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液体发酵技术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碳源、氮源、起始pH值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红汁乳菇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的较优组合为碳源为马铃薯粉,浓度为3%;氮源为酵母膏,浓度为0.3%;起始pH值为6.0;发酵时间5 d。在27℃条件下,该组合菌丝体干质量最高,为10.094 g/L。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红汁乳菇菌丝体的液态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红汁乳菇菌丝体的液态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初始pH为5.0,接种菌龄3 d,接种量6%,培养温度27℃,摇瓶装液量为60 mL,摇床转数在140 r/min时,菌丝体干重达到最大值,其理论值为0.813 3 g/100 mL,比单纯用优化培养基的理论预测值(0.763 3 g/100 m)提高了6.55%.  相似文献   

3.
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及产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食用菌液体培养和胞外多糖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研究铆钉菇菌丝体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并对其产胞外多糖的情况进行测定。[结果]铆钉菇菌丝体深层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0 g/L、酵母浸膏2 g/L、K2HPO40.5 g/L、MgSO40.5g/L、Vc 0.001 g/L,适宜培养温度28℃,pH值7.0。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7 d,菌丝体干重为28.0 g/L,胞外多糖产量为3.27 g/L。[结论]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可很好地生长,并产生较多的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物质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菌株SH-3为研究对象,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用摇瓶培养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方案,并通过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红汁乳菇发酵基质的配方。【结果】在试验范围内,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和酵母膏为氮源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最佳的液体发酵基质配方为:葡萄糖48.30g/L,麦芽糖45.29g/L,蛋白胨4.69g/L,酵母膏4.12g/L,KH2PO41.0g/L,MgSO40.5g/L,水1 000mL(pH=7.0),抑菌圈理论直径为2.01cm。【结论】发酵基质配方影响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红汁乳菇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终确定的最佳基质配方对提高红汁乳菇发酵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先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起始pH值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的培养条件。[结果]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至少为6 d,液体种子接种量应在10%以上,培养基的pH值以8.5为最好,装液量为200ml/500 ml三角瓶对菌丝体的生长较为有利,最适转速控制在180 r/min。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装液量为200 ml/500 ml三角瓶,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2.5%,培养时间为7 d,培养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9.320±0.151)g/L。[结论]该研究为获得最高产量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汁乳菇菌丝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表LI8(3^7)研究红汁乳菇液体培养时影响菌丝产量的主要营养因子.从中筛选出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影响显著的氮源品种;采用L27(3^13)正交实验研究了综合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肉膏、KT、转速、培养时间、三角瓶大小这些因素对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糊精、蔗糖 甘露醇对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因子平均生物量的水平比较和交互作用方差分析结果,选择糊精含量为2.5%、牛肉膏含量为2%、蔗糖 故露醇为3%、MgSO4为0.01%、KT为1%、烟酸 核黄素为(0.5% 0.1%),在转速为130r/min的情况下.培养25d,红汁乳菇菌丝产量可达449.7mg/100mL.  相似文献   

7.
松乳菇液态发酵工艺及其饮料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新鲜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菌源,采用真菌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丝体.利用麸皮、米糠、马铃薯等为主料进行液态发酵,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配方与饮料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汁4%,葡萄糖4%,蔗糖3%,马铃薯汁25%,米糠汁5%,KH2PO40.3%,MgSO4·7H2O0.15%;最佳起始pH值为8.0;最佳发酵温度为26℃.最佳松乳菇发酵饮料配方为柠檬酸0.2%,苹果酸0.08%,白砂糖8%,蛋白糖0.04%,果胶0.1%,CMC Na0.2%.饮料成品的口感、风味、状态等均佳.  相似文献   

8.
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乳糖为碳源时,菌丝干重最大,长势强壮,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黄豆粉,菌丝长速最快且菌丝干重最大;无机盐对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测得最适无机盐为硫酸钙。同时对大球盖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和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菌丝在15~30℃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不同温度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不同,在25℃时,菌丝长速最快,且干重最大,为最适生长温度。菌丝培养基pH值为5.0~8.0时均可生长,当pH值为6.0时菌丝干重最大,长速较快,最适宜大球盖菇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LH-1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13种碳源、22种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汁乳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3种碳源中,以果糖为碳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8.31mm、8.37mm/d和41.87;在22种氮源中,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50.82mm、7.84mm/d和39.18;红汁乳菇对氨基酸及铵盐类物质利用较差。【结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10.
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摇瓶培养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拟康氏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6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6.0;发酵温度为30±1℃。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及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5.272g/L、0.622g/L。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两种桑树原料(桑树粉和桑树枝)水提物对桑黄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对平板培养基桑黄菌丝体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得出桑树粉可作为生长因子;通过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试验,探究桑树粉或桑树枝对桑黄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3%桑树粉及2%桑树枝对桑黄菌丝体在种子培养基中的生长具有促进效果,且该条件下的菌丝体干重达到最大,分别为7.75 g/L和5.16 g/L,较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33.43%和55.42%。发酵培养基中,3%桑树粉促进桑黄菌丝体生长作用最显著,最大生物量达到17.15 g/L,较空白提高了16.43%,而桑树枝对桑黄菌丝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该两种桑树水提物对桑黄液态深层发酵的研究,能为桑黄液体发酵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红汁乳菇生长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主要是温度因子和湿度因子。红汁乳菇子实体开始生长的适宜温度为:始菇前7d的平均温度在16~20℃左右,最小相对湿度在45%以上。高于20℃时配合高湿68%以上,也可以出菇。春季红汁乳菇在连续7d平均温度高于24℃,湿度低于37%时将结束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菌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 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 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 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红汁乳菇固体培养的主要因素(pH、温度和VB含量)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菌落直径)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回归方程寻优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pH6.5、温度23.5℃、VB含量为56.9mg/L。红汁乳菇菌落的最大直径为78.5mm。结果表明:响应面法对红汁乳菇固体培养条件优化合理,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羊肚菌液体培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人工栽培羊肚菌(Morchella)液体菌种生产的最佳工艺,以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FY2为材料,通过单因素筛选不同培养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碳源、氮源对液体发酵的影响,根据单因素筛选结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液体配方和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工业化生产羊肚菌菌丝体相关产品的开发及液体菌种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单因素筛选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最适宜温度为25℃,菌丝体干重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最适初始pH值为7,菌丝体干重最大;当接种量为5%和10%时,菌丝体干重都达到4.0g·L~(-1),差异不显著,所以综合成本考虑,确定最适接种量为5%;羊肚菌菌丝在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中菌丝体干重较大,达到5g·L~(-1)以上,但是差异不显著,综合成本考虑,选择葡萄糖做为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羊肚菌菌丝在有机氮源中,黄豆粉生长的最好,有可能与黄豆粉是混合氮源,营养比较丰富有关,在无机氮源中,硝酸钾生长的最好,而这两种氮源中羊肚菌的菌丝体干重差异不显著,所以综合成本考虑,选择黄豆粉做为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对平田头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平田头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是25 g/L葡萄糖、250 g/L马铃薯(浸提液)、40 g/L麦麸(浸提液)、4 g/L蛋白胨、5 g/L KH2PO4、2.5 g/L MgSO4·7H2O、16 mg/L维生素B1,pH值自然,28℃静置培养10 d,其菌丝体生物量(干质量)可达13.52 g/L。  相似文献   

17.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的黑曲霉生长最好,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碳源浓度为15g/L;蛋白胨浓度为15g/L时黑曲霉干重最大,蛋白胨浓度为10g/L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pH值为5时黑曲霉的生物量最大,pH值为4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培养温度为30℃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5g/L+MgSO4 0.05g/L+KC10.5g/L+K,HPO4 1g/L+FeSO4 0.5g/L。当pH值为5,发酵温度为25℃,孢子接种量为10^6cfu/ml,发酵时间为96h时,培养基上黑曲霉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最高,达到(3.250±0.035)U/ml。[结论]该试验为仪一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红汁乳菇子实体和人工培养菌丝体营养成分的区别,对红汁乳菇子实体和人工培养菌丝体所含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粗多糖等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红汁乳菇子实体和人工培养菌丝体的各项营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运用现代发酵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鸡菌丝体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4%葡萄糖、0.4%黄豆粉,p H值8、培养时间为8 d时,鸡菌丝干重最高,为0.71 g/100 m L。  相似文献   

20.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中的Box-Benhnken(BBD)设计对北冬虫夏草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23.5℃、pH值6.58、发酵转速181r/min。在接种量为12%条件下按该条件培养,菌丝体生物量实测值为19.56g/L,比理论值19.23g/L高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