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螺杆菌(Helicobacter)感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中关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与人类疾病方面的研究广泛而深入。然而,对于螺杆菌属(Helicobacter species)其他螺杆菌的研究则较少。已有研究发现,部分螺杆菌与人和动物的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尤其作为人兽共患疾病的致病菌之一,对螺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对国内外关于螺杆菌属细菌感染与致病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一类可以在人类胃中生存的微生物,是推动胃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发现有着重大意义。对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作一介绍,并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及其诊断方法、防控措施等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一类可以在人类胃中生存的微生物,是推动胃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发现有着重大意义。对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作一介绍,并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及其诊断方法、防控措施等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蜂胶抗幽门螺杆菌有良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意柯 《蜜蜂杂志》2000,(11):34-35
从临床上发现患胃疼者为数众多 ,是一种常见病之一。除因饮食不慎偶而罹病外 ,多数患者则经常发作缠绵不愈 ,对此以往医家认为病因不明 ,随着现代细菌学的发展 ,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是首要致病因子。第六届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大会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密切关系 ,即幽门螺杆菌可以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毒性产物在萎缩性胃炎形成肠上皮生化和胃癌的过程中起到了诱导和促进的作用。幽门螺杆菌通过共餐及餐具传播 ,经口感染 (潜伏 )消化道。据我观察认为发病因素有 :生活艰辛无规律 ,长期过度劳累 ,饥饱…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为胃炎、胃溃疡的重要致病菌,并与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形成关系密切。目前现有的治疗方法多为铋剂三联治疗法和2种抗生素加抑酸剂法,但其副作用大,患者可接受性差,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可用于人的疫苗。现着重介绍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而致的消化道溃疡、胃炎等的治疗方法和抗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贺星亮  张汇东 《警犬》2002,(3):44-45,33
人犬共患病是指犬和人之间自然传染的疾病和感染。而狭义的概念是指可以传播给人类的犬的疾病,随着犬业的发展,犬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但与此同时,犬和人的共患病也在日趋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如狂犬病、布氏杆菌病。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犬共患病,旨在提醒我们广大的养犬爱好者和犬病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人犬的相互感染。  相似文献   

7.
通过临床症状、免疫荧光确诊的34例犬和猫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例,利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他对症支持疗法进行治疗,85%的病例康复,预后良好,可为犬和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貉子、狐狸胃十二指肠穿孔,主要是由传染力很强的胃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胃肠道传染病。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且秋季为本病高发季节。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爪子、不洁食物、不洁食盘、粪便等途径传染,本病属于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所以,良好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当重要。还有些教科书认为胃十二指肠穿孔是幼兽消化性溃疡并发展成为胃穿孔的。  相似文献   

9.
腺肌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协同免疫抑制引起的鸡内金溃疡、消化平衡紊乱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家禽感染后体重明显不足,与标准值差异巨大。产蛋率低,产蛋达不到高峰或达到高峰很快就降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犬布鲁氏菌病是由犬目前,犬布鲁氏菌病在我区都有发生,而且发病数量逐年上升,由犬布鲁氏菌病感染人的病例报道也日益增多。因此,犬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根除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我国多个省份存在犬布鲁氏菌病,而且感染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由于我国养犬数量巨大,犬与人类接触密切,病犬作为人类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不容忽视。犬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起步较晚,流行病学资料欠完善,公共卫生学意义有待阐明,诊断、免疫预防等诸多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加强犬布鲁氏菌病的研究和防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犬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及公共卫生安全等分别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李曾夏子  李文平 《警犬》2008,(12):11-13
随着犬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犬皮肤真菌病疾严重威胁到犬的身体健康及人类社会公共卫生状况。此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临床特征主要有脱毛、瘙痒、红肿及炎症,易与其它寄生虫或细菌混合感染。此病常规诊断方法简单但不十分可靠,近几年出现的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快速而准确。在治疗方面,相对传统方法,中西医结合法与物理治疗法都有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耐药性及不易反复发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尿素酶在幽门螺杆菌定居、致病、诊断、疫苗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就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的纯化、蛋白质结构、编码基因、致病机理、疫苗及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7):96-100
旨在调查南京市犬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和特征,研究益生菌和抗生素在Hp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评估Hp菌株的耐药情况。采用胶体金检测、PCR扩增和细菌分离纯化培养等方法鉴定Hp菌株,体内试验检测益生菌和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体外药敏试验评估菌株耐药性强弱。结果显示:南京市犬Hp总感染率为75.87%(393/518),不同生活环境下感染率为57.14%~80.65%;螺杆菌的感染率为87.10%(108/124),Hp占其中87.96%(95/108);此外,临床上采用抗生素辅以益生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Hp的消除率;Hp菌株对标准三联用药方案中的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耐药性增高。生活环境对犬的Hp感染有明显的影响,良好的生活饲养环境可有效降低犬的Hp感染率;临床抗生素治疗时辅以益生菌能够有效提升Hp的消除率,同时减少Hp菌株对其敏感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以幽门螺杆菌为致病因子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多发性传染病。幽门螺杆菌(病原体)的传染途径是经口腔感染进入消化道,其发病诱因多为生活无规律,长期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饥饱无节制,经常吃生冷食物和含化学添加剂的食品。而心理不平衡、情绪不稳定则是幽门螺杆菌侵袭的主要对象,上述因素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增加机体对病原体的易感性,胃肠道又是有“感情”的器官,  相似文献   

15.
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HS)是新近从猪胃分离的螺杆菌属一新菌种,它不同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论文介绍了该菌发现历史,描述了形态、培养、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国外该菌流行及感染状况、致猪胃溃疡病性、人感染及公共卫生、检测与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猪胃(食管区)溃疡病病因研究、猪螺杆菌系统研究和菌苗预防本病等三个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国内水族馆的规模逐渐扩大,但由于饲养条件和医疗水平有限,从而使动物易患各种疾病,其中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高达50%,主要致病因素有幽门螺杆菌(HP)、大肠杆菌、异尖线虫感染,紧张性应激,负强化的训练方式及异物损伤等。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弯曲状的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发现以来,其感染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用水与HP感染关系密切,支持HP经水传播的观点[1]。  相似文献   

17.
谈人犬共患病及其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犬》2007,(3)
人犬共患病是指犬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包括由犬传给人类的疾病,也包括人类传染给犬的疾病。因此,人犬共患病是指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休、  相似文献   

18.
王霖佳 《科技视界》2023,(31):19-21
<正>亲友聚会、家庭宴请、同学聚餐,在享用丰盛的饭菜时,人们需要提防集体就餐时的“刺客”—幽门螺杆菌。那到底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呢?它的危害到底大不大呢?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已经存在了10万年左右,是人体内寄生在胃窦部的一种细菌。幽门螺杆菌在形态学特征上具有单极性、螺旋形、鞭毛多、弯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由犬猫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犬猫冠状病毒病对宠物危害较大,不仅影响宠物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本文从病原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等方面分别对犬冠状病毒病和猫冠状病毒病进行介绍,并对犬猫冠状病毒病的防治进行概述,以期为犬猫养殖者、饲养者及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其死亡率几乎达100%,自然界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其中犬猫的发病率较高。由于犬猫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犬猫作为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动物,却时刻对人类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管理好犬类动物并做好强制免疫工作是防制狂犬病发生的重中之重。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