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文章对国内外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特别是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全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并对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综合防控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钟建舟 《猪业科学》2019,36(9):118-119
非洲猪瘟进入我国后,迅速波及到除港澳台的31个省区市。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更是需要加深对非洲猪瘟的认识。文章提出了非洲猪瘟窗口期检测对生猪生产和非洲猪瘟防控具有实践意义,有助于非洲猪瘟疫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控制,还对窗口期检测非洲猪瘟的检测方法选择、样本选择、样本处理和试剂盒选择等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希望在当前非洲猪瘟形势下,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是最早受非洲猪瘟困扰的国家之一,其创建了非洲猪瘟快速检测方法,研究清楚了非洲猪瘟的虫-蜱传染途径,经过35年努力已根除非洲猪瘟。本文基于西班牙防控非洲猪瘟的成功经验,总结非洲猪瘟防控的有效措施,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及非洲猪瘟后养猪复产提供参考模式和防控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欧洲、俄罗斯联邦、中国和最近暴发非洲猪瘟的蒙古及越南已经更加意识到非洲猪瘟对全球养猪业和食品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我们将在本综述中阐述一下什么是非洲猪瘟?它会导致什么情况?非洲猪瘟如何传播?以及非洲猪瘟当前全球流行情况;同时,我们还讨论防控非洲猪瘟在家猪和野猪中传播的方法以及疫苗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是一种动物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临床具有热性、急性、高度接触性和高度致死性特点。现阶段对非洲猪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与高效的预防疫苗,因此加强早期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对非洲猪瘟疫情的综合防控技术,旨在提高非洲猪瘟疫情综合防控效果,减少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2018年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非洲猪瘟疫苗的开发尚不成熟,有效检测成为了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从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对非洲猪瘟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红细胞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核酸扩增技术,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印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7.
欧洲、俄罗斯联邦、中国和最近暴发非洲猪瘟的蒙古及越南已经更加意识到非洲猪瘟对全球的养猪业和食品安全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我们将在本综述中阐述一下什么是非洲猪瘟?它会导致什么情况?非洲猪瘟如何传播?以及非洲猪瘟当前全球流行情况;同时,我们还讨论防控非洲猪瘟在家猪和野猪中传播的方法以及疫苗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随机抽取的15个猪场进行非洲猪瘟监测排查和疑似病例进行临床症状观察、RT-PCR诊断等。结果为对送检的15个猪场的450份血清采用RT-PCR方法诊断,未检测出非洲猪瘟阳性;对13份疑似非洲猪瘟病料采用RT-PCR方法诊断,未检测出非洲猪瘟阳性,检测出猪瘟阳性。  相似文献   

9.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病毒基因组庞大,能编码100种以上的蛋白质分子。20世纪20年代该病毒首次在非洲的肯尼亚被发现,经过几十年,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不断蔓延,我国于2018年8月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目前,非洲猪瘟抗原检测方法有红细胞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抗体检测技术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评审,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技术把关,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作为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的疫情,一旦发生波及范围较广,对养殖猪的存活率有直接影响.而关于近年来非洲猪瘟的发生情况,有数据统计非洲猪瘟的发生存在流行性,同时存在主要的流行地区.据目前所统计出的数据显示,非洲猪瘟主要分布在非洲以及欧洲地区,随着疫情的扩大,逐渐向亚洲地区蔓延.本文针对现当下非洲猪瘟的疫情分布情况做出积极的阐述,同时对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以此制定控制方法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2018年我国首次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现今,非洲猪瘟流行趋势依旧严峻,本文着重探讨非洲猪瘟防控对策,希望能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现今非洲猪瘟作为对生猪产业影响最大的疫病,已经备受群众关注,如何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非洲猪瘟具备感染能力强、扩散迅速以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当猪群中出现非洲猪瘟病症时,应当予以重视,并且及时开展相关防控措施,避免其它生猪感染非洲猪瘟,造成猪群大规模死亡。本文介绍非洲猪瘟传播途径、非洲猪瘟防控难点以及非洲猪瘟现状,并提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见解。  相似文献   

14.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100%。1921年,肯尼亚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病例,1957年葡萄牙出现非洲猪瘟疫情,非洲猪瘟首次发生在欧洲大陆,随后多个国家出现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造成重创,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科学防控非洲猪瘟,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先后出台多套防控非洲猪瘟的文件和措施,对科学防控非洲猪瘟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但一旦在我国流行开来,将对我国养猪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当前非洲猪瘟尚无有效的疫苗,发现非洲猪瘟只能通过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手段进行点状拔出。本文对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会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危害。自从2018年8月份在我国发现了首例非洲猪瘟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对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控制和消灭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宋志霞 《中国猪业》2022,17(3):81-83
自2019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该疫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国内生猪存栏急剧减少,猪肉产量降低,国内猪肉价格升高,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非洲猪瘟疫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只大量死亡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因此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十分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相关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兽医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积累检测经验,以更好地开展非洲猪瘟检测,2020年7月,参加了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项目。本次比对同时选用《非洲猪瘟检疫技术规范》(SNT 1559—2010标准)中的普通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以及商品化试剂盒,对5份验证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和结果比对。比对发现,3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样品检测结果与预期一致,结果满意。此次比对确认了实验室现有检测方法能够满足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日常检测需求,同时提升了实验室人员的检测能力,积累了检测经验,可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ASF)是生猪养殖的头号杀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SF列为法定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要重点防控的一类动物疫病.根据目前对非洲猪瘟的研究新进展和全国各地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经验,在全世界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的情况下,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中还具有流行性较快、传统性较强、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会给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相关部门为了更好的预防非洲猪瘟疫情,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分析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明确指出生猪在患有非洲猪瘟后的发病特点,综合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非洲猪瘟知识方面的普及,高度注重这种疾病的风险防范,避免非洲猪瘟的发生,防治非洲猪瘟的疫情大范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