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二芹  马强  王云  高宛莉  郭亚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72-14173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愈伤组织及分化体系。[方法]以4个品种的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激素浓度及基因型对紫花苜蓿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4个品种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差别不大;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2,4-D 2 mg/L+KT 0.05 mg/L;苜蓿王的分化率和出苗率表现较佳;最佳分化培养基为改良SH+KT 0.4 mg/L。[结论]该试验为今后筛选易分化的苜蓿品种和研究"转基因苜蓿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解酪蛋白对诱导苜蓿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两个苜蓿品种新牧1号和新疆大叶苜蓿无菌苗的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了4种诱导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影响,增殖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以及分化培养基中KT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以MS+2,4-D2.00mg/I,+NAA1.00mg/L+KT1.00mg/L为宜,新牧1号和新握大叶苜蓿的出愈率分别为100%,95.5%;②增殖培养基中附加CH0.15g/L有利于新牧1号愈伤组织的生长,附加CH1.00g/L有利于新疆大叶苜蓿的愈伤组织的生长;③分化培养培养基中附加KT4.00mg/L,两品种的分化率最高分别为新牧1号25.0%、新疆大叶苜蓿13.2%。  相似文献   

3.
对卫星搭载的苜蓿叶片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进行干旱胁迫,探讨苜蓿愈伤组织对PEG胁迫的响应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苜蓿愈伤组织的致死率逐渐增加,25%、30%PEG浓度分别为愈伤组织半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卫星搭载处理提高了苜蓿愈伤组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了POD和S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且与对照差异均显著。综合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卫星搭载可以提高苜蓿抗旱性,可获得高抗旱性苜蓿突变体。  相似文献   

4.
以龙牧801苜蓿叶片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将其接种在诱导和胚性发生培养基上,采用形态学、涂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对愈伤组织的形态和内部细胞结构进行观察。此外,研究了NAA和KT对愈伤组织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在形态和细胞学特性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苜蓿愈伤组织芽分化最佳激素配比为0.5 mg/L NAA+1.5 mg/L KT,研究结果将为苜蓿组培快繁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筛选苜蓿抗寒突变体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准格尔苜蓿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对愈伤组织进行低温筛选,获得抗寒性突变体,并用生理生化方法对突变的愈伤组织体细胞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为抗寒育种提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6.
影响苜蓿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苜蓿花药培养效率,以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苜蓿花药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法、花药接种密度以及谷氨酰胺对苜蓿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0 mL三角瓶为培养容器,苜蓿花药采用固液双层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33.11%;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接种密度为每50 mL三角瓶接种45枚时最高,为28.44%;培养基中附加谷氨酰胺或水解酪蛋白有利于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谷氨酰胺浓度为700 mg/L时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中苜一号为试材,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通过基因枪法将来源于大麦的胚胎发生丰富蛋白基因lea3导入愈伤组织细胞,于8 mg/L PPT的选择压力下筛选2个月,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并将再生植株再次转入含有PPT的诱导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筛选。通过PCR检测,在21株再生植株中有2株扩增出了目的基因片段。证实lea3基因已导入了苜蓿细胞中,并表达。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是紫花苜蓿等牧草产量和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之—.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是苜蓿基因工程技术利用的关键,而紫花苜蓿的再生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等影响很大,苜蓿不能稳定的高频再生始终是苜蓿基因工程跨越发展的瓶颈.本试验以易于被农杆菌转染的紫花苜蓿品种NFF2无菌苗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等不同培养条件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分化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以期建立一套紫花苜蓿NFF2的高频、稳定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叶柄为外植体,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 (SH2K)+1.0mg/L 2,4-D+0.2 mg/L KT;最佳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为BOi2Y;最佳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O;成苗培养基可以用1/2MS.  相似文献   

9.
6-BA、NAA对苜蓿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牧1号和新疆大叶两个苜蓿品种为试材,研究了7个培养基对不同无菌苗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萘乙酸(NAA)对愈伤组织生长及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浓度在2~8 mg/L,NAA有利于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随浓度的增大呈促进作用,而在1~3 mg/L,1mg/L 6-BA有利于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随浓度的增大呈抑制作用;(2)MS+2,4-D 2 mg/L+NAA 4 mg/L+6-BA 1 mg/L即MS4为新牧1号的较佳诱导培养基,MS+2,4-D 2 mg/L +NAA 8 mg/L +6-BA 1 mg/L即MS5为新疆大叶苜蓿的较佳诱导培养基;(3)以无菌苗下胚轴、子叶及叶片为外植体,确定下胚轴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愈伤成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张万军  王涛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2):1579-1583
 对秘鲁苜蓿等品种的子叶和下胚轴愈伤再生植株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经筛选获得了以改良的SH大量元素 +MS微量元素及铁盐 +水解酪蛋白 +VB19.9mg·L-1+VB69.5mg·L-1+尼克酸 4 .5mg·L-1+琼脂 8g·L-1为基本成分的愈伤成苗高频再生体系。其中 ,诱导愈伤和保持愈伤的培养基加 2 .0mg·L-12 ,4 -D +0 .0 2 5mg·L-1KT ;诱导再生植株分化的培养基加 0 .4mg·L-1KT +2 0g·L-1的蔗糖 ;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 1/ 2MS ,其中蔗糖浓度为 10 g·L-1。秘鲁苜蓿子叶愈伤组织分化率达 10 0 % ,下胚轴愈伤组织分化率达 92 %以上。以该体系完成苜蓿愈伤植株再生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 ,完成植株再生仅需 6 0~ 70d。  相似文献   

11.
杜仲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和最有开发前景的胶源植物。通过筛选外植体、优化培养基,建立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培养体系,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子叶、幼叶、下胚轴为外植体均能够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较佳的外植体为下胚轴,诱导率达到79.33%;以下胚轴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基本培养基是B5,较优的激素配比为NAA 1.0 mg/L+2,4-D 2.0 mg/L;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较优激素配比为6-BA 0.5mg/L+NAA 0.5 mg/L+2,4-D 1.0 mg/L。建立了杜仲愈伤组织的培养方法,为通过杜仲细胞培养获得代谢产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茄子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为茄子单倍体育种在生产实践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6个不同基因型茄子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探究基因型、花药预处理、花药壁组织及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茄子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6个茄子栽培品种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诱导频率差异明显,其中,37号和128号品种的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1,下同);6个茄子品种中仅37号品种能形成再生植株,其中5株为单倍体植株,8株为双单倍体植株.茄子小孢子培养必需进行高温(36℃)热激处理,最佳处理时间6d;低温(4℃)预处理不能启动茄子小孢子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但能极大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花药预处理以低温(4℃)处理6d+高温(36℃)处理6d的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达60.0个/花药;花药壁组织与小孢子共培养能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最佳处理时间8~12 d.供体植株在露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极显著高于温室环境条件.[结论]对露地环境条件下种植的37号和128号茄子的花药进行低温(4℃)处理6d+高温(36℃)处理6d,可获得最佳的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花药培养提纯粳稻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进行提纯改良。结果表明,低温6~8℃预处理3~18 d,有助于花药愈伤诱导率的提高,尤以低温预处理8 d,愈伤诱导率最高;35~50 d诱导愈伤的分化率最高,XG111A和XG111B的分化率分别达到22.5%和30.2%。经花药培养后,不育系和保持系株系内整齐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不育系的不育花粉率为100%,原供体对照为99.58%。保持系的花培后代植株90%以上都具有原供体植株的典型特征,且后代的性状遗传稳定,另有部分株系优于原供体植株。  相似文献   

14.
以中籼3037及其12种初级三体的幼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初级三体之间幼穗培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以愈伤组织途径培养成苗,不同三体之间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及幼穗培养力均存在差异,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率无显著相关;(2)以幼穗直接出芽,一次成苗途径培养,不同三体的培养力亦存在差异;(3)同一三体2种成苗途径的培养力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对裸燕麦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基因型和不同激素组合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具有重要作用;晋燕8号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85.7%;2,4—D对愈伤组织诱导必不可少。采用循环培养法对愈伤组织进行调控,获得了易分散、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缓减了愈伤组织生活力衰退的速度。将松脆愈伤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得到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悬浮细胞系。悬浮系经分化培养,获得了成活率在95%以上的健壮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胚乳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籼稻品种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胚乳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胚乳量愈少,始愈期愈早;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以带全胚乳的种子为最快;愈伤组织分化率则以带半胚乳的种子最高。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次数显著影响绿苗分化频率,以继代培养1次(约12-14d)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在利用花培技术对Hs-3(籼稻)×EPS(籼稻)的2个F4株系进行快速纯合的育种过程中,意外发现其绿苗率很高.为验证高花培力的可遗传性,并筛选高花培力的籼稻种质,对两株系花培当代(H1)的58个单株进行了花培试验.结果表明:(1)花培力在H1株间存在很大变异;(2)高花培力是可以遗传的,有7个H1单株的花培绿苗率在10%以上,最高达到29.2%;(3)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率的遗传力都很高,依次为90.5%、81.8%和88.3%,因此十分有利于选择;(4)出愈率与绿苗分化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出愈率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绿苗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不同激素配比对茶树苗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12-3313
利用茶树苗的叶片、茎段、茎尖等外植体为材料,探讨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以及对茎尖产生丛生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茎段都能产生愈伤组织,但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低。叶片、茎段愈伤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是MS+2,4-D(2mg/L)+6-BA(0.4mg/L)。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5个品种柳枝稷在现有的组培体系下不同的生长特点研究,探讨利用调整培养基配方等方法来实现不同品种的高效再生体系.[方法]采用柳枝稷5个品种Summer、Alamo、Kanlow、Blackwell和Cave-in-Rock的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组织培养,对5个品种在诱导、继代、分化、生根以及移栽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该体系下,出愈率的范围是26.4% ~ 71.2%,最高的是品种Summer,最低的是Alamo.只有Kanlow、Alamo、Summer可以分化出芽,长出植株.分化率最高的是Kan-low,达到60%.[结论]所有品种均能很好生根和移栽;品种Kanlow在该体系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0.
To reveal the suitability of using mature embryos as an explant source in wheat tissue culture, mature embryos from eight common wheat cultivars (Triticum aestivum L. cv.) were cultured with or without endosperm to test their efficiency of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When embryos were cultured together with endosperm (endosperm-supported culture, ES), the percentage of callus in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when embryos were cultured in the absence of endosperm (non-endosperm-supported culture, NES). This pattern was evident in most genotyp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2 or 8 mg L^-1 2,4-D was added in the NES culture. However, in ES culture, more induced calli were differentiated into distinct green spots and they further developed into plantlets. Thus, more plants were regenerated in ES culture than in the NES treatment. Most of the eight tested genotype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llus induction rat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in both ES and NES cultures. In addition,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oxalate oxidase in the callus of ES culture condition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allus of NES culture condi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activity of oxalate oxidase may be a parameter for selection of calli with potential for plantlet regenera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at mature embryos are valuable explants for highly efficient callus induc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f proper treatment and medium are u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