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粮中不同能量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桂阳 《饲料工业》2003,24(12):24-26
试验选用30头配种日期、系谱、日龄、体重接近的健康长大经产母猪,平均胎次为3~5胎,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即高能量组(试验1组)、低能量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原用日粮)。研究妊娠和哺乳28d3个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的结果表明:当妊娠日粮能量水平为:DE12.4~14.00MJ/kg;哺乳日粮能量水平为:DE12.61~14.07MJ/kg,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好,可达到窝产仔11.5~12.67头,活仔10.25~10.89头,断奶个体重8.37~8.57kg。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和来源对后备母猪体成分、初情日龄和发情表现的影响.选用(147±3)日龄、平均体重(59.0±4.2)kg的长白×大白(LY)杂交母猪54头,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3×2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能量水平,中能量水平参照NRC(1998)推荐量,低、高能量水平在此基础上减少和增加12.5%,每个能量水平下设2个能量来源,淀粉组和油脂组.母猪于第2情期的第19天屠宰.结果表明,高能组背膘厚、体脂含量、瘦肉含量和脂肪/瘦肉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淀粉组与脂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随能量水平增加而提高;各能量水平组间初情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而脂肪组初情期日龄比淀粉组提前12 d左右(P<0.05).体成分分析发现,背膘厚,体脂含量与发情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值分别为0.998和0.952,P<0.01),发情母猪背膘厚,体脂含量极显著高于乏情母猪(P<0.01).由以上结果可知,后备母猪饲喂高能量并添加脂肪的日粮有利于促进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及发情表现;后备母猪的背膘厚、体脂含量与发情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日粮结构和能量水平对后备期特种野母猪血清酶活指标的影响。通过采用2(日粮结构)×4(能量水平)因子设计,选用32头后备特种野母猪随机分为8组,玉米-豆粕型和40%的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各设4个能量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结构对各血清酶活性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能量水平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血清谷草转氨酶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不显著。后备期特种野母猪最适宜的日粮结构为40%的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消化能为13 MJ/kg。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后备期特种野母猪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采用2(日粮结构)×4(能量水平)因子设计,选用后备特种野母猪32头随机分为8组,"玉米-豆粕"型和"40%的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各设4个能量水平。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试验猪只总能、粗蛋白、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显著(P<0.05),对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能量水平对血清TP、血清Alb、血清Glo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过试验确定后备期特种野母猪最适宜的消化能为13.00MJ/kg。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后备期特种野母猪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采用2(日粮结构)X4(能量水平)因子设计,选用后备特种野母猪32头随机分为8组,“玉米一豆粕”型和“40%的稻谷一玉米一豆粕”型19粮各设4个能量水平。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试验猪只总能.粗蛋白、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显著(P〈O.05),对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O.05);不同能量水平对血清TP、血清AIb、血清Glo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通过试验确定后备期特种野母猪最适宜的消化能为13.00MJ/kg。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和来源对后备母猪体成分、初情日龄和发情表现的影响。选用(147&#177;3)日龄、平均体重(59.0&#177;4.2)千克的长白&#215;大白(LY)杂交母猪54头,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采用3&#215;2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能量水平,中能量水平参照NRC(1998)推荐量,低、高能量水平在此基础上减少和增加12.5%,每个能量水平下设2个能量来源,淀粉组和油脂组。  相似文献   

7.
选用分娩日期相近双肌臀长大二元杂种母猪45头,按胎次、体况和分娩日期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3个处理日粮能量水平分为12.67MJ/kg,13.32MJ/kg和14.01MJ/kg。试验结果表明:母猪体重损失、背膘变化高能量组同低能量组差异显著(P〈0.05);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高能量处理组仔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8.
<正>1能量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提高产仔数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提高母猪配种前后的营养水平。能量是机体的第一营养需要,其对繁殖的影响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在生长阶段低能量水平将推迟性成熟,为了催情,应在母猪发情前适当补料。在母猪的空怀期、妊娠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母猪妊娠后期能量水平低将延迟产后发情,产后低能量则影响受胎率,其影响的阶段和损伤程度取决于能量的缺乏程度。能量水平长期不足不仅会推迟后备母  相似文献   

9.
研究早熟与晚熟品种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Kiss1和GPR54基因的表达差异。选用8头梅山母猪与12头长大(LY)母猪为研究对象,梅山母猪于70 d和100 d屠宰,LY母猪于70、100 d和199 d屠宰,收集血清及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样品。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tin)和雌二醇(E2)水平,PCR克隆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Kiss1和GPR5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序列相似性为100%;梅山与LY母猪初情期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垂体与卵巢(P<0.01),卵巢GPR5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下丘脑与垂体(P<0.05)。梅山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Kiss1基因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相同日龄和初情期LY母猪(P<0.05),梅山母猪血清Leptin水平极显著高于相同日龄LY母猪(P<0.01)。而E2水平显著高于100 d与初情期LY母猪(P<0.01)。Leptin与下丘脑Kiss1和GPR54基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E2仅与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梅山与LY母猪Kiss1基因编码区序列相似性为100%,梅山母猪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kiss1基因表达量较LY母猪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初情日龄早,下丘脑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清Leptin和E2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日粮结构对后备期特种野母猪饲料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日粮结构)×4(能量水平)因子设计,选用32头后备特种野母猪随机分为8组,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日粮结构对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后备期特种野母猪适宜的日粮结构为"40%稻谷-玉米-豆粕"型。  相似文献   

11.
用初产母猪146头,研究在28天的哺乳期内,食入能量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日粮处理分为三个能量食入水平,即每头每天食入10、12、14兆卡代谢能。在哺乳期,母猪失重随食入能量的增加而减少,其变化见表1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来源对后备期特种野母猪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日粮结构)×4(能量水平)因子设计,选用后备特种野母猪32头,随机分为8组,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2头猪.“玉米-豆粕”型和“40%的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各设4个能量水平.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不同能量饲料组成的日粮对试验猪只的末质量、日增质量和料重比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2)免疫指标,不同日粮结构对试验猪只血清免疫球蛋白M的影响显著,对其他各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说明“玉米-豆粕”型日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但“40%的稻谷-玉米-豆粕”型日粮可以显著降低特种野母猪的腹泻率,增强免疫力,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选用景宁县生源良种母猪养殖场体重、胎次相近,产仔数量在8头以上的长大经产母猪60头,分设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哺乳期母猪营养水平高,采食量大,母猪哺乳期间失重小,体重大,仔猪增重率低;营养水平低,采食量小的哺乳母猪,哺乳期间失重大,发情间隔时间短,发情率低。  相似文献   

14.
选用分娩日期相近双肌臀长大二元杂种母猪45头,按胎次、体况和分娩日期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3个处理日粮能量水平分为12.67MJ/kg,13.32MJ/kg和14.01MJ/kg。试验结果表明:母猪体重损失、背膘变化高能量组同低能量组差异显著(P〈0.05);断奶至发情时间间隔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高能量处理组仔猪的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5.
叶酸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叶酸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用体质量和胎次相近,产仔数超过8头的120头(与配公猪为杜洛克)长×大经产母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头猪。基础日粮满足母猪各种营养的需要,试验日粮补加叶酸水平分别达到1、1.5、2和2.5mg/kg。于断奶后开始饲喂试验料至妊娠30d。结果表明:添加叶酸可以提高发情率和情期受胎率,缩短发情间隔;2mg/kg的叶酸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但对断奶窝质量影响不明显;不同的叶酸水平对母猪发情率都没有显著影响,对断奶到发情间隔的时间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表1数据来源于吴德教授《种母猪营养与高效生产》,数据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养猪场的母猪生产水平比我国高,体现在我国母猪平均每胎活仔比美国低1.3头,比丹麦低3.7头;断奶时每胎活仔数平均只有8.8头,分别比美国、丹麦低1.4、3.6头。差距之大让我们为之震惊!由此可见,我国是养猪大国,并非养猪强国。临床生产中,出生时弱小猪只成活率非常低,哺乳期和保育期在多因素影响下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五指山猪生长性能、初情期启动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选择20头日龄(30±2)d、体重(2.5±0.6)kg、健康的断奶五指山母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NRC组(标准组:饲喂基础日粮,按正常的后备母猪饲喂标准量投放饲料)和0.7NRC组(限饲组:按NRC组70%的投饲量投喂),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断奶后6~10周时NRC组体重显著高于0.7NRC组(P0.05);NR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7NRC组(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五指山猪初情期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限饲(0.7NRC)可延缓五指山母猪发情期启动;0.7NRC组母猪初情期时背膘厚度显著低于NRC组(P0.05),初情期时0.7NRC组母猪背膘厚度降低39.7%左右;初情期时,NRC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酮(E2)和瘦素(Leptin)含量均显著高于0.7NRC组(P0.05)。由此可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有利于母猪初情期的启动和发情表现。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粮能量水平对五指山猪生长性能、初情期启动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选择20头日龄(30±2)d、体重(2.5±0.6)kg、健康的断奶五指山母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NRC组(标准组:饲喂基础日粮,按正常的后备母猪饲喂标准量投放饲料)和0.7 NRC组(限饲组:按NRC组70%的投饲量投喂),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断奶后6~10周时NRC组体重显著高于0.7 NRC组(P<0.05);NRC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7 NRC组(P<0.05);日粮能量水平对五指山猪初情期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限饲(0.7 NRC)可延缓五指山母猪发情期启动;0.7 NRC组母猪初情期时背膘厚度显著低于NRC组(P<0.05),初情期时0.7 NRC组母猪背膘厚度降低39.7%左右;初情期时,NRC组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酮(E2)和瘦素(Leptin)含量均显著高于0.7 NRC组(P<0.05)。由此可知,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有利于母猪初情期的启动和发情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大多数国家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达25%,母猪泌乳量低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近年来特别重视改善泌乳母猪的饲养,首先是调整能量标准。母猪对能量的需要决定于体重、泌乳量、窝仔头数等因素。如,在一些国家(西德、丹麦),近年来泌乳母猪对能量的日需要量是根据窝仔头数确定;另一些国家(英国)则根据母猪体重、泌乳持续期和泌乳量确定。西德按新标准,泌乳母猪哺仔8、10和12头时,相应为每日58、70—77和82兆焦耳。丹麦新的饲养标准规定,哺仔8头的泌乳母猪,在整个5周泌乳期,能量需要比原标准增加6%,而哺仔10头和12头时,相应增加10%和12%。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36头配种日龄相近,其父母代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的长大初产母猪,研究妊娠和哺乳28天3个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日粮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保持日粮的蛋能比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为妊娠和哺乳母猪分别设置3个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日粮,即高能高蛋白、低能低蛋白和原用日粮。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母猪产仔数、活仔数影响显著(P〈0.05):妊娠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仔猪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能高蛋白的试验组2略高于试验组1和对照组。仔猪断奶前的平均日增重受妊娠和哺乳日粮蛋白能量水平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