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生乳中不得检出抗生素,GB/T4789,27-2003中也规定了生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但目前使用较多的β-内酰胺酶,在一定程度上列检测工作带来了困难,掩盖了抗生素的残硝量。本文从生乳中抗生紊的残留来源、检测方法和β-内酰胺酶的现状、检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艳 《中国乳业》2010,(5):56-57
由于目前个别不法分子掺杂使假,在生乳中加入β—内酰胺酶类药物来抑制牛乳中残留青霉素的抑菌作用,使有抗奶无法正常检出,从而得以商品化,给乳品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检测出此种不合格生乳,有关检测部门新开展了此类检测项目,采用了β-内酰胺酶试剂盒检测法与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来确认。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生鲜乳中抗生素的大量残留.不法人员将“解抗剂”β-内酰胺酶非法掺入生鲜乳,以掩盖残留的抗生素.而β-内酰胺酶属于违禁食品添加物,是管理机构及有关检测部门关注和打击的重点.笔者等就β-内酰胺酶的危害、现状及检测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应对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酶能将牛乳中抗生素残留量降到限量标准,在乳品生产中属于非法应用,但尚未有关于β-内酰胺酶及其降解产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安全性评价标准。本文综述了β-内酰胺酶的风险、残留现状,以及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理化检验法、仪器检测法以及免疫学检测法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牛奶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天然食品。高品质、无污染的牛奶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一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抗生素的残留。为了掩蔽抗生素的使用,一些不法分子在原料乳中添加β-内酰胺酶这一物质,以降解已使用的抗生素,使之无法检出。2009年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小组明确指出β-内酰胺酶为乳与乳制品掩蔽抗生素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之一。新国标《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把“抗生素残留”作为了必检项目,并明确规定限量。本文综述了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的常规检测方法,并介绍了几种新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比较杯碟法、碘量法-比色法在检测生乳中β-内酰胺酶的可靠性。杯碟法采用国家指定方法,藤黄微球菌(CMCC (B)28001)在营养琼脂上传代培养备用。碘量法-比色法用上海优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β-内酰胺酶定量检测试剂盒。两种方法在检测应用上都能提供可靠的结果,碘量法-比色法更适用于实验室快速筛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辽宁省原料乳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抗生素残留,对其质量状况进行调查。采用《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杯碟法》检验方法对辽宁省送检的186批次原料乳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23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样品,原料乳阳性样品检出率高达12.4%。调查发现,辽宁省原料乳中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较高,在原料乳源头上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应加快国家标准的建立和规范管理措施,以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分类、来源,以及包括微生物法、碘量法、纸片酸度定量法、显色头孢菌素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β-内酰胺酶的5种检测方法,旨在为加强我国乳制品中的抗生素监测,解决目前乳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乳中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对乳制品生产工艺和对环境的危害;并介绍了生乳中3种常用的抗生素检测方法,即细菌抑菌实验法、理化检测法、免疫分析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微生物法、碘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方法的特异性和适用性,讨论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旨在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4):35-38
为了逆转由β-内酰胺酶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从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能够抑制β-内酰胺酶的7种天然化合物,并应用"棋盘法"分别测定它们与抗生素联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槲皮素、香紫苏醇、木犀草素、苦参碱、大蒜素和五味子甲素对β-内酰胺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均可增加抗生素对产ESBLs大肠杆菌敏感性,且其增加程度与其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强度呈正相关,表明此7种天然化合物增加抗生素对产ESBLs大肠杆菌敏感性的机制是通过抑制大肠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免于水解而发挥作用的。该研究为解决由β-内酰胺酶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对引起鸡肠毒综合症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做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和药敏试验,测定了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经过鉴定分离的6株致病菌中3株为大肠杆菌,另外3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假单胞菌、柠檬酸杆菌。经检测6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较严重,β-内酰胺酶抗生素/抑制剂或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恢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酶能催化水解青霉素类β-内酰环产生青霉噻唑酸,又称β-内酰胺酶。"无抗奶"一直是商家、消费者及检验机构所关注的对象,但很多"无抗奶"并非真的无抗生素残留的牛奶,而是使用青霉素酶等促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分解,而无法检出牛奶中原有的抗生素。本文对Peni-ase Sensor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试剂盒快速测定生鲜牛奶中青霉素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关键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牛奶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原因、危害,以及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方法,包括微生物法、碘量法、头孢菌素显色法、酸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指出快速检测试剂盒是今后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荆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许多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及氨曲南等单酰胺类抗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给临床抗感染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本文介绍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本概念、特性、分子进化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由于目前乳品行业出现个别掺杂使假现象,生鲜牛乳中加β-内酰胺酶类药物来分解牛乳中残留青霉素,使有抗奶无法正常检出。为了测出此种不合格牛乳,有关检测部门新开展了此类检测项目,基本上采用β-内酰胺酶的试剂盒检测法与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来确认。本文主要研究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检验方法,探讨检测过程中的具体步骤,以及时、准确地确认乳及乳制品中是否含有β-内酰胺酶类药物,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酶非法掺入生鲜乳可分解其中残留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使常规检测方法无法检出有抗奶。为检测奶牛是否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测部门开展了β-内酰胺酶类药物检测工作;而为了提高质检单位对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类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技术水平,农业部畜牧业司开展了对有资质的质量检测中心β-内酰胺酶类检测项目考核。本文即对历年考核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检测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阐述,以期为今后质量检测单位顺利通过考核及其他性能实验室准确检测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药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牛奶中TEM1型β-内酰胺酶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中存在的抗生素残留是影响牛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来源主要是奶牛养殖过程中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簇药物.近来出现了一种声称能分解抗生素的"抗生素分解剂"-TEM1型β-内酰胺酶.该酶能将青霉素类药物降解,将"有抗奶"变为"无抗奶"[13].但该酶只是将青霉素类药物水解,而不能将其完全除去,水解产物仍存在于牛奶中.  相似文献   

20.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