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猪圆环病毒(PCV)是引起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致病病原。之前发现的猪圆环病毒只有2种血清型,分别为圆环病毒1型(PCV1)与圆环病毒2型(PCV2),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是PCV2。2016年,美国学者Palinski等从具有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症状和繁殖障碍的母猪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圆环病毒,并命名为圆环病毒3型(PCV3)。随后波兰、韩国、中国、瑞典等国家也检测到了PCV3的存在。目前PCV3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均有流行。鉴于PCV2对养猪业造成的重大危害,PCV3的发现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论文主要从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和国内外流行情况,以及PCV3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PCV3的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猪群中检出猪圆环病毒3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为新发传染病病原。2016年美国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为了解PCV3在我国猪群中的分布与流行状况,本研究建立了PCV3 PCR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PCV3的最低核酸检出量为38 pg,可扩增出284 bp的特异性片段。利用建立的PCR方法对从河北省猪场收集的168份疑似样品进行检验,检出阳性样本9份,表明河北猪群存在PCV3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圆环病毒(PCV)是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无包膜单股环状DNA病毒。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在猪群中鉴定出的有3种不同类型:PCV1、PCV2和PCV3,PCV1被广泛认为是非致病性的,而PCV2与一系列猪圆环病毒疾病相关,导致广泛的临床症状,给全球猪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3型(PCV3)是一种新型圆环病毒,首次在美国发现,随后在中国、韩国、波兰和意大利等国家检出,其基因组大  相似文献   

4.
<正>猪圆环病毒病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猪病。近几年有新型的猪圆环病毒(PCV)被报道,例如,PCV3(2015年)和PCV4(2019年)。猪圆环病毒临床流行特点多样复杂,各个场线的具体情况差异巨大。本文在比较不同PCV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不同PCV的临床流行特点,进一步的从传染三角阐释了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根据抗原性及基因组成,可分为PCV1和PCV2两种,其中PCV2对猪具有致病性。1996年,研究者首次从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病猪体内分离出PCV2。近年来,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美国、英国、甚至有世界"猪肉王国"之称的丹麦等国家都报道了猪圆环病毒2型的发生和流行,国内也有许多关于PCV2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报道。PCV2的危害主要是侵害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对其他病原体的抵抗力。PCV2引起的疾病包括传染性先天性震颤、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及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等。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自2000年首次报道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以来,猪群中PCV2感染十分普遍,各地区陆续报道,流行范围波及全国,猪群平均阳性率38.47%,猪场阳性率58.75%以上。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困扰养猪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广大养殖场户对是否免疫圆环病毒疫苗始终存在困惑,本人就这个问题进行相关探讨。1圆环病毒的病原学特点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猪重要传染病,是由猪圆环病毒(PCV)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PCVD是能够  相似文献   

7.
《养猪》2021,(4)
猪圆环病毒1型(PCV1)于1974年首次发现,猪圆环病毒2型(PCV2)于1998年分离确定,之后引发一系列猪病综合征的PCV2成为研究焦点。近5年,被认为具有致病性的全新基因型猪圆环病毒不断快速出现(PCV3,2016年;PCV4,2019年),PCV2、PCV3也不断变异形成新的亚型甚至亚群,PCV流行毒株日趋复杂。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猪圆环病毒的发现、变异、感染、流行、诊断、疫苗等研究最新进展,为猪圆环病毒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圆环病毒3型检测和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是2016年首次在美国报道的一种新的猪圆环病毒。之后,中国、波兰、韩国、丹麦、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陆续报道PCV3单独或混合感染的检测,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认为PCV3与母猪繁殖障碍、发热、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多系统炎症等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检测报道预示PCV3会引起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心肌炎等临床疾病。但PCV3确切致病机理仍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文中主要对PCV3基因组序列的特点、感染检测和致病性相关报道进行综述,为PCV3流行病学调查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猪圆环病毒3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 PCV3)是一种新发猪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多见于患有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和繁殖障碍症状猪群,目前已于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引起了各国的格外重视和密切关注,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猪圆环病毒3型的病原学特征、基因组结构和特点、编码的主要蛋白及其功能、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3,PCV3)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2016年发现的圆环病毒。本文从PCV3的流行现状、易感动物、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等方面综述了该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及国内多个地区的养猪场报道了PCV3感染以及由PCV3引起的疾病,阳性率较高,表明该病毒也是养猪业潜在的重要病原体。PCV3可感染家猪和野猪,且存在多种其他中间宿主;既可通过接触、消化道等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从父母代到子代垂直传播。未来应密切监测PCV3与其他猪病原体的合并感染,持续跟踪PCV3优势毒株遗传多样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动态变化,开发针对性的PCV3疫苗,加强对PCV3流行的控制,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养蚕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选育家蚕抗血液型脓病新品种对于稳定蚕桑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优质高产家蚕品种菁松和皓月作为受体,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基因载体品系N作供体,采用杂交、回交(受体作回交亲本连续回交4代)和显性基因纯合固定技术将抗性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通过系统选择提高、稳定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育成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度抵抗性的家蚕新品系并组配成优质、高产新品种菁松N×皓月N(华康3号)。新品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抵抗能力比原品种菁松×皓月高10 000倍以上,综合经济性状与原品种菁松×皓月相仿。该品种于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他区域饲养。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病毒微滴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微滴数字PCR方法,为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在《OIE陆生动物诊断与疫苗手册》中提供的q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非洲猪瘟病毒微滴数字PCR方法,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可达0.8copies/μL,敏感性高于qPCR方法,不与猪常见的6种病毒发生交叉反应,而且重复性较好。采用建立的微滴数字PCR和OIE的qPCR方法分别对78份临床病料进行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微滴数字PCR方法具有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临床上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猫传性腹膜炎(FIP)是由猫冠状病毒引起的猫科常见致死性传染病。为分析成都地区猫传性腹膜炎病毒(FIPV)部分基因的序列特征,本研究从11只FIP患猫的腹水中提取总RNA,采用普通PCR或套式PCR对FIPV的非结构蛋白基因ORF3 (3a、3b和3c)、7b以及S基因七肽重复区1 (HR1)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显示:检测到FIRV的上述几个基因均呈遗传多样性,序列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差异。3a和3b基因主要表现为氨基酸突变,3c基因在约89%的样品中存在截短。7b基因有7个位点的氨基酸被完全替换。S基因HR1序列融合肽的1045位甲硫氨酸被亮氨酸替换,其下游的1057位丝氨酸被丙氨酸替换。遗传进化树显示,本实验扩增的FIRV 7b及S基因HR1序列与GenBank中国外FIPV相应基因序列亲缘性较高。推测3c基因的截短和/或某些氨基酸的替换的共同作用与病毒的致病性有关。本研究结果为FIP的临床确诊提供了分子诊断依据,增加了临床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欧洲株国家核酸标准物质,将PRRSV欧洲株代表毒株LV接种Marc145细胞,待出现细胞病变后,反复冻融收集病毒液,并灭活分装。制备后进行均匀性评估、稳定性评估、数字PCR法定值、不确定度分析和临床试用。结果显示,制备的标准物质的定值为(1.83±0.22)×10~4 copies/μL;样品均匀;-20℃稳定保存12个月以上,4℃稳定2个月以上。经全国标准物质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该制备物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的要求,可以作为核酸扩增检测的PRRSV核酸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15.
为表达具有天然构象的蓝舌病病毒血清1型(BTV1)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和VP7,研制针对流行于我国的BTV1型毒株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疫苗提供基础,将编码BTV1 VP2和VP5蛋白的基因分别克隆到双表达载体pFastBacDual的启动子pPH和pP10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DualBTV1-VP2-VP5,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BacmidBTV1-VP2-VP5,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2-VP5;按照同样策略,制备重组杆状病毒rBacBTV1-VP3-VP7。使用兔抗BTV1-VP5蛋白多克隆抗体和鼠抗BTV-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结果病毒感染细胞可见特异性荧光出现;使用兔抗BTV1-VP2蛋白多克隆抗体和兔抗BTV1-VP3蛋白多克隆抗体,分别对rBacBTV1-VP2-VP5和r BacBTV1-VP3-VP7感染的Sf9细胞进行Western-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00 kDa左右的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IFA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TV1 VP2、VP3、VP5和VP7蛋白均得以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6.
选择2~8胎、健康的妊娠30 d长大母猪60头,按随机区组分为2组,每组30头。试验从母猪妊娠30 d开始至哺乳仔猪28 d断奶结束。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妊娠母猪、哺乳母猪饲喂基础饲粮+0.1%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结果表明,妊娠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47%、8.83%、9.66%、0.61%(P>0.05);28日龄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断奶仔猪日增重、断奶成活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93%、6.54%、10.62%、1.74%(P>0.05),仔猪腹泻率降低45.94%(P<0.05)。妊娠期母猪日均采食量增加6.40%(P>0.05),日均粪便重量减少8.43%(P<0.05),粪便pH降低5.56%(P>0.05);哺乳期母猪日均采食量提高5.23%(P>0.05),日均粪便重量减少11.84%(P<0.05),粪便pH降低6.77%(P>0.05)。该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提高母猪生产力水平、饲料转化率及哺乳仔猪健康。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牛奶原始中红外光谱相关变量的遗传规律。本研究收集北京三元绿荷某牛场1 822头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数据、中红外光谱数据和系谱数据,使用R语言(v3.51)、SAS(v9.2)、DMU(v6.0)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参数估计使用的动物模型考虑了测定月份、胎次和泌乳天数的固定效应及个体加性遗传效应、永久环境效应的随机效应。结果表明,80%以上中红外光谱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500~1.000,且3 574~3 521 cm-1和3 630~3 618 cm-1区域的变量变异程度较高。对中红外光谱的每个波数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大部分波数的遗传力集中于0.010~0.030之间,处于中高遗传力的波数占比约为7%;随遗传力提高,吸光度增大、透射率降低,且变异系数降低。中红外光谱数据可用于探究牛奶成分的遗传规律,从遗传角度提高奶牛质量,为种牛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禽流感病毒高通量快速检测的需要,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各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估,使用该方法与农业行业标准NY/T772—2013中的禽流感病毒RT-PCR方法同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耗时短、特异性好,检测下限达10-4 ng/μL,与传统的RT-PCR方法阳性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实现对禽流感病毒的安全、特异、快速、灵敏、简单、高通量检测,从而弥补了现有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非封锁区的证明是《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材料,是官方兽医依法实施动物产品补检的前提条件,也是完善动物检疫监管秩序的重要载体。现阶段,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文件的格式尚无明确规定,执法人员对该证明的规范格式、必备内容以及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困惑。本文分析了实务中对动物产品来自非封锁区的证明出具中存在的主体不合法、名称不统一、内容不详实等现象,结合动物疫病防控与执法实践需求,建议明确证明的出具主体,规范证明的必备内容,统一证明的标准格式,以期为完善证明的出具和规范动物产品的补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补检是《动物防疫法》规定的一种补救路径,但在执法实践中,对补检制度的法律设定及可操作性存有争议。笔者认为现行的补检制度易使检疫对象补检合格的标准低于正常标准;行政相对人如采取不报检而补检的方式,易使原本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变为检疫合格。这提示应重构补检制度设计要求,一是应对查获的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可以规定留验、针对法定检疫对象进行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等更为严格的补检条件;二是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则不应或谨慎设计补救路径。本文研究提出了重新构建现行检疫对象补检制度的可行性思路,可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的有效衔接,规范动物检疫活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