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Co-γ辐照处理对低温储藏糙米品质及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国是稻谷消费大国,稻谷储藏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辐照处理在食品储藏加工领域广泛应用。本研究欲通过分析60Co-γ辐照处理后糙米在1年的储藏过程中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的变化,阐明60Co-γ辐照处理对储藏糙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为确定适用于糙米储藏的γ辐照剂量水平参数和技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晚粳稻谷收获后,经去壳处理制成糙米,装入塑料薄膜样品袋,用辐照剂量分别为0.2、0.5、1.0和2.0 k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在测量初始指标后,恒温(15±0.5℃)储藏的1年期中,每3个月进行一次品质测定:用直链淀粉仪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用RNA黏度测定仪测定糊化参数,用物性测定仪测定米饭的质构品质,用扫描电镜观察辐照糙米淀粉颗粒的微观结构。【结果】①糙米糊化峰值黏度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糊化峰值黏度增加趋势不同,热浆黏度和崩解值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60Co-γ辐照降低了储藏糙米蒸煮时糊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及崩解值,糊化温度随辐照剂量增加而升高,糊化温度高糙米耐蒸煮,其蒸煮品质越高,各糊化品质中以辐照对糙米的糊化消减值和最终黏度影响最大,0.2 kGy就能显著提高糙米的冷糊稳定性(P<0.05)、改善蒸煮品质,最终黏度的变化趋势与消减值类似。②直链淀粉含量随储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60Co-γ辐照后糙米直链淀粉含量上升;对低表观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硬度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明显(P>0.05)。③糙米在1年储藏期内,蒸煮硬度随储藏时间呈上升趋势,而辐照后糙米蒸煮硬度降低,0.5 kGy及以上剂量(1.0和2.0 kGy)的蒸煮糙米的硬度与未辐照糙米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辐照处理可以达到延缓黏着性下降的效果,所以,0.5 kGy的辐照就可改善储藏糙米的蒸煮品质。④辐照处理对淀粉颗粒的结构和形态有修饰作用,淀粉颗粒间空间变大,糙米在蒸煮时可渗入更多水分,进而可以改善蒸煮品质。【结论】60Co-γ辐照处理可改变糙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结构,0.5 kGy以上且不超过2.0 kGy的辐照剂量可改善储藏糙米的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2.
陶澍  宋玉  曹磊  夏青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6):151-153
[目的]探讨糙米发芽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变化以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以安徽主栽稻米品种徽两优6号为研究对象,将糙米在28℃下发芽60 h,考察发芽期间相关淀粉酶活性以及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糙米中总淀粉酶活力和β-淀粉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总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在糙米发芽48 h时达到高峰,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在发芽36 h时最高;与对照组相比,糙米总淀粉含量在发芽60 h时降低了39.35%,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45.43%,支链淀粉含量降低了37.81%。[结论]该研究可为糙米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糙米粉对小麦面团流变学及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糙米粉对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和动态流变学特性及对饼干品质感官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糙米开发食品新产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混合实验仪、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于小麦面团热机械学、动态流变学特性和面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结合饼干的烘焙制作分析糙米粉替代对饼干物理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混合实验仪结果表明糙米粉的添加造成了面团吸水率的提高;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呈下降趋势,并且蛋白质弱化度不断提高。糙米粉的加入稀释了面粉中的面筋蛋白,破坏了面团的连续性,不易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从而导致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下降,并且面团在机械力和加热的双重作用下蛋白质的弱化度不断增加。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升高,淀粉糊化温度降低,糊化后的峰值扭力、谷值扭力均下降,且淀粉回生的回生扭力(MSB)同样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的增加而降低,主要由于淀粉分解程度增加而导致老化速度变慢;动态流变研究结果显示,添加糙米粉后,面团体系仍然为黏弹性体系;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糙米粉替代量的升高而升高,损耗角正切值tanδ则随着糙米粉的添加而呈降低的趋势,表明了混合体系中分子交联的程度有所增加,弹性比例增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添加10%的糙米粉的面团表面变得松散,且开始出现小的裂缝,淀粉球分布变得不均匀,可以观察到不规则形状的米淀粉颗粒,淀粉颗粒与面团表面的附着性明显降低;随着糙米粉替代比继续增加,面团表面裂纹褶皱明显增多加深,并且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纤维素暴露在其表面,淀粉颗粒分布在其间。烘焙饼干的物理及感官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糙米粉的添加,饼干的宽度和膨胀比增加,厚度和硬度降低。饼干的硬度、口感、色泽、风味、质构及综合评分等指标均呈降低的趋势,尤其是色泽和风味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表明由于糠皮部分的存在,糙米糠层中高含量的纤维素及其复合物使糙米加工食品的口感依然较差,此外糠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也使得糙米加工食品的色泽风味难以被接受。【结论】糙米粉的添加使面团更赋有弹性,但不利于面团的稳定性,糙米中糠层的不愉快气味及其较暗的色泽仍然是影响糙米加工食品接受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淀粉、蛋白质和挥发性物质在挤压前后的变化,探讨挤压膨化工艺对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的消化特性和风味的改善影响,为膨化产品的消化特性及风味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将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进行挤压膨化加工,利用扫描电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红外光谱以及体外消化等方法对淀粉和蛋白质的颗粒微观结构、蛋白质分子量和二级结构、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率等进行分析,探讨挤压膨化对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风味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经挤压膨化后,产品中淀粉颗粒由典型的大米颗粒外貌变为无规则形状,淀粉含量降低8.26%,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了1.35倍和18.45%,淀粉体外消化率提高30.68%。而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中蛋白质颗粒也由膨化前的棱角圆滑的多面体型变为无规则形状,蛋白质含量降低1.00%,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提高25.57%。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挤压膨化前,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50、36、33、22、19和13 kD左右,经过挤压膨化后,蛋白质分子量50 k D左右的谱带消失,而分子量36 k D以下的蛋白质谱带没有明显变化。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前后及发芽糙米膨化产品蛋白质光谱整体相似,但在1 645 cm~(-1)和1 544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差别较大。与膨化前物料相比,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中醛类、醇类、吡嗪类分别增加了18.93%、44.17%、77.64%,酮类物质增加了1.56倍。发芽糙米原料中含量较高的醛类和醇类物质经过挤压加工后均呈现降低趋势,而在金针菇-发芽糙米复配粉原料中这些物质经挤压加工后均表现出升高趋势,说明添加金针菇对膨化产品风味有增强作用。【结论】挤压膨化可提高金针菇-发芽糙米膨化产品的消化特性,并且添加金针菇能够丰富和增强膨化产品的风味。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化后的淀粉,其结构及组成分布模式的改变对于改善淀粉及淀粉基降解材料的性能,提高降解材料中淀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并对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得出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实验条件为: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数350 r·min~(-1),淀粉液浓度0.35 g·ml~(-1)。微细化淀粉的粘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其糊化及保温过程中粘度下降幅度,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微细化后淀粉粘度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20,(4):161-163
[目的]研究蒸谷米加工过程中浸泡、蒸煮2个关键步骤对蒸谷米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糙米为材料,采用改良的AACC标准方法61-02研究测定其糊化特性。[结果]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浸泡温度的升高,糙米吸水量增大,淀粉糊化特征值(峰值黏度、最低黏度以及最终黏度)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而随着浸泡压力升高,糊化特征值变化呈相反趋势;随着蒸煮时间的增长,峰值黏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以及回生值则在6~8 min大幅下降,且糊化温度也有类似的趋势。[结论]糊化特性可作为蒸谷糙米浸泡、蒸谷加工过程中品质特性的考察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退火处理对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样品分别配制成1:10(w/w)的淀粉乳,用在55℃的条件下保温48 h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方法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的糊化热力学特性和淀粉糊的粘度特性,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变增加,糊化过程的温度范围缩小;淀粉糊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陕西主要荞麦品种的淀粉理化特性,为荞麦淀粉的深加工利用及荞麦食品的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主要推广荞麦品种榆荞1号、榆荞2号、日本秋播荞麦以及甘肃红花荞麦为材料,以玉米和马铃薯淀粉为对照,采用水提法分离荞麦淀粉,研究荞麦淀粉的颗粒结构、组成、糊化特性以及凝胶质构特性。【结果】荞麦淀粉颗粒为多角形或球形,粒径1.4~14.5μm,大小较为一致,偏光十字较明显,微晶结构为A型;4个荞麦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58.2~326.7g/kg,溶解度较低,介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之间;荞麦淀粉的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50℃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均高于玉米淀粉,淀粉糊具有较强的热黏度稳定性、冷黏度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抗酸、碱和耐剪切能力较强;荞麦淀粉糊的透明度较低,冻融稳定性较强,淀粉凝胶硬度、回弹性和粘聚性均较高,凝胶质构特性优良。【结论】荞麦淀粉的颗粒形态、微晶结构及淀粉构成与谷物淀粉相近,凝胶质构特性兼顾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的优点,是食品工业增稠剂、粘结剂和淀粉凝胶制品等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退火处理对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木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将样品分别配制成1:10(w/w)的淀粉乳,用在55℃的条件下保温48 h后迅速冷却至室温的方法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淀粉的糊化热力学特性和淀粉糊的粘度特性,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变增加,糊化过程的温度范围缩小;淀粉糊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升值降低。  相似文献   

10.
微细化木薯淀粉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球磨设备,以食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对因淀粉颗粒粒度效应引起的微细化淀粉糊化特性、聚集态结构、冻融性、溶解度等的改变进行表征。木薯淀粉经微细化处理后,其黏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及保温过程中黏度下降幅度等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微细化后木薯淀粉黏度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凝胶冷稳定性及溶解度有所提高,冻融稳定性与原木薯淀粉接近。  相似文献   

11.
甘薯淀粉的组成、结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等对淀粉及其加工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甘薯淀粉的结构特性、物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甘薯淀粉的组成、结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等对淀粉及其加工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甘薯淀粉的结构特性、物化特性及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并对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五指山参淀粉为原料,对其各种物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为进一步开发五指山参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冷浸法提取五指山参原生淀粉,采用X-射线法(XRD)测定五指山参淀粉结晶类型,用电镜扫描(SEM)、光学观察和偏光显微观察五指山参淀粉颗粒的形貌特征,用红外光谱扫描(FTIR)分析五指山参淀粉官能团类型和结构,用黏度仪测定淀粉黏度,用碘吸光度法测定五指山参直链淀粉含量,通过模拟体外消化测定五指山参淀粉的消化特性。结果显示:五指山参淀粉结晶为A型,淀粉有-OH、-CH、C=O等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分别在2 930、3 500、1 650 cm?1附近处;五指山参淀粉颗粒较完整,大多数为椭圆形,也有近圆形、方形等,颗粒表面有少量的凹陷;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清晰可见,且颗粒均匀分布,无簇拥成团的现象;五指山参淀粉凝沉性弱,稳定性较高;直链淀粉含量(14.79±0.02)%;糊化淀粉样品的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比未糊化淀粉样品高,糊化淀粉样品的抗性淀粉(RS)含量比未糊化淀粉样品低。五指山参淀粉性质较为稳定,有利于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糜子营养丰富且升糖指数低,糜子资源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研究表明,淀粉作为糜子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对理化特性和糜子制品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本研究从颗粒形貌、分子结构、结晶特性3个方面对糜子淀粉的多尺度结构进行综述,并从糊化特性、热焓特性、流变特性和消化特性4个方面对糜子淀粉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了粳性糜子淀粉和糯性糜子淀粉多尺度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差别,探讨了糜子淀粉的结构特征与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对糜子淀粉多尺度结构和理化特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仍有不足,缺乏对不同品种糜子淀粉间多尺度结构和理化特性的系统比较等问题,以期为糜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麦α-淀粉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对α-淀粉酶的活性有重要影响.以α-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个大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发芽时期大麦种子中Amy6-4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Amy6-4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半定量RT-PCR,对发芽0h、12h、24 h、48 h、72 h、96 h和120 h的大麦种子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在发芽的0时期基因表达量为零;随着发芽时期的延长两品种的Amy6-4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两品种在发芽第5天,该基因表达水平均达到最高;在发芽后的各个时期,品种ZDM7825的Amy6-4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ZDM527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纬度及气象因子变化对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7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种植在新疆7个不同纬度(N 36 ~46°)的试验点,待成熟收获后,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进行淀粉糊化特性指标测定.[结果]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在年份间、地点间、品种间以及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平均值都以塔城点最高,于田点最低;且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随着纬度升高出现递增的趋势(除峰值时间外).对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糊化特性表现分析表明,中强筋类糊化特性指标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中弱筋类、强筋类.生态因子与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纬度、平均温度与6个粘度参数指标的相关性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光照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所有品质参数(除稀懈值外)都呈负效应.[结论]新疆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下淀粉糊化特性差异也显著;且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值有随着纬度升高而递增的趋势,过多降水对提高糊化特性不利,较高平均温度则有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对荞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荞麦面制品的开发及在主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水洗法提取荞麦淀粉,利用热烫和微波对其进行预糊化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荞麦淀粉颗粒形貌,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荞麦淀粉焓变(ΔH),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荞麦淀粉红外光谱图,通过流变仪测定剪切速率对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和剪切应力的影响,并采用Herschel-Bulkley方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稠度系数K、流动特征指数n、屈服应力τ0。利用十八角度激光散射联用系统测定荞麦淀粉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得到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分子质量分布系数Mw/Mn及均方根旋转半径Rz。【结果】经过热烫和微波处理后,荞麦淀粉颗粒表面变得粗糙且出现凹坑,ΔH从10.870J/g降至9.388和8.896J/g,红外光谱中波数995与1 022cm-1峰强的比值从0.78上升至0.81和0.85。随剪切速率的增加,3种荞麦淀粉剪切黏度均下降,剪切应力均增加,但预糊化处理荞麦淀粉的以上2个指标均低于未经处理的荞麦淀粉。热烫和微波预糊化处理后,荞麦淀粉的τ0从0.744 4Pa分别升高至1.667 4和1.913 2Pa,K从28.058 7Pa·sn分别降至12.808 7和8.862 1Pa·sn,n从0.409 1分别降至0.388 9和0.376 2,Mw/Mn从1.279分别升至1.317和1.365,Rz从392.5nm分别降至365.8和335.4nm。预糊化处理使淀粉颗粒拥有更紧密的晶区结构,淀粉分子链断裂,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分散程度增强。【结论】2种预糊化处理均可以改变荞麦淀粉的理化特性,但以微波处理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苏红  王俊伟  邵洋  刘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27-13529
[目的]探索使糙米的发芽率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达到最佳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研究浸泡条件和发芽条件对糙米的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在40℃浸泡温度条件下糙米吸水快,在20~24 h后水分趋于饱和,吸水率达29.0%~32.0%。糙米发芽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48 h、发芽温度35℃、发芽时间24 h。糙米中GABA含量的最佳富集条件为: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4 h、发芽温度30℃、发芽时间20 h。[结论]研究结果对确定糙米发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揭示发芽过程中吸水率、发芽率以及GABA含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紫山药淀粉为原料,研究韧化、湿热和压热3种热处理方式制备改性紫山药淀粉的溶解性、膨胀性、热特性和消化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特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韧化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较差,糊化温度较低,糊化焓较高,抗消化淀粉含量高达75.87%;湿热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不好,糊化温度较高,糊化焓较低,但含有30.13%缓慢消化淀粉;压热改性淀粉的溶解性和膨胀性较好,糊化温度高,糊化焓低,快速消化淀粉含量为48.73%.这些理化和消化特性差异源自于不同热处理条件导致淀粉颗粒形貌、双螺旋结构和结晶变化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芽-挤压-淀粉酶协同处理对速食糙米粉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对速食糙米粉的冲调性、流动性、色度、风味和淀粉消化性能等品质特性的影响,为高品质速食糙米食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糙米经发芽处理后采用高温α-淀粉酶辅助挤压膨化协同处理(Extrusion-Germinated Brown Rice-Enzyme,EGBRE),以糙米发芽直接挤压膨化处理(Extrusion-Germinated Brown Rice,EGBR)、糙米不发芽分别采用高温α-淀粉酶辅助挤压膨化协同处理(Extrusion-Brown Rice-Enzyme,EBRE)和直接挤压膨化处理(Extrusion-Brown Rice,EBR)3种方式作为对照,分别比较分析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吸水性指数、冲调结块率、分散时间、粘度以及其色度、挥发性物质、淀粉消化性能等品质特性,并进行整体感官评分。【结果】高温α-淀粉酶处理能显著提高糙米粉的溶解性,其中,EGBRE较EGBR水溶性指数提高2.11倍,EBRE较EBR水溶性指数提高2.55倍;而发芽处理对糙米粉的溶解性影响不显著。高温α-淀粉酶处理能显著降低糙米粉冲调后的粘度,其中,EGBRE较EGBR粘度下降60.0%,EBRE较EBR粘度下降31.3%;而发芽处理对糙米糊粘度影响不明显。高温α淀粉酶处理还能显著增加糙米粉中挥发性物质总量,而发芽处理能降低其脂质氧化产物的含量。发芽、挤压膨化和高温α-淀粉酶三者协同处理能显著降低糙米粉的冲调结块率、缩短分散时间,其中,EGBRE较EGBR、EBRE和EBR的冲调结块率分别下降55.4%、74.8%和84.0%,分散时间分别缩短27.2%、17.3%和52.5%。同时,发芽-挤压-淀粉酶协同处理能显著影响糙米粉的休止角,改善粉体流动性能,但会适当提高粉体的色度。此外,发芽-挤压膨化-高温α-淀粉酶协同处理较直接挤压膨化处理,糙米粉中快消化淀粉比例显著提高,抗性淀粉比例显著降低。【结论】发芽-挤压-淀粉酶协同处理可以显著改善速食糙米粉的品质特征与冲调性,降低结块率,缩短分散时间,降低冲调粘度,提高淀粉的消化性能,适当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