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食品包装袋封口热封合密封性测试实验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食品包装袋封口的热封合密封性要求,分析影响包装袋封口密封性的外部实验因素,建立包装袋封口热封合密封性能评价指标,提出基于热封合电压、热封合时间外部实验条件测试包装袋封口热封合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该方法能够直接检验包装袋热封合封口的密封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热封合电压、热封合时间与包装袋热封合封口的密封性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对岩土体进行加固,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根据已有研究,MICP加固能使土体强度显著提高,但不同文献中对试样在强度测试前的养护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为了便于比较加固效果,需要研究养护测试条件对加固强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微生物技术对粉土进行注浆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碳酸钙含量等评价加固效果,开展了不同养护条件对加固强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护条件不会影响试样中沉积的碳酸钙数量,但会影响无侧限抗压强度。室温条件下试样水分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而强度逐渐上升,试样含水状态对强度有显著影响。低温烘干条件下的加固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而高温烘干条件时,养护1 d后的强度基本不变。相比烘干状态,试样在浸泡条件或干湿循环下的强度明显降低。无论试样处于浸泡或干湿循环条件,对试样进行烘干处理均可使强度显著提高。对比可知,高温烘干养护后测试得到的强度最高,浸泡养护后测得的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3.
能吸水杀菌反复利用的食品袋俄罗斯实用生物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开发出一种可吸水杀菌重复使用的食品袋。为使奶酪、香肠等容易变质的食品能够保存得时间长一些,这种新型食品包装袋在材料和聚合物中,添加了脱水的酸化物、多种矿物盐和酶等物质。富含这些物质的食品包装袋的表面可吸收所包  相似文献   

4.
不同植被条件下两种天牛对四合木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缘天牛Asias halodendri(Pallas)和槐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Motschulsky)是危害四合木的重要天牛.作者调查了两类不同土质及植被组成的样地,全株解剖受害四合木,统计幼虫的危害位置.结果显示,两种植被条件下,植被种类、长势及天牛幼虫对四合木的危害程度不同.其中,在四合木长势好的环境中,害虫危害轻.两种天牛幼虫倾向于危害直径在0.5~1.6 cm之间的四合木枝条,集中分布在地上7 cm以下的枝条内.  相似文献   

5.
在确定传感器布置方式及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敲击不同位置源传感器,测试未钻孔木圆盘试样应力波传播时间,在同一试样钻一定直径孔洞,测试应力波传播时间;在源传感器位置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试出有孔洞、无孔洞传播时间-目标传感器位置曲线,对比分析应力波在有孔洞木材内部传播时间变化的特点,实现对木材内部孔洞定性判别.  相似文献   

6.
在采用生物图像软件(IPP 6.0)表征环孔材栎木横切面管孔组织比量与分布特性的基础上,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早材管孔分布对环孔材栎木板材弯曲蠕变行为的影响,利用Burger模型和五参数模型对其蠕变特性进行模拟预测,为木材弯曲加工成型、木质材料热压成型和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利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测试不同温度条件下环孔材栎木试样(试样A为早材管孔带位于试样中部的木材试样、试样B为对照组-无早材管孔带木材试样)的应变曲线,并采用Burger模型和五参数模型对环孔材栎木蠕变应变曲线进行预测模拟,分析温度作用下早材管孔带对环孔材栎木试样蠕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样的应变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试样A的应变大于试样B,说明早材管孔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环孔材栎木的蠕变应变。此外,在20~50℃温度范围内,试样A相对于试样B的应变增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50~80℃温度范围内,对应的应变增量随着温度继续升高而减小。Burger模型和五参数模型对于模拟预测环孔材栎木的蠕变行为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Burger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6;而由于非线性拟合的引入,五参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模拟环孔材栎木蠕变行为,其R~2均大于0.98。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软包装罐头食品发展迅速,品种繁多,产量逐年增加,但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管理、检验工作没有严格的制度和统一的法规。因此,产品质量合格率低是软包装食品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管理及国外的情况,介绍软包装(袋)罐头食品工程管理、检验项目及方法,供参考。 1 管理及检验项目 1.1 包装袋检验复合包装袋必须进行破袋试验,抽检比例为3%。 1.2 充填密封后检验 1.2.1 净重检验固形物及汤汁的正负偏差检验为每生产30分钟抽检3‰,偏差≤±5%。 1.2.2 封口强度检验每生产30分钟抽检3‰。 1.2.3 空气残留量检验每生产30分钟抽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合果木在不同土壤情况下的生长表现,选取中山市五桂山、三乡、长江水库及中山树木园4个造林地点对合果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选取土壤质地、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10个土壤指标作为评价系数,运用修正的内梅罗(Nemoro)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合果木造林地点土壤综合肥力系数p为0.40~0.66,均属于贫瘠土壤;4个造林地点综合肥力系数排序为树木园 > 五桂山 > 三乡 > 长江水库,这与合果木树高和胸径的年生长情况相一致;在土壤贫瘠的情况下,合果木仍能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树高年生长量与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04,其次为枝下高和胸径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以槐树为例,构建了合轴分枝树木可视化模拟系统。根据可视化模拟的需要,指出了所需的形态结构因子及其与IFS因子的对应关系。以实测形态参数数据为依据,结合Logistic生长模型,基于IFS算法构建了槐树的三维模型。并以Direct X9.0为三维可视化平台,使用C#语言,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完成了合轴分枝树木可视化模拟系统开发,实现了合轴分枝树木形态参数、生长模型参数设置以及模型输出等系统功能,较好模拟出合轴分枝树木静态与动态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RS与G IS技术,在深入剖析四合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其种群动态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及其贡献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合木种群数量迅速减少,28年间减少了19.36%,年均减少13.40km2;这与其分布区旱化趋势加重、人为干扰强度加剧密切相关,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四合木种群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11.
以麻城市油茶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种容器袋(麻袋、纸箱、蛇皮袋、网袋),3种沙藏比例(种沙=1∶1,种沙=1∶2,种沙=1∶3),结果表明:麻袋冷藏效果最好,发芽率可达92.2%,常温沙藏以种沙比例1∶2贮藏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12.
用PP袋+肿腿蜂等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PP袋能有效地阻断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把病死松木放入PP袋 ,次年只有 2 98%松墨天牛成虫能咬破PP袋而逃逸 ;PP袋 PEM农药 ,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阻断率达到 10 0 % ;PP袋 肿腿蜂对松墨天牛的阻断率也达到 10 0 % ,同时 ,该方法能促使肿腿蜂种群在林内增殖扩大  相似文献   

13.
草珊瑚不同播种育苗方式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营养袋播种育苗和田间苗床播种育苗2种方式进行草珊瑚苗木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育苗方式对苗木的出土时间没有影响,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具有极显著影响,前者比后者提高29.3%。2种不同育苗方式的高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及总生物量(鲜重)差异极显著;营养袋有利于苗木的高径生长和主根生长,总生物量比田间苗床播种苗提高30.4%;但侧根生长相比较差。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生产上提倡营养袋育苗。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引进主要商业栽培品种信州和惠州两个菌株作为对照,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CO2含量等生态因子,进行灵芝的仿野生栽培,从海南野生赤芝、紫芝野生种中筛选适合海南栽培的灵芝优良菌种。结果表明,火芝5号、紫芝王1号、信州及惠州4个菌株均能在海南野外生长。其中火芝5号产量最高,达到89.95g/袋,其次为惠州(80.25g/袋),紫芝王1号(50.9g/袋)和信州(54.55g/袋)产量相对低些;在抗杂菌污染能力方面,火芝5号抗污染力最强,其次为信州和紫芝王1号,惠州抗杂菌污染能力最弱;在灵芝多糖含量方面,火芝5号含糖量(6.56g/kg)稍低于信州(7.98g/kg),比惠州的含糖量(3.47g/kg)大将近1倍。  相似文献   

15.
三种花卉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S-1P型调制荧光仪测定自然生长的龙船花、希茉莉和三角梅3种园林花卉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结果表明:3种花卉植物的即时最大荧光产量(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先降后升,在午间(12:00-14:00)达到最低值;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PQ)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先升后降。3种花卉植物在强光下均表现出可逆的光抑制,均能通过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光系统。3种植物比较,以三角梅更能适应强光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以马来海松酸酐和醋酸锌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反应成功合成了新型PVC热稳定剂马来海松酸锌。研究了原料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和醋酸锌摩尔比为1:3,反应温度为328K,反应时间为5h,反应得到高纯度的马来海松酸锌,产率可达93%以上。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AX)和X一射线衍射(XRD)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产物中锌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制得的马来海松酸锌属于三维网状化合物,产物中的-COO-与Zn2+发生了化学键合。采用刚果红法与热烘法初步研究了马来海松酸锌热稳定剂对PVC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马来海松酸锌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效果,且具有很好的初期着色性,是一种较好的环保型PVC热稳定剂。  相似文献   

17.
盗蜜对植物生殖成功的影响仍存在争议,通过用纱网袋套蜜距隔离盗蜜者创设无盗蜜者的对照可有效研究盗蜜的生态学后果和机制,但因为传粉昆虫会偏爱某一色系的花朵,纱网袋颜色可能会干扰传粉者行为.为了筛选对传粉者干扰最小的纱网袋颜色,设计了4种颜色(黑、白、红、绿)纱网袋套蜜距,以不套蜜距作为对照,在一天中6个时间段观测红雉凤仙花...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药用植物剩余物及药用植物纤维与淀粉的结合特性的基础上,介绍利用热压和烘培工艺,制备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工艺过程。分析药用植物剩余物进行预处理、淀粉含量以及糊化程度、含水率、胶粘剂种类及施胶量和热压工艺参数等对药用植物纤维发泡包装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药用植物剩余物制作发泡包装材料符合现在资源持续发展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毛竹笋套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刚出土或冒出土层(笋尖高出地面小于5 cm)的粗壮毛竹笋分别用3种套袋方式进行套袋,包括带支架单袋、带支架双袋、无支架单袋,并选取部分未套袋的竹笋进行对照。对所有套袋与未套袋的竹笋每隔2 h进行地径、高度以及袋内外的温度、湿度现场测定。并挖取样笋进行生物量、可食率以及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套袋能够提高毛竹笋生长的温度、湿度,能促进毛竹笋的高、地径生长,能显著提高竹笋的可食率和竹笋品质,从而提高竹林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