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杂交高粱的种质基础及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高粱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粱核体系、中国高粱核体系、倾向南非高粱核体系和印度高粱核体系。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粱和倾中国高粱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是南非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印度高粱×倾中国高粱。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不育系改良应以印度高粱与南非高粱或印度高粱杂交为主,恢复系改良应以中国高粱与亨加利高粱或中国高粱杂交为主,这样可保持两亲间的遗传差异,以便配制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冯媛媛  夏英俊 《种子科技》2021,(7):108-109,112
非洲是高粱栽培的起源中心,但是中国栽培高粱的起源还存在诸多争议。从中国高粱起源于中国、中国高粱起源于其他地方两种推断将前人关于中国栽培高粱的起源问题进行总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揭开中国高粱起源之谜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宽厢宽带高粱不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高粱轮作制度,探索高粱在合理轮作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开展了宽厢宽带高粱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宽厢宽带高粱的密度在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产量可达205·79kg/667m2,接近于普通净作高粱的大面积平均单产水平。说明采用宽厢宽带的分带轮作方式种植高粱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高粱是酿造高档白酒的主要原料,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由于高粱对除草剂敏感,易受药害,所以化学除草一直是困扰高粱生产的难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研发了一种高粱壮苗种衣剂,可促进高粱幼苗对异丙甲草胺的代谢,降低异丙甲草胺对高粱苗的药害。在此基础上该所还  相似文献   

5.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利用32个高粱(Sorghum bicolor L.)核基因组多态性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位点,以69份国外品种为对照,对12个地区的184份中国高粱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粱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国外高粱。中国高粱和国外高粱的等位基因丰度(Rs)和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9.81、0.629和11.52、0.745。中国高粱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东非(He=0.732)、北美(He=0.707)和南亚(He=0.712)高粱,与南非高粱相当(He=0.609)。不同地区中国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变异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2个地区高粱种质等位基因丰度在3.64~4.88之间,基因多样性值在0.517~0.714之间。吉林高粱地方品种遗传变异最为丰富(He=0.714),与北美、南亚高粱相当。中国高粱与国外高粱之间遗传分化明显,而中国高粱地方品种地区间和类型间分化极弱。主成分分析(PCA)能够明显区分中外高粱种质但不能将中国高粱按地区或类型分开。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中外高粱间的遗传变异占全部参试材料遗传变异的20.43%。中国高粱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地区内材料间(占总变异91.94%)或生态区内材料间(占总变异94.97%)。在品种类型方面,中国高粱绝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穗型内材料间(占总变异97.93%)。本研究支持中国高粱外来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高粱红色素的开发及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高粱红色素的主要成分及性质,高粱红色素在食品、医药、印刷业等领域的利用现状,高粱红色素的应用市场前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高粱红色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代表性粒用高粱和秆用高粱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考种方法,探讨粒用高粱和秆用高粱在生物学性状、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样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下,2种高粱生育期进程、生育期长短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秆用高粱生物产量比粒用高粱高3~5倍,但籽粒产量较粒用高粱低;秆用高粱茎秆富含糖分,可以作为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粒用高粱茎秆几乎不含糖分,不能作为生物能源。秆用高粱雷伊品种生物产量高达16.25 t,茎秆含糖高达18.3%以上,可推荐作为秆用高粱种植的首选品种;粒用高粱561品种的籽粒产量高达1 019 kg/667 m~2,可以作为粒用高粱种植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高粱在我国种植广泛,尤其是东北地区,其食用和营养价值较大。分蘖对高粱的产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合理技术手段增加有效分蘖的数量,能够大力提升高粱产量。阐述了分蘖对高粱生长的意义,分析了不同高粱的分蘖类型,提出了高粱分蘖在生产和育种中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资市场上推广销售的种衣剂主要是针对玉米种子使用的专用种衣剂,高粱在全国来讲属小杂粮作物,但在山西是主栽的杂粮类作物之一。为了将种子包衣技术应用到高粱种植生产上,我们收集到当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六种常用种衣剂,对晋杂101高粱种子包衣处理进行发芽试验。希望通过本试验了解种衣剂对高粱种子的影响,给高粱种子行业及广大高粱种植户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展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在首届全国高粱产业学术研讨会上,巴西农业研究院教授Par r el l a、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景海春、辽宁省农科院创新中心研究员邹剑秋、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贺春贵、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焦晓燕等10多位国内外专家,围绕高粱产业政策、高粱遗传育种、高粱栽培技术、高粱深加工等内容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此次会议旨在通过交流和合作,联手攻克我国高粱育种、生产及产后深加工等高粱产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构建高粱产业技术创新链,进一步推进全国高粱产业技术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2.
选择高淀粉和低淀粉2种类型高粱,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通过对子粒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研究高粱开花后,不同淀粉含量高粱子粒淀粉积累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随子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高粱子粒灌浆过程中,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子粒淀粉含量均呈"S"型曲线变化;高淀粉和低淀粉高粱在灌浆初期子粒直链淀粉含量并无显著差异,而在灌浆中后期表现为显著差异;高淀粉高粱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在灌浆初期明显高于低淀粉高粱子粒支链淀粉含量。子粒总淀粉积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灌浆期支链淀粉积累以及灌浆中后期子粒直链淀粉积累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高粱良种繁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忠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120-123
本文对四川高粱产业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做了评述。通过对四川高粱品种繁育中存在的常规高粱品种选育滞后于杂交高粱品种选育、高粱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高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分析,提出了四川发展高粱产业的当务之急是及时完善高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加大对高粱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大对高粱新品种选育、推广的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高粱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其不仅能被食用,且逐渐大量应用于饲料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农民的高粱种植热情。但在实际的种植中,一些农户忽略了高粱种植中的细节管理,在一些技术管理上做不到位,造成高粱的产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从高粱的选地整地、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对大田高粱种植的高产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高粱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粱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耐旱杂粮作物,在非洲更有"救命之谷"的美誉。因其高产性和营养丰富的特性,使得高粱在食品、酿酒和饲料等产业方面用途广泛。淀粉是高粱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国外对高粱淀粉的研究发展很快,但国内对其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综述高粱淀粉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提取方法、含量测定以及目前的研究状况,展望高粱淀粉的发展前景,以期促进我国高粱淀粉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养分组合对高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蕉园土壤条件下不同养分及组合对高粱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研究表明:在OPT基础上,(1)不施N,极显著降低高粱对N的吸收,但提高了高粱对P的吸收,且极显著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不施P,严重降低高粱对P的吸收,却提高了高粱对K的吸收。(2)不施Mg、施S或施B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P和K的吸收。(3)施Fe、施Mn或施Cu均有助于提高高粱对K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黑色食品在我国盛行以来,不少黑色粮食在我国相继问世,但适合于商品化生产和利用的黑色高粱食品鲜见报道.随着商品化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粮食子粒的专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粱子粒中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单宁等主要品质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粱种质资源的用途.近年来,黑高粱作为高粱中的优质资源被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发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有益的阶段性进展.用子粒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品质好的亲本系组配的杂交种,其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高粱;用这些高粱作主饲料,对猪饲喂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育成的优质高粱蛋白质含量高、单宁含量低、适口性好,饲喂结果未见异常反应,高粱子粒可提高育肥猪瘦肉的比例.可见优质黑高粱在禽畜饲养业、工业配合饲料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农户选种酿酒高粱新品种的影响因素,为酿酒高粱育种与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以酿造高粱新品种‘龙杂17’为例,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黑河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等地区对214户农户展开调研,收集数据信息并采用Excel软件统计,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种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年限、劳动力比例、高粱面积占比、产量、价格、是否通过手机或网络查阅高粱相关信息对农户选种酿酒高粱新品种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地租具有负向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高粱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培育高产优质酿酒高粱新品种、创建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高粱田园综合体等对策建议,为农户和政府加快酿酒高粱新品种推广和高粱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0,(10):48-48
辽草3号是由国家高粱改良中心(辽宁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在2002年以自选的不育系12A为母本,以草高粱苏丹草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型饲用高粱新品种,已在2008年通过国家高粱晶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将会对我国畜牧业产业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高粱靶斑病菌的致病机理,用不同浓度病原菌粗毒素处理高粱种子L407B和Tx622B,测定其胚根生长抑制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高粱靶斑病菌粗毒素对高粱不同品种胚根生长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病菌粗毒素对高粱胚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一毒素浓度下,处理后2天,处理组胚根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时间内,不同浓度毒素处理后胚根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高粱靶斑病菌毒素能降低高粱胚根细胞膜透性,且不同高粱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