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生境下翅碱蓬的生物量空间分形特征及磷(P)营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潮滩翅碱蓬(JP1)和低潮滩翅碱蓬(JP2)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线性相关(P<0.01),分形维数(D)分别为1.692~3.839 和2.260~3.955,二者地上生物量的动态积累具有自相似性,分别遵从D=2.012和D=2.366幂函数增长的分形生长过程;JP1、JP2根、茎的全磷(TP)含量变化较为一致,整体呈递减趋势,而叶的TP含量波动变化明显且差异较大。二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季节变化明显,前者不同器官的P累积量一般明显高于后者;JP1、JP2不同器官的P分配比在各时期差异较大,但整体以叶的分配比占优,茎次之,根最低;JP1、JP2不同器官N/P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前者为9.87±3.47<14,其生长受N限制,而后者为15.73±5.00<16,其生长同时受N、P限制,但更多受P限制。研究发现,JP1、JP2生物量、TP含量、累积量、累积速率、分配比和养分限制状况的差异主要与其生态学特性和所处生境的水盐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追施氮肥对盐地碱蓬生长及其改良盐渍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追施氮肥对盐地碱蓬生长及其对盐渍土改良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追施氮量(0~450 kg/hm2)对盐地碱蓬生长、离子累积以及盐渍土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氮肥能够提高盐地碱蓬茎秆、籽粒和叶片的生物量;在0~450 kg/hm2范围内,盐地碱蓬的各部分生物量均随着追施氮量呈直线增长的趋势。追施氮肥对盐地碱蓬茎秆、籽粒和叶片中的K+、Na+ 、Ca2+、Mg2+含量无显著影响,但不同器官不同离子含量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追施氮肥能够增加盐地碱蓬各部分对K、Na 、Ca、Mg的累积;450 kg/hm2施氮量的盐地碱蓬的各离子累积量均较不施氮显著增加。土壤表层的Na+、K+含量随着追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总之,追施氮肥能够促进盐地碱蓬对盐渍土的生物修复,降低土壤中的Na+浓度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NaCl和N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和N素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是明显的(P<0.05),低NaCl胁迫下N含量的增加对盐地碱蓬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而高NaCl处理下增加营养液中N的含量能明显地缓解盐胁迫,促进盐地碱蓬幼苗的生长.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NaCl浓度和养分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 NaCl浓度的增加使得植株总离子含量、Na 含量增加,K 、Ca2 、Mg2 含量减少.随N养分含量的增加,叶中Na 和K 含量增加, Mg2 含量基本上呈减少的趋势.叶片中的Ca2 含量和植株根茎部各离子含量随养分N含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田东地区“桂热芒82”号叶片中N、P、K、Ca、Mg、S6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全年跟踪分析,结果表明:“桂热芒82号”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营养生长期(8—12月)、生殖生长期(12—2月)、果实膨大期(2-5月)、果实成熟期(5-7月)。叶片养分年平均含量大小为:第一蓬Ca>N>K>Mg>S>P、第二蓬Ca>N>K>S>Mg>P。各阶段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第一、二蓬叶片变化基本规律一致。第一、二蓬叶片Ca、N、K、Mg、S、P含量(g/kg)为:19.84、15.36、8.34、1.90、1.58、1.32和23.45、14.46、7.22、1.56、1.77、1.18,该品种对钙肥的需求量较大。  相似文献   

5.
红三叶N、P、K、Ca、Mg元素含量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N、P、K、Ca、Mg等元素的含量,目的在于揭示其各器官对N、P、K、Ca、Mg的积累能力、对不同元素的选择性吸收以及N、P、K、Ca、Mg在各器官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红三叶不同器官对各元素的积累能力不同,N:叶>花>根>茎;P:花>叶>根>茎;K和Ca:叶>花>茎>根;Mg:根>叶>茎>花。不同器官对元素选择性吸收系列不同,根为N>K>Ca>Mg>P;茎:N>Ca>K>Mg>P;叶:N>Ca>K>P>Mg;花:N>Ca>K>P>Mg;红三叶是一种典型的N-Ca型植物。此外,K、P、K、Ca、Mg在根、茎、叶、花中的动态变化有6种基本类型,Ⅰ-渐增型(/)、Ⅱ-递减型(\)、Ⅲ-U型、Ⅳ-∩型、Ⅴ-增波型(~)、Ⅳ-降波型(~)。  相似文献   

6.
以30年生枳砧清家脐橙和纽荷尔脐橙为材料,分析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N、P、K、Ca、Mg、和S 6种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和累积量变化。结果表明,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纽荷尔和清家果实中N、P、Mg和S含量4月最高,Ca在10月最高,纽荷尔和清家K含量分别在9月和7月最高;纽荷尔果实的N、P、K、Mg和S主要累积时期为7~9月,Ca主要累积时期为9~10月;清家果实的N、P、K、Mg和S主要累积时期为6~8月,Ca主要累积时期为8~10月。清家脐橙果实中大量营养元素的主要累积时期比纽荷尔脐橙早1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氮素运筹对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以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底肥一次性施入300 kg/hm2 (即N1) 处理的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Ca、Mg、S含量最高,叶片Ca和S含量高于茎,茎Mg含量高于叶片,皖草2号头茬草3种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墨西哥玉米;墨西哥玉米单株Ca、Mg、S累积速率和累积量显著高于皖草2号,再生草Ca、Mg、S矿质元素累积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皖草2号矿质元素产量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前者分次施肥处理各矿质元素产量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回归分析表明,皖草2号植株中3种矿质元素对生物量的作用顺序为Ca>S>Mg,墨西哥玉米为S>Mg>Ca,随着Ca、Mg、S三种矿质元素含量升高,2种牧草单株生物量有增加趋势。生产上可以采取一次性施入氮肥300 kg/hm2的管理措施,来获取矿质营养较高的牧草。  相似文献   

8.
以发病率不同的13个‘Keitt’果园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果实和发病果实中氮、钾、镁和钙含量变化,及不同形态钙含量变化。与正常果实相比,发病果实中氮(N)、钙(Ca)和镁(Mg)含量,及Mg/Ca均显著增加,而钾(K)含量、N/Ca、K/Ca和(K+Mg)/Ca均无显著变化。果肉溃败发生率与发病果实中N、K、Mg和Ca 含量,及N/Ca、K/Ca、Mg/Ca和(K+Mg)/Ca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正常果实比较,发病果实中结构钙含量显著增加,水溶性钙和草酸钙含量显著降低。果肉溃败发生率与发病果实中结构钙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草酸钙含量显著负相关。 由此推测, 诱导‘Keitt’芒果果肉发生溃败可能与果肉组织细胞水平钙分配不均有关。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下苜蓿不同器官中离子分布及耐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耐盐性不同的苜蓿材料在NaCl胁迫下不同器官盐离子含量的测定,研究离子在苜蓿不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以及离子在苜蓿耐盐性中的作用.以耐盐苜蓿材料1969和盐敏感苜蓿材料0137为试验材料,用NaCl浓度为0、0.1%、0.3%、0.5%的盐浓度进行胁迫处理,30d后利用离子发射光谱法对根、茎、叶中Na+、K+、Ca2+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苜蓿根、茎、叶中Na+含量升高,K+含量下降,Ca2+含量也呈下降趋势.根、茎、叶中Na+、K+含量及K/Na比值在耐盐材料和盐敏感材料之间有显著差异,根、茎中Ca2+含量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叶中差异显著.耐盐材料的根、叶中Na+含量显著低于盐敏感材料,耐盐材料K+含量、K/Na比值高于盐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 (ICP)测定庄河大骨鸡不同部位肌组织及器官多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庄河大骨鸡胸、翅、腿肌组织中Ca含量较高 ,分别为 10 9.13μg g、98.4 3μg g、76 .73μg g。而Mg和P的含量较低。在 8种不同器官中 ,腺胃、胰腺、肾脏的Ca含量最高 ,其它器官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肌胃、睾丸、脾脏和心脏。胸、翅、腿肌组织中 1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除Mn、Sr、Cr、Mo四种元素没有明显差异外 ,其余 13种元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枣粉(JP)和包被蛋氨酸(CMet)对育肥期肉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试验因素分别为JP(JP替代饲粮玉米比例为0或15%,JP-/JP+)和CMet(饲粮添加0或1.08 g/kg蛋氨酸有效成分,CMet-/CMet+).将20头月龄与体重相...  相似文献   

12.
以白梭梭荒漠和盐生假木贼荒漠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法,通过对两类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土壤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荒漠草地土壤营养成分对短期封育的响应规律,为荒漠草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盐生假木贼荒漠草地的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白梭梭荒漠草地;2)短期封育对盐生假木贼荒漠草地土壤系统的碳密度、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较小(P>0.05);3)短期封育下,白梭梭荒漠草地土壤碳密度增加了43.46%(P>0.05),但全磷和全钾分别降低了33.53%(P<0.05)和60.30%(P<0.05)。综上所述,短期封育对盐生假木贼荒漠影响较小,而对白梭梭荒漠草地土壤碳密度的积累有利;同时,导致白梭梭荒漠草地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有下降趋势,表明封育效果与荒漠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盐生假木贼荒漠和博乐绢蒿荒漠为对象,采用野外简单取样的方法,探讨两种荒漠中围栏内外群落数量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对短期封育的响应及封育效果,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区相比,盐生假木贼荒漠短期封育(6a)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盖度、高度、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P<0.05),但密度显著降低(P<0.05);博乐绢蒿荒漠群落数量特征和植物多样性对短期封育(5a)的响应较小。(2)从类型上看,盐生假木贼荒漠封育区高度、盖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比博乐绢蒿荒漠封育区高28.3%~47.5%,差异显著(P<0.05);而盐生假木贼荒漠自由放牧区高度、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比博乐绢蒿荒漠低23.3%~49.5%,差异显著(P<0.05)。总之,短期封育有利于退化盐生假木贼荒漠草地的恢复和植物多样性的维持,但对博乐绢蒿荒漠影响较小,表明围栏封育效果与荒漠草地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蒸馏水、珍珠岩、盐碱土为基质,探究了水培、岩培、土培条件下盐碱胁迫和盐氮互作对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阶段:发芽率随胁迫作用增强呈线性下降规律。含盐量从0.00%增至3.60%,发芽率自89%线性下降至0%,这一规律与所选基质无关。此外,以1.20%含盐量为界,此盐分含量以下,较水培、岩培,土培下各含盐量对应种子平均发芽率降低8.00%;高于此盐分含量,各含盐量对应种子发芽率趋同。说明当含盐量低于1.20%时,基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大于盐分;盐分含量在1.20%基础上继续升高,基质对种子发芽影响甚微,盐分成为主导因素。成苗阶段:成苗率随胁迫作用增强呈先增后减的规律。盐分含量低于1.00%,成苗率随含盐量增加陡增,最高可达70%;盐分含量在1.00%基础上继续升高,成苗率缓慢下降,直至0%。说明一定盐分含量是幼芽保持较高成苗率的必要条件,含盐量升高或降低,盐地碱蓬都可能会被其他物种取代,群落将演替为以地带性植物为主的群落。生长阶段:盐分含量适宜时,氮素输入可有效促进盐地碱蓬生长,盐分过高,促进作用甚微。因此,以盐地碱蓬作为先锋物种改善和修复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时,需考虑盐分和养分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苏北滩涂盐渍土和盐生植物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施入氮磷肥探讨不同肥料对盐渍土改良效果、碱蓬植株的K+和Na+分布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盐渍土种植碱蓬后,表层土壤水盐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施入氮磷肥后,碱蓬植株内K+和Na+的分布受到显著影响,表现为叶中Na+含量普遍较高,根系中K+含量高于茎叶,同时,碱蓬生物量显著增加,并且氮磷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碱蓬总生物量与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生物量与0~20 cm土层土壤盐分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20~40 cm土层的土壤盐分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碱蓬施肥能够有效地改善滩涂盐渍土的盐分状况,明显地促进生物量的增加,显著地影响植株K+和Na+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生银  马清  王锁民 《草业科学》2012,29(6):918-923
为研究盐地碱蓬(Suaeda salsa)Na+长距离运输的分子机制,根据其他植物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SOS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以盐地碱蓬根系总RNA为模板,采用RT PCR方法克隆出SOS1基因片段,以期为盐地碱蓬SOS1全长基因的克隆、表达调控等研究奠定基础。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736 bp,编码244个氨基酸;该序列与其他高等植物SOS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74%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在61%以上。  相似文献   

17.
外源物质浸种对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CaCl2(5.0、10.0、20.0、40.0 mmol·L-1)、水杨酸(0.05、0.5、1.0、2.0 mmol·L-1)和甜菜碱(5.0、10.0、20.0、40.0 mmol·L-1)3种外源物质对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种子进行浸种处理,通过分析400 mmol·L-1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平均发芽天数、发芽指数、幼芽长、幼根长、幼苗鲜质量等指标,探究外源物质对NaCl胁迫下盐地碱蓬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mmol·L-1 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盐地碱蓬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严重抑制了盐地碱蓬幼苗生长。适宜浓度范围的外源物质浸种,均可显著提高盐地碱蓬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促进盐地碱蓬幼苗生长,明显缓解植物受到的盐胁迫伤害。NaCl胁迫下,CaCl2、水杨酸和甜菜碱的最佳浸种浓度分别是20.0、1.0和20.0 mmol·L-1,3种外源物质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甜菜碱对盐地碱蓬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的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不同植物生境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测定科尔沁草原不同类型盐碱化草地土壤的性质,探索了不同盐生植物群落长期适应生长的盐渍土壤特性,以期为生物改良盐碱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内蒙古科尔沁草原4种自然盐碱化草地—碱蓬(Suaeda salsa)、矮化碱蓬(dwarf Suaeda salsa)、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马莲(Iris lacteal)以及经碱蓬改良后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地生境土壤进行取样,测定了其生境土壤pH、电导率、Na~+含量、K~+含量和Ca2~+含量,计算了土壤Na~+/K~+比值,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了3种离子含量与土壤电导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碱蓬生境土壤中盐分含量最高,因此碱蓬对盐渍化土壤适应能力最强;小花碱茅能够在Na~+/K~+比值高的土壤中生存,对土壤中K~+,Na~+吸收具有显著的选择性(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Na~+含量与各植物生境土壤电导率的相关性最密切,因此Na~+是造成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经碱蓬改良后的土壤,其pH,电导率,Na~+和Ca2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证明碱蓬对盐碱地的改良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盐地碱蓬适应不同生境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盐分处理(0,200和400 mmol/L的NaCl;0,200和400 mmol/L的KCl)对盐碱地和潮间带两种种源盐地碱蓬的生长发育、植株离子积累、叶片光合荧光指标和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0 mmol/L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400 mmol/L的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Na+和Cl-含量显著增加,K+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K+和Cl-含量显著增加,Na+含量显著降低。200 mmol/L的NaCl处理对碱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放氧速率、Fv/Fm值和φPSⅡ值无明显影响,而KCl处理则使碱蓬叶片各光合荧光参数显著降低。低浓度(200 mmol/L)NaCl处理使碱蓬SOD活性显著增加,但高浓度(400 mmol/L)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均使碱蓬SOD活性显著降低。两种离子的不同浓度处理均使碱蓬POD活性显著增加。潮间带种源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光合荧光参数、地上部离子含量(Na+和Cl-)均显著低于盐碱地生境。钾盐对盐地碱蓬的胁迫效应显著大于钠盐。盐碱地生境种源盐地碱蓬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显著高于潮间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