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禽流感病毒H9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结果获得3株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E6、6B6、5B4。经2次亚克隆后,所有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H9亚型特异抗体的能力。特异性试验证明,3株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H9病毒株反应,与H5亚型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和鹅源腺病毒等不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细胞的上清均能与感染H9亚型病毒的鸡成纤维细胞呈特异性绿色荧光反应。实验性病毒检测结果表明,IFA方法检测H9禽流感比鸡胚接种分离病毒的效果好、灵敏度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在禽流感流行病学的监测及预警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犬瘟热病毒荧光标记单抗的制备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犬瘟热病毒的直接免疫荧光诊断方法。[方法]通过搅拌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G蛋白纯化的抗犬瘟热病毒单抗CE3,对荧光抗体进行纯化、鉴定,并确定其最适工作浓度。对61份临床可疑犬瘟热病料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吸收试验、阻断试验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标记抗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犬细小病毒(CPV)、犬副流感病毒(CPIV)、犬腺病毒(CAV)、狂犬病毒(RV)无交叉反应,其最优化工作浓度为1:80。对临床可疑犬瘟热病料的阳性检出率是48%。[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和简便的优点,对犬瘟热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H9亚型禽流感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禽流感病毒(AIV)接种犬肾上皮细胞(MDCK),24h后以鸡抗禽流感抗体和兔抗鸡荧光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于细胞核、细胞质内观察到特异性的荧光。利用96孔细胞板培养MDCK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作为判定指标对禽流感病毒进行毒力测定,并与禽流感病毒通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荧光RT-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间接IFA、荧光RT-PCR对同一样品检测的最高稀释度分别为10-5.25TCID50和10-6,Ct<30,两种方法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敏感性均很高。但由于荧光RT-PCR仅对抽提的RNA进行检测,而间接IFA是对禽流感活病毒进行检测,因此在临床样品检测和动物产品检疫中间接IFA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监测犬免疫狂犬病疫苗后的保护效力,以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V)糖蛋白的主要优势抗原表位区G3蛋白(RV G3)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狂犬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抗原最佳包被量为8 mg/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稀释度为1∶3 00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抗原不与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平均变异系数都小于10%;敏感性达1∶1 280.此方法检测134份血清样品的结果与美国SYNBIOTICS试剂盒相比,总符合率达95.6%.  相似文献   

5.
抗伪狂犬病毒Ea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伪狂犬病毒Ea株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2株抗PR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G7E3和4A6F5,其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ISA)分别为1:212、1:212及1:100×212、1:100×212。特异性试验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G7E3和4A6F5仅与PRV反应,而与PPV、PRRSV、JEV和HCV等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用单抗建立的夹心ELISA试验能检出伪狂犬病毒。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2株单抗是PRV特异性的。这2株分泌抗PR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的获得为进一步建立准确快速的抗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诊断青岛博隆实验动物养殖基地比格犬病死原因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试验通过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对病犬进行初步诊断;无菌采集病死幼犬肺组织,采用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诊断三种常见犬呼吸道病毒,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基因测序鉴定分离病原菌,并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其致病性和优化用药方案。结果表明:犬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和轻度腹泻等症状。剖检可见胸腔积液,肺叶淤血和坏死。PCR鉴定犬腺病毒2型(canineadenovirus type 2, CAV 2)、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H3N2 subtype canine influenza virus, CIV)和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 CPIV)均为阴性。细菌分离培养显示为该菌革兰氏阴性的粗短杆菌;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鉴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引起小鼠肺炎症状,具有较强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头孢...  相似文献   

7.
抗A型禽流感病毒核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禽流感H9亚型病毒(AIV-H9)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以研制抗禽流感病毒(AIV)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了5株特异性抗A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IV-NP-2C3、AIV-NP-6A5、AIV-NP-3H9、AIV-NP-7B4、AIV-NP-2H4。这5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所有试验的AIV-H9病毒反应,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仅识别60 ku的蛋白抗原,而不与新城疫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等反应。初步应用结果显示,以这些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方法可迅速检测出禽流感病毒,这些单克隆抗体在禽流感的预防监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建立检测PEDV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方法】以重组表达的PEDV N蛋白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离高抗体效价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在已经感染PEDV的Vero细胞中,以抗PEDV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FITC-羊抗鼠IgG为二抗,建立PED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结果】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可以稳定分泌抗PEDV N蛋白抗体,细胞上清液的ELISA抗体效价在1∶3 200以上,而诱导的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在1∶1 000 000以上。将单克隆抗体应用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时,最适条件为-20℃80%(φ)丙酮溶液中固定30 min;一抗用PBS缓冲液按体积比1∶1 000稀释,4℃条件下过夜孵育;二抗用PBS缓冲液按体积比1∶100稀释,37℃条件下孵育1 h。以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检测细胞中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PRV)、猪肠道α冠状病毒(PEAV)、猪轮状病毒(PoRV)和PEDV,只有PEDV显示阳性,其他病毒均为阴性。【结论】制备了抗PEDV N蛋白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为一抗建立检测PEDV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PEDV的实验室检测及PEDV在培养细胞中的定位和动态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利用pVAX1载体的表达元件CMV启动子和poly(A)多聚腺苷酸信号构建了含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F)的重组犬腺病毒。首先,利用酶切、连接等实验方法构建了含CDV启动子F蛋白基因表达盒的转移质粒pVAXΔE3LPF。再以含CAV-2SY株全基因组的pPoly2-CAV-2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AV-2-pVAXLPF,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转染MDCK细胞,转染3次后,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犬腺病毒感染样病变。电镜负染和切片观察、酶切、PCR扩增及测序鉴定的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犬瘟热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犬腺病毒,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质量为72ku。在MDCK细胞上连续传30代试验表明重组病毒CAV-2-pVAXLPF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RT-PCR方法扩增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H06株M全长基因,经抗原性和亲水性分析,将M部分序列成功亚克隆于pET-30a(+)和PVAX1载体中。将阳性重组质粒pET30a-M转化E. coli Rosetta (DE3)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获得20 ku重组M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能够与IBV参考阳性血清反应。以纯化重组M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其ELISA效价达到1??218;Western blot结果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抗M蛋白多克隆抗体可检测到PVAX-M1转染BHK-21细胞表达的M蛋白,与IBV HH06毒株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反应。病毒感染抑制试验表明,多抗血清对IBV Beaudette株的抑制率可达到25.9%。为IBV检测及M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