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靖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445-5447,5451
采用纤维素酶酶解预处理与乙醇浸提法相结合从苦丁茶中提取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乙醇体积分数和乙醇用量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0.5 g苦丁茶粉末中加入纤维素酶1.0mg、酶解时间2.0 h、酶解温度55℃、酶解pH 4.5、体积分数60%的乙醇用量35 mL,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苦丁茶中总黄酮提取率达7.80%.  相似文献   

2.
黄秀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14-12016
[目的]研究复合酶超声波法提取半边莲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16(45)正交试验考察纤维素酶用量、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等5个因素对半边莲中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为24 mg,果胶酶用量为45 mg,酶解时间为30 min,pH值为5.4,乙醇浓度为70%;在此条件下,生物碱的含量为0.860%。[结论]该方法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半边莲生物碱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优化天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提供一些有益参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酶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并将其与常规有机溶剂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当纤维素酶浓度为0.4 mg/m l时,酶解效率最高;pH=4.5时,总黄酮的得率最高;酶解温度为50~55℃时,总黄酮的得率较高;酶解2.5 h的总黄酮得率最高。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给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玉米胚中总黄酮的提取参数为:纤维素酶浓度为0.5 mg/m l,pH=4.5,在50℃下酶解3 h,然后在80℃下浸提120 m in。酶法与有机溶剂法提取总黄酮的平均得率分别为4.65%和2.46%。[结论]酶法提取的提取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取代常规有机溶剂法。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葛渣异黄酮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葛渣异黄酮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建立了纤维素酶量、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与异黄酮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得到纤维素酶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纤维素酶用量11mg(以5g葛渣计),酶解温度51℃,pH 5.0,酶解时间2.3h,异黄酮得率可达12.34mg/g,比传统醇提法得率提高57%。【结论】纤维素酶预处理提取葛渣异黄酮效果较好,异黄酮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菊  苏印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39-3940
[目的]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提取条件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验证,得出罗布麻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在波长5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线性回归方程为:C=0.2019×A-0.0100,相关系数r=0.9997;各种提取因素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乙醇浓度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比较甲醇和乙醇对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效果,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进一步确定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甲醇对柑橘皮总黄酮的提取效果明显好于乙醇,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液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8.0,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h,提取温度60℃,此条件下所得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8.84mg/g。[结论]该研究确定了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
芹菜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唐淑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09-13411
[目的]探讨从芹菜叶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芹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索式抽提法从芹菜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影响黄酮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芹菜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为60%,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60。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总黄酮得率为47.85mg/g。[结论]索式抽提法提取芹菜叶中的黄酮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的方法从玉米(Zea mays)须中提取总黄酮.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了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等6个因素对玉米须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5.0 g干燥的玉米须粉末中加入3.0 g纤维素酶、酶解温度45.00℃、酶解时间149.1 min、pH4.49、体积分数3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m∶V,g/mL),此条件下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0.837%.  相似文献   

9.
酶法提取竹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酶法提取竹叶中总黄酮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酶处理技术与水提法相结合的工艺,对竹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表现为酶解温度>pH值>酶用量>酶解时间,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5℃,pH 4.5,酶用量1%,酶解时间150 min,总黄酮得率比直接采用水提法提高0.2%.  相似文献   

10.
王薇  于加平  李勇  孙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90-13792
[目的]研究黄花忍冬果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浸提法对黄花忍冬果实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总黄酮产率为指标,探讨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值5因素对黄花忍冬果实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从而分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溶剂浸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80℃,料液比1∶40(W/V,g/ml,下同),提取时间1.5 h,pH值为8,总黄酮的提取率为6.62%。[结论]该方法筛选了黄花忍冬果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从罗布麻茎中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罗布麻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40(g∶m L)、样品目数100,此条件下的提取率达2.033%。[结论]该研究为罗布麻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白明  李连珍  王亚宁  王宪龄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761-7762,7767
[目的]优化闪式提取器提取罗布麻叶中总黄酮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罗布麻叶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结果]闪式提取法提取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0(W/V,g/ml,下同),提取时间50 s,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最高提取率为4.24%。验证性试验用最佳工艺条件提取5次,RSD为1.07%。[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闪式提取高效、快速,不破坏成分,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53+12856-12853,12856
[目的]筛选罗布麻种子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选择无污染的带皮罗布麻种芽(露白)作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浓度NAA对罗布麻种子诱导分化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结果]不同浓度的NAA均能促进罗布麻种子成活,且不同浓度见无显著性差异。罗布麻种子的最佳培养基为:MS+0.02mg/LNAA+1.00mg/LIBA+10g/L琼脂+30g/L蔗糖。[结论]该研究为罗布麻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许程剑  魏长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79-21680,21684
[目的]研究罗布麻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罗布麻茶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超声波法提取槲皮素的工艺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经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后,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5 min、液料比1∶20、浸提功率160 kW、乙醇浓度40%。[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槲皮素实际提取率为0.928%。  相似文献   

15.
紫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尧  庄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5-18776
[目的]测定紫苏(Apocynum venetum 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选取紫苏果实、花、根、茎和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紫苏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其含量大小为:叶〉根〉果实〉花〉茎。[结论]该研究可为有效开发利用紫苏提供参考价值;紫苏根中总黄酮含量比花、果实中高是一大发现,可为紫苏根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