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牛口蹄疫是传染性疾病,为研究青海省峰堆乡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于2018—2019年对该乡的7个村开展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调查,共调查牛634头,7个村总体的口蹄疫合格率为100.00%和97.56%,最低合格率为81.63%和88.63%。为更好地控制该类疾病发生流行,提升免疫效果,该文探讨口蹄疫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情况,在交易市场采集牛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为,近3年共监测牛血清240份,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阳性数137份,抗体阳性率58.75%,2017-2019年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2%、76.67%、48.89%。结果表明,东莞市活牛交易市场牛亚洲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偏低,不能抵御野毒的侵袭,存在感染亚洲Ⅰ型口蹄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祁君  王丽 《中国奶牛》2022,(7):24-26
为掌握新疆莎车县不同养殖方式下牛O型口蹄疫免疫水平,科学指导各乡镇进一步提高免疫质量,采用LPB-ELISA检测方法对全县2021年上半年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县规模养殖和散养方式的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0.43%、82.17%,均达到了农业农村部所要求的70%标准,被检31个乡镇的规模养殖和散养方式的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达标率分别为87.10%、77.42%。研究表明,新疆莎车县牛O型口蹄疫免疫质量总体良好,免疫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个别乡镇的免疫水平不高,仍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辽宁阜新地区春季集中免疫期间猪、牛、羊口蹄疫免疫抗体采用ELISA法进行监测,同时对猪、牛、羊进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检测和口蹄疫病毒荧光RT-PCR检测,将免疫抗体监测与病毒检测结果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有效评估该地区口蹄疫预防免疫效果和感染带毒情况,及时掌握口蹄疫防控工作情况,做出风险评估,进行风险交流,发挥预警预报作用。结果表明,在口蹄疫春季集中免疫后,阜新地区猪、牛、羊O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97%,牛、羊亚洲Ⅰ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74%,奶牛A型口蹄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5.62%,均超过了国家农业农村部对重大动物疫病评价的总体要求(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要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塔城地区沙湾县当前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阻断ELISA试剂盒对2014-2018年采集于塔城地区沙湾县的607份疫苗免疫血清样品进行了牛O型、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显示2014-2018年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7.81%和85.50%,O型口蹄疫免疫以2018年免疫合格率最高(94.33%),2017年次之(93.94%),2014年最低(78.72),A型口蹄疫免疫以2017年免疫合格率最高(92.42%),2018年次之(91.49%),2014年最低(76.60)。表明当前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且2017-2018年牛O型和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明显好于2014-2016年。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高林屯牛口蹄疫的免疫现状,本研究对2017年于高林屯采集的3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O型、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高林屯牛O型、A型口蹄疫的免疫合格率均为80%,说明高林屯牛口蹄疫免疫效果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研究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结节性皮肤病等4种牛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效果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疫苗对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针对性使用荧光PCR、ELISA方法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上述4种牛病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牛口蹄疫10.21万头次,检测血清1 534份和组织样品233份,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94.33%,口蹄疫病毒为阴性。使用山羊痘疫苗免疫牛结节性皮肤病2.89万头次,检测口鼻拭子/抗凝样品200份,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为阴性。监测牛布鲁氏菌病血清2 380份,阳性率为0.17%。监测牛结核病1 291头,阳性率为0.23%。[结论]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效果良好,达到阻断病毒感染和传播目的。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总体上分别达到控制标准和净化标准,但“两病”仍有零星发生,需要加强牛只调运监管检疫。  相似文献   

8.
应用口蹄疫O、A、Asia-1型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单抗阻断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云南省10个边境县的牛和猪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分别在9.23%~37.75%、3.00%~23.57%、9.75%~48.67%之间,阳性率偏低,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在14.16%~51.00%之间,其中勐海为51.00%、芒市为48.96%,动物带毒风险较大。境内牛与境外入境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相当,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略高于境内牛。由于入境牛免疫率较低,须加大对入境牛的监控。黄牛和水牛口蹄疫O、A、Asia-1型抗体阳性率基本一致,但黄牛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为36.47%,水牛为26.86%,黄牛阳性率显著高于水牛,这可能是因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黄牛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经缅甸进入我国。猪口蹄疫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除芒市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1.00%外,其余均在0~6.00%之间,这可能与云南省近年来大量免疫合成肽疫苗有关。建议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口蹄疫防控工作,提高口蹄疫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严控边境地区口蹄疫易感动物的无序流动。  相似文献   

9.
正牛口蹄疫是一种典型的传染病,口蹄疫病毒是诱发因素,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感染便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了牛的健康,其死亡率高达50%。怎样有效预防牛口蹄疫,是养殖业重点研究课题。1牛口蹄疫的表现牛口蹄疫病毒可经病死尸体、粪便、乳汁、唾液、水源、饲养工具等途径传播,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呼吸道也是比较常见的传播途径。牛是口蹄疫高发动物,尤以冬春季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随机从全省16个地市、2个直管县采集猪血清6 481份、牛血清1 663份、羊血清1 643份,采用液相阻断ELISA和VP1结构蛋白ELISA检测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亚洲1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结果显示,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9.12%,其中猪、牛、羊血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1.90%、77.87%、69.39%;亚洲1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70.14%,其中牛、羊血清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3.78%、67.29%;牛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6.74%。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科学评估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于2023年5月18日—6月11日对各区(县)进行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飞检及监测预警抽检工作,在全市10个区县随机采集猪牛羊鸡血清样品共计3098份,分别采用正向间接血凝、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等检测方法分别做了牛O型口蹄疫、羊O型口蹄疫、牛A型口蹄疫、羊A型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H7亚型、猪O型口蹄疫、猪瘟、布鲁氏菌共10种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牛O型口蹄疫、羊O型口蹄疫、牛A型口蹄疫、羊A型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H7亚型、猪O型口蹄疫、猪瘟样品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7.93%、96.34%、65.00%、51.43%、96.58%、82.59%、83.70%、93.66%、93.09%;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牛羊O型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禽流感H5亚型、禽流感H7亚型、猪O型口蹄疫平均样品合格率均高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70%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但牛羊A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低于70%,需加强动物免疫并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相似文献   

12.
受国内市场需求和价格等影响,在与缅甸、老挝接壤的云南边境地区,活牛走私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口蹄疫传入我国的主要风险途径。为分析云南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口蹄疫的可能性,收集云南边境地区活牛非法调入途径、路线和数量等信息,利用“情景树”法建立传入风险随机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从云南中缅边境走私调入1头牛,口蹄疫传入我国的概率为0.81%(95%CI,0.43%~1.47%),且每年约有14 017头(95%CI,7 520~25 660头)口蹄疫感染牛自中缅边境走私进入云南省;口蹄疫通过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我国的风险取决于缅甸北部活牛市场内的口蹄疫流行率。结果表明,云南中缅边境活牛走私导致口蹄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建议对缅甸活牛以及过境缅甸活牛入境前进行口蹄疫疫苗免疫,并在云南当地有效监管下屠宰;允许从东南亚国家进口符合我国进口检验标准的冷冻去骨肉。本研究首次对口蹄疫通过中缅边境活牛走私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为我国口蹄疫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数据。  相似文献   

13.
正口蹄疫作为一种急性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等特征,口蹄疫严重的影响猪牛的健康成长,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病学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照射1h,加温85℃15min,煮沸3min则能杀死。口蹄疫病毒可在3g/L漂白粉水、30%草木灰溶液以及1%~2%氢氧化钠溶液中被杀死,口蹄疫病的传染源和传播者主要是患有口蹄疫病毒的猪和牛,患病猪牛的乳汁、唾液,破溃水疱液、粪尿、被污染的水源或是饲养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伊吾县牛羊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采用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LPB-ELISA)方法,收集6个乡镇2019—2021年抽检春秋两季牛1258头、羊2496只,进行时间、地域分布描述。实验显示,口蹄疫A型总体合格率90.86%、90.91%,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总体合格率94.12%、94.03%,免疫抗体效价大于70%。不同区域前山乡口蹄疫整体免疫水平最高,吐葫芦乡牛A型口蹄疫免疫抗体较低仅为74.67%。结果表明,全县牛羊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效果整体良好,部分乡镇免疫较低。需做好基层牛羊口蹄疫免疫调研,查找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加强对防疫员开展从疫苗保存、免疫部位选择、免疫剂量技术指导,特别是动物检疫站监管,为伊吾县畜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了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效果,于2020—2022年采集畜禽血清样品5 596份,通过ELISA、HA/HI试验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22年春季猪、牛、羊O型口蹄疫及牛A型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禽流感H5N6 H5Re-13株、禽流感H7N9 H7Re-4株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7.57%、93.53%、95.56%、92.23%、93.41%、93.55%、94.24%。与其他病种相比,猪O型口蹄疫防疫需进一步加强;周期内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状况整体良好,但不同区域、不同病种及不同年份抗体合格率存在差异,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不稳定,牛A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今后应加强猪O型口蹄疫、牛A型口蹄疫及禽流感防疫效果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根据牛口蹄疫O型3个拓扑型VP1序列设计3条合成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牛口蹄疫O型合成肽VP1结构蛋白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9.1%,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1%~9.8%和3.5%~10.7%。与2种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3.5%和85.9%。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稳定性高,可用于牛口蹄疫O型抗体水平检测。  相似文献   

17.
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家畜抗体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监测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环节。采集某地区乡镇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的牛、羊、猪血清,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 I-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牛养殖数量的增加,牛口蹄疫的发生概率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每年都会出现轻重不同的牛口蹄疫病例,牛口蹄疫的发生不利于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牛口蹄疫疾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与治疗对策。本文针对牛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O型口蹄疫疫苗对关岭牛的免疫效果,在春防期间对关岭县12个乡镇定点、定时免疫90头适龄健康关岭牛,28天后采集血清,用牛羊O型口蹄疫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免疫抗体检测,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阳性率为82.22%,达到农业部规定≥70%的要求,表明O型口蹄疫疫苗能够诱导关岭牛产生较高水平的免疫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和快速传播的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牛群生命健康,是造成养牛户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一些引发牛口蹄疫的病毒以及牛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同时提出治疗牛口蹄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