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1:117.5 mm/hm2;T2:160.0 mm/hm2;T3:302.5 mm/hm2;T4:245.0mm/hm2;Control (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3>T4>CK>T2>T1和CK>T4>T3>T2>T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1>T2>T3>T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mm/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限制灌水对草坪外观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草坪草的选择、节水灌溉和科学养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结合大田试验的方法,以3种主要应用的草坪为研究对象,安排3个试验因子T1(高羊茅:黑麦草:硬羊茅=5:3:2)、T2(高羊茅:草地早熟禾=4:1)、T3(高羊茅单播),在限制灌溉水条件下,对3种草坪在水分胁迫时期内的外观质量、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随着限制灌水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草坪的外观质量逐渐下降,土壤含水量与草坪外观质量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3种草坪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T3草坪下降幅度最大,T2次之,T1草坪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3.
白三叶草坪蒸散和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和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两个密切相关的生理过程,对于植物生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不同供水下,研究植物生理日变化时段性特征及其生理生态机理,对寻求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该试验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测定了不同灌水处理下,白三叶的蒸散、光合蒸腾日变化,探求在特定地区植物生理日变化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探讨草坪节水灌溉的途径.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之间的白三叶蒸散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从11:00—14:00这一阶段的蒸散值较大;水分条件对白三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非常大,都随灌水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与生长速度、产量、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的影响关系.[方法]通过地下滴灌紫花苜蓿在4种不同水分处理(W1:22.5 mm,W2:30 mm,W3:37.5 mm,W4:45 mm)下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的观测试验,得到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结果]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植株高度与灌水量呈现线性关系,在生育期内不同水分处理对苜蓿植株高度的影响为W4 >W3 >W2 >W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紫花苜蓿干物质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苜蓿干物质产量与灌水量 存在二维抛物线关系;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为W1>W2>W3>W4,从实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及节水增效的目标出发,紫花苜蓿在地下滴灌条件下,适宜的灌水处理为W3.[结论]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1:117.5 mm/hm~2;T2:160.0 mm/hm~2;T3:202.5 mm/hm~2;T4:245.0 mm/hm~2对照(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3T4CKT2T1和CKT4T3T2T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1T2T3T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 mm/hm~2。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T1自然生长,T2土壤相对湿度为50%~60%,T3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冬小麦农田蒸散状况,并利用气象要素建立不同水分条件下蒸散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在冬小麦不同发育期、不同水分条件下均有所改变。具体表现为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蒸散日变化总体上呈现单峰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期出现峰值的时间点不一致,不同发育期日总蒸散量均为T3T1T2。冬小麦农田蒸散量总体表现为拔节期受气温影响较大,孕穗期及发育期T1、T3处理下总辐射对蒸散量影响较大,空气湿度对冬小麦农田蒸散量具有明显负效应;T2处理下冬小麦农田蒸散量日变化和日总蒸散量受干旱累积效应的影响,从孕穗期开始表现出对外界气象要素的变化响应不明显。建立了不同水分经验模型,可供作物蒸散量估算。  相似文献   

7.
常用六种草坪草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根据水分平衡法采用小型蒸渗仪测定了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蒸散量 ,并采用Penman Monteith经验公式计算确定了各草种的作物系数 .两种水分条件为充足供水和限量供水 .参试的草种为草地早熟禾 (PoapratensisL .Nuglade)、高羊茅 (FestucaarundinaceaSchreb .Hundog 5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L .Advent)、普通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 .)Pers.)、野牛草 (Buchloedactyloides(Nutt.)Engelm .)、日本结缕草 (ZoysiajaponicaSteud .) .草种间 ,水分处理间的草坪蒸散量均表现较大差异 .充足供水的草坪的蒸散量比限量供水的蒸散量大 30 5~ 1 5 3 5mm .全生长季冷季型草坪草的蒸散量大于暖季型草坪草 ,最多相差 2 0 0mm .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生长季总蒸散量排序相同 ,最大蒸散量排序为高羊茅 (90 3 5 5mm) >草地早熟禾 (85 7 93mm) >多年生黑麦草 (85 0 91mm) >狗牙根 (82 5 6 1mm) >野牛草 (75 8 6 6mm) >日本结缕草 (70 1 5 5mm) .不同的水分处理 ,草种和季节对草坪的作物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冷季型草的生长季平均作物系数介于 0 98~ 1 0 9之间 ,暖季型草的介于 0 70~ 0 96之间 .充足供水条件下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作物系数与限量供水条件下的作物系数差异不显著 ,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塔里木盆地枣园间作紫花苜蓿种植过程中的合理灌水量.[方法]设置4个灌水处理田间试验,研究幼龄枣园不同灌水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刈割茬次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紫花苜蓿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第1、2、3茬和全生长季(1~3茬)干草产量差异极显著,苜蓿头茬草产量在W3(5 250 m3/hm2)时最高,为10 300.52 kg/hm2;不同灌水量处理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差异,第一茬水分利用效率为W1> W2> W3> W4,第二茬水分利用效率为W1 >W3 >W2> W4,第三茬水分利用效率为W3>W2>W1 >W4,总体以第二茬最高,第三茬最低.[结论]W3(5 250 m3/hm2)灌水条件下,紫花苜蓿田间投入与产出的综合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北方地区园林绿地草坪的节水灌溉提供依据。[方法]以纯草坪为对照,设置郁闭度梯度为T1(0.10~0.29)、T2(0.30~0.49)、T3(0.50~0.69)、T4(0.70~0.89),研究冠层郁闭度对颐和园园林复合系统中草坪蒸散的影响。[结果]各处理草坪蒸散量的变化规律均呈双峰型曲线。4个郁闭度梯度处理的年蒸散总量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T3、T4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随着郁闭度梯度的增大,草坪蒸散的差异性逐渐减弱。草坪蒸散总量与郁闭度呈指数关系,蒸散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当郁闭度达到0.60以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对减弱。[结论]草坪蒸散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但当郁闭度达到一定值后这种趋势将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覆砂和灌水量对退耕压砂地生态枣林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开展大田试验,通过设置2种覆盖方式[覆砂(M)、裸土(N)]和3个灌水量[低水180 mm(W1)、中水210 mm(W2)、高水240 mm(W3)],研究覆砂和灌水量对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以及枣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土相比,覆砂使0~10 cm土壤温度提高0.8~3.1℃。覆砂后土壤升温时段(10:00—14:00)明显滞后于裸土(8:00—14:00),升温速度比裸土处理快0.4℃·h-1。覆盖方式及灌水量对枣树全生育期0~80 cm土壤贮水量影响显著(P<0.05),覆砂处理较裸土处理平均提高10.97%,且在土壤含水率较低的萌芽展叶期增幅最高,达14.54%。覆砂条件下枣树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裸土,不同灌水量下枣果产量从高到低表现为W3>W2>W1,分别较裸土处理增加5.99%、10.54%、26.79%,其中MW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55 kg·m-3。综上,MW2处理(覆砂、灌水量210 mm)可作为宁夏中部干旱带退耕压砂地生态枣林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负压供水下土壤水分对樱桃萝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T1)、-9(T2)、-14 kPa(T3)三个负压供水压力处理和一个常规浇灌(CK)处理,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樱桃萝卜土壤含水量、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水分处理期间,CK、T1、T2、T3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平均为12.60%、12.63%、10.07%和8.47%,其中T1和T2为弱时间变异土壤水分,而T3和CK为中等时间变异土壤水分;全生育期累计灌水量和蒸散量均表现为CK>T1>T2>T3,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②成熟期时,T1、T2、T3三个处理的樱桃萝卜株高、最大叶长、根径、干物质量、根鲜重等指标整体上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土壤含水量基本相同的T1和CK处理,前者的最大叶长、根鲜重显著高于后者,但株高、根径、干物质量等无明显差异。③不同处理樱桃萝卜叶片的SPAD值整体上无明显差异,生长前期净光合速率在处理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生长后期T1和T2显著高于CK,T3显著低于CK。④采收后不同处理的根鲜重、干物质量均表现为T1>T2>CK>T3,其中T1、T2显著高于T3,T1的根鲜重较CK显著提高36.09%,T3的根鲜重较CK显著降低42.36%;不同处理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在0.95~1.05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B)均表现为T2>T1>T3>CK,T1、T2的WUEY和WUEB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43.42%、57.89%和52.67%、62.00%。综上所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时间变异性共同影响了樱桃萝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平均含水量基本相同时弱时间变异的土壤水分条件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樱桃萝卜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上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明确土壤水分与作物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负压供水下土壤水分对樱桃萝卜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T1)、-9(T2)、-14 kPa(T3)三个负压供水压力处理和一个常规浇灌(CK)处理,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对樱桃萝卜土壤含水量、农艺性状、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整个水分处理期间,CK、T1、T2、T3的土壤含水量分别平均为12.60%、12.63%、10.07%和8.47%,其中T1和T2为弱时间变异土壤水分,而T3和CK为中等时间变异土壤水分;全生育期累计灌水量和蒸散量均表现为CK>T1>T2>T3,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②成熟期时,T1、T2、T3三个处理的樱桃萝卜株高、最大叶长、根径、干物质量、根鲜重等指标整体上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土壤含水量基本相同的T1和CK处理,前者的最大叶长、根鲜重显著高于后者,但株高、根径、干物质量等无明显差异。③不同处理樱桃萝卜叶片的SPAD值整体上无明显差异,生长前期净光合速率在处理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但生长后期T1和T2显著高于CK,T3显著低于CK。④采收后不同处理的根鲜重、干物质量均表现为T1>T2>CK>T3,其中T1、T2显著高于T3,T1的根鲜重较CK显著提高36.09%,T3的根鲜重较CK显著降低42.36%;不同处理的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在0.95~1.05之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B)均表现为T2>T1>T3>CK,T1、T2的WUEY和WUEB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43.42%、57.89%和52.67%、62.00%。综上所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时间变异性共同影响了樱桃萝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平均含水量基本相同时弱时间变异的土壤水分条件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樱桃萝卜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上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明确土壤水分与作物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多生育期连续控水对水稻的影响,挖掘水稻节水生产的潜能,以水稻品种"沈农97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测筒栽培条件,研究分蘖期[淹灌(T1)、轻控(T2)、重控(T3)]、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淹灌(J1)、轻控(J2)﹞、乳熟期﹝淹灌(M1)、轻控(M2)、重控(M3)﹞及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J的主效应及T*J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T2相比,T1、T3产量分别减少5.65%和16.27%。与J1相比,J2产量增长2.9%,且T2J2的组合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M对产量影响不显著,M2产量稍高于M1、M3;有效穗数、吸氮量、氮肥偏生产力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T、J、M的主效应及T*J、T*M的交互效应均对水分生产率具有显著影响,T2J2、T2M2、T2M3组合的灌溉模式可以极显著提高水分生产率,与T2相比T1、T3水分生产率分别降低16.35%、9.13%,与J1相比J2水分生产率提高10.00%,M2、M3水分生产率均极显著高于M1,M2水分生产率较高于M3。说明T2J2M2组合的灌溉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可作为水稻节水高产管理的一种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西北半干旱区温室蔬菜灌水施氮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不同灌水施氮水平处理,探讨作物根系生长与分布、产量和水氮高效利用与水氮供应的关系,揭示根系生长分布对灌水施氮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提高蔬菜作物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施氮灌水处理的田间试验,以“金童”小南瓜为供试作物,设置3个总灌水量水平:常规灌水(高水W3、1 500 m3•hm-2)、常规灌水减27%(中水W2、1 100 m3•hm-2)、常规灌水减54%(低水W1、700 m3•hm-2)和3个施氮量水平:常规施氮(高氮N3,350 kg•hm-2)、常规施氮减28.5%(中氮N2,250 kg•hm-2)、常规施氮减57%(低氮N1,150 kg•hm-2),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9个处理,研究膜下滴灌不同水氮供应对温室小南瓜根系生长分布、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小南瓜90%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根系密度呈指数下降;当灌水量相同时,低水(W1)和中水(W2)处理根系长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而高水(W3)处理根系长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氮量处理小南瓜产量差异不显著;与高氮(N3)处理相比,低氮(N1)和中氮(N2)处理小南瓜根系长度、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当灌水量超过1 100 m3•hm-2时,小南瓜根系长度和产量均有所下降;随着灌水量增多,水分利用效率亦显著下降,低水中氮(W1N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5.59 kg•m-3;灌水量较高(W2和W3)时,氮素利用率(NUE)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灌水量较低(W1)时,低氮和中氮处理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高氮处理;灌水和施氮对小南瓜总根长作用表现为:氮素作用>水分作用>水氮交互作用;细根(直径小于2 mm根系)根长随灌水量和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小南瓜产量与细根根长和根表面积之间均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结论】灌水和施氮过高或过低均可以导致小南瓜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根系各项特征参数显著降低,中水中氮(W2N2)处理小南瓜产量和根系各项特征参数均达到最大值;不同水氮处理主要通过对细根根长的影响进而影响小南瓜的产量。综合考虑产量、水氮利用效率以及根系生长分布,灌水量为1 100 m3•hm-2、施氮量为250 kg•hm-2为小南瓜较优的灌水施氮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枣棉间套作条件下,红枣供水状况与单作红枣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红枣主要应用的3种灌溉模式和不同灌水量对红枣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红枣3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红枣枣吊长度、枣吊数量、开花数量、果径变化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模式下,枣吊长度滴灌>沟灌>微喷,单个枣股枣吊数量和单个枣吊蕾、花数以及横纵径之积比较均为滴灌>微喷>沟灌,并且红枣单株产量滴灌>沟灌>微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灌水量水平下,红枣各项调查指标均表现高灌溉量处理优于低灌量处理,枣单株产量高灌量显著大于低灌量产量.[结论]滴灌、微喷和沟灌增加灌水量都能显著促进红枣的生长和提高红枣产量,3种灌溉模式对红枣的影响表现为滴灌>沟灌>微喷.  相似文献   

16.
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适宜布置方式与灌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确定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的适宜布置方式与灌水量。【方法】以5年生梨枣树为试验树种,设置了4种灌水器布置方式(每株梨枣树安装1,2,3或4个灌水器)和3种灌水量水平(单株梨枣树单次灌水60,80,100L)共12个处理(T1-T12),研究涌泉根灌的不同布置方式和灌水量对山地梨枣树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涌泉根灌不同布置方式和灌水量对梨枣树耗水量有一定影响,各处理梨枣树的耗水量为368.5~423.9mm;不同布置方式和灌水量下,梨枣树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年净增效益有一定差别;各处理总水分利用效率(WUEET)为3.7~4.3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WUEM)为22.5~38.0kg/m3,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安装2或3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与80,100L的灌水量组合,均可使梨枣树产量达到17000kg/hm2以上,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时,每株2个灌水器的布置方式与单株单次80L的灌水量组合,梨枣树的增产效益最明显,净增效益达18856元/(hm2.年),是山地梨枣树涌泉根灌的最佳布置方式与灌水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沈Ⅰ型育苗温室内光照、温度和水分蒸发量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该温室内南北向环境条件的日变化规律,由南向北依次设定5等分位点为T1、T2、T3、T4、T5.结果表明,一天内不同时段的环境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照度的南北水平分布特点是温室南部大于温室北部.温度规律表现为8:00时T3>T4>T5>T2>T1、10:00至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灌溉水平对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引进的3年生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新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的水分控制试验,测定其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结果]不同灌水量对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不同灌水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最优,为24.43 g/kg;产量以灌溉量4 500 m~3/hm~2处理最优,为2 175 kg/hm~2,但与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采用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以3 0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对芹菜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温室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灌溉量处理(T_1:117.5 mm/hm~2 ;T_2:160.0 mm/hm~2 ;T_3:302.5 mm/hm~2 ;T_4:245.0mm/hm~2 ;Control(CK):287.5 mm/hm~2),进行温室内小区试验,分析不同灌溉量对芹菜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处理0-40 cm深土壤贮水量和芹菜耗水量分别呈T_3>T_4>CK>T_2>T_1和CK>T_4>T_3>T_2>T_1的趋势;同时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变化呈随芹菜栽培时间延长而下降、收获期又回升的趋势。不同灌溉量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呈T_1>T_2>T_3>T_4>CK的趋势。耗水量与灌溉量间达到0.01显著正相关水平,与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分别达到0.01和0.05显著负相关水平。灌水量小于253 mm/hm~2 时,芹菜产量与灌溉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芹菜产值与灌水量也成正比关系,T_4处理收益与对照持平,同时还可节水14.78%。建议高效日光温室芹菜滴灌栽培灌溉水定额为245mm/hm~2 。  相似文献   

20.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在新砂田压砂瓜生育期内,单作(T1)、间作(T2)、覆膜单作(T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以T3处理最高,其次是T2和T1;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为“高-低-高-低”双峰模式,其余养分变化相似,呈“高-低-高”单峰模式。(2) 三种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3处理土壤酶活性最高,T2处理次之,T1处理最低。(3) 在各生育时期,土壤酶活性与各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4) 三种种植模式下,西瓜产量高低为T3>T2>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