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为了验证红松种鳞多酚二次纯化及抗氧化特性.[方法]采用聚酰胺层析柱法对经AB-8树脂纯化后的红松种鳞多酚纯化液进行二次纯化,并且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聚酰胺二次纯化的最优条件为:聚酰胺树脂30 ~60目、上样pH 5、吸附时间1h、洗脱液为乙醇、上样量2 BV、洗脱浓度70%、洗脱pH 7.在此工艺下,多酚的纯度可达62%±2%.二次纯化后的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10.94 μg/ml,总还原能力与VC的相似且略高于一次纯化的多酚液.[结论]红松种鳞二次纯化多酚纯度约为一次纯化多酚的2倍,且具有抗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板栗壳总黄酮的纯化筛选合适的工艺。[方法]采取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结合的方法,以解吸附率和黄酮含量为主要指标对板栗壳总黄酮的纯化进行研究。[结果]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AB-8最适合纯化板栗壳总黄酮,纯化工艺为:按9.1 mg黄酮/g树脂,以2 BV/h的速度上样,用45%乙醇,2 BV/h的速度洗脱,所得总黄酮含量达47.86%。[结论]大孔吸附树脂AB-8对板栗壳总黄酮具有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9种大孔树脂为对象,考察其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和洗脱性能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吸附和分离黄色素的大孔树脂,并考察温度、酸度等因素对HPD-400吸附能力的影响,优选出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HPD-400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能力最强,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为3.0、粗提液浓度A440 nm为0.590;最佳洗脱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25℃。[结论]HPD-400树脂分离纯化栀子色素的效果良好,可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柱法分离纯化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中的25种脂溶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占总量的39.53%,其中亚麻酸(11.16%)、棕榈酸(9.16%)、β-香树精(6.63%)、亚油酸(5.46%)含量最高.[结论]为开发利用金花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对孟家岗林场6个山体红松松籽油的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测定红松松籽油碘值、酸值、皂化值,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实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山体红松松籽油的基本特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红松松籽油的碘值为1.45~1.48 g/g(以I2计),酸值为0.53~0.86 mg/g(以KOH计),皂化值为179~181 mg/g(以KOH计)。红松松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质量分数最高,为43.852%~46.577%;其次是油酸,为27.034%~30.363%;α-亚麻酸为13.686%~14.692%。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8.660%~88.303%。6个山体的红松松籽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样品质量浓度增大,清除能力增强。红松松籽油DPPH自由基的IC50为0.054~0.071 g/m 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为0.061~0.081 g/m L。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红松松仁中钾·铜·锌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对红松松仁中K、Cu和Zn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章古台和草河口两地红松松仁中的K、Cu和Z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章古台地区红松松仁中K含量为335.7 mg/kg,Cu含量为3.0 mg/kg,Zn含量为14.3mg/kg;草河口地区K含量为326.8 mg/kg;Cu含量为8.3 mg/kg;Zn含量为10.6 mg/kg。[结论]红松松仁中富含K,且两地含量差异不大;而草河口红松松仁中Cu含量高于章古台红松松仁的Cu含量,Zn含量低于章古台红松松仁中的Zn含量。  相似文献   

7.
棘豆蠕孢菌发酵液中次级活性产物分离纯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具有合成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能力的内生真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布氏漏斗抽滤将菌丝体和发酵液分开,通过预处理除去发酵液中的杂蛋白、色素、高价金属离子和多糖,然后用大孔树脂分离发酵产物并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纯化,最后通过红外光谱检测确定样品与宿主植物成分为同一类生物碱。[结果]样品在改良碘化铋钾的作用下呈橘红色斑点,在Ehrli-ch’s显色剂作用下呈紫红色斑点,两者的Rf值均为0.78。水洗脱段对3种沉淀试剂均呈阴性反应;醇水混合段对碘化铋钾呈阴性反应,对苦味酸和鞣酸呈阳性反应;醇洗脱段对3种沉淀试剂均呈阳性反应。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样品为羟基取代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结论]内生真菌棘豆蠕孢菌具有合成与其宿主植物甘肃棘豆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高纯度费菜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以大孔树脂为载体,对上样量及层析条件进行优化,再进一步采用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结果]选用聚合物纳米微球PS RPC-300作为最佳层析填料,洗脱速度为5 m L/min,洗脱剂为70%乙醇,上样量为5.0 g/kg填料,结晶溶剂为丙酮;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产品的纯度为95.1%。[结论]此分离纯化方法简便可靠,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蒿子脂溶性物质的抗食物腐败菌活性。[方法]采用圆形纸片法,对海蒿子脂溶性物质及经柱层析分离得到的不同洗脱组分进行抗食物腐败菌试验。[结果]海蒿子粗脂对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0和1.5 mm;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海蒿子粗脂不敏感。苯洗脱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圈均为1.0 mm;苯洗脱组分对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无抑菌活性;石油醚洗脱组分对4种腐败菌亦无抑菌活性;乙醇洗脱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单胞杆菌的抑菌圈分别为3.0、4.5、4.0和2.5 mm,空白对照组均无抑菌活性。[结论]海蒿子乙醇洗脱组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多数海藻脂溶性物质的抗菌活性主要体现在其强极性脂成分上。  相似文献   

10.
戴富才  赵娣  孙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98-17300
[目的]用大孔树脂对枣皮红色素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方法]利用超声波辅助法粗提枣皮红色素,研究了不同树脂对枣皮红色素的吸附和解吸,并对其分离纯化的静态以及动态吸附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研究确定了S-8大孔树脂为枣皮红色素纯化的最佳吸附树脂,S-8大孔树脂对枣皮红色素优化的分离纯化条件为:常温下吸附,洗脱剂为0.3 mol/L NaOH,吸附流速为1 ml/min,解吸剂为0.3mol/L NaOH,解吸流速为3 ml/min。枣皮红色素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纯化,产率可达到4.45%左右,纯化后色素色价比未纯化的提高5倍左右。[结论]研究可为开发和利用枣皮红色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立地条件较差林地的红松异砧嫁接造林的成活率。[方法]采用木材加工的边角余料订制简易移植盒进行造林。[结果]采用简易移植盒进行造林可以大大提高在干旱、半干旱黄色沙壤土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并保证了第二年的保存率。[结论]应用简易移植盒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外源NO对红松针叶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红松针叶为试验材料,测定喷施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溶液(0、0.01、0.10、0.50和1.00 mmol/L SNP)处理下其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呼吸速率(Rd)会随着SNP浓度增加而增加,分别在SNP喷施0.10和0.5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喷施0.01 mmol/L SNP有效提高了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_2O_2含量和MDA含量在喷施外源NO时显著降低。[结论]施加适量浓度外源NO会显著增加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CAT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POD活性,但施加外源NO降低了SOD活性、H_2O_2含量、MDA含量,从而降低了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了红松幼苗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揭示天然红松居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及变异模式,以吉林省的6个天然红松居群为研究对象,  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红松居群的13个表型性状(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结果  (1)除针叶束粗/针叶厚在居群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P < 0.01)。(2)在居群间红松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9.33%,其变异大于群体内(40.67%)。(3)6个居群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11.30%,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依次为针叶性状(14.56%) > 球果性状(10.48%) > 种子性状(5.87%)。(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居群表型多样性基本来源为针叶性状 > 种子性状 > 球果性状。(5)利用欧氏距离对红松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将红松6个居群划分为3大类群,分别为P1与P6、P3与P5、P2与P4。(6)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分别以种实性状(种长、种宽、百粒质量和球果质量)和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厚、针叶束粗)对天然红松居群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个居群。  结论  红松居群具有中等的表型多样性,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红松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为红松优良居群的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4.
刘冉  王振宇  尹红力  李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269-9273,9306
[目的]优化促进红松多酚合成的诱导条件.[方法]以红松不定芽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和Box-Benhnken Deign设计试验研究8种诱导子(苯丙氨酸、肉桂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壳聚糖、酵母提取物、镧、铕)对红松不定芽中多酚合成的影响,并且对促进多酚合成的诱导子组合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除了肉桂酸外,其他7种诱导子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多酚含量.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了3种影响多酚合成的关键因素:壳聚糖、镧和茉莉酸甲酯.Box-Benhnken Design试验对3种关键因素(壳聚糖、镧、茉莉酸甲酯)协同作用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得到的最佳诱导条件为:壳聚糖浓度79.58 mg/L、镧浓度42.21 μmol/L、茉莉酸甲酯浓度16.63 μmol/L,预测多酚含量最高可达到14.28 mg/g,实际多酚含量为13.42 mg/g,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22.19%.[结论]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nhnken Design响应面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促进多酚合成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3种诱导子(壳聚糖+镧+茉莉酸甲酯)协同组合比单一诱导子更有效地提高红松不定芽中多酚含量,更有利于地促进多酚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密度调控对红松人工林碳汇能力的影响。[方法]对辽宁省草河口地区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的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各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内红松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和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为干、根、枝、叶,不同间伐强度红松人工林乔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碳贮量均存在差异,乔木层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弱度间伐区(197.52 t/hm~2)、中度间伐区(197.10 t/hm~2)、对照区(184.75 t/hm~2)、强度间伐区(163.61 t/hm~2)、极强度间伐区(142.30 t/hm~2),土壤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度间伐区(151.93 t/hm~2)、对照区(147.18 t/hm~2)、极强间伐区(111.89 t/hm~2)、强度间伐区(91.18 t/hm~2)、弱度间伐区(79.54 t/hm~2),总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中度间伐区(351.42 t/hm~2)、对照区(333.63 t/hm~2)、弱度间伐区(279.11 t/hm~2)、强度间伐区(257.22 t/hm~2)、极强间伐区(257.16 t/hm~2);红松人工林内碳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进行红松林碳汇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振玲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31-4432,4435
[目的]揭示松鼠贮食时对红松松塔的选择特征。[方法]通过样线调查的方法收集松鼠贮食时丢弃的松塔核,测量其长宽数据。根据已经建立的松塔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无论在哪个贮食阶段,松鼠都倾向于选择较大的松塔贮藏,且将最大的松塔贮藏在距离母树林150~300 m的范围内。[结论]松鼠选择较大的松塔贮藏以降低贮藏能耗,获得最大的能量收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红皮云杉和油松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它们的根系形态对不同NH4+/NO3-施肥的响应。[方法]设树种和不同NH4+/NO3-比例施肥处理2因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3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红皮云杉、油松NH4+/NO3-(1/4处理)使其根系生长趋势变得平稳。90 d后,油松1/4处理根系长度300.8 cm,表面积43.6 cm2,体积0.784 cm3,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而红皮云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比根长和比根面积数据表明4/1处理使得2种树种吸收效率最高,1/4处理最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为深入研究温室育苗中针叶树种对不同氮形态比例的需求规律,实现其快速生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枝条数量的影响,建立基于间伐效应的生物数学模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间伐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和东京城林业局不同林分条件及抚育间伐强度下的红松人工林49株解析木4 370组枝解析数据,利用R语言的nlme包,建立了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枝条密度单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并利用调整决定系数(Ra2)、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对数似然值(Log-likelihood)以及似然比检验(LRT)等评价指标对所收敛的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当地位指数和树木等级相近时,抚育间伐强度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当抚育间伐强度和树木等级相近时,地位指数和冠长越大,枝条密度越大;而抚育间伐强度和地位指数相近时,树木胸径与枝条密度呈负相关。基于样地效应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均高于基础模型和基于样木效应的混合模型,最终选用含有总着枝深度(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自然对数(lnRDINC)、相对着枝深度的平方(RDINC2)、胸径(DBH)、抚育间伐强度与间伐年龄的比值(TI/TA)这5个随机效应参数的非线性混合模型为枝条密度最优预测模型,其Ra2为0.825 7,均方根误差(RMSE)为2.171 4。【结论】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枝条密度最优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不但能提高模型精度,还能更加准确地体现抚育间伐对林木枝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寻找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的新用途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氯仿为溶剂回流提取巴菲蛤壳中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肪酸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巴菲蛤壳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鉴定出了44种成分,包括5种羧酸类化合物,占总量的16.44%,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戊酸(8.43%)和4-氧基苯甲酸(3.59%);28种烃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87%,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稠环芳烃萘烷(8.43%)、脂肪烃二叔十二烷基二十一烷(3.53%)、环烃环己烷(3.46%)和烯烃5-二十烯(0.45%);还有4种含溴化合物、2种硅氧烷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和1种含硼化合物。[结论]烃类化合物可确定为巴菲蛤壳脂溶性成分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蓝草红色素的稳定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从红蓝草中提取红色素,并对该色素在不同p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和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红蓝草红色素易溶于水和乙醇;在pH值小于11的介质中显橙红色,性能较稳定;当pH值大于12时显黄绿色,红色素性能不稳定;红色素耐热性好,耐光性好;氧化剂使红色素褪色;食品添加剂蔗糖、柠檬酸、山梨酸钾对红色素性能影响不大,而维生素C使红色素褪色;K+、Na+、Cu2+、Mg2+、Zn2+、Ca2+对红色素无不良影响,而加入Fe3+、A l3+时,出现了偏暗偏红现象,Fe3+、A l3+对红色素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红蓝草红色素是一种较稳定的药食兼用色素源,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