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及其单体对柳蓝叶甲体内消化酶、保护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柳蓝叶甲体内3种保护酶(CAT、POD和SOD)的活性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供试的生物碱单体中,保护酶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其耐药性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还表明,苦豆草生物碱总碱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柳蓝叶甲幼虫取食毒性最强的槐胺碱处理的杨树叶片1 h后,幼虫体内酯酶活性显著升高,随后酶活性迅速下降到低于对照的水平。相反,幼虫取食毒性较弱的槐定碱后,其体内酯酶活性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幼虫的解毒能力与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分月扇舟蛾5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了Bt对其毒性,研究了致死剂量的Bt对其体内SOD、CAT、POD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t对分月扇舟蛾36、48、72h的LC30和LC50分别为:24.674、8.578、5.622 ng·L-1和78.311、17.252、11.741 ng· L-1.9 ...  相似文献   

3.
通过向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酸枣叶(Ziziphus jujube var. spinosa)总黄酮[高剂量组300 mg/(kg·d);中剂量组150 mg/(kg·d);低剂量组100 mg/(kg·d)],测定小鼠体内总蛋白含量(T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活性(T-AOC),探讨酸枣叶总黄酮对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不同剂量的酸枣叶总黄酮对小鼠体内的TP浓度、POD、SOD、CAT及T-AOC活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小鼠体内TP浓度、T-AOC和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随着剂量的增加无显著变化,但胃施酸枣叶总黄酮各处理小鼠体内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酸枣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作用及体内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军  耿小雪  程微  刘婧敏  孙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38-11639,11674
[目的]探讨2-十三烷酮、槲皮素和单宁酸3种植物次生物质与杨扇舟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关系。[方法]用0.01、0.10和1.00 mg/ml浓度的2-十三烷酮、槲皮素和单宁酸处理的杨树叶子分别饲养杨扇舟蛾幼虫,测定喂饲后72 h内杨扇舟蛾虫体GSTs的活性。[结果]低浓度的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对杨扇舟蛾体内GSTs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杨扇舟蛾体内GSTs活性又略有回升,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单宁酸的浓度越大,杨扇舟蛾体内GSTs活性越低,不存在诱导作用。[结论]为杨扇舟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黄瓜幼苗第1真叶横宽5cm期,分别用西芹种子的乙醇、丙酮、蒸馏水3种浸提液处理(灌根2次)黄瓜植株后,测定其体内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以研究西芹种子漫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化感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经3种西芹种子漫提液处理黄瓜植株后,植株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提液处理后的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03%~31.27%、28.57%~52.27%和35.71%~47.73%;乙醇浸提液处理后SOD、POD和CAT的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83%~43.55%、26.47%~36.53%和25.15%~34.85%;丙酮浸提液处理后的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28%~26.55%、20.13%~42.86%和18.19%~38.89%,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经处理后,黄瓜植株体内SOD、POD和CAT酶活性升高,清除体内自由氧的能力提高,防止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不受伤害,从而提高黄瓜对其枯萎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品种中农118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胺预处理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显著降低,CAT活性下降,POD和APX活性略有升高;而一定浓度的腐胺和亚精胺预处理逆转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SOD活性的下降,显著提高了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CAT和POD活性,对弱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APX活性影响不显著.表明SOD活性的下降是黄瓜幼苗遭受弱光胁迫的一种主要表现,多胺通过影响黄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参与黄瓜植株弱光耐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杉木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生物培养方法,分析铝胁迫与养分复合作用对杉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含量的外源养分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苗抗氧化酶SOD、POD、CAT、PPO的活性,降低铝胁迫对幼苗抗氧化系统的损伤.低铝胁迫下,低养分处理显著提高SOD、POD及CAT酶活性(P0.05),对CAT活性影响不显著.中铝胁迫下,中养分处理显著提高POD酶活性(P0.05);高养分处理显著提高CAT酶活性(P0.05);中、高养分处理对SOD和PPO酶活性影响不显著.高铝胁迫下,高养分处理可以提高SOD、CAT及PPO酶活性,其中PPO酶活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POD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12.5、25、50、100、200 mg.mL-1银杏外种皮提取物浸泡过的无农药残留的小青菜饲喂小菜蛾3龄幼虫,研究了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生长及其体内3种保护酶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和毒杀作用,能够降低幼虫化蛹率,影响蛹的质量.此外,银杏外种皮提取物能够扰乱小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SOD活性被激活,4、36、48 h时处理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T活性被抑制,4、24 h时处理组CAT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6 h POD活性被抑制,处理组POD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48 h时POD活性又被激活,处理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白屈菜开发新型的植物源农药,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白屈菜乙醇提取液对菜青虫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用白屈菜乙醇提取液处理菜青虫后,其体内SOD、CAT和POD活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OD酶活力在16h达到最大,而CAT、POD都在24h达到高峰,说明菜青虫在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SOD是首先发生作用的保护酶,CAT和POD是继SOD之后发生作用的酶系。处理36h前,3种保护酶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48h后,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白屈菜乙醇提取液能有效干扰昆虫保护酶系,扰乱其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pH值的酸碱溶液处理蚕豆或者离体蚕豆叶片,研究酸碱胁迫下蚕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离体蚕豆叶片处理10 min和30 min的SOD活性相差不大,整株处理5 h的蚕豆叶片SOD活性远大于处理12 h 的SOD活性;离体蚕豆叶片和整株蚕豆处理,较长时间处理下的CAT活性基本上高于短时间处理的CAT活性,短时间处理下(10 min、5 h)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值,较长时间处理(30 min、12 h)下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性不强,且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孙立荣  乔秀平  聂治  郝福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574-21576
[目的]研究拟南芥NADH激酶3(NADK3)对超氧阴离子(O2-.)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拟南芥野生型(WT)和NADK3基因缺失突变体nadk3为材料,用活性电泳染色的方法分析了产生O2-.的甲基紫精(MV)处理后NADK3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正常生长条件下,WT和nadk3中SOD、POD和CAT活性较低,WT中SOD和CAT活性明显高于突变体,MV处理后显著增加了这两种植物中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其中突变体中SOD活性增加的幅度超过WT,但CAT活性增加的幅度低于WT。[结论]O2-.胁迫下,NADK3抑制SOD活性的增加,促进CAT活性的增加,说明NADK3参与拟南芥O2-.胁迫下SOD和CAT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质量分数铅胁迫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叶片饲喂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2、3龄和成虫体内SOD、CAT和POD活性以及自由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铅胁迫质量分数的增大,各龄期柳蓝叶甲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含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低质量分数的铅促使其活性升高,高质量分数的铅使其活性下降,且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和3龄幼虫体内POD活性变化平缓,且明显低于成虫,表明柳蓝叶甲成虫抵抗铅胁迫的能力比幼虫强.  相似文献   

13.
对新育成的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和营养生长期及盛花期叶片中的活性氧(O2^.-)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保持系花蕾相比,雄性不育系花蕾中O2^.-产生速率、H2O2及MDA含量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较高,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与上述3种酶不同。叶片中虽有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但O2^.-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活性氧代谢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生殖器官中。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了该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保护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提取物处理过的菌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前期均呈上升趋势,前二者均在8 h时达到最高,而后者是在10 h时达到最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3种酶活性下降迅速,48 h时降至最低,而POD活性已降至为零,3种酶对提取物均较敏感.结果还表明,MDA含量在8 h时最高,为对照的9.2倍,48 h时降到最低,但始终比对照的含量高,表明膜脂过氧化严重,膜系统结构被破坏,导致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及呼吸强度最终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这些均反映出3种酶、MDA含量、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在提取物处理下变化的一致性.提取物打破了保护酶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自由基清除系统出现障碍、MDA含量增加,严重破坏了膜系统的完整性,使叶枯病菌菌体受到损伤和破坏,这可能是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抑制杨树叶枯病菌生长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5个抗盐性不同的树种河南白榆、新疆枸杞、南蛇藤、小叶丁香、樟子松的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5个树种叶片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氧化酶(A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抗氧化酶活性作为植物抗盐性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盐胁迫下5个树种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丁香和樟子松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枸杞和白榆.SOD、CAT可以作为不同树种抗盐性评价标准,其中SOD、CAT更为有效.各胁迫时期抗盐性较强的枸杞和白榆SOD活性随胁迫强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而抗盐性较弱的丁香和樟子松SOD活性却不断下降;长期胁迫下抗盐性较强的枸杞和白榆CAT活性随胁迫强度的增加逐渐升高,而抗性相对较弱的丁香和樟子松CAT活性轻度胁迫下升高,较重胁迫下却降低.POD和APX不是评价不同树种抗盐性的可靠指标.POD活性增加是一种胁迫症状,而不是一种抗性表现.随胁迫强度的增加,抗盐碱性较弱的丁香和樟子松POD活性增加,而抗盐碱性较强的枸杞和白榆POD活性却降低.  相似文献   

16.
松油烯-4-醇对粘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松油烯-4-醇处理粘虫5龄幼虫后,测定了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及复苏期4个中毒阶段试虫的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被明显激活,各中毒阶段的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兴奋期的酶活力最大,为对照的3.04倍;处理试虫的过氧化氢酶(CAT)在兴奋期和痉挛期与对照的差异不大,而在麻痹期和复苏期被明显抑制,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78%和92%;过氧化物酶(POD)也被明显抑制,各中毒阶段的酶比活力依次为对照的81%,86.0%,65.0%和90.0%。分析认为,中毒试虫的复苏可能与POD和CAT活力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变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蒋墅茭为试验材料,于采收盛期选择正常茭不同大小的肉质茎,以雄茭的短缩茎尖为对照,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正常茭白的各种酶在肉质茎的膨大过程中,各种酶活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POD活性在肉质茎膨大中期有一个上升阶段,PAL、SOD活性在膨大后期低于雄茭,说明POD既参与保护性反应,又参与细胞、组织的分化和细胞膨大。茭白肉质茎的膨大过程是一个感病过程,CAT可能是植物保护性反应的标志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料中亮氨酸(Leucine,Leu)和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的交互作用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含50%全鱼蛋白牙鲆幼鱼饲料中氨基酸组成为参考,设2个Leu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2.58%和5.08%),并将其分别与3个Ile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1.44%、2.21%和4.44%)交互制成6种试验饲料(LL-LI、LL-MI、LL-HI、HL-LI、HL-MI、HLHI);以初始体质量为(2.69±0.04)g的牙鲆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不同Leu和Ile水平的上述6种试验饲料;60 d的流水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牙鲆肠道消化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表明:高Ile饲料组肠道消化酶活力显著高于中间水平Ile饲料组(P0.05),且饲料中高水平的Leu可降低肠道消化酶活力(LI组除外);在低Leu处理组,当Ile≥2.21%时,随着饲料中Ile含量的增加,肝脏中CAT、SOD、ACP和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但在高Leu处理组,当Ile≥2.21%时,CAT、SOD和AKP活力随饲料中Ile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Leu和Ile间存在交互作用,并显著影响牙鲆肠道消化酶及部分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且在低Leu(2.58%)水平与高Ile(4.44%)水平(LL-HI饲料组)交互作用下,牙鲆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