎病症状;从感病植株根颈附近茎段内部坏死组织可检测和再次分离出病原菌,说明病菌的致病性符合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进而以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的Money Maker番茄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为借助模式植物番茄进行快速筛选鉴定抗香蕉枯萎病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