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蕴含着丰富时代革命精神与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四史”学习能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滋养其优秀品质、培养其创新意识,进而增强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深刻把握并阐释“四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润物细无声”、融入“大写意”、深耕“工笔画”的具体路径,将“四史”有效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关于生命、自然、人类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农耕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但目前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教学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成效不明显,在高校教学中传播流于形式,高校红色文化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等困境,需要寻找有效突破口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也非常关键。部分大学生出现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对此进行分析,进而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思政教育的课程结构三个方面着手,提出有建设性的对策。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完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开辟新的教育路径,从而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环境,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四个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灵魂,是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钙"。"四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应然性要求,是实现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需要。融入的路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把握"四个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课体系的内涵关系,实现其与高校思政课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将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对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领域都受到了重大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等要素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有助于准确分析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探究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影响,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响应十九大报告的号召,各省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添砖加瓦。把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能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帮助高校老师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内容薄弱、融入方式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媒介、提高师资队伍素养等方面入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中,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尤为重要。从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廉洁美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传统廉德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应该遵循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情感关怀和价值关怀相结合、榜样示范和先进典型引领相结合、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相结合、全员化和全方位渗透相结合等方法。通过运用这些既契合大学生身心特征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方法,有助于增强廉洁美德教育的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廉洁观,廉洁品格,廉洁行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忽视文化功能产生的"排斥"效应,片面强调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脱节,在市场经济消极影响下存在社会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针对此情怳在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应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全方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理论素养、关照现实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德育为先"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将"三个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并切实取得实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定学生的"三个自信",应立足历史和文化、党史和国情、理想和信念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和增加业务培训等手段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等努力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和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究新媒体视域下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重点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主要从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更新新媒体传播理念;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增强主流话语吸引力;重构新媒体话语权力,激活红色文化创造力;优化新媒体传播内容,深化内在互动交流;培养新媒体传播主体,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新媒体传播角度探寻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实践体系、考核体系、文化建设等,分析文化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丰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本研究在明确把握心理与教育测量课程的思政改革目标的基础上,论述了三种改革途径,将思政元素融入本课程教学中,以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的专业态度.为保障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教师要认可课...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日新月异地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新时代网络环境多元化、网络各种思想碰撞交融、大学生辨析能力较弱、网络规范意识有待提升,网络生态文化日趋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舆论阵地监控、网络思想交流、思想引领三个方向对网络生态文化进行引领,增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文论述了文化活动的教化、控制和调节等功能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强化文化意识,培养文化阐释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积极营造浓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精神丰富了中国的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时代素材。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机械地“嵌入”,两者的契合可行而且必要。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实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脱贫攻坚精神既要融入课堂教学,也要融入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家风文化博大精深,优良家风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我国优良家风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追求,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相契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因此,有必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优良家风教育,把优良的家风升级为好校风,形成好社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