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15年生的枇杷果实为试材,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测定果实中V、Mn、Fe、Co、Ni、Cu、Zn、Se和Mo等9种人体必需痕量元素的质量分数(w)。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3~0.126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3.00%;枇杷果实中痕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n、Zn和Fe含量丰富,高于10 mg/kg DW;不同品种果实Co、Mo、Se和V等元素的变异系数高于4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矿质元素与果实风味品质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23种枇杷果实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对果实的外观品质指标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及结合SPSS 19.0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枇杷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顺序均为:Mn>Zn>Fe>Cu>Ni>Co>Mo>Se>V。其中Mn、Fe和Zn 3种微量元素是枇杷果实中主要微量元素,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主因子,枇杷果肉中Mn、Co、Cu和Se是枇杷的特征微量元素,综合得分较高的前3个品种依次是‘新霄’、‘卓南1号’和‘少核大红袍’。(2)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将枇杷分为3个类型,即高Zn、Fe含量类型,包括‘木鱼种’、‘小毛枇杷’等共计19个品种;高Cu含量类型,包括‘少核大红袍’和‘湖北二六’;高Mn、Co含量类型,包括‘卓南1号’和‘新霄’。(3)对果实中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元素Mn和Co、Cu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和0.538;此外元素V和Fe、Zn,元素Co和Cu之间表现出显著相关,元素Ni和Se表现为显著相关。同时对微量元素与果实品质之间做相关性分析表明,Fe与果肉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呈极显著相关;元素Cu与果实横径表现为极显著相关。综合分析表明,枇杷中富含Fe、Zn、Mn等有益微量元素,且含有特征微量元素Se。‘新霄’是23个品种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全反射X-射线荧光法分析茶叶中的矿质元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全反射X -射线荧光法 (TXRF)分析了江西婺绿和宁红茶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中P、S、K、Ca的含量在 2 4 70~ 30 70 0 μg/g ;Mn、Fe在 2 0 6~ 10 70 μg/g ;Ti、Ni、Cu、Zn、Rb、Sr、Ba在 5 5~ 12 2 μg/g ;Pb含量均小于 4 0 μg/g (干基 )。宁红还表现出 ,品质越好 ,P、Ni、Zn含量越高 ,而K、Ca、Mn、Sr、Ba含量则相反。茶汤中K、Rb、Ni的浸出率为 30 5%~ 86 4% ;P、S、Mn、Cu、Zn、Sr为 11 6 %~ 4 2 4% ;Ca为 7 2 %~ 12 6 % ;Fe为 1 1% -2 6 %。茶汤中Ti、Ba、Pb的含量均低于TXRF法的检测限。宁红茶汤还表现出 ,品质越好 ,K、Ca、Mn、Zn、Rb、Sr的浸出率越高。但红茶汤中的K、Zn、Rb、Ni浸出率明显低于绿茶  相似文献   

4.
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茶树的不同部分(茶芽、老熟叶、小枝、粗枝和根系)CTC红茶和传统红茶、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根据这些测定结果,计算和讨论了1000公斤商品茶叶中每种元素的含量、泡制后每种元素进入茶汤中的数量,以及人们通过喝茶对各种元素的可能吸收量。在茶树同化的各种元素中,茶芽(用于制造商品茶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含N、P、K和Mg较高,而老熟叶含Al、Ba、Ca、Cd、Mn、Pb和Sr较高。泡制时进入红茶茶汤的各种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10000微克/克茶叶),其次是P(700—1200微克/克),Mg(300—700微克/克)Ca和Al(每种150—300微克/克),Mn(60—150微克/克),Cu、Na、Si和Zn(每种6—50微克/克),B、Ba、Cr、Fe、Ni和Pb(每种1—6微克/克),Sr、Co和Cd(每种<1微克/克)。进入茶汤的某种元素占该元素在茶叶中的总量的比例表明,Ba、CaFe和Sr的可溶性较低(小于总量的10%),Al、B、Cd、Co、Cr、Cu、Mg、Mn、P、Pb、Si和Zn的可溶性中等(10—50%),K、Na和Ni的可溶性最高(>50%)。在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所有元素的溶解度的总平均结果表明,1分钟溶解进入茶汤的数量占5分钟的68%。  相似文献   

5.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惠安余甘子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中的Fe、Zn、Cu、Mn、Ni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Fe、Zn、Cu、Mn在余甘子各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其在茎中的含量一般都高于其他器官,而Ni元素在粉甘各器官中仅在幼叶和果核中有检出;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间Fe、Zn、Cu、Mn的含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石墨消解-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天然橡胶中铅、镉、铜、铬等14种无机元素的方法,旨在为天然橡胶中多元素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通过优化石墨消解法的前处理条件,再应用ICP-MS测定天然橡胶样品中14种元素(Ba、Na、Mg、K、Ca、Cr、Mn、Fe、Ni、Cu、Zn、Cd、Pb、Co )的含量,采用在线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和信号漂移,以确保数据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检出限范围为0.0014~0.020 mg/kg,方法回收率86%~96%,RSD在0.53%~6.13%,得到的线性关系良好,充分满足实验要求。石墨消解法操作简便,可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消解全过程,消解时间固定,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同时,设备以及耗材成本较低。与传统干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本检测方法更适用于天然橡胶中14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具有耗时短、干扰小、检测范围宽、处理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橡胶样品的多元素检测分析。已应用本实验方法,快速测定了我国6个橡胶主产区中的天然橡胶样品。  相似文献   

7.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三明12个葡萄品种各器官的Fe、Mn、Zn、Cu、Ni、Cr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测6个元素在各品种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同一微量元素在葡萄不同器官、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所测微量元素中Mn、Fe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相对较高,Zn、Cu其次,Ni、Cr的含量相对较低。所测葡萄品种各器官中Fe、Mn、Zn、Cu的含量多数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Cr、Ni的含量稍高于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Fe元素在各品种间含量差异最大,其高低顺序为:藤稔>巨峰>京亚>双味早红堤>红高>黑香蕉>京秀>87-1>汤姆逊>金星无核>矢富罗莎>维多利亚,而Ni、Cu、Cr元素的含量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321型和717型阴离子混合交换树脂对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Cd、Cr、Pb、Cu、Ni和Zn进行分离预富集,以10%的硝酸溶液洗脱,ICP-AES法直接测定。结果表明,Cd、Cr、Pb、Cu、Ni和Zn能同时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定量吸附。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0.4%~105.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6%~3.96%,方法的检出限为Cd 0.12、Cr 0.46、Pb 0.98、Cu 0.65、Ni 0.57和Zn 0.82 μg/L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有较低的检出限,并且准确度和精密度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于分析传统国产人参与新型水培人参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两种不同培育类型的人参进行进行无机元素的检测,涵盖Cu、Zn、Fe、Mn、Al、Mg、Ni、As、Pb、Cd、Cr、K、P、Na、Ca等15种元素。结果表明: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4-0.7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左右,回收率为95.8%-105.2%之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以快速、同时测定人参中多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通过两种人参成分的差异,为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培育类似人参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武夷山市5种类型茶园土壤(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 Fe、Mn、Cu、Zn、Cd 和 Pb 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5~44.91 g·kg-1、144.81~693.55 mg·kg-1、4.36~57.12 mg·kg-1、74.92~236.27 mg·kg-1、0.09~0.67 mg·kg-1和22.71~91.87 mg·kg-1。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茶园黄壤 Fe 和 Cu 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潮砂土和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 Mn、Zn 和 Cd 含量显著高于黄壤和红壤;茶园土壤 Pb 含量则以潮砂土最高,黄壤最低。不同重金属元素剖面分布规律略有不同,茶园土壤 Fe含量0~80 cm 深度内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茶园土壤 Mn、Cu 和 Zn 含量在0~20 cm 土层含量较高(潮砂土除外);黄壤、红壤和紫色土 Cd 和 Pb 含量由上至下呈递减的趋势,潮砂土 Cd 和 Pb 在40 cm 以下土层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除了 Zn与 Fe 和 Cu 以外,其它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有机碳、全氮、pH、砂砾、粉粒和粘粒对茶园土壤重金属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分别测定了树仔菜嫩梢和叶片样品中钾、钙、镁、铜、锰、锌、铁、镍、铅、铬、镉等元素的含量,探讨各个元素含量变化的生理规律,以及对植物生长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嫩梢>嫩叶片>老叶片,钙、镁、锰、铁、镉元素含量分布规律表现为嫩梢<嫩叶片<老叶片,铜、锌、铅、铬、镍元素含量则变化不大。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所测试的铅、镉、铬、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相关的国家标准或文献报告值。此外,研究发现,树仔菜嫩梢样品中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较为稳定,随机抽样可以体现出良好的样品代表性,因此建议将  相似文献   

12.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d on grain Cd, K, P, Mg, Zn, Cu, Pb, Fe and Mn accumulation in two rice genotypes (Xiushui 63 and Xiushui 217) differing in grain Cd accumulation under four Cd levels, i.e. 0, 0.5, 2.5 and 12.5 mg/kg. Rice genotype greatly affected the grain K content, but not significantly for P, Mg, Zn, Cu, Pb, Fe and Mn contents. There were remarkable effects of additional Cd on the contents of P, Mg and Zn in grains, while not significant for K, Cu, Pb, Fe and Mn conten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interaction of genotype by additional Cd on these nine element contents. The low grain Cd accumulation genotype Xiushui 217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grain K, Mg, Cu and Mn contents than the high grain Cd accumulation genotype Xiushui 63, but the case was opposite for Zn, Pb and Fe contents. It also showed that Cd addition level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K, P, Mg, Zn, Cu, Pb, Fe and Mn contents in rice grains. Grain K, P, Mg, Zn, Fe and Mn contents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ing rate of Cd addition.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小麦营养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营养品质状况,对2009年和2010年湖北省主要小麦生产县24份小麦样品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5、3.70、5.55、4.06、6.03、2.17、1.43和8.79mg·g-1;赖氨酸的平均评分值为49,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平均评分值为70,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7、6.09、37.93、12.64、5.14、4.44、3.70、3.56、5.85和3.50mg·g-1;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13.18%。(2)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6、3.3和3.9g·kg-1,全磷含量比较充足,全钾含量相对不足。(3)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硒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8.6、43.5、5.6、34.8和0.057mg·kg-1,铁、锰和锌含量较高,铜含量比较适宜,硒含量较低。(4)重金属元素镉、汞、铅、砷、铬和镍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53、0.003、0.061、0.020、0.198和0.191mg·kg-1,铅、砷、铬和汞的含量相对较低,处于清洁水平,部分样品中镉和镍的含量超过了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离子分析法测定茶叶中的锌、锰、铜、铅和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友琴  袁道强 《茶叶科学》2005,25(2):121-125
用毛细管离子分析(CIA)法测定了茶叶中的锌、锰、铜、铅和镉,在10mmol/L咪唑,10mmol/Lα-羟基乙酸,pH=4.0的电泳介质中,五种离子在10min内得到了分离,用间接紫外法检测,以外标法定量,五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3~0.9997,平均回收率在96.4%~104.2%之间,相对平均偏差为2.1%~3.3%,检测限为0.02~0.2μg/ml。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测定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potato yield, the concentrations of elements (N, P, K, Ca, Mg, S, As, Cd, Cr, Cu, Fe, Mn, Ni, Pb and Zn) in tubers and their uptake are affected by mineral N, P and K fertilizers, straw and pig slurry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6.
In present study, Mn, Fe, Zn, Cu, Co, Pb, Cr, Ni and Cd were analyzed by FAAS in green and black tea samples of locally available in the Pakistani market. Na and K were also determined by Flame Photometer. Tea leaves can be the source of mineral components and trace elements, as well as some undesirable substances due to exposure to the environment. Among the metals tested, K was the most abundant one followed by Na, Mn and Fe. Fortunately, toxic heavy metals, Pb and Cd, had the lowest contents in tea samples and also in tea aqueous extracts.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ea aqueous extract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eir total contents except that of K. The solubility of studied metals in tea aqueous extract varied widely and ranged from 0.0-95%. The lowest ranges of solubility were listed for toxic heavy metals Pb and Cd. The possible uptake of metals by the human body from tea aqueous extract has also been determined. The amounts of metals that one may take up through consumption of tea aqueous extract were found to match the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even taking into account exposure from air, food and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17.
对19种矿质元素在黄茶树各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即均以花蕾、叶和细根的含量较高;性质相近的元素,在分布上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不同器官灰分间各元素的总含量相近;每种无素在器官中的含量表现出一种数量级的顺序;茶树对土壤中的大量元素Ca、K、Na、P、Mg表现为强至极强积累,对微量元素(除对Mn、Sr、Ba为强积累外)为中等至弱积累,对大量元素A1、Fe仅为中等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