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周年采集标本,研究江西青岚湖淡水蚌类的资源现状和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青岚湖淡水蚌类有11属35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洞穴丽蚌和中国尖嵴蚌,它们在每个季节标本中都占较大的比例,并且秋、冬两季所获标本明显少于春、夏两季.标本属、种数在每个季节相差不大,秋季以11属、21种为最多.标本各属所含种数差异较大,丽蚌属包括9种、无齿蚌属包括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5.71%和22.86%;而珠蚌属、冠蚌属、扭蚌属和帆蚌属各只有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86%.青岚湖淡水蚌类夏季生物量和密度最大,分别为22.75g/m2和0.81ind./m2;秋季生物量和密度最小,分别为16.24g/m2和0.65ind./m2;全年平均生物量为(15.94±5.26)g/m2,全年平均密度为(0.59±0.21)ind./m2,说明青岚湖淡水蚌类资源比较丰富,但各个季节、各属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周年采集标本,对鄱阳湖区两个不同用途的卫星湖泊——青岚湖和军山湖淡水蚌类资源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青岚湖淡水蚌类有11属35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洞穴丽蚌和中国尖嵴蚌;军山湖有9属16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和洞穴丽蚌,且两湖标本各属所含种数差异较大。青岚湖淡水蚌类密度和生物量明显大于军山湖,前者分别为0.57 ind/m2和15.94 g/m2,而后者分别为0.19 ind/m2和0.77 g/m2。两湖蛏蚌属密度和生物量均为零,但青岚湖其余各属生物量明显大于军山湖;并且除楔蚌属和扭蚌属外,青岚湖其余各属密度明显大于军山湖。两湖淡水蚌类生物量和密度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湖群落相似系数为41.67。作为天然湖泊的青岚湖比作为增殖湖泊的军山湖面积小很多,但青岚湖淡水蚌类资源比军山湖丰富,说明人工增殖对军山湖淡水蚌类资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周年采集标本,对鄱阳湖区两个不同用途的卫星湖泊——青岚湖和军山湖淡水蚌类资源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青岚湖淡水蚌类有11属35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洞穴丽蚌和中国尖嵴蚌;军山湖有9属16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和洞穴丽蚌,且两湖标本各属所含种数差异较大。青岚湖淡水蚌类密度和生物量明显大于军山湖,前者分别为0.57 ind/m2和15.94 g/m2,而后者分别为0.19 ind/m2和0.77 g/m2。两湖蛏蚌属密度和生物量均为零,但青岚湖其余各属生物量明显大于军山湖;并且除楔蚌属和扭蚌属外,青岚湖其余各属密度明显大于军山湖。两湖淡水蚌类生物量和密度之间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湖群落相似系数为 41.67。作为天然湖泊的青岚湖比作为增殖湖泊的军山湖面积小很多,但青岚湖淡水蚌类资源比军山湖丰富,说明人工增殖对军山湖淡水蚌类资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沅江南洞庭湖软体动物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沅江南洞庭湖部分湖泊软体动物资源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计有单壳类软体动物10种,隶属腹足纲的3科6属,其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方格短沟蜷等;计有双壳类软体动物25种,隶属于双壳类的3科13属,其优势种为三角帆蚌、背瘤丽蚌、洞穴丽蚌、河蚬等,表明该地区的软体动物数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丽金龟亚科(Rutelinae)部分种类16S rRNA-ND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测得的丽金龟亚科(Rutelinae)7个样本的16S rRNA-ND1基因部分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11条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应用DNAStar5.0和Mega 3.1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组成和遗传距离,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获得的810bp序列长度中,变异位点218个,简约信息位点155个;A+T使用表现明显的偏向性(73.3%)。丽金龟亚科9个属间的遗传距离在0.054~0.152之间变动;属内种间的距离为0.021~0.064。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和日本弧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具有十分相近的亲缘关系。以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和太异爪犀金龟(Heteronychus lioderes)为外群重建的NJ、ME树均支持丽金龟亚科中9属16个种分为2个分支格局的结果 :原喙丽金龟属(Prodoretus)、鳞喙丽金龟属(Lepadoretus)、喙丽金龟属(Adoretus)聚为一支;弧丽金龟属(Popillia)、藜丽金龟属(Blitopertha)、发丽金龟属(Phyllopertha)、彩丽金龟属(Mimela)、塞丽金龟属(Anisoplia)分化为第二分支。其中,异丽金龟属(Anomala)的不同种优先聚集在该属分支下,证实基于分子分类与形态分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朱刚利  王启瑞  郑哲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62-11463,11466
[目的]探讨缘蝽亚科棘缘蝽属、黑缘蝽属、瘤缘蝽属、缘蝽属和同缘蝽属10种昆虫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秦巴山区缘蝽亚科10种缘蝽的EST同工酶。[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缘蝽亚科5属不同属间差异要大于属内各种间差异,同缘蝽属与其他4属亲缘关系较远,与巨缘蝽亚科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该亚科10个种EST同工酶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适用于缘蝽亚科昆虫鉴别和物种系统发育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及Cytb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建议将同缘蝽属从缘蝽亚科划入巨缘蝽亚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菱蜡蝉科Cixiidae菱蜡蝉亚科Cixiinae 9属17种昆虫的mt DNA COI基因序列进行研究,探讨DNA条形码在菱蜡蝉亚科昆虫中快速识别和准确鉴定的可行性.采用MEGA 5对序列进行比对和遗传距离分析,基于COI基因序列构建ML、MP、NJ、ME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属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33,介于0.102 ~0.147之间;属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47,介于0.025~ 0.079之间;地理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介于0.024~0.064之间.系统发育树显示:同属物种聚为一小支,分支置信度高达97% ~ 100%;同一地理类群聚为一支,分支置信度高达98% ~100%.结果表明应用基于COI基因片段的DNA条形码对菱蜡蝉亚科昆虫分类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用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探讨盘丽鱼属鱼类系统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迄今盘丽鱼属鱼类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该属仅有一个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种存在着争议。为了研究几种盘丽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它们的分类地位,对绿盘丽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 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共1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用邻接法和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盘丽鱼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5;绿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0,褐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34~0.038,绿盘丽鱼与褐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50。盘丽鱼和绿盘丽鱼、褐盘丽鱼种间差异与绿盘丽鱼和褐盘丽鱼亚种间差异接近,推测盘丽鱼可能还没有分化到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迄今盘丽鱼属鱼类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该属仅有一个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种存在着争议。为了研究几种盘丽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它们的分类地位,对绿盘丽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 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共1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用邻接法和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盘丽鱼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5;绿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0,褐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34~0.038,绿盘丽鱼与褐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50。盘丽鱼和绿盘丽鱼、褐盘丽鱼种间差异与绿盘丽鱼和褐盘丽鱼亚种间差异接近,推测盘丽鱼可能还没有分化到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鳅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及在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中的适用性,对鳅科鱼类3亚科18属61种共35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61种鳅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0和0.16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16.2倍。鳅科鱼类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分类把61个物种划分为66个OTUs,OTUs的划分与距离法基本一致。系统聚类中,有6组鱼类物种个体间相互混杂,不能按各自的物种聚类,有4个物种分化成明显的两支,46个物种能按各自的形态学分类分别聚成单支。南鳅属、花鳅属、似鳞头鳅属、瘦身鳅属和泥鳅属中部分物种没有按其形态学分类的属聚在一起。沙鳅亚科能形成单系,但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不能形成单系。在研究中,COI条形码可以鉴定鳅科鱼类75.41%的物种,另外,COI条形码也能够明确大多鳅科鱼类属和亚科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鳅科鱼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葡萄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起源于中国的野葡萄12个种23个株系、欧美杂种6个品种、河岸葡萄3份、15个欧洲葡萄品种共47份材料为试材,采用RAPD技术对葡萄属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520个随机引物中获得16个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RAPD分析,共获得DNA条带258个,其中多态性条带186个,DNA条带大小介于100~3 500 bp之间。应用STATISTICA获得了47份葡萄材料树谱图,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欧洲葡萄、欧美葡萄杂种、河岸葡萄与中国野葡萄亲缘关系较远。在中国野葡萄中,山葡萄与其他种亲缘关系较远,刺葡萄次之。  相似文献   

12.
河南地方野生小鼠与近交系小鼠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20个随机引物,对河南地方野生小鼠及其他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36个多态性引物,检测到380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304条,且野生小鼠具有若干特异条带,反映出野生小鼠与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间存在遗传差异。多态性分析表明,野生小鼠与PWK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为0.009 24,遗传关系最近;与DDK遗传距离指数为0.011 30,遗传关系最远。试验结果表明,河南地方野生小鼠与4个近交系小鼠品系之间有遗传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RAPD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检测小鼠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及区分不同的小鼠品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RAPD技术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4个自然群体(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浙江温州、江苏连云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的19条有效引物在4个自然群体200个个体中总共产生182个扩增片段,片段数量为19 983个,片段大小在250~2 500 bp之间。其中每条引物可产生4~17条带,平均5.28个位点。4个自然群体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81.87%,其中北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占66.48%,其次是湛江群体为47.25%,温州群体为44.51%,连云港群体为36.81%。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4个自然群体管角螺的Nei’s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一致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在4个自然群体的大小为北海群体>湛江群体>温州群体>连云港群体。4个自然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054 2~0.137 4之间。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北海与湛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温州与连云港群体随后聚在一起,最后4个群体聚在一起。研究亮点:利用RAPD技术首次对我国管角螺4个不同分布区自然群体的DNA多态性进行种内遗传差异分析,并...  相似文献   

14.
米心水青冈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9个自然居群米心水青冈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20条随机引物共扩出260个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个条带,其DNA带的分子量在200~3000 bp。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80条,多态位点比率(PPL)为69.2%。种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02 1,群体内所占比例为72.10%,群体间所占比例为27.90%。种内Nei’s基因多样性为0.204 5,群体内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150 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63 1。米心水青冈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处于中等,遗传分化也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筛选的 1 0个随机引物 ,利用 RAPD技术 ,对丹顶鹤及灰鹤的池 DN A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 :1 0个引物共产生条带 1 3 4个 ,扩增产物片段长度一般为 3 1 0 bp~ 2 .1 kb;利用的引物不同 ,鹤种间的特异性条带也不同 ,从而可以分析鹤种间的遗传差异。根据池 DN A多态性分析 ,两鹤种间的相似性指数为 0 .2 2 3。说明 RAPD技术可作为鹤类遗传结构分析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白斑狗鱼和黑斑狗鱼遗传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运用RAPD技术,研究了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龙江流域的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运用筛选的34个有效引物,在自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57条,其中多态性带13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56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67条,其中多态性带135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85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6%。两种狗鱼间多态座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2)引物S6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扩增出1943bp单态片段,但在白斑狗鱼群体内没有出现,故认为引物S68扩增的1943bp片段可作为区别这两种狗鱼的遗传标记。(3)在两种狗鱼间,遗传相似度是0.8090,遗传距离是0.0125;在种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白斑狗鱼是0.8171,黑斑狗鱼是0.8213,遗传距离分别是0.1829和0.1787,香农氏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1236和0.1241,三个指标的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运用RAPD技术,研究了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龙江流域的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运用筛选的34个有效引物,在自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57条,其中多态性带13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56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共扩增出谱带267条,其中多态性带135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谱带7.85条,多态座位比例为50.56%。两种狗鱼间多态座位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2)引物S68在黑斑狗鱼群体内扩增出1943bp单态片段,但在白斑狗鱼群体内没有出现,故认为引物S68扩增的1943bp片段可作为区别这两种狗鱼的遗传标记。(3)在两种狗鱼间,遗传相似度是0.8090,遗传距离是0.0125;在种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白斑狗鱼是0.8171,黑斑狗鱼是0.8213,遗传距离分别是0.1829和0.1787,香农氏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1236和0.1241,三个指标的种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It was found that food preferences and conditions of breeding of Habrobracon hebetor laboratory populations vary considerably. In this regard,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populations within the studied species using DNA marker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means for assessing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samplings of this insect species. A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two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the Habrobracon hebetor entomophage (from Krasnodar, Russia, and Chimkent, Kazakhstan) was carried out using RAPD markers; 21 RAPD primers were tested for specificity to H. hebetor DNA. Five RAPD primers (OPA05, OPA10, OPB01, OPB04, and UBC519) were identified that have high specificity and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H. hebetor populations. DNA markers that are specific for the Krasnodar and Chimkent entomophage populations and that can clearly identify them were revealed: for the Krasnodar population, RAPD markers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550 bp (UBC 519); 500 and 700 bp (OPA05); 1100, 1200, and 1300 bp (OPA10); 220 and 800 bp (OPB04); and 880 bp (OPB01); for the Chimkent population, 400, 600 and 1200 bp (UBC519); 600 and 950 bp (OPA10); and 800 bp (OPB01).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se RAPD primers can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ther H. hebetor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RAPD技术对云南主产茶区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栽培型品种、野生种、地方品种及其近缘植物———金花茶等4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核基因组DNA的角度深入探讨了云南特有茶树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亲缘关系。用已筛选出的12个引物对48份供试材料进行RAPD扩增反应后,共检测到112条扩增片段,所有片段均为多态,其多态性程度高达100%.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 116~0 527,平均为0 202.对48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以欧氏距离为6 0来划分时,可分为5个组,其中3个复合组,2个独立组,基本上与传统分类水平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电融合参数优化及杂种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铃薯栽培种“中薯2号”的无性系3^#、8^#和野生种Solanum chacoense叶肉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100V/cm、AC作用时间20s、直流脉冲电压(DC)1100V/cm、DC脉冲时间60μs、脉冲数1次时,双核融合率可达40%以上。融合产物经过4-5个月的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对首先再生的15个株系通过RAPD标记检测,证明均为体细胞杂种。所用引物C-01能够同时扩增出杂种植株中双单倍体亲本1100bp和670bp的特征带以及野生种.S.chacoense亲本510bp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