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松材线虫病各疫情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气候因素对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的影响规律。[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遭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获取其2006—2013年松材线虫病疫情指数数据和发病年份主要气候因子数据,结合数学方法来定量分析不同年份松材线虫病疫情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1)松材线虫病发病前两年气候条件表现为:年平均气温明显要高于历年平均值,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要低于历年平均值,整体表现出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2)松材线虫发病程度严重的年份,夷陵区主要表现出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较轻的年份,则主要表现出强降水量、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条件;(3)RDA分析表明,月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因素有助于松材线虫病在各个林班之间的扩散传播,月平均风速增大时有利于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远距离的传播扩散,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和月日照时数的增加,会导致马尾松病死总株数和危害面积的增大。[结论]明确马尾松发病林班个数和病死总株数是评估夷陵区内松材线虫病危害程度最重要的指标,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相对湿度和年降水量是主导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预期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松材线虫及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为松材线虫病的预警和防控管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2019年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开展的干旱对松材线虫病造成的松树死亡的影响专项调查,以及2017年和2018年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数据,通过分析发现,2017、2018、2019年松树死亡率差异显著,检出松材线虫比例与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差异不显著,年度间松树死亡率、检出松材线虫比例、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的均值间差异也不显著。这表明干旱加速了染病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3.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苹果树腐烂病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潜在地理区域,根据1960年至1990年30 a环境气候因子数据,利用19个生物气候因子首先建立MaxEnt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准确性良好,训练数据AUC值达0.884,影响MaxEnt模型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最暖季度平均温(Bio10),其对模型构建的贡献率为22.3%,其次是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和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随后,该模型结合以往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地点统计数据,对影响苹果腐烂病发生的环境因子和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最暖季度平均温(Bio10)和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是影响苹果树腐烂病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测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为进一步防止其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并结合影响葡萄根瘤蚜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对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潜在适生范围进行了预测。【结果】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辽宁大部、河北东南部、山东、河南东部、江苏、浙江北部、江西局部、安徽大部、湖北中部、湖南中部、陕西关中及陕南、重庆、四川东部、贵州北部;通过ROC曲线验证,该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82和0.962(非常接近1),表明预测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年平均气温、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雨量、最湿月份降雨量、最湿季度降雨量和最冷季度降雨量对葡萄根瘤蚜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结论】葡萄根瘤蚜在我国适生范围广泛,加强未被葡萄根瘤蚜侵染地区的监测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预测太行菊属植物在中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结果显示,太行菊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及山西三省交界处,适生区分布范围为31.5°—40.5°N、112.5°—120.3°E,适生区总面积为21.86万km2,运用刀切法(Jackknife)计算各环境变量对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影响,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最冷月分最低温度和最干季节平均温度6个环境变量是影响太行菊属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MaxEnt模型AUC值为0.994,表明模型预测结果极好。未来气候情景变化下,太行菊属植物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将逐渐减少,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同增温模式下我国松材线虫适生分布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近50年6—8月份平均温度场,在1 km×1 km空间尺度上计算了我国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气候适生概率,对松材线虫适生分布进行了数字化测报;分别在1.1、1.5、2.1、2.3、2.8、3.3℃增温模式下,预测了松材线虫气候适生概率分布。目前,气候适生概率较高的区域涉及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重庆、贵州、四川东部、贵州东部、云南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大范围地区;叠加疫区、媒介昆虫、人为干扰数据之后,适生分布呈条带状,从东部沿海向西逐渐从高度适生过渡到不适生,高度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广东、重庆、贵州等10个省份。随着温度增幅增加,适宜松材线虫发育生长的潜在区域逐渐向北、向西南转移,高度适生区呈逐渐缩小趋势,但山西、云南、辽宁、甘肃、陕西等省份的高度适生区明显扩大;中度适生区面积呈上下波动变化;适生区分布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随中度适生区扩大及缩小而减小和增加;不适生区范围一直维持最高水平且变化较小。以像元为单位的测报预警结果改变了以往以行政区区划等大区域为空间评估单元的预测方式,实现了精细化、连续化的松材线虫适生分布模拟和预测,为实现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精细化空间测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姚祺  李佶芸  赵垦田 《高原农业》2021,5(2):109-114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与巨柏野外天然分布数据计算巨柏的潜在生态适宜区.通过交叉验证,影响巨柏潜在生态适宜区的主导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度>-10℃、最冷季度的降水量0~20 mm、土壤持水量0.10%~0.25%和最热季度的降水量200~450 mm.生态适宜性较高区域主要位于西藏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预测新疆特色林果种植区域春尺蠖潜在风险发生范围,为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灾害的有效预防和重点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实际分布数据及环境因子为依据,采用MaxEnt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预测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潜在风险区,用聚类分析法划分风险等级,使用百分比贡献率分析其主要环境因子及生态位参数。【结果】(1)ROC评价显示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潜在风险区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AUC值分别为0.979和0.970,模拟效果优秀。(2)根据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将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潜在分布区划分为风险区和无风险区,其中风险区总面积约745.38×104 hm2。(3)将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潜在风险区划分为高风险区115.84×104hm2、中风险区201.28×104hm2、低风险区428.26×104hm2。(4)影响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灾害风险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月最高温度、最冷季平均温度、最干季降水量、最湿季平均温度。最冷月最高温度>-14.25℃,最冷季平均温度>-4.01℃,最干季降水量在1.23~8.29 mm,最湿季平均温度在21.63~24.82℃为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结论】基于MaxEnt模型的新疆特色林果春尺蠖潜在风险区预测结果与春尺蠖实际分布区完全相符,明确了春尺蠖的地理分布特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于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低风险区布于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吐鲁番地区和乌鲁木齐市有少量分布。该研究对于制定检疫和防治政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是威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最为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利用地理栅格模型及地图代数运算来模拟和表达驱动变量,构建松材线虫病测报系统,并以县域与地理栅格单元双尺度形成空间连续化测报。【方法】集成对松材线虫病扩散传播有影响的地形地貌、气象、寄主、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地理栅格空间数据集,基于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模型,将测报得出的扩散风险概率与松科Pinaceae植物易感性叠加进行感染概率地图代数运算,基于地理栅格表达分析松材线虫病在中国范围内扩散的风险等级。【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精度为83.95%,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精度为77.97%。(2)海拔、年均最低降水量、年均降水量、年均低温对模型构建的贡献率分别为0.151、0.303、0.258、0.194,是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变量的贡献率为0.194,是影响扩散的决定性变量。(3)潜在扩散区位于人类活动密集的低海拔地区、道路通达的林区、城市城镇分布区和人工林分布区。其中,极高风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西、福建,华南地区的广西、...  相似文献   

10.
王闫利 《江西农业学报》2015,(2):107-110,115
采用基于最大熵算法的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蜀柏毒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确定了影响该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最暖季度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平均日较差、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利用蜀柏毒蛾地理分布概率与主导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给出了各主导气候因子的阈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最大熵算法的生态位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蜀柏毒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确定了影响该虫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即最暖季度降水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平均日较差、最冷月最低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利用蜀柏毒蛾地理分布概率与主导气候因子间的关系给出了各主导气候因子的阈值。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us xylophilus)引起的松树毁灭性病害,2016年在辽宁省发现,2017年辽宁大连市沙河口区被列为松材线虫疫区。本文对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和综合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基层生产单位在松材线虫的检疫和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材线虫危害程度进行时空预测,旨在为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4-2008年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96个松材线虫病疫点定点观测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与松材线虫危害程度相关的6个生态环境因子作为辅助信息源,采用GIS平台及贝叶斯最大熵(BME)方法,对松材线虫危害程度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2004-2008年,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松材线虫病各个疫点的林木平均死亡株数从29.96下降到8.17;在空间分布上,2008-2012年,紫金山西部的疫情得到缓解,中部的疫情得到控制,东部依然较为严重,死亡株数多的高疫点之间的连通性降低。2012年松材线虫病疫点林木死亡株数空间聚类结果表明,交通不便、林龄老化、蓄积量大、松林分布面积较广的紫金山深山区域,是松材线虫危害严重、需要重点防治的区域。【结论】借助于GIS平台和BME方法及少量的定点观测数据,可以对松材线虫的危害程度进行时空预测,这为森林重大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雅氏落叶松尺蠖(Erannis jacobsoni Djak)在蒙古国的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旨在为有效防控该虫扩散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预测雅氏落叶松尺蠖在蒙古国的适生区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然后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预测结果进行精度评定,最后采用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环境变量对害虫适生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雅氏落叶松尺蠖适生区面积达13 988 265.42hm2,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北部10省(后杭爱、布尔干、前杭爱、库苏古尔、鄂尔浑、中央、乌兰巴托、色楞格、肯特和扎布汗)和东部1省(东方),其中极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布尔干、后杭爱和中央等,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布尔干、库苏古尔和中央等;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库苏古尔、肯特和色楞格等;低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后杭爱、布尔干和肯特等。森林种类、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热月份最高温度和最冷月份最低温度等环境变量对预测的贡献率达77.91%。可见,雅氏落叶松尺蠖在蒙古国的适生区分布广,一旦暴发后果不堪设想。蒙古国东部的害虫适生区分布,将威胁中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安全。森林种类、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年降水量、最热月份最高温度及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是主要影响害虫适生的环境变量。  相似文献   

15.
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与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测辣木全球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探究不同适生区与辣木原产地的气候差异,为辣木引种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国内外植物标本馆和相关研究文献得到辣木在全球的500个分布点,运用Maxent模型预测辣木在全球的潜在适生区,并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因子和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适生区的生态特征。  结果  辣木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北半球主要集中于南亚、东南亚、非洲西部地区。南半球主要位于非洲南部、南美洲。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是6个环境变量,其中3个极端温度指标(最冷季度平均温度(bio11)、最冷月份最低温度(bio6)、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一个温度变异幅度指标(温度变化方差(bio4));一个水热同步指标(最湿季度平均温度(bio8));以及一个极端水分条件(最湿季度降水量(bio16))。  结论  辣木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北纬32°到南纬29°的区域,温度是影响辣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松材线虫病在我国由南向北逐渐蔓延并危害新寄主,目前蔓延到吉林省,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加格达奇地区属于寒温带,该地区具有丰富松科树种资源,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 Kuzen)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以及防护林树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一旦侵入该地区将对我国东北地区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采用CLIMEX模型预测适生区、媒介昆虫调查、分子鉴定以及赋值计算风险评估值等方法,预测该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的风险性。结果表明:加格达奇大部分地区为松材线虫的中适生区;该地区有4种已报道的媒介昆虫,分别为樟子松墨天牛(Monochamusgalloprovincialis)、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云杉小墨天牛(Monochamus sutor)以及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rarius Gebler);通过枯死松树的分离鉴定发现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根据赋值法规则计算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从而为预防该物种入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五爪金龙的分布点信息(1 695条数据)和气候数据(包括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分别预测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下的潜在适生区范围。为了预测五爪金龙在3个未来年代(2030s、2050s和2080s)的潜在适生区,采用7种大气环流模型(GCM)和4种二氧化碳排放代表性浓度路径(RCP)组合下的未来气候数据,分别为每个年代建立了28个生态位模型(ENMs),并计算其均值模型。【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值为0.943,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模型预测结果显示,五爪金龙的极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福建、台湾4个省(自治区),高度适生区主要在云南南部、海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广东北部及台湾部分地区,这也正是该种目前在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其未来在华中和华北的适生区将会逐步缩减,湖南、江西、浙江和四川等省份的局部地区将会成为其新拓展的适生区范围。总体而言,至21世纪末,其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呈缩减态势,其适生区北界将会向南移动。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影响五爪金龙潜在适生区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包括年均温、温度季节变化方差、最冷月最低温度、年气温变化范围、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最冷季节平均温度。【结论】气候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五爪金龙在中国的入侵扩散,也可能导致未来中国中部地区该种的入侵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8.
高效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药剂配制与林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药,吐温等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药剂;同时,模制长喙50 m L容积药瓶,组合成适合向松树注输药物的专用注射针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开展树干注入药剂抗松材线虫病试验。林间抗松材线虫病试验,采用2种方法进行,即树干注入药剂后作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和自然感染病原松材线虫;同时,用日本专用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药物(A类药)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具有75%的预防效果;自配的阿维菌素(C21类药)和甲维盐(C22类药)对人工接种获得50%和100%的预防效果,使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死亡率平降至2.70%;而对照试验的人工接种病线虫的松树死亡率为100%,自然感染松树死亡率为22.36%。结果表明:试验开发的松树注射剂阿维菌素C21和甲维盐C22,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测不同气候条件下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及迁移,确定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樟子松合理引种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0个樟子松分布点和20个环境变量,利用R语言中ENMeval数据包优化最大熵模型(MaxEnt)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当前气候条件下樟子松在中国潜在分布进行模拟,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膨胀因子分析结合预建模结果对环境因子的筛选,综合Jackknife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樟子松主导限制因子,预测樟子松从当前到未来时期(2050s和2100s)的3种气候情景(SSP126、SSP245和SSP585)下适生区变化趋势。【结果】MaxEnt模型受训者工作特征曲线都大于0.94,说明模型精度较高,能较好预测樟子松潜在分布;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为最冷季度平均气温、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最冷月最低气温、温度季节变动系数、最干季度平均气温和最热月最高气温,累计贡献率为92.9%;当前气候条件下,樟子松的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地区,总适宜区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6.72%;未来...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检疫性植物病害,是松林的毁灭性病害,重庆自2001年发生松材线虫病以来,经过多年的防治,未能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其主要原因是地方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的必要性。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严格按疫情除治要求开展松材线虫病病树、死树及时清理和诱杀松褐天牛的重要性研究,以期促进松材线虫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