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林生长特征与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不同密度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效果的差异。用β分布模型研究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林分生长过程,以探讨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材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和合理的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云冷杉林分不同采伐强度对比,分析出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的变化情况,提出保护和恢复云冷杉林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薄山林场马尾松林分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不同的林分保留密度,每种密度林分设计3块样地。研究分析了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度、平均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并用方差分析做显著性比较。研究结果及方差分析表明:间伐能促进林分生长,随着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增大显著;间伐能促进林分平均高、林分蓄积量增加,但影响并不显著;马尾松中龄林适合的保留密度为1750株/hm2。  相似文献   

4.
根据林分起源不同考察林分树种结构和林龄结构面积、蓄积、单位蓄积2个调查期的发展动态,然后再根据起源不同,林分结构按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两向分组交叉组单产,进行动态分析和比较,以指示林分起源不同,结构所产生的变化表征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充分考虑天然异龄混交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组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对林分生长发育及林分结构变化的影响,建立异龄混交林林分生长及变化模型,共建立了4个林分类型的24个模型。  相似文献   

6.
红松刺嫩芽人工混交林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龄组红松人工林内栽植不同密度的刺嫩芽,既改善林地条件,又增强林分稳定性,优化了林分结构,提高了生态效益,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分经济效益,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与更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董希斌  王立海 《林业科学》2003,39(6):122-125
通过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部分林区不同林型的调查,分析了不同采伐强度对林分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效果的影响,并应用统计学原理,对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不同林型不同采伐强度与林分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和年平均更新株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采伐强度与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和更新株数间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褂木有性繁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5年,对马褂木不同立地类型、不同林分的种子品质进行分析,同时又采取不同人工授粉方式试验,发现马褂木种子在高海拔林分中其品质优于低海拔林分,群体马褂木种子品质明显优于孤立木及小群体林分。通过人工授粉或花期放蜂传粉,亦可大大提高马褂木种子品质。种子在播种育苗前50~60d,用60%左右湿度砂藏,能明显提高室内或场圃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充分考虑天然异龄混交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组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对林分生长发育及林分结构变化的影响,建立异龄混交林林分生长及变化模型,共建立了4个林分类型的24个模型。  相似文献   

10.
湘中丘陵不同林分结构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迳流小区研究了湘中丘陵不同林分结构的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结构水土流失形式,产流过程,保水护土效益各异,以保水护土效益的大小将研究的6个林分结构进行排序:封山育林林分〉乔灌草结构〉乔草结构〉乔灌结构〉灌种结构〉乔种结构。  相似文献   

11.
辽宁杨树蛀干害虫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杨树主要栽植区杨树蛀干害虫发生情况、杨树品种、林龄、造林密度等林分因子的全面调查,研究了3种蛀干害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主要的杨树蛀干害虫有3种,即杨干象、白杨透翅蛾和青杨天牛,其中普遍发生并危害严重的是杨干象。杨树品种不同蛀干害虫的发生程度也不同,其中107杨、108杨、127杨、N64、W120以及中林46受害较重。不同品种杨树的杨干象危害情况受林龄影响明显,林龄越小受害越严重;在受害程度一般的品种中杨干象的危害受种植密度影响明显,种植密度越大受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Overstory mortality, understory tree recruitment, and vegetation development were assessed in trembling aspen (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 stands following two recent episodes of forest tent caterpillar defoliation (Malacosoma disstria Hbn.) in northeastern Ontario.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oplar (aspen and balsam poplar (Populus balsamifera L.)) mortality increased with consecutive years of insect defoliation occurring from the mid-1980s to mid-2000s and the proportion of poplars in the overstory, but decreased with improved pre-defoliation tree vigour (DBH increment). The first outbreak, which lasted from the mid-1980s to early 1990s, was more severe in terms of insect defoliation and contributed more to poplar mortality and decline. The decline began in the late 1990s and peaked in early 2000s. Poplar regeneration and understory shrubs responded rapidly to foliage loss to insect defoliation and mortality of overstory poplars. The regenerated poplars were able to maintain their growth under developing shrubs and residual overstory canopy and numbers were sufficient to compensate for the poplar trees lost to insect infestation. The defoliation-induced overstory decline will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of aspen stands to conifer dominance through enhanced conifer recruitment and growth, and reduced hardwood overstory in aspen-dominated stands, while hardwood dominance will persist in pure aspen stands. From a timber supply perspective, the decline caused by forest tent caterpillar defoliation could delay the availability of aspen stands for harvesting by 40–50 years.  相似文献   

13.
安徽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沿江洲滩地调查57块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标准地.根据各林分优势木材料,选用公式H=0.374 155 3.037 824A-0.091 17A2作为树高导向曲线数学模型,编制了安徽省沿江洲滩地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该表对安徽省沿江地区杨树定向培育、丰产栽培、生长预测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树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孙翠玲  佟超然 《林业科学》1997,33(6):488-497
对北京大兴县林场和河南省民权国营林场2块试验林,面积分别为1.86hm ̄2和3.2hm ̄2,连续四年(1992-1995)进行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研究杨树不同混交模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混交可以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5种处理间存在差异(P=79%)。(2)不同混交处理,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P=87%),其中转化酶、磷酸酶在A、C处理中增长较明显;5种酶活性之间差异极显著(P>99%)。(3)杨树混交林的土壤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林地生产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王勤 《防护林科技》2010,(3):1-2,15
对安徽淮河堤防Ⅰ-69杨防护林生长与土壤养分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杨树防护林生长差异显著,10~12年生林分年平均蓄积生长量为10.45~23.27 m3.hm-2.a-1,林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受控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氮、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在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南埂长江滩地不同时期所做的杨树解析木资料,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滩地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长量,并建立了其材积生长方程和生物量方程。结果表明:长江滩地杨树林分具有较高的生长量和森林生产力,并且能够维持较长时间的快生长,这有利于长期维持滩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有效地发挥“抑螺防病林”的功能,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长江滩地杨树的数量成熟迟于一般杨树林分,约在22年左右;长江滩地杨树树干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在60%以上,树枝17%左右,树叶3%左右,树根大致在13%-19%之间,树干生物量分配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枝叶则略有下降,而树根下降较多。  相似文献   

17.
杨树生长的密度效应与数量成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洞庭湖平原区采用南抗杨树无性系进行的8种不同密度造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胸径生长于5年生、树高生长于8年生以后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均具显著差异,其变化规律是胸径、树高生长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林木此时的生长已开始受制于单株营养面积之不足。根据材积的连年生长量曲线和平均生长量曲线交汇情况,8种造林密度杨树林分的经营目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单株营养面积为8~1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为7~9年,所获材种为20 cm以下纸浆材、纤维板材等;二是单株营养面积为24~36 m2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在10年以上,可培育26 cm以上大径材。  相似文献   

18.
杨树立木材种材积成数与胸高直径呈极紧密相关。拟合回归模型9个,分别测算不同规格的材种材积成数,其相对误差在±5%以内。用林分蓄积量分别乘以各材种材积成数,可求得林分中各材种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9.
毛白杨生长和收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祖渊  毕君 《林业科学》1989,25(2):120-126
本文介绍了根据毛白杨调查数据检验J.L.Clutter的火炬松生长和收获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在他的模型基础上,根据毛白杨的生长特点,作了一些修改,分别为该树种成片林和林带制定了生长和收获预测模型,并编制了毛白杨地位指数曲线。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分布于国内大部分省区。山东绝大多数个体(约占90%)1年1代,少量个体(约占10%)3年2代(即1年1代和2年1代交替进行),以卵、卵态幼虫和幼虫越冬。成虫有啃食嫩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