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四川省9个采集地的野生百合为材料,测定百合鳞茎、茎秆、叶片和花的多酚、总黄酮、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活性评价野生百合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野生百合鳞茎、茎秆、花和叶片中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3.64、5.96、11.40、13.47 mg/g,各器官间差异显著(P<0.05);叶片的抗氧化活性最强,鳞茎最弱,器官间差异显著(P<0.05);多酚类物质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力、铜离子还原能力、金属螯合能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57~0.99。雅安市泸定县兴隆乡宝兴百合叶片(综合隶属值排序第1)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鳞茎的最低。  相似文献   

2.
对尖被百合不同器官多酚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为发掘利用野生尖被百合资源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业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川尖被百合为试验材料,采用福林-肖卡试剂法测其总多酚含量,NaNO2-Al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香草醛比色法测定总黄烷醇含量,运用DPPH法、铜离子还原法和金属螯合能力,分析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野生百合不同器官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叶片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多酚含量可达11.89 mg/g),花、茎秆次之,鳞茎最低(多酚含量最低仅为2.36 mg/g)。尖被百合不同器官的多酚类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对野生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鳞茎多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为野生百合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宁夏罗山野生细叶百合鳞茎为材料,比较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处理前后细叶百合总多酚含量的变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细叶百合鳞茎内多酚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采用清除DPPH、超氧根离子和羟基自由基3种方法对百合多酚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后其多酚含量有所降低,但回收率高达92.51%;经高效液相检测分析,11种单体酚化合物在细叶百合鳞茎中被检出,其中杨梅酮和表儿茶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达到了4.48 mg/100 g和2.91 mg/100 g;细叶百合多酚提取物对DPPH、超氧根离子和羟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卷丹鳞茎提取物的多酚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卷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野生卷丹鳞茎为材料,用Folin-Ciocalteau法测定卷丹鳞茎多酚提取物的总酚含量,用HPLC法测定多酚组分,并测定了卷丹鳞茎提取物对ABTS、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卷丹鳞茎提取物总酚含量为48.78mg/g;HPLC共鉴定出10种酚类成分,其中表儿茶素、芦丁和二氢槲皮素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4.58,3.10和1.45mg/g;多酚提取物对ABTS·、DPPH·和OH·3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且清除作用与多酚质量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2分别为0.964,0.992和0.838。【结论】卷丹鳞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抗氧化剂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消化对桑葚酸奶中酚类物质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建立口腔、胃、肠体外消化模型,以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为多酚类物质稳定性指标,以总抗氧化活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指标,测定消化处理前后各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拟口腔消化对各样品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物质无显著影响(P>0....  相似文献   

6.
以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金属螯合能力、总酚含量为指标,比较了浙江10大名茶中的5种名茶(西湖龙并、安吉白茶、余杭径山、景宁惠明、诸暨绿剑)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5种茶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但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差异不明显,而西湖龙井、诸暨绿剑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显著强于其余3种茶叶提取液;5种茶叶提取液赘合能力都有限,表明金属螯合能力对茶叶的抗氧化能力几乎没有贡献.5种茶叶提取液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西湖龙井最高,为23.93mg/mL,诸暨绿剑最低,为13.32mg/mL,但其量与抗氧化能力关系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茶叶品种由于遗传特性差异,多酚类种类有所区别,表现出来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不能完全由含量多少来衡量,景宁惠明多酚含量较低,抗氧化活性较强,所含酚类的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总多酚在胡椒果上的分布与抗氧化活性,建立胡椒总多酚的提取和分析方法,为胡椒总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以黑胡椒果实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等4个因素对胡椒总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以没食子酸作为标准物质,利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黑胡椒提取液中总多酚含量。分析测定胡椒果皮、种子和果梗中总多酚含量。以维生素C作对比,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作为评价抗氧化活性指标,分析总多酚含量与IC50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胡椒总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55%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90℃,黑胡椒总多酚含量为6.556 mg/g。总多酚类物质在胡椒果梗中含量最高,为12.208 mg/g,其次为果皮(12.105 mg/g),种子最低(2.891 mg/g)。胡椒总多酚含量与IC50值呈显著负相关 (P<0.05)。胡椒总多酚相对维生素C具有更高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总多酚是胡椒的重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胡椒果梗和果皮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不同色系鲜食葡萄品种各器官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各器官提取物总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为鲜食葡萄育种和生物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以三种色系鲜食葡萄(各含一个有籽和无籽鲜食葡萄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果梗、果皮、果肉、葡萄籽中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用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各器官提取物的总活性,并使用相关系数法分析3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总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色系葡萄品种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果梗多酚含量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含量高于有籽品种;黄酮含量以红色系品种含量最高,且无籽高于有籽品种。果皮中多酚、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果皮颜色深浅有关,颜色越深含量越高;原花青素含量在黄绿色系与红色系葡萄品种中无籽显著高于有籽葡萄。果肉多酚含量紫黑色系有籽葡萄显著低于其它品种;原花青素含量紫黑色系显著高于红色系品种,黄绿色系及红色系品种有籽显著高于无籽品种。葡萄籽中多酚及原花青素含量变化具有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在果梗中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显著高于紫黑色系品种,无籽品种高于有籽品种;在果皮中紫黑色系品种显著高于黄绿色系与红色系品种;在果肉中黄绿色系有籽品种显著高于无籽品种;多酚、黄酮含量与提取物总的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综上可知,鲜食葡萄果梗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物质,且红色系无籽品种显著最高,可将葡萄采果后果梗作为多酚和黄酮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随着果皮颜色加深而加深,可选育果皮颜色深且品质好的品种做鲜食葡萄;葡萄籽中含有丰富的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的原材料;鲜食葡萄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主要由多酚、黄酮决定。  相似文献   

9.
干燥方式对菊苣叶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阴干、冻干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处理过程中菊苣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干燥叶中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提取液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确定菊苣叶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1)经不同干燥方式干制的菊苣叶多酚含量差异很大,可能是干燥过程中剩余PPO活性和酚热敏性2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综合考虑黄酮、总酚含量2项指标,60℃热风干燥最优,冻干次之,阴干最差;3)菊苣叶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3项抗氧化指标与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2≥0.888,P0.05)。为保留菊苣叶干燥样品中较高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建议采用60℃热风干燥法干制菊苣叶。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松塔多酚成分和抗氧化能力与海拔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不同海拔条件下落叶松松塔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探讨了二者与海拔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海拔下落叶松松塔的多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总还原能力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低海拔条件下。相关性分析表明:原花青素含量与多酚、总还原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9和0.899。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光照处理对发芽燕麦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燕麦籽粒分为光照组和黑暗组,浸泡后分别在光照(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发芽,在发芽24,48,72和96 h时取样,提取样品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黄酮含量及肉桂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这5种主要酚酸的组分变化。测定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与3种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光照处理下发芽燕麦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黑暗组。游离态多酚提取物中,光照组样品中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在发芽过程中总体高于黑暗组,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总体低于黑暗组;5种酚酸的总量在发芽前期(发芽24~48 h)光照组略低于黑暗组,发芽后期(发芽72~96 h)显著高于黑暗组。结合态多酚提取物中,除肉桂酸外,其余4种酚酸的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均表现为光照组显著高于黑暗组;在发芽过程中,光照组5种酚酸的总量显著高于黑暗组。光照组样品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组。2种处理下,除游离态黄酮外,发芽燕麦中的多酚、结合态黄酮均与其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光照处理可有效提高发芽燕麦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不同类型苦荞茶中抗氧化物质,测定其中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并通过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苦荞茶的乙醇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相关性,苦荞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是总多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造粒苦荞茶总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全麦苦荞茶,约是全麦苦荞茶的2倍;同一类型苦荞茶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约是总酚含量的5倍;ZL-4总酚含量最高,ZL-3总黄酮含量最高。对于苦荞茶总抗氧化活性,造粒苦荞茶均高于全麦苦荞茶,约是全麦苦荞茶的2倍,ZL-3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ZL-4。  相似文献   

13.
石榴皮多酚组成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和研究石榴皮多酚的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石榴皮多酚提取物的组成及含量;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多酚的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利用灌胃法研究石榴皮多酚提取物对小白鼠的血液、肝脏和脑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石榴皮多酚提取物中鉴定出了9种多酚类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安石榴苷,其含量占石榴皮总酚含量的65.75%。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石榴皮多酚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体内试验表明,石榴皮多酚能提高小鼠血液、肝脏及脑组织中 SOD活性和小鼠血液、肝脏中CAT、GSH-Px活性,降低小鼠血液、肝脏及脑组织中MDA含量,表明石榴皮多酚具有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结论】石榴皮多酚含量丰富,其主要成分为安石榴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生物活性,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及生物药品基料。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甜樱桃品种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那翁、拉宾斯、佐藤锦、雷尼和红灯为试材,测定果实色度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并采用3种机制(DPPH、ABTS和FRAP值)综合评价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甜樱桃品种的色度、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红肉品种红灯和拉宾斯的a~*值最大,b~*值很低,而黄肉品种恰好相反,那翁亮度值L~*最高。红灯抗氧化物质成分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不同方法检测的抗氧化能力也是红灯最高,拉宾斯次之,而黄肉品种佐藤锦和那翁的抗氧化能力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能力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总黄烷醇只跟总抗氧化能力检测法(ABTS)呈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红肉甜樱桃可作为抗氧化物质的重要来源,其中红灯具有良好的发展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用乙醇提取红皮云杉中的抗氧化物质,分离纯化,并对各组分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 乙醇提取红皮云杉中的抗氧化物质,然后采用大孔树脂D101 纯化。收集不同组分,并对干物质及多酚等物质含量 较高部分做抗氧化能力的测定。通过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总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 力的比较得出结论:PT40%鄄E 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好,清除率可达97.998%,IC50 值为119.101g/mL; PT20%-D 对DPPH的清除活性最好,清除率及IC50 分别为99.617% 和9.009g/mL;PT80%-D 总还原力最好,当 质量浓度为300g/mL 时吸光度值达2.209;PT40%-D 在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方面表现突出,抑制率为99.148%, IC50为271.872g/mL。多酚、原花青素、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说明,多酚类物质在抗氧化中 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英  薛梅  樊汶樵  罗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3):2570-2578
【目的】探讨对蓝莓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蓝莓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叶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分别采用福林酚和比色法、亚硝酸盐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各样品的总酚、总黄酮、绿原酸和芦丁含量,采用亚铁还原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样品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多酚类组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总酚(55.7 mg GAE·g-1 DW)、总黄酮(104.8 mg RE·g-1 DW)两者含量均为微波干燥方式的1.2倍左右,真空和热风干燥方式的3倍左右;多酚单体绿原酸(38.3 mg·g-1)、芦丁(10.2 mg·g-1)两者含量是微波干燥方式的1.5倍左右,热风和真空干燥方式的2-6倍。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54.8 µg·mL-1和183.9µg·mL-1,亚铁还原能力FRAP值达到6.0,抗氧化能力略高于微波干燥法(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61.8 µg·mL-1和225.7 µg·mL-1,FRAP值4.0)。微波干燥法样品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热风干燥(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136.6 µg·mL-1和575.1 µg·mL-1,FRAP值1.7)和真空干燥方法(DPPH自由基和ABTS+·的半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136.1 µg·mL-1和225.7 µg·mL-1,FRAP值1.8)(P<0.05)。热风和真空干燥样品间抗氧化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蓝莓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且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微波干燥的效果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生产上可根据样品处理量的大小和具体情况选择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柿果实抗氧化物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不同基因型柿(Diospyros)果实抗氧化物成分中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及V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柿果实之间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及Vc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野生种君迁子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及Vc含量明显高于栽培种的含量;在栽培种中,涩柿品种的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及Vc含量明显高于甜柿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物质总酚、总类黄酮及总黄烷醇的含量与各抗氧化能力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差异(TBARS和HRSA除外)。这说明柿果实中所含有的这些多酚类物质是柿果实抗氧化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抽穗期小麦抗赤霉病与酚类物质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华  吴兆苏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3):250-251,253
研究了不同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抽穗期穗部的总酚含量和初花期穗部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小麦抗赤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经接种材料的酶活性普遍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总酚含量、酶活性与相对病指二元回归结果表明:接种后的达显著水平,没有接种的没达到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是总酚含量达负的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正,但没达显著水平。总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是共同作用于赤霉菌的。  相似文献   

19.
薏米多酚细胞抗氧化及HepG2细胞毒性和抗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薏米多酚的体内抗氧化能力,着重分析薏米结合多酚的抗氧化能力,确定结合多酚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研究薏米多酚对肝癌细胞的毒性和抗增殖作用,在细胞层面上对薏米多酚的功能作用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以贵州黑谷薏米、辽宁5号薏米、龙薏1号薏米为原料,通过对薏米样品多酚类物质游离型和结合型部分构建细胞模型,评价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指数,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薏米多酚提取物对细胞毒性的中位浓度CC50值和细胞抗增殖作用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结果】薏米结合型多酚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游离型多酚。不同品种间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辽宁5号薏米和龙薏1号薏米明显优于贵州黑谷薏米。对于HepG2细胞,薏米品种对于人体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基本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薏米样品本身无细胞毒性的存在。【结论】薏米作为中国传统的药食两用全谷物食品,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之前的研究,往往仅考虑薏米游离型多酚,实际薏米中还存在大量结合型多酚。考虑到此结合型多酚,薏米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明显提升,且薏米多酚对肿瘤细胞具有较明显的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酒石酸铁法对枣果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总含量测定,并应用HPLC等色谱方法,将枣果中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逐级分离纯化,从而确定了其多酚物质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经酒石酸铁法测得的枣果中多酚的总含量为10.35mg/g。经薄层层析、聚酰胺柱层析、HPLC等方法依次分离得到的枣果中多酚类物质中主要含有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其含量分别为55.35、38.41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