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长期以来 ,不法商贩私自收购母猪 ,私自屠宰上市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误购母猪肉 ,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1 皮肤 育肥猪皮肤薄嫩 ,毛孔细小而致密 ;母猪肉皮厚 ,十分粗糙 ,毛孔粗大 ,有黑色素 ,皮肉层次分离、结合处疏松。2 乳头和乳腺  母猪的乳头细而长 ,质地硬 ,有皱褶 ,其横切面明显可见乳池 ,纵切面为淡粉色 ,海绵状乳腺 ;育肥猪肉乳头短而软 ,乳池和乳腺不明显。3 肌肉 育肥猪肌肉呈鲜红色或淡红色 ,切面有光泽 ,肌肉弹性较好 ,含水分较多 ,肌纤维细 ;母猪肉肌肉颜色呈暗红色或深红色 ,切面粗糙 ,无光泽 ,含水量少 ,肌纤维…  相似文献   

2.
集市出售的猪肉中 ,常常有母猪肉假充肥猪肉出售 ,可消费者很难分辨 ,现在谈一些体会。1 看瘦肉 :一般肥育猪的瘦肉具有正常的浅红色 ,肌纤维细腻较软 ;老母猪的瘦肉 ,由于皮下脂肪薄 ,显得肉很瘦 ,常呈暗红色或枣红色 ,特别是臀部和颈部肌肉呈黑红色 ,肌纤维较粗 ,弹性差 ,肉质硬实水分较少。2 看脂肪 :一般育肥猪的脂肪层为乳白色 ,细腻 ,手摸后指头上粘的脂肪较多 ;老母猪脂肪粗糙 ,颗粒大 ,手摸后指头粘的脂肪较少 ,脂肪多数黄染 ,皮下脂肪层薄。年龄较大的则脂肪颜色、构造逐渐近似皮肤 ,甚至切面上分不清脂肪与皮肤的明显界限 ,表面…  相似文献   

3.
猪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就影响猪的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的遗传、生长阶段、营养与环境、性别等因素进行了综述。本地猪的肌纤维直径较改良品种猪的肌纤维直径单位面积密度大;同一血缘的猪随体重增加,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逐渐增加;营养水平低时,肌纤维直径较小;母猪的肌纤维发育较早,且比公猪早达到生长高峰,公猪肌纤维的生长高峰虽比母猪出现得晚,但高峰后的较长时间内仍维持了较高的生长强度。肌纤维面积与胴体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肌纤维面积越大则胴体性状越好。肌纤维直径和密度是影响肌肉嫩度和系水力的重要指标,肌纤维越细、密度越大的品种,其肌内脂肪的沉积量要多于肌纤维粗而密度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母猪肉在我们日常肉品检验中是十分常见的 ,其常规鉴别方法是 :母猪肉乳头粗大 ,乳腺明显 ;皮肤粗糙 ,毛孔粗大 ;骨盆增大明显 ;肋骨粗大、宽平 ;肌纤维粗大、肉色暗红。但这种方法对于利用时间短、品质较好的母猪肉来说很难鉴定。笔者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 :母猪肉除上述特征外 ,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1母猪肉腕关节软骨色泽较淡 ,利用时间越长、越老 ,则色泽越浅 ,甚至呈淡黄色 ;而肥猪肉腕关节软骨色泽深 ,呈紫红色。 (因猪胴体腕关节外露 ,很容易观察而进行区别。 )2母猪肉皮层切面发青 ,皮肤与皮下脂肪组织分层明显 ,甚至分离 ;而肥猪肉…  相似文献   

5.
在农贸市场中 ,经常能见到母猪肉和肥猪肉混放 ,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的现象时有发生 ,给广大消费者造成感官上的错觉 ,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进行快速感官判断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区别母猪肉和肥猪肉的几个鉴别要点说明如下 :1 皮肤 母猪肉皮肤厚硬且粗糙 ,呈青白色 ,组织结构松驰 ,多有皱纹 ,毛孔粗大而深 ,特别是荐部皮肤有大如米粒 ,小如芝麻的凹陷 (俗称沙眼 )。皮肉层次分离 ,结合处疏松 ,手触有粗糙感。肥猪肉皮薄细软 ,毛孔细而浅 ,皮肉结合紧密。2 肌肉 母猪肉呈砖红色至枣红色 ,纤维粗糙 ,纹路粗乱 ,断面颗粒大 ,含水份较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猪肉产品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喜肥嫌瘦"转向九十年代的"喜瘦嫌肥".目前,虽然还是普遍选择一般的瘦肉型商品猪肉,但因其瘦肉肌纤维粗而不细,肌纤维间脂肪少而口感差,鲜味不足,人们对瘦肉型猪的肉质提出了异议,普遍要求发展优质风味型商品猪肉,已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需求.  相似文献   

7.
母猪肉在我们日常肉品检验中常见,通常鉴别的方法是母猪肉乳头粗大、宽平,肌纤维粗大,肉色暗红。但这对品质好的母猪肉仍难以鉴定。现笔者发现母猪肉还有其它几种特征,以供参考。1母猪肉腕关节软骨色泽较淡,利用时间越长、越老,则色泽越浅,甚至呈淡黄色。而肥猪肉腕关节软骨色泽深、呈紫红色。一般猪胴体腕关节外露,比较容易区别。2母猪肉皮层切面发青,皮肤与皮下脂肪组织分层明显,甚至分离。而肥猪肉皮层切面洁白,皮肤与脂肪组织附着紧密。3母猪肉腺一般粗大,比同体重的肥猪肉腺重2~3g,且色泽较深。而肥猪肉腺窄长,色泽淡。根据以上3个新…  相似文献   

8.
公、母猪肉中的免疫球蛋白能成为抗原致病,某些人因食用公、母猪肉而使旧病复发。再则未去势的公、母猪肉均具有皮厚、肌纤维较粗、肉质发硬的特点,因而烹调不易煮烂,没有营养,食用价值低,实际应用中有必要进行鉴别。鉴别主要以感观检查为主,通过检查,一般可以作出判定。1公猪肉鉴别1.1公猪肉常散发一种十分难闻的性气味,俗称臊气味,这种气味是由睾丸酮引起的。去势公猪的性气味,一般认为在去势后2~3周才能消失,对去势的老龄公猪肉则更晚些。1.2老龄公猪肉,以臀部的肌肉性气味浓厚,性气味在酮体上虽然没有特定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1外观鉴别母猪肉、肥猪肉类特征对比:1.1母猪酮体皮肤较厚,租糙.呈青白色,皮下结缔组织疏松;而肥猪肉皮肤薄而柔软,毛孔较细,它有弹性.1.2母猪颈部、下腹皮肤雏褶多,无弹性;肥猪相反.1.3母植皮肤与皮下脂肪结合不紧凑,两者之间有一层薄脂肪呈粉红色,群众称之为红线;肥猪无此红线.1.4母猪皮下脂肪薄,呈黄白色或灰暗不洁,体腔脂肪粗糙;量少.pH值为6.5~70,老母猪呈强碱性;肥猪脂肪洁白,脂肪层厚,触柔软,有弹住.1.5母猪皮肤与肌肉结合不紧,分层明显;肥猪相反.1.6母塔两侧乳房有乳腺,乳房基部大.呈圆锥型…  相似文献   

10.
母猪肉与肥猪肉的鉴别1母猪肉特征1.1①母猪酮体皮肤的特征母猪皮肤较厚、粗糙,呈青白色,皮下结缔组织疏松;而肥猪皮肤薄柔软,毛孔较细,富有弹性。②母猪颈部、下腹皮肤皱褶多,无弹性;而肥猪相反。③母猪皮肤与皮下脂肪结合不紧凑,两者之间有一层薄脂肪呈粉红...  相似文献   

11.
1 病死猪肉的鉴别 健康猪在放血屠宰后,颈部的放血刀口外翻,有较大的血液浸润区,结缔组织、浆膜和脂肪呈白色,肌肉有弹性,而病死猪放血刀口平整,肌肉组织并不被血液浸染,肉尸放血不良,无论是脂肪,肌肉均成红色或暗红色,肌肉切面平整、湿润粘稠,有暗红色小血滴溢出,呈暗红色,失去固有光泽。如果死后数小时冷宰放血的猪肉,胸膜、肌膜,骨髓等均被血液染成暗红色或暗黑色。2 公、母猪肉的鉴别 公、母猪肉常发出一种十分难闻的腥臊气味,称为性臭,尤以臀部肌肉为浓,肌肉呈深红或暗红色,肌肉间断面颗粒大,肌纤维长,用手按压…  相似文献   

12.
鉴别母猪肉一般以皮肤、乳腺、肌肉等组织状态作为主要指征,但有的商贩为了多赚钱,故意将母猪肉剥皮、割去乳腺,修割后充当肥猪肉和“精瘦肉”出售,给检验带来困难。为探讨对母猪肉的鉴别除上述皮肤、乳腺、肌肉等三项主要指征外,是否可以从其它可检部位找出一些共性变化作为参考指征,笔者对100头母猪肉尸进行了检验观察,  相似文献   

13.
1 产后拒食 因产道感染而拒食的母猪,可用青霉素80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单位,混合在20毫升安乃近中进行肌肉1次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因喂料过多、饲料浓度太大造成厌食的母猪,其精料、粗料、青料搭配要合理,不宜饲喂得过肥或过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猪、牛、羊肉质构特性和肌纤维差异。采用剪切力仪和质构仪测定猪、牛、羊肉剪切力和各项质构参数,环境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三者肌纤维和肌原纤维形貌特征。结果表明:牛、羊肉剪切力均显著高于猪肉(P0.05),牛肉高于羊肉,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牛、羊肉位移应力显著高于猪肉(P0.01),牛肉则显著高于羊肉(P0.05);牛肉硬度显著高于猪肉和羊肉(P0.01),羊肉则显著高于猪肉(P0.01);羊肉黏着性显著高于猪肉和牛肉(P0.01),猪肉则显著高于牛肉(P0.01);猪、牛、羊肉弹性无显著差异(P0.05);牛肉咀嚼感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猪肉和羊肉(P0.01),猪肉和羊肉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牛肉和羊肉恢复性显著高于猪肉(P0.05),牛肉和羊肉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猪肌纤维排列结构松散,牛和羊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结构紧密;肌纤维直径和肌原纤维碎片牛羊猪。肌纤维排列结构和直径大小是影响肉质构特性的主要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5.
非正常猪肉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病死猪肉一看颜色。正常猪肉肌肉鲜艳呈红色,有光泽,结缔组织、浆膜和脂肪呈白色,病死猪肉肌肉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有暗红色小血滴溢出,无固有光泽,皮肤有时变紫,脂肪有时黄染,有时红染(多见于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或受到冷热刺激、机械刺激等)。二触弹性。新鲜猪肉皮肤和肌肉有弹性,病死猪肉弹性差,宰杀的时间越长弹性越差。三闻气味:正常猪肉有一股淡淡的脂肪香味,时间长了的猪肉有  相似文献   

16.
养猪业是湖南农业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在各类畜禽中,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人们重要肉食品之一,活猪又是我省重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2000年,全省出栏肉猪6278万头,占全国出栏肉猪的15%,人均占有猪肉63kg,高于全国人均占有肉41.7kg。全省各地猪肉供应充足,有时甚至出现卖猪难的现象。质量上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上的部分猪肉颜色灰白而不是鲜红色(正常肉色),瘦肉肌纤维粗而不细,肌肉间脂肪太少、爆炒时水分过多,口感差,鲜味不足;其次,残留在肉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  相似文献   

17.
1.感官检查1.1 肌肉:掺水猪肉不具正常猪肉的鲜红色、弹性及光泽,而呈粉红色、湿润,肌纤维肿胀.浸泡掺水的白条鸡皮肤软、毛孔胀大,呈浅白色,冠髯膨满.在加工过程中,可见掺水肉粘刀,未摻水肉表面形成干膜,不易粘刀.1.2 皮下脂肪及板油:正常猪肉的皮下脂肪和板油质地洁白,而掺水肉的皮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皇家兽医学院专门从事肌肉发育研究的NeilSit。bland博士认为,猪屠宰时的肉质在猪出生前很久还在子宫中时就已定下来了。他相信,这些重要的性状直接受到母猪妊娠早期营养状况的影响。stickland博士在JSRHealthbred有种公司组织的一次技术会议上解释说,许多事件都以肌肉纤维的数量而定。肌纤维数量愈多,则猪的生长潜力就愈大,也就愈有可能具有较优肉质的优良阳体。重要的是,猪在出生后只是肌纤维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肌纤维的数量则早在妊娠gO天时就已走下了。肌纤维的数量是遗传性的,但会因严格限制新怀孕母猪的饲料而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19.
母猪肉不易煮烂、味道差、食用价值低,并有难闻的气味,甚至无法食用。笔者在进行市场监督检查中多次发现。其鉴别方法如下:1皮肤的鉴别母猪肉皮肤厚且发黄,毛孔粗大而深,特别是臀荐部皮肤有大如米粗、小如芝麻的凹陷,手触有粗糙和硬感,皮肉结合处疏松。而育肥猪肉皮表细腻,色泽光润柔软,毛孔细浅,皮肉结合紧密。2肉质与色泽鉴别母猪的瘦肉是深红或暗红色。纹路粗乱明显,含水量较少,切面较干燥。而育肥猪肉是淡红色,肌纤维较细,含水量较多。3肥膘的鉴别母猪的肥膘断面粗糙,呈较大颗粒,青白色,手摸时指头粘附的油脂较少。…  相似文献   

20.
黄微 《中国猪业》2011,6(11):39-40
肌肉的组织结构对猪肉风味品质有重要的影响,肌纤维粗细、肌纤维密度、肌节长度、肌纤维类型与猪肉嫩度、系水力、劣质肉有显著的相关,结缔组织含量直接影响猪肉的嫩度和系水力,含量适宜而分布均匀的脂肪能产生理想的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