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结构趋于多元化、保健化,食用甘薯市场日趋看好,而对甘薯营养品质的提升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从甘薯营养品质的评价方法以及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因素2个方面对甘薯营养品质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为评估和提高甘薯营养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土壤施肥、无土栽培施肥和根外施肥角度总结不同肥料类型对叶菜型甘薯产量、营养成分、品质及生理特性等的影响,总结了不同品种的施肥技术要点并分析差异性,讨论了部分肥料种类在叶菜型甘薯上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不同肥料施加对叶菜型甘薯影响提供参考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及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甘薯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等常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蛋白、黄酮苷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主要用于鲜食和保健食品加工。鲜食和食品加工均面临贮藏问题,而贮藏期间块根营养品质会发生变化。本文综述了甘薯块根贮藏过程中主要营养品质指标淀粉、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黄酮苷等的变化特点,同时对其品质变化的生理原因进行了分析,既对甘薯块根贮藏品质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又为进一步研究甘薯贮藏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主要营养品质特征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是淀粉类块根作物,为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是甘薯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分析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主要营养品质,建立适合、高效的中国甘薯营养品质评价方法,探讨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甘薯育种和利用提供基础。【方法】 以中国主栽优质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化学分析与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指标,通过隶属函数转化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特征。【结果】供试的30份不同肉色甘薯块根中营养品质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以胡萝卜素、花青素、黄酮、多酚与果糖等指标含量变异系数大,蛋白质与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相对较小;紫肉甘薯材料中Fe、Zn、Mg等矿物质元素、黄酮和多酚等含量多高于白肉与黄肉品系,但其淀粉率较白肉与黄肉品系偏低。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各营养品质组分既相互独立又关系复杂,多数营养品质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因子分析,被提取的前8个公共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2.36%,前8个公共因子对16个指标变量的贡献范围为0.83-0.98,甘薯营养品质指标可划为功能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和权重分别为33.34%、38.7%、20.32%和0.36、0.42、0.17,该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分析可将相同或类似本质的多个甘薯营养品质变量归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减少分析变量数目。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权重的确定,以计算出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反映供试材料营养品质综合评价高低,结果表明,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主要表现为紫肉型>黄肉型>白肉型,紫肉型甘薯品种(系)受其功能物质因子的影响,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表明甘薯块根中黄酮类、多酚类、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物质组分对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贡献高,可作为衡量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综合评价优劣重要指标,而干基条件下含量差异不明显的蛋白质与淀粉等甘薯块根营养基本组成因子,在综合评价中贡献较小。【结论】 不同肉色甘薯块根重要营养品质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系)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紫肉型块根>黄肉型块根>白肉型块根,影响甘薯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的关键因子依次是功能性物质因子、碳水化合物因子与营养品质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苏薯2号的物质生产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的物质生产及其品质除了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外,同时还受到多种栽培环境的影响,其中肥料的种类以及施肥量的影响较大。为了探索施肥与甘薯高淀粉品种苏薯2号的物质生产及品质的关系,1987年我们进行了不同种类的肥料及其施用量对苏薯2号物质生产及其品质影响的试验,以提出苏薯2号高产优质的施肥技术,为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7年在南京本院甘薯试验地上  相似文献   

6.
甘薯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氮是甘薯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就甘薯氮素吸收与分配特性,不同甘薯品种氮素利用特性差异,施氮对甘薯氮素吸收利用、物质生产、根系分化、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甘薯植株氮素营养诊断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薯氮素营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综合分析认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甘薯的适宜施氮量及不同甘薯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存在差异;施氮可显著影响甘薯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过量施氮不利于甘薯光合特性的改善,明显抑制块根的形成,降低块根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通过甘薯氮素营养诊断,初步确立叶片为甘薯氮素营养诊断的适宜部位,提出甘薯叶片正常氮素质量分数及氮素亏缺的适宜参考值。今后研究应从改进氮肥施用方式(如氮肥追施、不同深度施肥)、甘薯农田氮素循环及氮素损失途径、适量减氮(或不施氮)不减产、氮高效品种筛选及其机理、甘薯氮素诊断标准(如最佳测试时期及测试部位)体系、甘薯氮素实时监控技术体系及施肥模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市江津区鸳鸯2社和石佛3社两地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增施各中微肥料均能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增施镁、硼均能提高维生素C含量,其余各种肥料的作用因试验地点不同其效果各异;各中微肥均可使可溶性糖含量提高;各中微肥对甘薯淀粉、粗蛋白、磷、钾含量的影响在两试验点的差异较大;增施锰均使两试验点甘薯藤氮含量提高最大,其余各处理对甘薯藤氮含量的影响各异;增施各中微肥均可使甘薯藤磷含量降低;各处理对甘薯钾含量的影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配方施肥对甘薯产量和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研究探讨施用不同配比肥料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甘薯施用钾肥和腐植酸(HA)配施鲜薯、鲜蔓产量均为最高,与对照相比,经统计分析均达极显水平。钾肥和HA配合能改善甘薯品质,其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含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施钾对甘薯常规品质性状及其淀粉RVA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缺钾(NP)和施钾(NPK)处理对甘薯品质性状和RVA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NPK)处理加大不同基因型甘薯品质性状及其RVA特性差异,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合成代谢与积累,降低鲜薯块根干率,最高粘度和崩解值等呈极显著差异(P<001),表现出甘薯钾素遗传特性的多样性;缺钾(NP)处理,品质性状指标与RVA特征值间表现良好相关性,显示RVA特征参数反映甘薯淀粉品质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甘薯专用肥在迷你甘薯上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一种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的粮食作物,而迷你甘薯(鲜食)作为保健食品正走进人们生活中。安吉县为多丘陵旱地,适宜种植甘薯;且近几年迷你甘薯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其栽培上在注重品种选择的同时,更要注意肥料品种的选用,从而提高品质,增加耐贮性。为探讨慈溪产甘薯专用肥在我县迷你甘薯上的适宜用量,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其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徐州点)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M)处理产量普遍高于化肥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施肥(CK)条件下淀粉和糖类积累速率比施肥处理干物质积累的速度快;施肥有利于淀粉积累,尤其是钾肥(K)在淀粉合成过程中作用明显,有利于淀粉型甘薯生长。施氮(N)有利于碳氮代谢,缺钾时干物质分配到块根中的比例小;氮肥能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有利于改善鲜食型甘薯品质,蛋白质对钾磷肥效应不明显,M处理的蛋白质含量略低于氮钾磷(NPK)处理,但整体评价甘薯品质方面,M处理优于其他肥料处理。  相似文献   

12.
脱毒甘薯配方施肥与多效唑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是福清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分别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23.3%、占粮食总产的27.9%.目前市场上鲜薯价格与稻谷相当,优质薯价格还略高于大米,提高甘薯单产和品质,对提高全市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于1998年引进脱毒甘薯,并对其增产效果和栽培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肥料配比与多效唑应用的试验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3.
以1980年建立的砂壤质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徐州点)为平台,研究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品质性状、淀粉黏滞特性(RVA特性)和乙醇发酵特性的影响,并对这些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施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甘薯总干物质量、鲜薯产量和淀粉产量,进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乙醇产量,但降低了干物率、品质和乙醇发酵指标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还原糖含量与最高黏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甘薯淀粉RVA特性各参数间、乙醇发酵特性各参数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淀粉RVA特性与乙醇发酵特性之间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甘薯品质性状与乙醇发酵特性密切相关,乙醇含量、发酵效率与甘薯的干物率、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干物率和淀粉含量可以作为评价甘薯乙醇发酵特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筛选适宜在南京地区种植的菜用甘薯品种为目的,对宁菜薯3号、福菜薯18号、202005等10个菜用甘薯品种进行试验栽培,并对其茎尖的外观性状、生长状况、产量、干物质率、食味、营养品质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2005、202021、福菜薯18号和202037产量表现较好,且营养品质丰富,食用品质较好,适合在南京地区种植。另外,202022叶色为墨绿色,株型直立紧凑,可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产量,进行机械化采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分、肥料、环境因子等因素对水稻各品质形成的影响,对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以食用型品种万薯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因素,肥料为副区因素,开展密度与肥料对食用型甘薯万薯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肥料对万薯7号的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适当密植可提高万薯7号鲜薯产量,但对其品质有负增长影响;施钾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与品质呈负相关;施磷量与产量及品质呈正相关,但对增产影响小于钾。  相似文献   

17.
稻米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分、肥料、环境因子等因素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对鲜食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确定冀东地区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的缓控释肥料。本研究于2020年在河北秦皇岛昌黎县进行,以甜加糯彩甜糯2号和糯玉米糯特娇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尿素(T1)、常规尿素(T2)、聚天门冬氨酸缓控释肥料(T3)、稳定性缓控释肥料(T4)和聚氨酯包膜缓控释肥料(T5)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鲜穗产量、蒸煮品质和籽粒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与T1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提高甜加糯和糯玉米的鲜穗产量、蒸煮品质和籽粒营养品质。与T2处理相比,3个缓控释肥料处理均提高了甜加糯和糯玉米的鲜穗产量,其中T3处理对鲜穗产量的提升效果较显著。与T2处理相比,T3处理提高了甜加糯和糯玉米的蒸煮品质,增加了籽粒可溶性糖、可溶性总淀粉、支链淀粉、维生素C、维生素E、粗纤维和赖氨酸含量。在冀东地区,施用聚天门冬氨酸缓控释肥料可以协同提高甜加糯和糯玉米的鲜穗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甘薯水肥药一体化栽培技术以膜下滴灌为基础,将可溶性肥料、杀菌剂、杀虫剂等,随水滴灌到甘薯根系。具有许多优势:可以显著减少水的用量;滴灌施肥施药只施在根部,显著提高肥料和农药利用率,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大量节省劳力,施肥施药速度快;能做到精准浇水施肥施药;显著地增加甘薯产量,提高品质;在不便于灌溉的丘陵坡地也可做到精准灌溉施肥施药;有利于防止肥料农药淋溶而污染环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温度、光照、湿度、土壤、肥料等气候、土壤以及营养因子等方面综述了环境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开发优质稻保优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