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由于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限制和禁用,世界范围内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的发生率大幅上升,威胁着家禽产业及公众健康。了解NE的模型构建和发病机理对鸡NE的有效防控起着积极作用。文章综述了产气荚膜梭菌及其毒素、NE感染的组织生物学变化、NE诱导因素及试验模型建立方法和评价等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据估算,坏死性肠炎已感染多达40%的商用肉鸡群,并且使美国的肉鸡行业每羽鸡损失大约5美分。平均而言,坏死性肠炎每年会对全球家禽市场造成20亿美元以上的负面影响。在过去,加入家禽饲料中的抗生素在预防坏死性肠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生素及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能够改变家禽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降低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概率。然而,由于消费者担心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如今很多国家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即使是在一些家禽饲料中仍能允许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正据统计,多达40%的商业养鸡场都曾遭到坏死性肠炎的严重影响,平均而言,每年坏死性肠炎对全球家禽业造成超过20亿美元的损失。在过去,加入家禽饲料中的抗生素在预防坏死性肠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生素及抗生素生长促进剂能够改变家禽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降低鸡球虫病和坏死性肠炎的发生概率。然而,由于消费者担心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是家禽中最重要的肠道疫病之一,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人工复制鸡坏死性肠炎病例是研究该病发病机制及筛选有效药物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试验过程中,通常受实验动物、感染菌株、诱导病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难以成功复制病例。鉴于此,现综述了影响鸡坏死性肠炎病例成功复制的关键因素,包括攻毒使用的实验动物、菌株毒素、菌株培养条件、诱导病因等,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改善人工复制鸡坏死性肠炎病例的严重程度,分析了鸡坏死性肠炎病例的病变评分系统,以期为鸡坏死性肠炎的实验室研究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坏死性肠炎是家禽行业中常见和最具有经济破坏性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抗生素的限制使用增加了家禽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文章综述了坏死性肠炎的病原学、临床症状、肠道病变、实验室诊断等,浅析坏死性肠炎的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坏死性肠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要求养禽业停用饲用抗生素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就增加了家禽的健康问题 ,尤其是增加了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选用适当的日粮原料 ,可能代表着此病的另一种防制方法。  在养禽业中饲喂抗生素主要是为了改善家禽的生产性能 ,却较少注意饲喂抗生素对预防坏死性肠炎的作用。坏死性肠炎主要是由肠道中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的增殖和产毒而引起的 ,这种细菌分布很广 ,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对进行平养的集约化家禽饲养构成了强大威协。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在肠道中的增殖导致急性临床疾病和高死亡率 ;在亚临床患鸡则可见到生产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坏死性肠炎(Necmdc Enteritis,NE)对内鸡生产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专家认为,通过消灭“诱发因素”,并借助包括接种类毒素疫苗在内的新型防控方法,完全可以控制肉鸡的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8.
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对肉鸡生产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专家认为,通过消灭"诱发因素",并借助包括接种类毒素疫苗在内的新型防控方法,完全可以控制肉鸡的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对肉鸡生产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专家认为,通过消灭"诱发因素",并借助包括接种类毒素疫苗在内的新型防控方法,完全可以控制肉鸡的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10.
<正>坏死性肠炎(NE)又称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一种传染病,会对肠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坏死性肠炎已经重新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这促使养禽生产者更多的考虑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以最大程度的维持家禽的生产性能。在饲养过程中,家禽的胃肠道可能会不断受到各种潜在的有害因素的威胁,对其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外界环境变得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二者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分为4组,分别将多花黑麦草与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设定为100∶0(对照组)、85∶15(A1组)、70∶30(A2组)、55∶45(A3组)(鲜重基础),每组5个重复。青贮发酵42 d后全部开封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着紫花苜蓿比例升高,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A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1组(P<0.05); A2和A3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1组(P <0. 05);随着紫花苜蓿比例的升高,乳酸含量逐渐降低,A3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氨态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V-score评分较高(>90),具有优质的发酵品质。2) A1、A2和A3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A2和A3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A1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3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和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提高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混合青贮饲料中紫花苜蓿的比例不仅未影响发酵品质,而且还提高了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体外消化率。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综合考虑,建议多花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以55∶45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24日,河南省确山县某养牛场报告发生疑似牛支原体肺炎。为查明相关病因,控制疫情,减少牛场损失,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现场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犊牛长距离调运应激可能是该牛场牛支原体肺炎暴发的原因,不当的治疗方法造成了犊牛大量死亡。依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应激、加强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等牛支原体肺炎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2018年山西省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血清学场群流行率,寻找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以母猪存栏大于100头的75个规模猪场为研究目标,按照发现疫病的抽样策略,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随机选取51个规模猪场,在每个养殖场随机抽取30份血清样品进行感染抗体检测,并对所有检测的规模猪场开展问卷调查。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晋中市规模猪场母猪伪狂犬病场群流行率为40.90%(95%CI:27.3%~54.5%)。单因素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为"方圆3 km内有其他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护性因素为"引进猪只时检测伪狂犬病毒感染抗体和1年内引进公猪精液"。建立的模型拟合度较好,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658~1.000)。调查结果提示,新建养殖场要与其他的家畜养殖场、交易市场或者屠宰场保持安全的养殖距离,规模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在引进种猪和公猪精液时一定要进行严格地PRV检测。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获期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抽样采集山东省44个区县130个养殖场130份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样品,按照收获时玉米籽粒的乳线位置,共分为1/2乳线、2/3乳线和3/4乳线3个时期,样品数量分别为40、60和30份,测定其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DM)含量显著增加(P<0.05),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降低(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2)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CB1)含量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碳水化合物(CHO)、可溶性糖(CA)含量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不可利用纤维(CC)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B3)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3)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发酵系数和费氏评分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3/4乳线期(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4)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全株玉米青贮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及消化能、代谢能均显著增加(P<0.05)。1/2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维持净能、增重净能和泌乳净能显著低于2/3乳线期和3/4乳线期(P<0.05)。5)1/2乳线期和2/3乳线期全株玉米青贮的24和48h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3/4乳线期(P<0.05)。综上所述,收获期为3/4乳线期时,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利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半细毛羊6种蛋白质饲料原料[豆粕、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棉籽粕、膨化大豆、玉米蛋白粉和菜籽粕]的营养成分含量,并通过消化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实测饲料原料的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含量和有效能值。试验选取16只体重为(56.05±5.47) kg的云南半细毛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4组,每组4只。试验共2期,共7个饲粮,包含1个基础饲粮和6个试验饲粮。第1期饲喂4种饲粮,第2期饲喂3种饲粮。试验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玉米蛋白粉的粗蛋白质(CP)含量最高,为65.77%,棉籽粕和豆粕的CP含量为50%左右,膨化大豆和菜籽粕的CP含量为37%左右,DDGS的CP含量最低,为25.93%。菜籽粕和膨化大豆的粗纤维(CF)含量较高,为16%左右,DDGS和棉籽粕的CF含量为11%左右,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的CF含量较低,均在6%以下。2)各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DCP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 <0. 05),其中玉米蛋白粉的DCP含量最高,为581. 79 g/kg,其次是棉籽粕、豆粕、膨化大豆和菜籽粕,DDGS的DCP含量最低,为211.48 g/kg。膨化大豆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 E)最高,分别为21.54和19.79 M J/kg,其次是玉米蛋白粉、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DDGS的DE和ME最低,分别为14.62和12.45 MJ/kg。棉籽粕、菜籽粕和DDGS的有效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从营养成分含量上看,玉米蛋白粉品质最好,其次是豆粕、棉籽粕、膨化大豆、菜籽粕和DDGS。从DCP品质来说,玉米蛋白粉的品质最优,依次高于棉籽粕、豆粕、膨化大豆、菜籽粕和DDGS。从有效能值来说,膨化大豆最优,依次高于玉米蛋白粉、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和DDGS。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天津市布鲁氏菌病高发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下一步宣传干预工作提供参考,基于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天津市4个布鲁氏菌病高发区牛羊养殖户、基层兽医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然后调查数据录入Excel,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影响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的因素。结果显示:高危人群的布鲁氏菌病平均知晓率为44.93%,大部分高危人群对布鲁氏菌病防控态度积极,部分基层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不良行为和不良防护习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的"知信行"水平与职业、性别、学历、工作年限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知信行"水平较低(P<0.05),模型拟合度较好(P> 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95%CI:0.673~0.791)。结果表明,牛羊养殖户、工作年限小于10年的高危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知信行"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宣传干预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拓展渠道,注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非封锁区的证明是《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材料,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产品补检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动物检疫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文件的格式尚无明确规定,执法人员对该证明的规范格式、必备内容以及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本文分析了实务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出具中存在的主体不合法、名称不统一、内容不详实等现象,结合动物疫病防控与执法实践需求,建议明确证明的出具主体,规范证明的必备内容,统一证明的标准格式,以期为完善证明的出具和规范动物产品的补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Sonic Hedgehog(SHH)是Hedgehog家族的一员,其不仅参与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同时也参与脂肪生成和肌肉生成。SHH在动物肌肉和脂肪沉积上的双向作用提示它是调控肌内脂肪含量(IMF)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中,使用重叠PCR法克隆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牛SHH(btSHH)基因,然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了btSHH蛋白。使用镍亲和层析试剂盒纯化了原核表达的btSHH,并用Western blot验证了目标蛋白的正确性。将纯化后的btSHH添加到前脂肪细胞3T3-L1的培养基中,并诱导细胞分化后表明,重组btSHH蛋白能够显著地抑制脂肪沉积过程。本研究结果为未来肉牛生产中应用btSHH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7年5月13日,天津市某蛋鸡场出现疑似流感疫情,发病鸡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死亡率持续升高,经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为高致病性H7N9流感疫情。为查找可能风险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疫情袭击率为10.8%,车流、人流以及野鸟带毒入场可能是引起疫情的主要原因。本次疫情得到有效处置,未发生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