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监测1天中3个不同时间段(6—9时、12—15时、17—20时)不同围护结构的育肥猪舍墙体内表面温度及实时监测舍内外温湿度变化,研究冀北寒区猪舍不同围护结构墙体的冬季保温效果,以期找到保温效果优良的围护材料。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的墙体在对照组(单层彩钢板屋顶、24 cm清水砖墙)墙体结构基础上增设3 cm泡沫保温板。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温湿度连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除晚上外,试验组温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全天大部分时间的猪舍内温度适宜育肥猪所需的温度范围(13~21℃);舍内相对湿度均表现为中午低、早晚高,试验组猪舍的相对湿度平均每天有12~18 h超过75%,对照组相对湿度平均每天有16~20 h超过84.7%。此外,2种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6—7时的温度最低,试验组的4面墙体的内表面最高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保温板+砖墙"的冬季保温性能优于无保温板的砖墙,需要注意猪舍内早晚通风除湿。本研究可为冀北寒区猪舍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
猪舍不同围护结构夏季隔热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夏季隔热效果较好的猪舍围护结构类型,对不同墙体、屋顶结构类型猪舍的东墙、屋顶、吊顶内表面温度、舍内外温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期间,黏土瓦屋顶+聚苯板吊顶的猪舍和彩钢夹芯板屋顶+聚苯板吊顶猪舍的吊顶内表面温度最高值分别为33.6℃和36.2℃;黏土瓦屋顶上覆盖彩钢夹芯板猪舍和黏土瓦屋顶猪舍内表面温度最高值分别为33.5℃和40.9℃。黏土瓦屋顶+聚苯板吊顶、黏土瓦屋顶上覆盖彩钢夹芯板猪舍屋顶隔热设计符合要求。240mm厚黏土砖墙50mm聚苯板、240mm厚黏土砖墙、370mm厚黏土砖墙+70mm挤塑板、370mm厚黏土砖墙东墙内表面温度最高值分别为32.7℃、32.3℃、32.1℃和32.7℃,四种墙体均符合猪舍东墙夏季隔热设计要求。四种猪舍围护结构类型中,370mm厚黏土砖墙+70mm厚挤塑板墙体、瓦屋顶上覆盖彩钢夹芯板屋顶猪舍隔热效果最好。试验结果可为北京市规模化猪舍建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建筑材料猪舍围护结构的夏季隔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夏季隔热效果良好的猪舍围护结构材料,对北京市某猪场的猪舍和部分附属用房的吊顶、东墙和西墙内表面温度、舍内、舍外温度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彩钢夹芯板屋顶+单层彩钢板吊顶、平面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石膏板吊顶和彩钢夹芯板屋顶+PVC吊顶的内表面温度的最高值分别为35.3℃、32.8℃和31.2℃;24砖墙+外保温(5cm厚岩棉)东墙、24砖墙东墙和空心水泥板(10cm)+单层彩钢板(空气层17cm)东墙的内表面温度最高值分别为30.1℃、30.7℃和36.0℃;24砖墙+外保温(5cm厚岩棉)西墙、24砖墙西墙、空心水泥板(10cm)单层彩钢板(空气层17cm)西墙和单层彩钢板西墙数值分别30.2℃、31.1℃、38.8℃和44.7℃;24砖墙+外保温(5cm厚岩棉)+彩钢夹芯板屋顶+单层彩钢板吊顶和24砖墙+彩钢夹芯板屋顶+单层彩钢板吊顶的舍内温度最高值分别为35.5℃和36.0℃。在北京地区,24砖墙+外保温(5cm厚岩棉)+彩钢夹芯板屋顶+单层彩钢板吊顶和24砖墙+彩钢夹芯板屋顶+单层彩钢板吊顶的建筑形式都能起到一定的夏季隔热的作用,符合夏季猪舍隔热设计要求,两种建筑形式内的夏季最高温度均超过各阶段猪的高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建筑结构屋顶的奶牛舍夏季隔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彩钢屋顶奶牛舍存在热应激严重等问题,本研究对单彩钢屋顶进行外表面铺设反光膜的改进,以解决实际生产中单彩钢屋顶隔热性能差的难题。试验于2020年夏季(7—8月)比较了3类不同建筑结构屋顶(单彩钢、聚苯乙烯泡沫夹芯彩钢复合板、单彩钢+反光膜)的奶牛舍,奶牛产奶量为(30.44±3.44) kg,对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屋顶、料道、承重柱等)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外围护表面温度与舍内环境温度的相关性。每周连续检测3 d,每天选择早(06:00—07:00)、午(12:00—13:00)和晚(18:00—19:00)3个时间段,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与单彩钢舍相比,反光膜舍各围护表面温度于中午时段明显降低,尤其屋顶内表面温度降低了10.48℃(P<0.01),但各时段(早、午和晚)反光膜舍与复合板舍各围护温度未表现显著差异(早晨屋顶温度除外);从围护结构温度的空间变化分析,反光膜舍的阳坡和阴坡屋顶温度与复合板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极显著低于单彩钢舍,且反光膜舍的阳侧和阴侧料道表面温度也显著低于单彩钢舍;(2)反光膜舍和复合板舍的环境温度(Ta)于12:30—16:30较单...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河北省夏季不同区域羊舍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并评价各区域羊舍建筑的隔热性能。选择燕山丘陵、太行山区和平原地区3大区域11栋羊舍进行外围护结构内表温度和热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区域羊舍的屋顶建筑基本符合热工建筑规范要求,但墙体的总热阻低于夏季低限热阻,不符合建筑隔热要求。从围护内表温度看,南北朝向舍各围护结构的内表温范围分别为19.59~49.54℃(屋顶)、20.21~34.34℃(墙体)和20.14~34.24℃(地面);东西朝向舍分别为25.34~44.38℃(屋顶)、30.68~36.18℃(墙体)和26.81~33.71℃(地面),且2种朝向舍的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规律,早上内表面温度显著低于午、晚(P<0.05)。从不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相关性分析,各舍均表现出不同围护结构间具显著相关性(P<0.05,r>0.7),尤其对侧围护结构间表现出强相关性(P<0.05,r>0.9),而直接关系羊群健康的地面温度与墙体也表现出强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达0.904~0.959(南北朝向舍)和0.8...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6,(1)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结构的保育猪猪舍对舍内氨气浓度、温湿度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屋顶材料由牛毛毡和石棉瓦、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传统猪舍为对照组,屋顶材料由铁皮和彩钢板、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现代猪舍为试验组,其他饲养管理一致。试验结果表明:1)舍内环境:全天测定的数据显示,饲养仔猪76~81日龄时,现代猪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均极显著低于传统猪舍(P0.01),仔猪在25~30日龄时传统猪舍与现代猪舍舍内氨气浓度、温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上7:00~8:00之间测定的数据表明,无论饲养仔猪在何日龄区间,现代猪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均极显著低于传统猪舍(仔猪25~30日龄时保育舍舍内湿度除外);2)一年的生产成绩显示,与传统猪舍相比,现代猪舍饲养保育猪料重比降低11.93%,死亡率降低52.47%。结论:屋顶采用铁皮和彩钢板、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现代猪舍能有效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有益于仔猪生长和健康。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季节环境因素和围护结构类型对兔舍内热环境以及长毛兔生产性能、行为表现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确定长毛兔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和嵊州地区兔舍适宜的围护结构类型。试验选取2栋不同围护结构的兔舍,舍1的墙体上1/3为60 mm厚聚苯乙烯复合彩钢板,下2/3为200 mm厚砖墙,屋顶为60 mm厚聚苯乙烯复合彩钢板;舍2墙体为200 mm厚砖墙、屋顶为100 mm厚草泥瓦。每栋舍四季均选择13只饲养在中层兔笼内的同一胎次、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长毛兔种兔,用于行为、生理和生产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夏季高温高湿,长毛兔采食及产毛量降低(P<0.05),耳缘和直肠温度、兔毛皮质酮(CORT)浓度、血清CORT、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P<0.05),长毛兔热应激严重;舍2夏季舍内温度低于舍1(P<0.05),兔采食量和产毛量高于舍1(P<0.05),饮水量、耳缘和直肠温度、兔毛CORT浓度和血清CAT活性低于舍1(P<0.05),兔热应激程度较轻;环境温度在16.0~25.5℃时,长毛兔耳缘和直肠温度相对稳定;嵊州地区春季...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河北省规模化羊场冬季羊舍外围护内表面温度的分布规律。选择规模化羊场的6栋羊舍,采用定点定时的检测方法,分别于早、午、晚对各舍外围护内表面(屋顶2个坡、墙4个侧面和地面料道两侧)温度及舍内温湿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舍内环境温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r=0.94),回归方程为y=0.931x+0.5697。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外围护部位的内表面温度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且时段与部位存在交互效应(P<0.01)。3个时段中,早上外围护结构均温最低(P<0.01),仅-4.93~-1.03℃,尤其是屋顶,早午温差值显著高于墙体和地面(P<0.05),需加强早上羊舍的保温。研究也表明,羊舍类型、建筑材料和朝向均影响外围护内表面温度,有窗舍外围护内表面均温显著高于敞棚舍(P<0.01),复合彩钢板屋顶舍的外围护内表面均温显著高于单层彩钢舍(P<0.01),尤其是舍北侧结构(北侧地面、北坡顶和北墙)内表面温度均显著高于单彩钢舍(P<0.05)。另外,南北朝向舍的两坡屋顶温度差异显著(P<0.05),而东西朝向两坡屋顶温度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建议冀中南地区羊舍宜东西朝向,但应注意外围护整体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该结果可为羊舍的环境改善及标准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猪舍隔热 隔热是阻止舍外热量传到舍内。猪舍隔热性能的强弱取决于所用建筑材料的热阻值和蓄热性能。热阻值高、蓄热能力强的外围护结构,传入舍内的热量少,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低,可以减少内表面对猪的热辐射,所以应选择合适的外围护结构材料和结构,保证达到理想的隔热效果。夏季太阳辐射屋顶,易将辐射热传到舍内。为了提高屋顶的隔热性能,以防署为主的地区可采用通风屋顶,即将屋顶建成2层,  相似文献   

10.
 在夏季7~8月份高温季节对南京市六合区江苏省农科院试验猪场两种不同类型育肥猪舍室内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数据比较分析表明:夏季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新型可移动发酵床育肥舍在夏季中午高温时舍内日平均温度高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而早上和晚上的日平均温度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散栏奶牛舍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对奶牛趴卧行为、消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200头,随机分为4组,即全牛粪组(TM组,卧床垫料为全牛粪)、6牛粪∶4稻壳组(6M∶4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4牛粪∶6稻壳组(4M∶6RH组,卧床垫料中牛粪与稻壳比例为4∶6)和全稻壳组(TRH组,卧床垫料为全稻壳),每组50头,各组奶牛采食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期为42 d。结果显示:1) TRH组的奶牛趴卧比率、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和乳体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其中卧床垫料中细菌数量与TM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乳体细胞数(第42天)与TM组和6M∶4RH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2)第42天时,6M∶4RH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表观消化率以及乳蛋白率、乳脂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合所测的各项指标,建议奶牛场选择牛粪与稻壳比例为6∶4的卧床垫料。  相似文献   

12.
从桑树存活率、单株条数、叶条收获量、叶条品质和叶条比5个方面探讨不同桑树品种用于开发动物饲料的适宜性,为筛选适宜动物饲料化利用的桑树品种提供参考。经连续5年试验,发现所用杂交桑品种比嫁接桑品种存活率高、发条数多、收获量大,更适宜用作动物饲料。合理的桑条收获方式是:根据饲喂动物的营养需求和能量需求,结合桑树的生长状况,确定收获时期;根据桑树品种及栽植地气候环境条件,按照用树与养树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每年的收获次数。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河北省承德市接坝地区牛羊群包虫病潜在风险因素,对承德市接坝地区23个乡镇的184个养殖户进行风险因素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牛羊养殖方式粗放、犬粪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犬密切接触羊牛群、驱虫后没有对犬进行拴养是包虫病感染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较好。结果表明,养殖户加强牛羊管理,对犬合理驱虫,限制散养犬接触牛羊群对于降低包虫病感染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鸡饲养量逐年提升,肉鸡饲养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要想提高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从鸡场建设到上鸡前的准备都十分重要,同时要特别注意养殖过程中运用科学高效的饲养管理方法,注重鸡群保健及免疫工作。此外,还要做好鸡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注意市场行情变化。只有将所有细节都做到位,才能使养殖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泌乳牛舍建筑结构及其配套设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奶牛场泌乳牛舍建筑结构及其配套设施的差异,选取188个存栏规模在110~23000头不等的奶牛场,对泌乳牛舍建筑结构、环境控制设备、其他配套设施等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河北省冷应激严重区域的泌乳牛舍以全封闭舍和半开放舍为主,热应激严重区域多为棚舍和半开放舍。河北省泌乳牛舍屋顶类型以普通双坡形式为主,约95%泌乳牛舍屋顶建材为复合保温板,约30%泌乳牛舍屋顶安装有透明采光带。全省90%以上泌乳牛舍内装有通风降温设施。清粪方式以铲车清粪为主,约45%奶牛场建有粪污处理设施。近几年随着奶牛舍改造升级,约90%牛舍内设置卧栏、颈枷。卧床垫料主要为沙子和牛粪。电加热保温饮水槽、照明设备、TMR已在全省普遍应用。本调研可为全省新建泌乳牛舍的设计及旧舍的改造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猪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现状,采用鼻甲骨病变评分方法对我国12个省市24个规模化养殖场的上市猪及死淘猪的鼻甲骨病变状况进行诊断评估。数据显示:100%的猪场感染萎缩性鼻炎,97.81%的样品出现鼻甲骨病变情况。结果表明,猪萎缩性鼻炎在我国广泛流行,且北方及东部地区感染情况更为严重,急需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近些年中药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固化载体以及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新型的固化载体及固体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固体自微乳的自乳化性能,改善中药的稳定性,提高难溶性中药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为中药开发提供研究方向,自微乳固体化是具有研发前景的新型固体制剂,随着新型载体材料和和固体化方法的开发,将中药制成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方法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拟探讨疏肝益阳胶囊(SGYY)对炔雌醚(QES)诱导大鼠生精紊乱和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将2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适应饲养1周后,进行药物灌胃处理,对照组:0.1mL生理盐水+0.1mL橄榄油;SGYY组:100 mg·kg-1 SGYY;QES组:0.1 mg·kg-1 QES;QES+SGYY组:0.1 mg·kg-1 QES+100mg·kg-1 SGYY。QES溶于橄榄油;SGYY溶于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处理结束后,取睾丸、附睾、精囊腺和前列腺称重、测量长径与短径,并制备睾丸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睾丸生精小管组织结构、生精细胞比例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PC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分离血浆,检测睾酮含量变化。取睾丸匀浆检测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QES处理后大鼠生殖器官的质量显著下降,附睾的精子数量显著减少;生精小管的面积、直径、生精上皮的高度和生精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而且,生精细胞的PCNA表达和血浆睾酮含量明显下降,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睾丸SOD、GSH-Px和T-AOC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SGYY增加生殖器官质量、精子数量、睾丸睾酮含量、增殖的生精细胞数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和Tunel的表达。结果表明,SGYY通过改善抗氧化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及促进睾酮分泌等途径增加了生精细胞数量并提高睾丸的生精功能。  相似文献   

19.
驴皮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驴皮肤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驴生长速度,也明显降低驴皮质量。驴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头部和背部,临床表现为脱毛、皮屑、出血等。从天津某养殖基地采集不同症状的驴皮肤病样本37个,从中挑选6份典型皮肤病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细菌菌群组成,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在送检的6个样品中,发现存在4门、7纲、12目、19科、37属的细菌菌群。在属水平上,有Achromobacter、Stenotro phomonas、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分别占总菌群的20.30%、15.00%和12.30%。通过PCoA和Venn图分析可知,皮肤出血、未出血病灶菌群组成明显不同;皮肤出血样品的菌群组成相似,Agrobacterium、Paenibacillus、Clostridium丰度较高;皮肤硬化菌群组成相似,Pantoea为主要菌群;多皮屑样品菌群组成有差异,Trichococcus是共有菌群。结果表明,引起驴皮肤病的细菌菌群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可为后期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泰和乌鸡肉营养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和乌鸡因其药食同源而闻名天下,为探讨泰和乌鸡营养成分在性别之间和与其他鸡种间的差别与优势,测试分析了乌鸡的公鸡-阉鸡-母鸡之间、林下散养-笼养之间和散养乌鸡-散养小黄鸡之间鸡肉中营养成分的区别,结果表明:林下散养乌鸡具有高氨基酸、适中蛋白质和低脂肪特征,乌鸡肉中富含硒和锌、铁、锰等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公鸡高于母鸡,乌鸡高于小黄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