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SWOT分析理论,对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策略以期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方法,阐述了SWOT分析理论,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发展情况,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对黑龙江省农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发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突破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过程人才管理瓶颈性,以促进农机产业高效发展为目的,通过实地深入院所、大学、企业实地调研,探寻人才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多方位参考全国人才管理成功经验,探索机动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构建与企业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人才管理促进机制模型,为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创新人才创造优良发展大环境。以期推动绝大多数农业装备创新科技人员服务农机制造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尝试总结出以创新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促进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已经成为推动我省农业各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农机、农艺两方面必须加强合作,攻坚克难,共同推进我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更进一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快地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组建农机农艺领导机构,建立农机农艺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农艺和农机部门协作力度,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农机与农艺发展相结合、相配套的技术"、"组织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尽量做到简便易行"的农机农艺融合途径,为今后本地区农机化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建省部分重点农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福建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创新的思路和对策:以福建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在提升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能力、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平台建设、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闽台农机交流合作、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协同创新,形成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的合力,提高福建省农机化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康丽清 《农业工程》2012,2(12):10-1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协调好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只有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从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农机农艺融合的途径: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机农艺学科合作研究、抓好农机农艺结合的重点、加强农机农艺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6.
赵守干 《南方农机》2023,(24):77-80
加快推进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保证高效农业顺利开展。笔者以安徽省泗县为例,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了解当地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秸秆还田、种子处理、整地、播种、水肥管理、收获等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要点,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构建融合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抓好技术培训等具有针对性的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新装备、新技术优化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农机力量;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推进农机、农艺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标志。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以推广应用农机深松作业智能监管技术为契机,重点探索农机与农艺、农机化与物联网技术的协同发展模式,着力加强农机、农艺与农信融合,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技术与管理水平,引导农业向精准化、集约化发展。实践证明,在现代农业飞速发展和农机化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今天,加快推进农机、农艺与农信的融合,对于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从业人员长期关注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介绍了山东省玉米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玉米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玉米生产农机和农艺更好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农机化、农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农机与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机化》2012,(2):27-27
<正>4月15日,由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湖南省农机管理局联合主办的2012年中国农机发展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推进品牌战略,加快科技创新。论坛上,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方面提出了6点建议。第一,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系列研讨活动,完善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提出油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机械化技术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农机与农艺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农机与农艺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农业部根据国务院22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意见。农机化司在多次会议中强调。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技术集成,农机农艺融合、相互促进,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也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的长效机制,研究玉米、马铃薯、油菜、棉花等大宗作业机械化模式,攻关关键环节农机化技术装备,完善适应机械化作物的种植技术体系,被各省(市、区)农业、农机部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组织农业和农机科研推广单位密切协作。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和科技创新,强化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栏目选载的山西、甘肃和新疆在抗旱保苗、节水灌溉方面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就是众多成功者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论述了我国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在目前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国内外农机与农艺融合事例的启示,提出了推进我国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北京春玉米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机农艺发展不融合已成为制约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突出问题。根据大量调研数据,介绍了北京地区春玉米种植现状,从农艺、农机和土地规模等方面分析制约玉米种植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农机农艺融合机制体系建设、技术培训、补贴政策和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红 《河北农机》2023,(1):34-36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每年农业生产的总产值都在世界的首位。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加强农业的产业融合,就要从农机农艺方面入手,推动农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基于推进农机农业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农机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了解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意义,提出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结合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推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以期为相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新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从加快土地合理流转、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注重农机节能减排、发挥农垦引领作用、完善社会服务机制和加强政策支持保障8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目前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现状,分析了农机与农艺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农机和农艺工作相互融合和渗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机农艺融合,是提升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进程中,进一步明确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把握农机农艺融合的机遇,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解决农机和农艺不协调的问题,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非常重要。本文从体制机制、经营模式和扶持政策三方面分析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以上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宁枸杞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枸杞产业现代化生产进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付彬 《南方农机》2023,(14):86-88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攻坚战。基于此,笔者首先概述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如融合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管理部门不统一和机械配型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等,最后提出了树立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和引进先进设备等一系列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