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全雄黄颡鱼是根据黄颡鱼雄性和雌性生长差异,采用人工性逆转和细胞工程技术得到的超雄黄颡鱼,再与正常雌黄颡鱼交配获得全雄性黄颡鱼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已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并在湖北、江苏等地池塘养殖试验示范及推广,黄颡鱼"全雄2号"尚在池塘生产中试阶段。  相似文献   

2.
全雄性黄颡鱼是对普通黄颡鱼亲鱼采用性逆转、雌核发育及人工诱导相结合而繁育出的黄颡鱼。全雄性黄颡鱼在湖北、广东、贵州、安徽等地推广,取得非常好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比普通黄颡鱼体重增长快,全雄性黄颡鱼池塘鱼苗培育比普通黄颡鱼池塘增重41.3%左右,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正>对黄颡鱼的生物学研究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生长速度快30%左右。为了提高养殖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科所、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水产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在全国推广养殖,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摸索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技术,芜湖天成生态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从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进卵  相似文献   

4.
2018年,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以下简称"黄优1号")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该品种体型、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成活率高,苗种培育阶段的成活率比普通黄颡鱼提高了 30.04%~31.39%;与普通黄颡鱼和全雄黄颡鱼苗种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运输方便等优点1-2],因此,近年来在杂交黄颡...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显示,黄颡鱼雄鱼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雌鱼,一龄雄性黄颡鱼比同类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养殖第2年的雄鱼可生长至200~350克,而雌鱼却只有75~150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利用鱼类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以YY超雄鱼作为父本、以普通雌性黄颡鱼作为母本繁殖生产的黄颡鱼苗,在实际生产中雄性率可达98%以上,大大提高养殖速度,经济效  相似文献   

6.
<正>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于2018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该品种是以长江流域湖泊中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为选育对象,以体重为选育目标,通过群体选育方法培育生长速度快、生长性能稳定的黄颡鱼母本群体及瓦氏黄颡鱼父本群体,通过杂交制种技术,繁育出生长速度快的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该品种具有以下优点:(1)生长快。"黄优1号"的体形、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一  相似文献   

7.
<正>黄颡鱼,俗称昂刺鱼、丁鱼、角鱼等。黄颡鱼一般情况下雄鱼比雌鱼生长快。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性黄颡鱼比同胞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在养殖的第二年,其雄鱼生长至150~200克/尾,而雌鱼却只有50~75克/尾,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全雄黄颡鱼和普通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设计了15.00、18.75、22.50万尾·hm-23个放养密度,在6口面积均为0.733 hm2的池塘中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提高,黄颡鱼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养殖成本和利润相应增加,而出塘规格、产出投入比相应下降。在同一养殖密度下,全雄黄颡鱼的养殖产量、平均规格和养殖效益均大幅高于普通黄颡鱼,养殖成本和饲料系数较普通黄颡鱼略低;而在养成的商品鱼中,规格小于50 g的个体,普通黄颡鱼占7.92%~13.53%,全雄黄颡鱼占0.97%~2.14%。  相似文献   

9.
汪政  钱敏 《科学养鱼》2015,(2):40-41
<正>从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根据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特点和生活习性,对黄颡鱼"全雄1号"进行了成鱼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实现了该品种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具有饵料利用率高、饵料系数低、药物使用少、病害发生率低、单位产量高、商品鱼规格齐和价格高等优势,从而为该品种在池塘养殖中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高效养殖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于2018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无肌间刺、成体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养殖成活率高等优点.苗种越冬是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成鱼养殖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来年苗种的质量和成活率,影响整个生产环节.冬季水温低,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  相似文献   

11.
<正>在黄颡鱼育苗过程中,放养池塘的开口饵料是否充足是影响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黄颡鱼育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部分苗场仍存在由于池塘中生物饵料供应不足而导致黄颡鱼苗种培育的平均成活率不高的问题,整体培育效益极不稳定。本试验创新应用了底栖饵料生物床技术,即在黄颡鱼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12.
正截至目前,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黄颡鱼新品种有黄颡鱼"全雄1号"(GS-04-001-2010)和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GS-02-001-2018)。新品种的培育推动了黄颡鱼产业的发展,其养殖产量从2010年的18.43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3.69万吨。随着黄颡鱼产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不断增加,对苗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苗种的好坏与亲本的质量紧密相关。但黄颡鱼苗种繁殖过程中所用的母本非常混杂,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和培育;部分苗种生产场利用黄颡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的特性,直接过筛将小个体的黄颡鱼作为母本进行培育,但其中混杂了20%~30%的雄性黄颡鱼,又将生长快、个体较大的母本过筛掉。本文总结了全雌黄颡鱼的培育及繁殖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试验研究的背景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嘎鱼、嘎牙子,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青睐,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人工繁育技术的进步,全雄黄颡鱼因其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等多方面的优良性状,已经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衡水市的养殖池塘,多是几十亩到一百多亩的大水面池塘,主养的鲤鱼、草鱼、鲢、鳙效益不高。在这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嘎鱼 ,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它的分布范围广 ,我国主要水系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均有分布。该鱼杂食性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易于引种驯化。因其肉质细嫩少刺、营养价值很高而愈来愈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黄颡鱼是既适于食用、又可供垂钓的优良养殖对象。天津市静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 1 999~ 2 0 0 1年连续进行了小池塘主养试验 ,普遍取得了净产黄颡鱼 360kg/1 0 0 0m2 、成活率 95 %以上、饵料系数 1 .9、平均利润 330 0元 /1 0 0 0m2 、投资回报率65 %的良好结果。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黄颡…  相似文献   

15.
<正>黄颡鱼,俗称昂刺鱼、丁鱼、角鱼等,种类较多,广泛分布于我国河流、湖泊、沟渠等水域中,是一种优质名贵的经济鱼类。黄颡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该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黄颡鱼一般情况下雄鱼比雌鱼生长快。调查发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性黄颡鱼比同胞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在养殖的第二年,其雄鱼生长至150g~200g,而雌鱼却只有50g~75g,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它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黄颡鱼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我们于2014年在东营市垦利县进行了黄颡鱼池塘养殖试验。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地理环境项目试验地点距莱州湾30km,距渤海湾50km,土壤类型为滨海氯化物潮盐土,土体含盐量在0.347%~2.224%之间,母质为黄河冲积物,  相似文献   

17.
<正>"黄优1号"杂交黄颡鱼(GS-02-001-2018)于2018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体形、色泽与普通黄颡鱼相似、生长快、成活率高、品质和市场接受度高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多年来杂交黄颡鱼池塘苗种培育经验,为广大养殖户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一、彻底清塘水花下塘后集群底栖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敌害生物众多,尤其是老池塘,因此在准备黄颡鱼苗培育池塘时一定要彻底清塘,由于黄颡鱼苗游泳速度相对缓慢,泥鳅、河蚌、泥螺、蝌蚪、蜻蜓  相似文献   

18.
正1研究的背景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又名嘎鱼、嘎牙子,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青睐,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人工繁育技术的进步,全雄黄颡鱼因其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等多方面的优良性状,已经成为重要的养殖对象。我市的养殖池塘,多是几十亩到一百多亩的大水面池塘,主养的鲤鱼、草鱼、花白鲢效益不高。在这  相似文献   

19.
以人工催产、孵化的黄颡鱼仔稚鱼为材料,用红虫、人工微粒子粉料、鸡蛋黄和红虫+人工微粒子粉料+鸡蛋黄混合等4种饵料投喂25d,研究其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大小为:红虫组混合饵料组人工微粒子粉料组鸡蛋黄组,黄颡鱼仔稚鱼成活率大小为:混合饵料组红虫组人工微粒子粉料组鸡蛋黄组。采用混合饵料投喂的方法能满足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以后的摄食能力和营养需求,是黄颡鱼仔稚鱼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20.
傅美兰 《河北渔业》2010,(12):15-17
试验探讨了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黄颡鱼生长及体色的影响,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4、0.6、0.8和1.0 g/kg维生素E(含量50%)配制成1~6#饵料,在1~6#饵料中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68、175、268、364、482和562 mg/kg。在水温26~28℃下,用上述饵料分别投喂体重(21.18±13.31)g的黄颡鱼60 d,从相对增重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等方面来看,黄颡鱼饵料中维生素E适宜含量为268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