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和鼠抗人芳香化酶抗体、兔抗人雌激素α受体与β受体亚型(ER-α和ER-β)抗体、兔抗人雌激素(E2)抗体,对鲻鱼(Mugil cephalus)脑各部位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芳香化酶和E2、芳香化酶和ER-α、芳香化酶和ER-β、ER-α和E2的双染免疫活性物质分布在鲻鱼嗅脑、大脑、间脑和小脑的神经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及其突起或神经纤维上。值得指出的是,鲻鱼下丘脑视前区芳香化酶免疫活性细胞上共存有雌激素α受体与β受体亚型,提示E2诱发鲻鱼雌性化的作用机制是,E2先与芳香化酶样神经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后激发与性分化相关的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将雄性幼鲻(Mugil cephalus)分为4组,分别投喂含17β-雌二醇饲料组、含三苯氧胺(Tamoxifen)饲料组、含17β-雌二醇和三苯氧胺(Tamoxifen)混合饲料,以及对照组,旨在进一步研究17β-雌二醇对幼鲻精子发生的作用机制.同时,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7β-雌二醇影响鲻精巢精子发生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激素明显促进鲻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及增殖和精子发生;Tamoxifen组与混合组于实验后30 d取材观察,两组精巢切片均显示,雄性鲻精巢发育停滞,精原细胞坏死、凋亡,Sertoli's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数量下降.这进一步证实雌二醇激发精子发生必须经其受体的介导.雌激素受体(ER)在精巢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揭示,ER在雌激素组免疫活性最高,对照组次之,混合投喂组免疫活性非常弱,而Tamoxifen组则显免疫阴性反应,这为雌激素对鲻精巢的精子发生起着关键作用的论点提供可靠确凿的新证据,同时表明在鲻早期精子发生中,一旦雌激素不足或缺失,精巢的发育质量和生精能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7β-雌二醇(E2)影响鲻(Mugil cephalus)早期精巢的精子发生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饲喂含15 mg/kg和50 mg/kg 17β-雌二醇的饲料60 d,以不添加17β-雌二醇的饲喂组为对照.结果表明,幼鲻投喂含E2饲料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精巢均属早期精巢,胞囊中原始的精原细胞占优势,Sertoli细胞紧贴精原细胞.投喂含E2饲料后1个月,低剂虽组(15 mg/kg)的4尾幼鲻均出现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多于高剂量组(50 mg/kg),对照组精巢未见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E2能够诱发精原细胞的分裂.实验结束后投喂E2组精巢发育处在小生长期,可见精巢中有初级精母细胞存在于精小叶中,而埘照组刚刚出现精原细胞的发育分化.用雌激素受体α和β亚型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早期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和sertoli细胞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这为E2诱发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是一种调节雌雄激素平衡的基因。为初步探究暗纹东方鲀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在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RACE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成功克隆出暗纹东方鲀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共1786 bp,编码514个氨基酸,与红鳍东方鲀及星点东方鲀同源性最高。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但不存在信号肽序列;性腺型芳香化酶含有38个磷酸化位点、4个N-糖基化位点、2个跨膜保守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和鱼类中均十分保守,且含有跨膜区、Ⅰ-螺旋区、Ozol′s肽区、芳香化酶特异性保守区和亚铁血红素结合区等功能保守区。表达分析显示,暗纹东方鲀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主要在肌肉和卵巢中表达,其次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表达,而且在幼鱼不同发育期卵巢中的表达量呈现出逐渐升高再降低的表达趋势,在精巢中则基本不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很可能参与了暗纹东方鲀雌鱼性腺分化后卵巢的发育、雌性特征的维持和其他组织的发育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分别为20(常温对照组)、25、30℃条件下,采用RT-PCR方法,研究性腺成熟期雄性黄颡鱼组织中P450芳香化酶(P450aromA和P450aromB)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测定性腺成熟系数(GSI)、肝重指数(HSI)、肥满度(CF)和血浆睾酮(T),雌二醇(E2)含量。结果表明,P450aromA在性腺发育成熟期雄性黄颡鱼心脏、肝、脾、胃、肾脏、精巢、鳃、脑、头肾、肠管组织中均无表达,P450aromB只在脑和肠中有表达,在脑中表达量高于肠,表达量随着水温升高而显著下降;各组实验鱼血浆T和E2含量与芳香化酶基因表达量存在相关关系。该实验结果表明,P450aromA可能与精子发生相关,可能不参与黄颡鱼精子排放过程;P450aromB在雄鱼脑中高度表达,可能参与性腺成熟期精子活力保持与排放过程,且应激温度越高,对性腺成熟期精子活力保持与排放过程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6.
条斑星鲽CYP19a基因克隆及其在雄鱼生殖周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作为P450细胞色素酶超家族中的一员,是性类固醇生成途径中的末端酶,能够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在大多数脊椎动物中,P450arom由CYP19单基因编码。但是在鱼类中存在两种P450芳香化酶,分为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和脑型芳香化酶(P450aromB),它们由不同的基因(CYP19a和CYP19b)编码,分布在不同的组织。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 cDNA扩增克隆,在国内外首次获得全长为2167bp的条斑星鲽CYP19a cDNA序列,并将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P450arom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存在跨膜螺旋区、I-螺旋区、Ozol肽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通过RT-PCR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条斑星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P19a基因主要在脑、卵巢和精巢中表达,其次在肠、肝脏、肾脏也有少量表达。同时也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处于不同发育期的精巢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Ⅱ期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在Ⅴ期精巢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17α-甲基睾酮(17-αMT)以10mg.kg-1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前后性腺结构、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17-αMT即可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系数(GSI)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性逆转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鱼精巢相似,部分鱼转变为功能性雄鱼,经轻微的腹部挤压可排精,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似。赤点石斑鱼埋植17-αMT后前脑、中脑的芳香化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后脑的芳香化酶活性降低,但性腺芳香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埋植17α-MT后第4周血清中11-酮基睾酮(11-ketotestosterone,11-KT)浓度显著升高,而睾酮(testosterone,T)和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浓度变化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脑部芳香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与性逆转密切相关,17-αMT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11-KT水平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性逆转。  相似文献   

8.
陶敏  刘少军  张卓慧  陈婕  刘文彬  刘筠 《水产学报》2014,38(9):1201-1210
为研究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cyp19a1a基因编码)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了二倍体红鲫、三倍体湘云鲫和四倍体鲫鲤的cyp19a1a基因cDNA全长。结果显示,3种鱼cyp19a1a基因均编码517个氨基酸残基,而且编码的蛋白都包含P450aromA特有的跨膜螺旋区、I-螺旋区、Ozol’s肽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采用RT-PCR分析cyp19a1a基因mRNA在3种不同倍性鱼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yp19a1a基因主要在实验鱼的卵巢中表达,其次在精巢、脑、脾脏有少量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cyp19a1a基因mRNA在不同倍性鱼卵巢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yp19a1a基因在不同倍性鱼的非繁殖期卵巢的表达都高于繁殖期卵巢,并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cyp19a1a基因在三倍体湘云鲫的表达量高于二倍体红鲫和四倍体鲫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YP19A蛋白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中的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CYP19A蛋白主要定位在滤泡细胞、Ⅳ时相卵母细胞的放射膜上以及Ⅱ时相卵母细胞的卵浆中。研究表明,性腺型芳香化酶在不同倍性鲫鲤卵巢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三倍体鱼cyp19a1a基因mRNA水平表达异常,推测与其不育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黄鳝(Monopterus albus)卵巢、间性性腺以及精巢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筛选获得表达差异的LncRNA 54770.30。为探究黄鳝LncRNA 54770.30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性逆转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本研究分析了黄鳝LncRNA 54770.30在不同组织与不同阶段性腺的表达。结果表明:LncRNA 54770.30在各组织均有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精巢与肝脏次之;LncRNA 54770.30在黄鳝卵巢至精巢转变过程中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卵巢与间性性腺中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卵巢、间性性腺与精巢中表达量呈显著性差异。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LncRNA 54770.30在不同阶段性腺中表达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54770.30在黄鳝各阶段性腺中均有阳性信号,卵巢中主要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与颗粒细胞以及体细胞中表达;精巢中主要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表达。对黄鳝幼体进行甲基睾酮处理后,实验组卵巢结构出现明显退化,卵泡数量减少,出现中空小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LncRNA 54770.30在实验组退化卵巢中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以上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芳香化酶与黄鳝(Monopterus albus)性逆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以不同性别黄鳝的性腺和脑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芳香化酶在不同性别黄鳝的性腺和脑组织上的定位及其变化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雌性黄鳝性腺中,芳香化酶主要分布在成熟卵母细胞的胞质上,卵膜、胞核和不成熟的卵母细胞呈阴性;在雌雄间性黄鳝性腺中,芳香化酶主要分布在的退化卵母细胞膜和纵隔上;在雄性黄鳝性腺中,芳香化酶主要分布在各级精母细胞上。芳香化酶在脑组织中均有分布,并且其染色程度随着黄鳝由雌性转换为雄性而趋于减弱。这意味着黄鳝性腺和脑组织中的芳香化酶可能参与黄鳝的性逆转过程,且与其性别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鳝脑芳香化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NCBI数据库报道的黄鳝芳香化酶基因的gDNA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Trizol试剂盒提取黄鳝脑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第一条链,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过回收、连接、测序后得到了一条长1514 bp的芳香化酶基因cDNA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属于脑型P450aromB,与其他鱼类脑型P450aromB的同源性较高(>70%),与性腺型P450aromA的同源性较低(<60%),与自身性腺型芳香化酶同源性为59.5%.采用RT-PCR的方法对该基因在雄性黄鳝的各组织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转录本较高的表达于脑和精巢中,较低的在皮肤中表达,而在肝脏、心脏、小肠、肌肉等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汪小东 《水产学报》2000,24(2):123-129
雄鳗注射5-6次、雌鳗注射9-10次鲤脑体匀浆液(CP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能分别诱导精巢和卵巢发育成熟。在雌雄鳗鲡,注射CPE+HCG可显著增加端脑、间脑、中脑和下丘脑mGnRH的含量,而对后脑和延髓mGnRH的影响较小;注射CPE+HCG增加雄鳗后脑和延髓cGnRH-Ⅱ含量,对雌鳗脑区cGnRH-Ⅱ则无显著影响。雌雄鳗鲡每次注射CPE+HCG后1天,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3.
黄鳝是一种具有天然单向性逆转特性的动物.雌性成熟发育的第一个周期内黄鳝个体全部表现为雌性,性成熟产卵后,卵巢内卵细胞败育,卵巢结构逐渐退化,与此同时雄性细胞开始发育,通过雌雄间性发育过渡到雄性发育.芳香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的一员,催化某些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是雌激素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广泛存在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脑和垂体中.芳香化酶调节神经内分泌和繁殖功能以及性行为,并参与非哺乳动物性腺分化的调控.芳香化酶与黄鳝的性逆转可能存在着潜在的联系并参与黄鳝的性逆转.  相似文献   

14.
鲻鱼(Mugil cephalus)广泛分布于整个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大多数地区作为食用,通常养在咸淡水池塘里。由于放养的鱼苗依赖天然产卵而得,故池塘养殖受到限制。近年来,开展了人工产卵试验,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必将增加鲻渔业的重要性。Stenger记述了采自海水环境的各种大小鲻鱼的生殖细胞发育以及卵巢与精巢的成熟过程,但没有提到淡水鲻鱼的性腺发育。为此,促使作者研究它,以确定生活在淡水环境的鲻鱼的性腺发育的程度。如果在淡水中性腺发育正常进行的话,那末,这些鲻鱼可以作为人工繁殖用。  相似文献   

15.
胡子鲇脑型芳香化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了胡子鲇(Clarias fuscus)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b,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其在前脑、下丘脑、脑垂体、肝、精巢和卵巢6种组织,以及性腺分化前后(出膜后12~30 d)全鱼中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Cyp19a1b cDNA全长2 347 bp,5′端非编码区219 bp,3′端[不包括poly(A)]596 bp,开放阅读框(ORF)1 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56.388 kD。序列分析及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胡子鲇Cyp19a1b氨基酸序列与非洲鲇(Clarias gariepinus)Cyp19a1b同源性最高,达95.6%;与南方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斑马鱼(Danio rerio)、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及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Cyp19a1b同源性达75%以上,但与上述鱼类的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a)同源性低于62%,表明其为脑型芳香化酶,同源性分析结果与根据传统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分类的结果相一致。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Cyp19a1b在胡子鲇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肝和精巢最低,在脑部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P<0.05)。此外,在胡子鲇性腺分化前(出膜后12 d)Cyp19a1b即开始表达,但分化前后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暗示Cyp19a1b可能不是引起胡子鲇性腺分化的直接因素,但其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性腺分化过程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部分序列,克隆获得基因全长2992 bp,开放阅读框1812 bp,编码604个氨基酸,该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FGEFS基序与BOX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鲵GHR氨基酸序列与两栖类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同源性最高,蜥形纲锦龟(Chrysemys picta bellii)次之,哺乳类水牛(Bubalus bubalis)和鱼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最低。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GHR基因在肝中表达最高,肌肉、垂体、肾、性腺中的表达量次之,其他各组织表达量较低。在精巢发育早期GHR表达较高,随后表达量逐渐降低,在卵巢中表达量随时间增长而增加;17α-甲基睾丸酮(MT)与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短暂处理后GHR基因在脑与卵巢中表达量发生变化,MT处理后,脑与卵巢中GHR表达量增加,LE处理后脑与卵巢中表达量降低。研究表明,GHR基因在大鲵性腺发育中可能发挥作用,且MT与LE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GHR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脑P-450芳香化酶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跑 《水产学报》2005,29(5):591-598
P-450芳香化酶(P450arom)是催化雄激素生物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本文采用RT-PCR和RACE法,首次分离和克隆了黄颡鱼脑P450芳香酶基因HP450aromB,并使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对其组织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P450aromB cDNA全长2080bp(不包括poly(A)),5′端非翻译区有25bp,3′端555bp(不包含poly(A)),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500bp,编码500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6kDa。同源性分析显示,HP450aromB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鱼脑P450arom具有70%以上的同源性,与其它鱼卵巢P450arom为60%左右同源,与人胚盘和鸡卵巢P450arom则为50%左右同源;但芳香化酶高保守区包括Ⅰ-螺旋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Ⅱ及血红系结合区Ⅲ和其它鱼芳香化酶相比同源性分别为83%~96%,78%~86%和85%~100%。系统发育分析表明HP450aromB与鱼类脑P450arom属于同一分支的,并且也显示了黄颡鱼和鲶鱼分类地位最近,这和传统的分类一致。实时定量RT-PCR研究显示,HP460arom B在前脑,下丘脑,垂体、卵巢、精巢均有表达,在肝脏没表达,表达量脑部高于性腺,但雌雄鱼脑部HP450aromB的表达总量没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鲻鱼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方永强 《水产学报》2002,26(6):481-485
用7种哺乳类胃肠激素抗体对鲻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5-HT、SST、VIP、GAS和P物质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均存在于鲻鱼胃肠粘膜中,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则显免疫阴性反应。文中还描述了鲻鱼胃肠道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及在胃肠各部的分布密度,并对其可能的分泌方式和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摘要 为探索StAR基因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鳖StAR基因全长cDNA,采用Real-time PCR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并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AR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对其在细胞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同时检测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处理雄性中华鳖后StAR在精巢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377bp,开放阅读框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中华鳖StAR与龟类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tAR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StAR基因于中华鳖胚胎发育16期已有表达,20期表达量最高,提示StAR可能参与中华鳖早期性腺分化;来曲唑处理的中华鳖精巢中,StAR表达量显著降低。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构建中华鳖StAR基因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经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获得中华鳖StAR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tAR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与荧光定量结果基本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AR蛋白在卵巢间质细胞、精巢的间质细胞,精原细胞及胞质中表达。研究表明,StAR基因可能参与中华鳖性腺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投喂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后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es)初孵仔鱼CYP19A、DMRT1基因表达以及性腺的组织学变化,以期进一步了解P450芳香化酶(P450arom)在鱼类早期性别分化过程中的作用。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样品CYP19A和DMRT1表达显示性二态,雌性表达CYP19A基因,雄性表达DMRT1基因。LE处理组在性别分化期间,雄性样品单一表达DMRT1,雌性样品则同时表达CYP19A和DMRT1。qRT-PCR结果显示:LE处理组雌性仔鱼CYP19A基因表达被显著抑;虽然在仔鱼出膜后22d(dph)的表达水平高于9 dph,但仅为同日对照组的2.11%。LE处理组雌性样品22 dph时DMRT1基因表达量上调,至150 dph时达对照组雄性水平。55 dph的性腺组织学结果表明,LE处理可导致暗纹东方鲀稚鱼原始卵巢退化,并向功能性精巢发育。150 dph的LE处理组性腺均为精巢,并与对照组精巢发育同步。结论认为,暗纹东方鲀性腺分化期间P450arom是卵巢形成和维持发育所必须的,抑制P450arom活性可导致雌性暗纹东方鲀发生雄性化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