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100~11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60头,研究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运输、宰前应激对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b(黄度)、24 h L、24 h b分别比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提高7.58%(P0.01)、6.95%(P0.01)、12.41%(P0.01);24 h p H和24 h肉色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采食发酵饲料试验猪分别提高2.76%(P0.01)、2.00%(P0.05)。采食常规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38.05%(P0.01)、42.60%(P0.01);白细胞介素-1β屠宰时血清中含量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22.79%(P0.01)、13.47%(P0.05);结合珠蛋白运输前比屠宰时高18.92%(P0.05);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10.48%(P0.01)、11.42%(P0.01);多巴胺运输后和运输前分别比屠宰时高44.70%(P0.01)、28.34%(P0.01);肾上腺素运输前比屠宰时高10.28%(P0.05)。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屠宰时比运输前提高19.79%(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运输前比运输后高8.38%(P0.05);肌酸激酶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53.10%(P0.05);结合珠蛋白运输前比运输后高27.15%(P0.01);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比运输前提高13.96%(P0.01),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9.04%(P0.05);多巴胺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及屠宰时高18.05%(P0.05)、56.95%(P0.01),运输前比屠宰时高32.95%(P0.01);肾上腺素运输前分别比运输后及屠宰时高15.69%(P0.01)、9.52%(P0.05)。采食不同饲料试验猪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装运前饲喂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皮质醇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分别比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提高14.01%(P0.05)和14.51%(P0.05);运输后饲喂发酵饲料的试验猪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与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相比分别提高13.80%(P0.05)、16.99%(P0.01)、11.42%(P0.01);肾上腺素含量饲喂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饲喂发酵饲料试验猪提高9.89%(P0.05);屠宰时血清中皮质醇含量采食常规饲料试验猪比采食发酵饲料的试验猪极显著提高28.04%(P0.01)。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云南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对5,6月龄乌骨鸡各60只(公、母各半)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 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月龄时,公、母鸡腿肌p H45 min值、p H24 h值极显著(P0.01)高于胸肌,母鸡腿肌亮度(L)值显著(P0.05)低于胸肌,母鸡胸肌失水率极显著(P0.01)高于腿肌;6月龄时,公鸡胸肌p H45 min值、p H24 h值、黄度(b)值与腿肌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失水率显著(P0.05)高于胸肌,母鸡胸肌p H24 h值、失水率、蒸煮损失率与腿肌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腿肌p H45 min值显著(P0.05)高于胸肌。5月龄时,公鸡胸肌剪切力显著(P0.05)高于母鸡,母鸡胸肌失水率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公鸡腿肌p H24 h值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6月龄时,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公鸡腿肌a值和b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腿肌。5月龄母鸡胸肌p H24 h值、b值、失水率显著(P0.05)低于6月龄,5月龄母鸡腿肌p H24 h值显著(P0.05)高于6月龄。5月龄无量山乌骨鸡p H45 min值与p 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值和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 H24 h值与L值和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6月龄无量山乌骨鸡,p H45 min值与p H24 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H24 h值与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L值与失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a值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剪切力与失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体重100~120 kg杜长大商品猪89头,研究不同静养密度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宰后6 h失水率2组比1组降低64.88%(P<0.01);导电率1组分别比2、3组提高9.05%(P<0.05)、7.59%(P<0.05);L值1组分别比2、3组提高7.13%(P<0.05)、6.26%(P<0.05);b值1组比2组提高11.43%(P<0.05);24 h导电率1组比2组提高36.63%(P<0.05)。丙二醛1组分别比2、3组提高12.58%(P<0.01)、15.05%(P<0.01);乳酸3组分别比1、2组提高23.76%(P<0.05)、32.98%(P<0.0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组分别比1、2提高7.28%(P<0.01)、4.44%(P<0.05);白细胞介素-1β1组分别比2、3组提高8.16%(P>0.05)、12.07%(P<0.05);肿瘤坏死因子2组、1组分别比3组提高18.72%(P<0.01)、17.26%(P<0.01);去甲肾上腺素3组分别比1、2组提高9.16%(P<0.05)、4.15%(P>0.05);多巴胺1组分别比2、3组提高7.22%(P<0.05)、1.92%(P>0.05);肾上腺素3组、2组分别比1组提高13.87%(P<0.01)、10.15%(P<0.01)。  相似文献   

4.
选择体重100-110 kg杜长大商品猪120头,研究不同静养时间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色评分试验4组比试验2组提高3.59%(P<0.01),大理石纹评分1组分别比2组、3组和4组提高24.42%(P<0.01)、55.17%(P<0.01)、39.18%(P<0.01),2组比3组和4组分别提高24.71%(P<0.01)、11.86%(P<0.05);电导率4组比1组和3组分别提高12.83%(P<0.01)、4.94%(P<0.05),2组、3组分别比1组提高10.18%(P<0.01)、7.52%(P<0.01);宰后2小时失水率1组比2组提高27.72%(P<0.05);a值3组分别比1、2、4组提高3.70%(P<0.05)、8.51%(P<0.01)、7.33%(P<0.01),1组比2、4组分别提高4.63%(P<0.05)、3.50%(P<0.05);b值2组比1组和4组分别提高7.57%(P<0.05)、16.38%(P<0.01),3组比4组提高12.41%(P<0.01);PH451组、2组分别比3组、4组提高2.35%(P<0.05)、2.67%(P<0.05)、2.19%(P<0.05)、2.52%(P<0.05);24 h肉色评分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2.31%(P<0.05)、2.59%(P<0.05);24 h电导率2组比1组提高19.83%(P<0.01),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10.74%(P<0.05)、11.16%(P<0.05);24hL值2组分别比1组、3组、4组提高3.15%(P<0.05)、3.67%(P<0.05)、5.30%(P<0.01);24 h a值4组分别比1组、3组提高4.32%(P<0.01)、6.19%(P<0.01),2组比3组提高3.88%(P<0.05);24 h b值2组分别比1、3、4组提高15.69%(P<0.01)、14.24%(P<0.01)、9.45%(P<0.01);24 h pH 4组比2组提高0.90%(P<0.05)。丙二醛和肌酸激酶试验4组比试验1、2、3组分别提高26.93%(P<0.01)、25.37%(P<0.01)、32.21%(P<0.01)和33.09%(P<0.01)、32.04%(P<0.01)、31.16%(P<0.01);乳酸含量试验3、4组比试验1、2组分别提高103.49%(P<0.01)、73.27%(P<0.01)、96.51%(P<0.01)、67.33%(P<0.01);皮质醇试验1、2、4组分别比试验3组提高60.06%(P<0.01)、61.43%(P<0.01)、55.15%(P<0.01);白细胞介素-1β试验1组比试验2、3、4组分别提高10.80%(P<0.01)、9.70%(P<0.01)、5.53%(P<0.05);肿瘤坏死因子试验1组比试验3组提高12.43%(P<0.01),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8.40%(P<0.05);结合珠蛋白试验1组分别比试验2、3、4组提高14.81%(P<0.05)、16.04%(P<0.01)、13.02%(P<0.05);多巴胺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15.38%(P<0.01)。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三门峡雏鹰黑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育肥阶段部分肉质指标,试验选择10月龄三门峡雏鹰黑猪10头、6月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头进行屠宰,分别测定了肉色、滴水损失、p H值、熟肉率、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两品种之间屠宰45 min后红度(a1*值)、宰后24小时后红度(a24*值)和黄度(b24*值)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后肉色45 min、24 h后亮度(L*值)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率、屠宰45 min后p H值和24 h后p H值、粗脂肪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风味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试验随机选取310日龄茶花鸡64只(公母各半),对其肉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相同部位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亮度值(L*)、失水率、蒸煮损失显著高于母鸡(P0.05),而红度值(a*)、p H45 min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黄度值(b*)无显著差异(P0.05);公鸡胸肌p H24 h、剪切力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p H24 h、剪切力与母鸡差异不显著(P0.05)。2相同性别不同部位间,公鸡和母鸡胸肌的L*值、剪切力、失水率显著高于腿肌(P0.05),a*值、p H45 min值、p H24 h值显著低于腿肌(P0.05),b*值无显著差异(P0.05)。3各指标间的相关性,p H45 min值、p H24 h值与剪切力、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L*值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a*值与剪切力、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失水率与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选择体重100~110 kg健康的大约克16头、杜长大18头进行试验,研究大约克和杜长大运输前、后及屠宰时血液理化指标的变化,分析相同时间段品种间血液理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约克血清丙二醛含量运输后比运输前和屠宰时分别提高2.88%(P0.05)、19.78%(P0.05);乳酸运输前分别比运输后和屠宰时提高48.51%(P0.05)、20.97%(P0.05);皮质醇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58.23%(P0.01)、72.81%(P0.0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5.55%(P0.05)、1.96%(P0.05);肌酸激酶屠宰时和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提高457.98%(P0.01)、373.48%(P0.01);白细胞介素-1β运输后和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提高19.15%(P0.01)、12.63%(P0.05);肿瘤坏死因子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65.08%(P0.01)、22.90%(P0.01),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34.32%(P0.01);结合珠蛋白运输前、后分别比屠宰时提高31.07%(P0.01)、28.16%(P0.05);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8.91%(P0.01)、7.20%(P0.01);肾上腺素运输后和运输前较高,分别比屠宰时提高22.30%(P0.01)、17.94%(P0.01)。杜长大血清丙二醛含量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和屠宰时提高11.44%(P0.05)、31.15%(P0.01),运输前比屠宰时提高17.69%(P0.05);总抗氧化能力运输前分别比运输后和屠宰时提高3.93%(P0.05)、5.11%(P0.05);皮质醇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52.31%(P0.01)、69.98%(P0.01);肌酸激酶屠宰时和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提高515.57%(P0.01)、366.42%(P0.01);白细胞介素-1β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和屠宰时提高5.96%(P0.05)、13.26%(P0.05);肿瘤坏死因子屠宰时分别比运输前、后提高44.33%(P0.01)、18.22%(P0.01),运输后比运输前提高22.08%(P0.01);结合珠蛋白运输前、后分别比屠宰时提高37.86%(P0.05)、24.27%(P0.05);去甲肾上腺素屠宰时和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提高7.29%(P0.01)、5.54%(P0.05);肾上腺素运输后分别比运输前和屠宰时提高9.01%(P0.01)、27.62%(P0.01),运输前比屠宰时提高17.07%(P0.01)。品种间比较,运输前白细胞介素-1β杜长大猪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20.05%;运输后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屠宰时肿瘤坏死因子杜长大猪显著高于大约克7.41%。  相似文献   

8.
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了添加菊粉、甜菜颗粒以及酵母糖蜜(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5%、3.00%)三种低聚糖复合物对苜蓿体外瘤胃发酵24 h的产气量、产气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低聚糖复合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苜蓿发酵24 h的产气量(P0.05),酵母糖蜜添加效果最明显,各添加水平下,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1.23%、28.58%和58.33%(P0.05)。低聚糖复合物的添加显著提高了瘤胃快速降解参数a(P0.05),但并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各添加水平下,慢速降解参数b值以酵母糖蜜添加效果最明显,各添加水平下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8.61%、54.52%和87.44%(P0.05),低聚糖复合物的添加对瘤胃p 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聚糖复合物的添加提高了培养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P0.05),对乙酸与丙酸比例的影响未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测定大蒲莲猪与杜蒲二元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与大蒲莲猪相比,杜蒲二元猪的30~100 kg平均日增重提高47.25%(P<0.01),料重比降低20.65%(P<0.01);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分别提高81.43%(P<0.05)和17.28%(P<0.01),平均背膘厚降低30.03%(P<0.01),皮脂率降低27.45%(P<0.01),瘦肉率提高25.83%(P<0.01)。大蒲莲猪L、a、b值分别比杜蒲二元猪提高13.86%(P<0.01)、56.51%(P<0.01)和54.01%(P<0.01),pH24、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都以大蒲莲猪较高,分别比杜蒲二元猪提高6.78%(P<0.01)、11.11%(P<0.05)和75.89%(P<0.01)。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都以杜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分别提高16.67%(P<0.01)、16.11%(P<0.01)、19.92%(P<0.01)、2.76%(P<0.01);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以大蒲莲猪较高,比杜蒲二元猪提高0.55%(P<0.05)。背最长肌硬脂酸含量以杜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提高11.68%(P<0.05),其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代乳粉营养水平对荷斯坦犊牛养分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初生重相近的30头荷斯坦犊牛随机分成低(L)、中(M)、高(H)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粗脂肪(EE)13%/粗蛋白质(CP)22%、EE 16%/CP 24%、EE 19%/CP 26%的代乳粉,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头牛,单栏饲养,每日饲喂定量代乳粉。犊牛在25~30、40~45日龄时期分别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并在犊牛30、45日龄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11~30日龄阶段,M组的干物质(DM)、EE、CP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L、H组(P0.01);L组钙(Ca)、磷(P)的消化率比M组分别提高了3.16%(P0.05)、2.07%(P0.01),比H组分别提高了8.15%(P0.05)、5.30%(P0.01)。30~45日龄阶段,M组CP、DM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L、H组(P0.01),E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H组(P0.05);L组Ca的表观消化率比M、H组分别提高了4.23%(P0.01)和13.16%(P0.01),P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81%(P0.01)和9.38%(P0.01)。两阶段的M组免疫球蛋白G(IgG)均极显著高于L、H组(P0.01);30日龄时,L、M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比H组分别降低了9.84%(P0.01)和4.72%(P0.01)。45日龄时,M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浓度显著高于L组(P0.05);M、H组NO浓度比L组分别提高了11.69%(P0.05)和7.80%(P0.05)。综上,代乳粉的适宜营养水平为EE16%、CP24%。  相似文献   

11.
试验随机选取150日龄盐津乌骨鸡100只(公母各半)为试验素材,测定其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性别相同部位,母鸡的胸肌和腿肌肉色红度a*值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公鸡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鸡腿肌的失水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母鸡腿肌初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公鸡(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间,公、母鸡腿肌p H45 min、p H24 h值均显著高于其胸肌(P0.05),腿肌剪切力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失水率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初水分含量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试验以40只(公母各半)150日龄的云南无量山乌骨鸡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物理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肉品质客观指标(肉色、失水率、嫩度、pH值、蒸煮损失、剪切力)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同肌肉组织不同性别间公鸡胸肌和腿肌肉色的黄度(b*值)、剪切力(N)、pH45 min值、pH24 h值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公鸡胸肌的亮度(L*值)显著低于母鸡(P0.05),公鸡腿肌肉色的红度(a*值)极显著的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性别不同肌肉组织间公、母鸡腿肌pH45 min值和pH24 h值均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胸肌亮度(L*值)和黄度(b*值)显著高于腿肌(P0.05),相反公鸡胸肌红度(a*值)极显著低于腿肌(P0.01),母鸡胸肌和腿肌红度(a*值)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鸡胸肌的剪切力(N)和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腿肌(P0.05),公、母鸡胸肌的失水率均显著高于腿肌(P0.0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酵母硒、黄芪多糖及其复合剂对半番鸭生长性能、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同一批饲养的22日龄半番鸭中挑选出体重相近的14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试验期为49 d。采用2×2因子水平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0.3%酵母硒,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300 mg/kg黄芪多糖,试验Ⅲ组饲喂基础饲粮+复合剂(300 mg/kg黄芪多糖+0.3%酵母硒)。试验期间测定生长性能指标,并于70日龄每组随机选择12只(每重复4只)进行屠宰,测定其胸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4 h p H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48 h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试验Ⅲ组肉色红度(a*)值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肉色黄度(b*)值均显著降低(P0.05)。3)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4~120 h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Ⅰ组、试验Ⅱ组48~120 h和72~120 h的丙二醛(M DA)含量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Ⅲ组24~120 h的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储存时间延长,各组SOD、GSH-Px活性和T-AOC均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但3个试验组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速度比对照组缓慢。4)酵母硒和黄芪多糖对肌肉24 h p H、剪切力、24~120 h的SOD活性、48~120 h的GSH-Px活性、120 h的M DA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交互作用(P0.05或P0.01)。由此可见,酵母硒、黄芪多糖均可改善半番鸭肌肉品质和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有效延长货架期,且二者对于肌肉抗氧化、p H和嫩度改善均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放养与笼养对宣城麻黄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20只宣城麻黄鸡在放养和笼养条件下腿部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笼养组腿肌亮度(L)、黄度(b)分别较放养组高4.23%和32.05%,差异显著(P<0.05);蒸煮损失、硬度、黏性和咀嚼性分别较比放养组高20.96%、44.38%、35.72%和33.50%,差异极显著(P<0.01);而pH24、红度(a)、弹性、粘聚性和肌纤维直径,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2)笼养状态下,腿肌肌纤维直径与弹性、咀嚼性相关性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与L为显著负相关(P<0.05);其它肉质指标间均为不显著相关(P>0.05);放养状态下,腿肌肌纤维直径与弹性、咀嚼性、L相关性均为不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蒸煮损失相关性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H24极显著负相关(P<0.01);L与蒸煮损失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b与弹性为显著正相关(P<0.05).其它肉质指标间也均为不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宰前运输应激对肉牛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2045-2048
30头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不运输组)和试验组(运输组),试验组肉牛经12 h的宰前运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28(P0.05)和1.68个百分点(P0.05);试验组在12 h(P0.01)、24 h(P0.05)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升高,但2组间在72 h的肌肉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在45 min时的肌肉剪切力值,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7.11%,差异显著(P0.05),在24,48,72 h时,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12 h的肌肉p H值,试验组比对照组低9.33%,差异显著(P0.05),但在45 min,24,48,72 h的p H值,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肌肉颜色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肌糖元含量比对照组低24.03%(P0.05),肌肉乳酸含量比对照组高28.65%(P0.05),而肌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2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肉牛经12 h的宰前运输,降低了肉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宰后猪肌肉糖酵解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北京黑猪对其肉质性状[宰后24 h的pH值、肉色L~*值、72 h滴水损失(DL值)]以及糖酵解指标[宰后6 h及24 h的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酮酸(PA)、乳酸(L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及糖酵解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宰后24 h pH值为5.94,24 h L~*值为50.61,72 h DL值为1.41;24 h pH值与24 h L~*值、72 h D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4 h L~*值与72 h D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后24 h的PK、LDH活性极显著低于宰后6 h(P0.01);宰后6 h LDH活性与宰后6 h、24 h L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宰后6 h LA含量以及LDH活性与72 h DL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24 h 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分别与24 h L~*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说明LDH活性对于宰后肌肉糖酵解具有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与LA的含量及肉质性状密切相关,LDH活性与LA含量可作为肉质性状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对两个品种妊娠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生长年限、孕期相近的两个品种的母猪36头(长大二元和大长二元各18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9头。然后再随机设立2个试验组、2个对照组。4组均选用相同基础日粮,试验组前2周添加0.2%的复合丁酸梭菌制剂,2周后添加0.1%的复合丁酸梭菌制剂,进行饲养对比试验,母猪产后21 d结束。试验表明:臭味评分对照组1、2比试验组1、2分别高64.12%(p 0.01)、86%(p 0.01);粪便形态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采食量试验组1比对照组1高8.73%(p 0.05),试验组2比对照组2高8.37%(p 0.05)。试验组1、2比相对应的对照组1、2产活仔数分别高7.67%(p 0.05)、6.10%(p 0.05),仔猪初生体重分别高7.56%(p 0.05)、6.33%(p 0.05)、仔猪21日龄体重分别高9.33%(p 0.05)、7.35%(p 0.05),死胎数低50.75%(p 0.01)、43.59%(p 0.01);两个品种之间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MF)对延边黄牛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12头健康无病的18月龄的延边黄牛公牛,平均体重为(395±10)kg,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饲喂未发酵的试验日粮,试验组饲喂混合发酵饲料,试验期为400 d。结果表明:30月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体重提高了8.72%(P<0.05),试验组的料重比降低了31.06%(P<0.01),而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粗脂肪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之间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b*值提高了54.18%(P<0.05),MFI值提高了18.74%(P<0.01),剪切力降低了25.18%(P<0.01),而对照组与试验组的L*值与a*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宰后72、96、120 h,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牛肉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均差异极显著(P<0.01);宰后72、96 h,试验组牛肉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宰后120 h,试验组牛肉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以说明试验组牛肉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TMF可以提高延边黄牛的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亮氨酸(Leu)对猪胎盘滋养层细胞(p Tr)增殖数目和增殖周期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利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Leu浓度(0、0.01、0.05、0.1、0.25、0.5、1、5、10 mmol/L)处理p Tr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后,其增殖活力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Leu处理p Tr细胞24 h后,0.01 mmol/L组和0.05 mmol/L组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Leu处理p Tr细胞48 h后,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1~10 mmol/L Leu处理p Tr细胞72 h后,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Leu处理p Tr 24 h和48 h后,各试验组G0~G1期细胞数目逐渐增多,S期细胞数目逐渐减少,并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高浓度的Leu会阻碍正常细胞周期,从而抑制p Tr的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谷氨酰胺对循环热应激条件下22~28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改善作用,选取300只22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5组,包括适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和4个循环热应激处理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0%、1.5%的谷氨酰胺),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循环热应激处理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平均增重(P0.05)、平均采食量(P0.05)、腿肌a*值和b*值(P0.05)以及胸肌、腿肌的pH_(45 min)值和pH_(24 h)值(P0.05),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胸肌、腿肌的L*值和失水率(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谷氨酰胺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增重(P0.05)、平均采食量(P0.05)、腿肌a*值和b*值(P0.05)以及胸肌pH_(45 min)值(P0.05),显著降低肉鸡的胸肌L*值(P0.05)和失水率(P0.05)。说明谷氨酰胺对循环热应激肉鸡(22~28日龄)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