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胁迫对罗汉果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Cd处理的罗汉果幼苗细胞膜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随着Cd浓度升高,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在相对低浓度Cd(10mg/kg)处理下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少于对照,而后随着Cd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上升;在较低Cd浓度胁迫条件下,SOD、POD、CAT活性变化不明显,但随着Cd浓度的升高,SOD、POD、CAT活性逐渐升高,然后又降低。[结论]高浓度Cd胁迫加重了叶片氧化程度并对罗汉果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SOD、POD、CAT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罗汉果耐Cd胁迫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Pb2+对紫萼玉簪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紫萼玉簪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铅( 125,250,500,1000,2000 mg·kg-1)胁迫对紫萼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b2+浓度小于500 mg·kg-1对紫萼玉簪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浓度提高,Pb2+胁迫对紫萼玉簪萌发的抑制作用增大,浓度为1000和2000 mg·kg -1抑制作用明显,同时POD活性随Pb2+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D活性随着Pb2+浓度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说明低浓度Pb2+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生物量;高浓度则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铅胁迫对灰绿藜和小藜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灰绿藜和小藜2种藜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铅质量浓度对叶片 SOD、POD、CAT水平的影响。[结果]2种藜种子的发芽势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小藜和灰绿藜种子的发芽势分别在25和50 mg/L铅溶液浓度下达到最大;而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芽长和根长也逐渐降低。灰绿藜和小藜叶片 SOD、POD、CAT的活性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灰绿藜和小藜幼苗 SOD及 POD活性分别在200、100 mg/kg铅浓度下达到最高,而 CAT的活性则在100 mg/kg铅浓度时达到最大。[结论]2种藜对铅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土壤铅污染富集植物的备选物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铅胁迫对灰绿藜和小藜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灰绿藜和小藜2种藜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相应铅质量浓度对叶片SOD、POD、CAT水平的影响。[结果]2种藜种子的发芽势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小藜和灰绿藜种子的发芽势分别在25和50 mg/L铅溶液浓度下达到最大;而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芽长和根长也逐渐降低。灰绿藜和小藜叶片SOD、POD、CAT的活性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灰绿藜和小藜幼苗SOD及POD活性分别在200、100 mg/kg铅浓度下达到最高,而CAT的活性则在100 mg/kg铅浓度时达到最大。[结论]2种藜对铅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土壤铅污染富集植物的备选物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Na2SeO3)对铜胁迫酿酒葡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揭示硒元素缓解酿酒葡萄幼苗铜胁迫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淡灰钙土在温室中盆栽酿酒葡萄赤霞珠,分析添加外源硒(1.0mg/kg)对铜胁迫(300.0mg/kg)酿酒葡萄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CK)相比,1.0mg/kg硒处理能提高酿酒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及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但对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00.0mg/kg铜胁迫可显著降低葡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P<0.05,下同),提高Chla/b、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1.0mg/kg硒+300.0mg/kg铜处理的葡萄幼苗叶片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当,但均高于300.0mg/kg铜胁迫处理,SOD、POD和CAT活性比300.0mg/kg铜胁迫处理略有降低,MAD含量显著低于300.0mg/kg铜胁迫处理.[结论]铜胁迫条件下,低浓度(1.0mg/kg)硒元素能提高酿酒葡萄幼苗对逆境的耐受力,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进而缓解铜对葡萄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镉胁迫对两个大豆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Cd2 分别处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幼苗,对其叶片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d2 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Cd2 胁迫浓度为30 mg/L时,栽培大豆的SOD、CAT活性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高59.74%和39.87%。Cd2 胁迫浓度为50 mg/L时,栽培大豆的POD活性及野生大豆的SOD、CAT活性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高60.39%、61.93%和63%。在Cd2 胁迫浓度为0~100 mg/L时,野生大豆的POD活性随着Cd2 胁迫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加,在Cd2 胁迫浓度为100 mg/L时,其POD活性比对照高64.08%。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叶片MDA含量均随着Cd2 胁迫浓度的不断升高而上升,在Cd2 胁迫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叶片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85.5%和393.1%。从试验结果看,野生大豆对Cd2 胁迫的抗性要大于栽培大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旱柳对铅胁迫的耐受性,以同一株旱柳的无性系为材料,探究在土壤铅浓度0、500、800、1 000、1 200、1 500、1 800、2 000 mg/kg情况下不同时期旱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旱柳无性系在短期内就可以对铅胁迫作出反应。随着土壤铅胁迫浓度的增加,旱柳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均是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800 mg/kg的土壤铅胁迫浓度下旱柳叶片表现出最佳的耐受性,其SOD、POD、CAT活性基本达到最大,分别为1 516.3 u/g、6 158.93、90.66 u/g·min;1 800 mg/kg为旱柳无性系的耐受限度;2 000 mg/kg超越旱柳无性系自身耐受能力。以上结果表明,旱柳无性系对铅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具有修复铅造成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沙枣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法,对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幼苗进行水分胁迫,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开始上升,并在PEG浓度为10.0%时出现活性高峰。随着PEG处理浓度的增加,SOD活性下降,经15.0%PEG处理后其活性低于对照值。在轻、中度水分胁迫下,叶片CAT活性逐渐升高,当PEG浓度达20%时出现峰值,为对照的1.3倍,之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CAT活性下降,经30.0%PEG处理后CAT活性低于对照,其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SOD。叶片POD的活性变化趋势与SOD活性相似,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与SOD和CAT活性相比,POD活性高峰同样晚于SOD,与CAT相同。说明在水分胁迫下,沙枣幼苗叶片中的SOD与CAT和POD对水分胁迫的调节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铅污染浓度的土壤作为培养基质(100、300、500、700、1 000 mg/kg),研究了铅胁迫对构树一年生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质中铅离子浓度增加,构树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铅浓度的升高呈上升的总趋势,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这3种酶的活性变化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构树对铅离子有较强的耐受性,可作为铅污染地区植被恢复树种。  相似文献   

10.
La^3+对低温胁迫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稀土La^3+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冬小麦永良4号为试材,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镧(5、10.20、30,40m瘩/kg)分别喷施小麦幼苗,采用模拟低温冷害试验法,研究低温胁迫下La^3+时冬小麦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在La^3+处理的7d内和0、5、10℃3种低温条件下,冬小麦的SOD活性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上升,并随着La^3+处理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和CAT的活性随胁迫温度的降低和La^3+处理天数的增加,也呈先升后降趋势。低温胁迫的冬小麦经20mg/kg浓度La^3+处理后,其幼苗体内SOD、CAT和POD酶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结论]适当浓度(20mg/kg)La^3+处理能诱导冬小麦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抗性,提高冬小麦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董莉  柳小强  余德恒  柴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68-12069,12297
[目的]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为了解该植物所处群落的性质和与其生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生态学上的濒危机理,以及为制定该树种的合理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工作,采用设置样地调查的方法,计测了馨香木兰所处植物群落的乔木树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通过分析获得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馨香木兰散生在各群落中,优势不明显。在馨香木兰所处的3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以青冈林最高,西畴润楠林次之,圆果化香树林最低。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结论]由于馨香木兰生长缓慢,在物种竞争中处于劣势,再加上人为的破坏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生长前景不容乐观,对馨香木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库尔勒香梨三个芽变品系的生长结果特性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芽变品系的生长结果特性.[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及几个芽变品系沙01、芽变6号和芽变9号为试材,在库尔勒市3个果园进行试验.于2008、2009年观测了试材的主要物候期;观测了试材1年生新稍、果实和叶片的纵、横径.[结果]3个芽变品系的花期要比香梨早1周左右,采收期要比香梨早1个月;果实的纵、横径均大于香梨果实,新稍长度芽变9号、沙01大于香梨新稍,芽变6号小于香梨;叶片面积均大于香梨,叶绿素含量芽变6号大于香梨,其余两个品系与香梨无显著差异.[结论]库尔勒香梨芽变品系在物候期和生长结果特性上存在差异,能够为库尔勒香梨的3个芽变品系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应新疆盐渍化稻区的香稻耐盐品种。【方法】分析不同NaCl浓度(0、3、6、9和12 g/L)对20个香型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香稻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成活率及叶片成活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中、高盐浓度(9、12 g/L)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缩短芽长和根长,减少根数,致使盐害指数增加;同一盐浓度处理下,不同水稻材料的耐盐表现有差异。【结论】香型水稻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适宜筛选NaCl盐浓度可为6 g/L,超过其浓度对水稻的萌发及苗期生长均不利;粮香6-4香型品种的芽期和苗期的综合耐盐性好,97-4-3、粮香2-1、新策粳1号、新粳香1号、新粳香83号和新粳香8号的芽期耐盐性强,以上香稻品种可作为耐盐的香稻品种或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父本品种授粉对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品种沙01果实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合理配置授粉树提高沙01果实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库尔勒香梨和沙01为母本,采用不同品种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试验。通过测定果实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性状,观察其对坐果率和当年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授以单一父本对沙01的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无显著父本直感效应。授以混合花粉后,库尔勒香梨和沙01坐果率和果实品质显著增高。[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合理安排不同品种混栽有助于提高库尔勒香梨和沙01的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深山含笑1年生播种苗生长发育规律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婷  任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19-1820,1823
[目的]找出深山含笑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规律,培育出优质健壮的深山含笑苗木。[方法]通过深山含笑播种育苗试验,应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将深山含笑1年生播种苗苗高生长过程分为出苗期、生长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分析各生长期生长情况。[结果]从种子发芽出土到6月期间生长慢,7月生长速度中等,11~12月生长较慢甚至停止生长。[结论]根据深山含笑速生期的生长特点,应在速生期的前1个月追肥,并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酸雨和铅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期保护酶系统的影响,为酸雨和铅复合污染对植物的毒性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香梗3号水稻幼苗为试材,采用模拟联合污染方法,共设4个处理,即对照(CK)、酸雨组、铅组、铅+酸雨组,研究了铅及酸雨复合胁迫对水稻幼苗的危害。[结果]酸雨(p H=3)与铅的复合胁迫使水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导致幼苗保护酶系统中SOD、POD升高后快速降低,CAT活性持续减弱。[结论]复合污染严重影响了水稻保护酶系统的正常功能,且复合污染的危害远大于单一污染之和。  相似文献   

17.
水稻香味的遗传及其品质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米香味的遗传及稻米香味品质质量作出了评价。以IR36[(桂花黄×红光稻)F5×国际大粒香稻]×F4(香籼型)复合杂交为组合方式,研究了F2和F3单粒稻米的香味遗传特点。杂种稻米(F2)无香味:有香味符合15:1的遗传分离比。水稻香味性状遗传为质量一数量遗传,其遗传控制主要受制于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主基因,同时有至少2对微效基因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并对香稻品种胚乳细胞及淀粉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供试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最明显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粒率,其次是垩白面积,最小的是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成正比,垩白粒率越高则垩白度越高。不同香稻品种稻米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态及其横断面淀粉粒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与垩白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稻米胚乳中垩白形成的位置不同,可将垩白性状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3种垩白亚类。同一香稻品种,垩白米与无垩白米在淀粉粒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垩白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米的淀粉粒间无明显差异,且垩白度低的部位淀粉粒发育良好。【结论】香稻稻米的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香稻稻米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在库尔勒香梨生产中香梨优斑螟所用防治技术。[方法]走访调查库尔勒香梨的主要种植区域香梨优斑螟防治技术。[结果]果农重视香梨优斑螟越冬代的化防控制,但对其发生规律不清楚,多数仅仅当做食心虫(梨小食心虫、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进行防治,而它们的发生时间存在很大差异;糖醋液对于香梨优斑螟诱集效果很好,在调查中使用其进行测报或防治的极为少见;该虫既可为害果实也可为害香梨主干和枝干的韧皮部,由于韧皮部虫斑明显,易造成树势衰落和伴随着腐烂病发生,果农普遍对其重视,但防效甚微。[结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技术水平较低,有必要加强香梨优斑螟发生规律和成灾机制的深入研究,结合生产实践制定科学的系统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沙依东园艺场和阿克苏地区生产的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贮藏过程中健康梨和感病梨色差(L、a、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测定,研究不同产地库尔勒香梨萼端黑斑病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沙依东健康梨L和b值大于阿克苏,a值小于阿克苏。同一产地健康梨和感病梨L、a、b值差异显著,感病梨a和b值大于健康梨,L值小于健康梨。2个产地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感病梨中2个指标的下降速度比健康梨更快。沙依东库尔勒香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小,因而品质较好。[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和控制其萼端黑斑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