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仔猪猪瘟病毒(CSFV)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本研究随机选择36头待产母猪,产后采血,选择每头母猪对应的仔猪连续采血至8周龄,分离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CSFV抗体阻断率,所测结果利用EXCEL拟合指数曲线,计算分析母猪CSFV抗体水平与仔猪母源抗体衰减规律。结果显示,36头母猪中母猪抗体阻断率80%以上6头,母猪抗体阻断率70%~79%的11头,母猪抗体阻断率60%~69%的8头,母猪抗体阻断率50%~59%的5头,母猪抗体阻断率49%以下的6头。3周龄仔猪抗体阻断率整体与母猪抗体阻断率相近且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99%。母猪抗体阻断率在80%以上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8周龄时仍然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70%~7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7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60%~6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5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50%~5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4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49%以下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3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以上结果表明仔猪母源CSFV抗体随着仔猪周龄的增加逐渐衰减,由试验得出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日龄的计算公式:y=1.19x-46.55(x为母猪CSFV抗体阻断率,y为首免日龄)。因此,母猪抗体阻断率在80%以上时,仔猪母源抗体在60日龄不再具有保护力,仔猪猪瘟疫苗首免为56日龄;母猪抗体阻断率在70%~79%时,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持续到50日龄,仔猪猪瘟疫苗首免为42日龄;母猪抗体阻断率在60%~69%时和50%~59%时,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持续至36日龄和29日龄,仔猪猪瘟疫苗首免分别为28日龄和21日龄。本研究中所得母猪CSFV抗体水平计算母源抗体衰减变化,为选择母猪首免日龄,提高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和改进某猪场实施1年以上的猪瘟免疫程序,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哺乳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后备猪、肥育猪、种公猪等各阶段猪群猪瘟免疫抗体。结果发现除其他阶段抗体合格率高于70%外,3周龄哺乳仔猪和8周龄保育猪抗体合格率均低于30%。为调整起见,原免疫程序中妊娠母猪分娩前6星期增加1次猪瘟免疫,取消产后3星期的猪瘟接种。同时,将原程序断奶仔猪二免从出生后8星期提前到6星期,其他阶段猪群,包括断奶后到配种前母猪,均按原程序每年3月和9月各防疫1次。1年后,同法测得各阶段猪瘟抗体合格率均超过88%,证明新免疫程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猪场猪瘟、蓝耳病的免疫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方法检测抗体,并对其免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猪场猪瘟免疫后,相应的抗体水平阻断率为61.05%,阳性率82.05%,离散度47.42%;不同群体的抗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公猪、1~2胎、3~5胎母猪免疫效果良好;建议6胎以上母猪重新加强免疫;3周龄的仔猪可以适当推迟免疫;7周龄仔猪进行隔离,并对其采取补充免疫措施、观察、定期进行监测;蓝耳病的抗体水平中S/P平均值为0.5342,阳性率53.85%,离散度84.13%,无论是整体还是各群体中的抗体水平均不理想。结果表明,该猪场需要进一步优化免疫方案,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避免猪瘟和蓝耳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阻断ELISA试验研究母源抗体与超前免疫对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瘟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上的母猪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的保护时间可以持续到4周龄以上;猪瘟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下的母猪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保护不够,需进行猪瘟超前免疫;在0~20日龄左右,非超免组猪瘟抗体水平略高于超免组;2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的要求,本实验采集了989头巴马香猪历年产仔数,使用Excel、R语言和SPSS19.0分析巴马香猪1~11胎产仔数Person相关系数、各胎次之间的影响差异,并选取159头9胎以上母猪进行可靠性分析;分析巴马香猪公猪与杜洛克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的影响差异;使用C#编写了Exceltools2.0软件对753头母猪平均产仔数进行以10%样本量为梯度的1~100次随机抽样,计算其变异系数。结果显示:巴马香猪平均产仔数为9.36±2.09头,对胎次的回归方程为Y=8.637+0.167X;第1~9胎产仔数大多相互呈中低度相关,6胎以内相邻胎次之间Person相关系数比更远的胎次间更大;产仔数随胎次增加升高,到8、9胎最高,第1胎的产仔数极显著低于其他胎次;与杜洛克公猪交配能极显著提高巴马香猪的平均产仔数;159头9胎以上母猪与753头母猪各胎次分析结果一致,第2~11胎的平均产仔数与第1~11胎和第3~11胎差异均不显著;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10%,抽取1次使变异系数达到1‰以下需要的样本量为70%。综上,巴马香猪母猪的可使用年限比其他猪种更长;可以使用第2~11胎平均产仔数作为总平均产仔数或者该品种的平均产仔数;随机抽取70%的母猪计算其平均产仔数准确度极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某规模猪场不同日龄仔猪、不同阶段种猪和不同胎龄母猪的猪瘟免疫抗体进行跟踪监测,以对该场不同猪群猪瘟抗体水平和免疫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该场不同日龄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变异系数较高,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免疫程序优化。不同阶段种猪群中,公猪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和平均阻断率较低,变异系数较高,应及时补免;不同阶段母猪群的猪瘟免疫程序较合理。不同胎龄母猪的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1胎母猪较低,2-5胎基本相同,但随着台龄增加平均阻断率不断增大,变异系数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7.
试验随机选取24头30日龄(体重范围为7.5~9.0 kg)健康仔猪,16头健康后备母猪。24头小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头;16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头;各分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中仔猪和母猪的试验1组接种猪瘟疫苗A,试验2组接种猪瘟疫苗B。疫苗在0 d进行首免,30 d进行二免。每头接种2 mL。仔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15、30、60天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母猪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首免后第30、60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率。结果表明,不管仔猪还是母猪,接种的两种猪瘟疫苗A和B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且从总体上来看,两种猪瘟疫苗免疫60 d后都能使仔猪和后备母猪获得良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8.
母猪猪瘟疫苗的免疫方式分为跟胎和普免2种。为了比较2种免疫方式接种后母猪在一个生产繁殖周期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本研究检测了6个饲养管理很好的猪场的猪瘟抗体水平。对其中跟胎免疫的4个母猪群在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等4个阶段的抗体水平分别进行了检测,同时,对4个猪群的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也进行了检测。对一个普免的猪群分别在其免疫后第1月、2月、3月和4月分别跟踪检测母猪猪瘟抗体。另外,分析了一个普免的猪群4年来的检测数据。结果发现不管是跟胎免疫还是普免,免疫水平好的猪群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均可保持很高的抗体水平。而母猪群即使抗体水平很高且整齐度好,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也难以保持较好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诊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异常死亡原因,从怀孕母猪、产房母猪、后备母猪、种公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6个猪群采集90份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分别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采集的90份血清样本和1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6个猪群综合的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g B蛋白、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78%、70.00%、88.89%、4.44%;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病原核酸检测显示阴性,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核酸检测淋巴结组织样本显示阳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猪场保育仔猪死亡的原因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同时,怀孕母猪群出现了伪狂犬病病毒g E蛋白抗体阳性,提示怀孕母猪群可能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临沂地区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从临沂市某规模化养猪场随机采集174份猪血清样本,采用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的PRRSV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所测174份样品中公猪抗体阳性率为44.00%、母猪(妊娠30~60 d)抗体阳性率为93.00%、母猪(妊娠60~90 d)抗体阳性率为87.00%、哺乳期母猪抗体阳性率为86.00%、猪瘟一免前仔猪抗体阳性率为48.00%、猪瘟二免前仔猪抗体阳性率为83.00%。公猪抗体离散度为68.00%、母猪(妊娠30~60 d)离散度为49.00%、母猪(妊娠60~90 d)离散度为65.00%、哺乳期母猪离散度为59.00%、猪瘟一免前仔猪离散度为88.00%、猪瘟二免前仔猪离散度为64.00%。结果表明,该猪场对PRRS的免疫比较到位,猪群自然感染率较低,猪群之间离散度差异大,猪蓝耳病在猪群之间稳定性较差。调查结果希望能为猪蓝耳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调查南疆某规模化猪场免疫猪群的猪瘟抗原与抗体水平,为制定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试验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场免疫猪群的480份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与分析,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采集的24份猪瘟疑似病料进行抗原检测。结果显示,对随机采集的480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其中449份为阳性样品,阳性率为93.5%;不同类别群体中以母猪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7.2%;2~4胎母猪与5~6胎母猪的抗体阳性率为97.8%;22~28 d的阳性率最低,为76.9%;36~50 d的仔猪抗体阳性率最高,为92.3%。对采集的24份猪瘟疑似病料进行抗原检测,显示均为阴性。研究表明,该规模化猪场的猪瘟免疫情况良好,未出现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2.
选取51窝经产母猪后代,每窝选3头健康仔猪随机将其分为L组、M组和H组,通过跟踪3组试验动物不同周龄血清中猪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确定猪瘟疫苗的使用种类、免疫次数及首免时间.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在5周龄时开始下降,6~7周龄内迅速下降且离散度高.第7周时阳性率降至20%以下且离散度较高;较早注射(3、4周龄)疫苗不能改变猪群母源抗体在5~7周龄时的下降趋势;30日龄仅免疫一次进口猪瘟疫苗不能使猪群后期产生较好抗体(H组);14周龄时L组阳性率最高,抗体均匀,效果最好.免疫一次的H组阳性率最低,抗体均匀度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灯塔种猪有限公司,猪瘟免疫程序:生产母猪妊娠90 d时实施免疫接种,临产时母猪猪瘟抗体水平达到最佳时期,免疫抗体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达到86.15%、100%和5.41%;哺乳仔猪则可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10日龄仔猪母源抗体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为73.10%、84.62%和26.81%;45日龄仔猪分别为50.93%、62.32%和42.90%。仔猪实施45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后备母猪160~170日龄三免,种公猪每年4月和10月各免疫一次,经2508例猪瘟免疫抗体检测,阻断率、阳性合格率和离散度分别达到65.69%、82.70%和32.68%。  相似文献   

14.
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水平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检测了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 10 93份血清的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2 6 7份 ,免疫合格率为 75 .5 %。哺乳仔猪检测 10 7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34份 ,免疫合格率为 6 8%。断奶仔猪检测 333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12 3份 ,免疫合格率为 6 2 %。育肥猪检测 34 0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94份 ,免疫合格率为 72 %。母猪检测 313份 ,猪瘟血清抗体水平≤ 1∶ 8的有 16份 ,免疫合格率为 95 %。所有猪群中断奶仔猪免疫合格率最低 ,与临床上断奶仔猪猪瘟发病率最高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江西某猪场各年龄阶段猪瘟的感染情况,对该猪场的不同年龄猪群的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的阻断率参差不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依阳性率看,后备母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最高(97.5%);其次是种公猪(91.1%)、妊娠母猪(86.1%)、保育猪(81.3%)和哺乳仔猪(76.8%),而育肥猪的阳性率最低(60.9%)。7日龄抗体水平与20日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哺乳仔猪受到母源抗体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弱。65日龄平均抗体水平(0.652)显著高于60日龄(0.439),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而35日龄保育猪抗体水平(0.716)显著高于15日龄(0.578)和20日龄(0.457)。表明加强免疫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猪瘟抗体水平,使猪群获得更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分别应用猪瘟抗原检测试剂盒和猪瘟正向血凝试剂盒检测了河南省部分地区中小型猪场388份全血样品中的猪瘟抗原和545份血清样品中的猪瘟抗体。结果显示,所检测的388份全血样品中有193份呈现抗原阳性(49.74%)3,6份呈现可疑,阳性率较高;27个中小型猪场中免疫合格率仅为29.63%,母猪、育肥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的合格率均低于80%的大群免疫保护临界线,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部分地区中小型猪场猪瘟感染及免疫状况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分别应用猪瘟抗原检测试剂盒和猪瘟正向血凝诊断试剂盒,检测了河南省部分地区中小型猪场388份全血样品中的猪瘟抗原和545份血清样品中的猪瘟抗体,结果显示:所检测的388份全血样品中有193份呈现抗原阳性(49.74%),36份呈现可疑,阳性率较高;27个中小型猪场中免疫合格率仅为29.63%;母猪、育肥猪、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的合格率均低于80%的大群免疫保护临界线,免疫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集某猪场公猪、后备母猪、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哺乳期母猪、仔猪(0~15 d、16~30 d)、保育猪(31~45 d、46~75 d)及育肥猪(76~100 d、100 d至出栏) 64份血清,用进口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猪瘟及猪蓝耳抗体检测。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公猪及母猪各组的阳性率为100%,抗体较好,仔猪至保育和育肥阶段抗体阳性率仅为23.33%,抗体水平较低,应在仔猪阶段加强猪瘟免疫;猪蓝耳抗体总阳性率为54.69%,公猪及母猪各组阳性率在50%以下,仔猪至育肥猪各组间40%~100%波动较大,猪蓝耳感染存在较大风险或已存在猪蓝耳野毒感染。猪场抗体监测有助于了解猪场免疫状态,可为及时调整或修改免疫程序、降低传染病发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陕西省某PIC父母代良种猪繁育场2007~2009年繁殖母猪生产资料,分别选取607头和692头繁殖母猪生产资料(剔除有寄养仔猪的繁殖母猪),统计其不同胎次和配种季节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均重和断奶率等繁殖性能。结果表明: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3胎繁殖性能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3胎达到高峰,第6胎后繁殖性能逐渐下降;同时,PIC母猪的繁殖性能以秋季配种时最好,冬季次之,夏季最差。PIC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第2~6胎次,适宜配种季节为秋季和冬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