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具有新抗原性的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获得在人类中传播的能力时,流感大流行将随时可能发生。宿主范围变化受禽类病毒成分与人类宿主间兼容性的限制,包括受体偏好、病毒粒子稳定性及禽类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在人类细胞中的低活性。哺乳动物在适应过程中,会自动选择异三聚体病毒聚合酶成分,尤其是PB2蛋白的突变体,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清楚。研究结果显示,宿主ANP32A蛋白的物种特异性差异是限制禽类病毒聚合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作用的因素。禽类ANP32A蛋白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与羧基端低复杂度酸性区结构域间还有33个氨基酸。禽类病毒侵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禽类ANP32A蛋白促使禽类病毒聚合酶达到类似于哺乳动物适应聚合酶的水平。删除鸡ANP32A中禽类特异性序列可阻断该活性,但将其插入人体ANP32A或紧密相关的ANP32B,可强化禽类病毒聚合酶作用。H5N1或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迅速选择替换聚合酶蛋白,如PB2(E627K),从而将病毒聚合酶替换为较短的哺乳动物ANP32A。因此,ANP32A被认为是支持流感病毒复制的重要宿主合作伙伴,是新抗病毒药物的候选宿主靶蛋白。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外对冠状病毒在禽类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基因分析等研究报道为基础,从病毒分类学角度,对各“种”冠状病毒在禽类中的感染情况和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简要概述。全球在禽类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种类较多,至少涉及丙型和丁型冠状病毒属。其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几乎在全球所有养鸡国家中存在,并呈地方性流行;火鸡冠状病毒、鸭冠状病毒、鹅冠状病毒、鸽冠状病毒也在禽类中被发现,部分病毒已在禽群中流行;其他丁型冠状病毒属病毒仅在少数野鸟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发生的流行病学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阐述了禽流感病毒的特性以及禽流感流行的主客观规律,作者认为对禽类缺少检疫和监测,人、畜、禽间密切接触,候鸟迁徙等因素会造成禽流感爆发流行,并对如何有效防控禽流感提出了具体措施,指出对禽流感建立主动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血清学相关性及致细胞病变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研究3种不同疾病型禽类呼肠孤病毒间的抗原性关系及病毒的培养特性。作者通过血清中和试验测定了禽呼肠孤病毒(ARV S1133株)、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 9710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 NP01株)3种禽类呼肠孤病毒的血清学相关性,统计抗原相关性R值;并应用部分禽胚原代细胞及哺乳动物传代细胞对这3种病毒的培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病毒株之间的R值很小,抗原相关性较低;三者具有广泛的细胞亲嗜性,能在多种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但病毒致细胞病变特征有所差异,ARV和NDRV均以巨融合为主,而MDRV则以细胞圆缩坏死为主。上述结果表明导致禽类不同疾病的ARV、MDRV和NDRV三者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较低,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也不同,细胞病变类型的差别提供了一种初步鉴别禽类呼肠孤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危害禽类的A类传染病之一.由于该病毒毒力存在差异,容易出现毒力返强或是导致发生非典型症状,快速、可靠、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新城疫的监测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电镜技术、血清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4个方面介绍了新城疫病毒的检测技术,为今后兽医临床上检测新城疫病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3年2月以来,我国华东地区出现了H7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控制了H7N9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但是目前此病仍处于散发状态,并且可能在禽类中长期存在,因此会在一段时间内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威胁。该病的病原学研究发现,病毒的8个基因片段全部为禽源,为三源重排的病毒。病毒的HA和PB2蛋白已出现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NA和M蛋白出现了金刚烷胺和奥司他韦的抗药性突变。带毒禽类及其污染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气溶胶在雪貂模型间传播,老年人对此病更加易感。对活禽市场的严格管理,对病毒流行和变异的严密监测,以及对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强,是对H7N9有效防控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2015年广州市禽类市场的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为科学制定人感染禽源流感病毒的防控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对2015年广州市12个区部分禽类市场的3 447份样本进行了禽流感病毒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样品的A型禽流感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12.56%和6.24%。1月份为A型和H9亚型禽流感阳性率最高的月份,阳性率分别为23.94%和14.73%。从化区的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24.48%),黄埔区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14.76%)。不同类型样品中,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砧板、刀具类(15.16%),最低为冰鲜生鲜(7.78%)。H9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为笼具(8.25%),最低为置物台面(2.84%)。结果表明:广州市禽类市场冬春季节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全市各区禽类市场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禽类交易各环节中,宰杀和饲养环节的污染最为严重。建议在加强活禽交易市场全面清洗消毒的基础上,对不同季节、不同交易环节,采取差异化的和基于风险的消毒、监测措施,以降低人通过禽类市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禽流感(AI)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由于禽流感病毒(AIV)高度的变异性以及新亚型病毒的出现,禽流感的防控面临着严峻考验[1]。地市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实验室已把荧光RTPCR方法作为初步监测禽流感病毒的首选方法,但市场上禽流感病毒荧光RT-PCR试剂盒众多,不同厂家的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扩增效率存在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对禽流感实施高密度的免疫接种,但是在免疫鸡群中存在抗体效价不整齐、持续期短等问题,不能保证禽类养殖期间有效抵御禽流感病毒的侵袭,乌鲁木齐市作为首府城市,为了保障主要养殖的禽类——麻花鸡的养殖安全,对麻花鸡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H10N8亚型是最新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近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虽然这种病毒能够感染人类细胞,但它对于禽类受体的结合能力比对人类的要强150倍,即和禽类细胞的结合及对禽类细胞的感染都有更高的偏好。因此,现在不认为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为了研究新型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适应人类的潜力,英国伦敦国家医学研究所医学研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导读:人类面临可能发生的流感大流行威胁主要来自H5N1病毒引起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但H5N1,病毒要引起人间的大流行,必须经过禽间大流行、禽类传染给人类、人间大流行几个阶段.正如WHO提出的关于判断一种传染病大流行是否能够来临的四项标准:一是人类对该病毒没有免疫力;二是该病毒很容易从动物的身上传到人的身上;三是该病毒对人有致命性;四是该病毒可以形成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人畜间的传播,再次将农村散养禽类疫病防控推到风口浪尖。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验,就农村散养禽类防疫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尝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多种禽类干扰素基因已被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在抗马立克病毒、劳斯肉瘤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方面效果显著 ,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病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疾病综合症 ,当前亚洲流行的禽流感病是高致病性H5N1病毒株引起的。在抗击“非典”之后的又一场战斗中 ,位于第一线的禽类养殖场面临严峻的考验。1 禽流感H5N1病毒株简介1 1 病原学 A(H5N1 )是 1 95 9年首次从苏格兰鸡中发现的一种禽流感病毒 ,可感染多种禽类 ,并能引起家禽瘟疫。在香港 1 997年 3~ 5月间引起的一次 3个鸡场的禽流感暴发流行中 ,鸡的死亡率达 70 %~ 1 0 0 %。通过对来自 7例禽流感患者的A(H5N1 )抗原和基因分析显示 ,该 7株病毒均含有禽流感病毒的 8个基因片断 ,将首例禽流…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禽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疾病综合征。该病毒广泛存在于多种家禽和野生禽类中,由于AIV抗原性和致病力的易变性及各血清型毒株间缺乏交叉保护性,所以,AI已成为我国养禽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在养鸡业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1~8]。近年来,我国在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本文对该病毒的研究现状作综述如下。1AIV毒株的分离与分型1.1AIV毒株分离  世界各地都有特定的毒株引起AI的暴发和流行,引起禽的大量死亡和生产性能的急剧下降[1]。1978年…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感染和疾病综合征。该病毒属于正粘病毒,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A  相似文献   

17.
正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可引起禽类的呼吸器官或全身性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禽类,偶尔也能直接或间接感染人类。禽流感的流行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国际进出口贸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经基因突变或基因重配转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是在人群中引发流感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会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和监测以及对其药物的研发和疫苗的研制,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日益关注和积极着手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将扼要介绍禽流  相似文献   

18.
Sicinivirus是一种禽类新发病毒,可引起家禽发育迟缓综合症、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等.目前,仅部分国家开展了该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极为有限.为明确该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以及该病毒感染率与地域、宿主、养殖方式之间的关系,2019年下半年在江苏、广西、河北、安徽、广东、上海、湖北和江西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病毒重组核蛋白在琼扩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禽流感病毒型特异性抗原-核蛋白,并就重组核蛋白作为禽流感琼扩诊断抗原地特异性和敏感性及作为抗原的其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普通全病毒琼扩抗原进行了应用比较试验,对354份现地可疑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抗原可以特异性地定性检测出所有15个禽流感病毒亚型的抗血清,与普通全病毒琼扩抗原的检测结果一致,但沉淀线更细密、清晰,保存方便;与我国广泛流行的15种禽类其它病原体的抗血清没有任何交叉反应,表明该重组核蛋白作为禽流感琼扩抗原特异、敏感、生物安全性更可靠和生产成本更低廉,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禽流感疫情调查范围和加大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吴红专 《中国家禽》2004,26(4):43-43
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禽类、猪、马、海鸥和鲸鱼。感染禽类的流感病毒被称之为禽流感病毒。所有的A型流感病毒亚型都能在野鸟中持续存在,成为A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根据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