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经节肢动物传播,可引起绵羊、山羊、牛和其它动物感染发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发热、怀孕母羊的高度流产率和犊牛、羔羊的高度死亡率。人也易感,表现为登革热样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本病如今已广泛流行于非洲大陆,我国目前尚无本病的报道。为了防止裂  相似文献   

2.
裂谷热(RVF)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极大危害着当地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有效检测裂谷热病毒(RVF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RVFV的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分别建立了探针PCR和荧光PCR,并对这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均不存在非特异扩增;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03×10~(-2)拷贝/μL和1.03×10~0拷贝/μL,前者比后者有更高的灵敏度;探针PCR和荧光PCR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实验表明,探针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探针PCR是一种灵敏度和可靠性均较高的RVFV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同时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裂谷热病毒(RVFV)及施马伦贝格病毒(SBV)3种外来动物疫病病原,根据GenBank相关病毒序列设计引物及探针,建立PPRV、RVFV、SBV三重普通RT-PCR及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 显示:所建立的PPRV、RVFV、SBV三重普通...  相似文献   

4.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是一类主要感染牛、羊、骆驼等多种动物,并引起病畜死亡、流产的人畜共患病病毒.该病毒可通过与病畜的血液、器官接触以及蚊虫叮咬等途径感染人,但至今未见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根据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M基因(Gen Bank登录号:DQ380206)序列,用PCR方法扩增其主要抗原区,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 ColdⅠ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到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将表达蛋白利用His-tag Ni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的蛋白分别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不仅成功表达出Gc蛋白的主要抗原区,而且具有良好抗原性,为后续裂谷热抗原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引起的一种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RVFV囊膜蛋白Gn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是RVFV检测方法和疫苗研究的重要抗原靶标。本研究通过分析蛋白抗原位点信息,构建包含Gn蛋白两个主要抗原区域的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将质粒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以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并优化蛋白表达条件,通过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以ELISA、Western Blot、IF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显示:诱导表达的Gn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 kDa;蛋白表达条件优化为IPTG终浓度0.25 mmol/L,诱导时间5 h;Western Blot鉴定发现蛋白成功表达。通过ELISA测定小鼠三免后血清抗体,结果发现抗体效价大于1:5120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制备的多抗血清能与重组蛋白发生反应;进一步的IFA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真核质粒转染细胞中表达的Gn蛋白反应。本研究获得的Gn重组蛋白及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后续RVFV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裂谷热囊膜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VFV)引起的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囊膜糖蛋白G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由基因组M节段编码,翻译后裂解为GN和GC,其中GN为诱导中和抗体的主要免疫原。本研究构建了分别表达RVFV囊膜蛋白G(N+C)、GN及GC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CN+C、rBac-GN及rBac-GC。SDS-PAGE、Western-Blot表明分子量分别为56Ku、58Ku左右的重组GN和GC在rBac—GCN+C、rBac-GN及rBac-GC感染sf9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具有特异免疫反应原性。以rBac—GN、rBac—GC和rBac—G(N+C)感染的昆虫细胞裂解物稀释后直接包被ELISA板,检测灭活RVFV免疫小鼠血清特异囊膜蛋白GN、GC特异抗体,显示出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杆状病毒表达rGN、rGC和rG(N+c)具有替代RVFV全病毒(尤其是rGN),作为非疫区安全、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抗原的潜力,并为RvF重组亚单位疫苗的探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506-1512
通过PCR扩增裂谷热病毒(RVFV) Gn蛋白胞外区(eGn)基因,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RVFV-eGn。将重组质粒转化至感受态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经HisTrap~(TM)FF蛋白纯化柱纯化目的蛋白。将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离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鉴定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特性。结果显示,PCR扩增出1 287 bp的目的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BL21细胞后可有效表达目的蛋白,确定最佳表达条件为30℃,0.8 mmol/L IPTG诱导5 h,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为94.136%;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Gn蛋白,表明RVFV eGn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为裂谷热新型疫苗和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7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7.1 概念:裂谷热(RVF)是反刍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被OIE列为A类传染病。本病于1921年最先在肯尼亚发生,1931年在该国“裂谷地区”的发病羊中分离出病毒,故称“裂谷热”。人、绵羊、山羊、羚羊、牛、犬、猫、骆驼、啮齿动物、猴等对本病均易感。也有从马血清中分离出该病毒的报告。7.2 病原:裂谷热病原为一种病毒,该病毒类似于布尼安科(Bunyaviridae)病毒,与白岭热属病毒有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在低温(冻结或冻干)状态下可长期存活,它可在-4℃的血清中存活3年,在室温…  相似文献   

10.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是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引起的烈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囊膜糖蛋白G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由基因组M节段编码,翻译后裂解为Gn和Gc,其中Gn为诱导中和抗体的主要免疫原。本研究分别构建了表达RVFV囊膜蛋白G(n c)和Gn的重组痘病毒rVV-G (n c)和rVV-Gn。SDS-PAGE、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分子量分别为56 Ku(Gn)、58 Ku(Gc)左右的重组蛋白在rVV-G(n c)和rVV-Gn哺乳动物细胞获得准确表达[G(n c)裂解为Gn和Gc],并具有特异免疫反应原性。以rBac-G(n c)和rBac-Gn感染的昆虫细胞裂解物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rVV-G (n c)和rVV-Gn免疫小鼠可诱导显著的Gn、Gc特异抗体反应,并且rVV-G(n c)免疫诱导主要保护性免疫原Gn特异抗体反应效果优于rVV-Gn。结果表明,表达全长囊膜糖蛋白重组痘病毒rG(n c)具有作为安全有效的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潜力,为RVF重组亚单位疫苗的探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裂谷热病毒(RVFV)Gn蛋白,并对其反应原性进行鉴定.根据GenBank公布的Gn蛋白的序列,选取其主要抗原区Gn1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FastBac HTB载体,构建重组转移载体,并将其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进行蓝白斑筛选.将鉴定正确的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  相似文献   

12.
裂谷热     
裂谷热 (RiftValleyFever ,RVF)是由蚊子作为传染媒介的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如绵羊、山羊和牛 ,在疫病流行期间 ,偶然情况下也会引起人类发病 ,其它动物易感性较低。 1周龄内的羊羔死亡率可达 95%~1 0 0 % ,感染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该病能引起怀孕动物流产和幼小动物死亡。对人也能引起类似严重流感或登革热的症状 ,以流产、肝炎为特征。本病于 1 91 2年最先报道于肯尼亚 ,1 93 1年在裂谷地区的一次严重暴发中 ,从一只发病绵羊分离出病毒 ,故称为裂谷热。1 地理分布及危害裂谷热主要发生在非洲。自从 1 93 …  相似文献   

13.
在非洲,裂谷热引起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危害的问题,并且该病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构成严重的威胁。该病已作为全球优先防范的跨境动物疫病之一,本文从裂谷热的流行病学特点、传播的风险因素、发病机理、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等5个方面概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来防控裂谷热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前言牛流行热(又叫暂时热、三日热或僵硬病)是由弹状病毒科小泡病毒属的弹状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从十九世纪中期在非洲开始流行以来,逐渐扩展到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中、近东以及日本和朝鲜等地区和国家,给养牛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为防制本病,近年来稻叶等(1972)把乳地鼠分离的牛流行热病毒感染 Hmlu-1细胞的培养液,用福尔马林、β-丙内脂及紫外线照  相似文献   

15.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又名里夫特山谷热(该病1930年在非洲肯尼亚里夫特山谷的绵羊中广泛流行),是一种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引起的烈性人畜共患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染人类和牲畜,主要症状是急性腹泻和高热,进而严重损害人和牲畜的肝和肾,部分病人还会因血管破裂而死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纳入多种  相似文献   

16.
Q热(QFever)是由贝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burneti)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一般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动物感染多为隐性经过,但妊娠牛、绵羊和山羊感染可引起流产。1937年Derrick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发现并首先描述此病,因当时原因不明,故称该病为Q热(“Q”乃Query的第一个字母,即疑问之意)。本病在全世界分布很广,随着对Q热研究的深入,许多原来以为不存在本病的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发现Q热流行。目前,除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些国家及新西兰等尚无明确病例报告外,可以说,在开展Q热血清学或病原学工作的地区,均能发现本病存在…  相似文献   

17.
裂谷热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谷热(RVF)是由蚊传播的急性、以高热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羊等哺乳动物,也可感染人,被OIE列为A类疫病.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发生RVF的报道,但近年来该病的分布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RVF对我国的畜牧业以及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在国内没有报告RVF病例的情况下,国内对RVF的认识普遍不足,因此需要国境口岸加强对裂谷热进行检测和监测,防止RVF传入是必需的,为加强对裂谷热检测技术的认识,现对裂谷热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RVF)是发生于非洲地区绵羊和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布尼病毒科的一种病毒引起,以潜伏期短、发热、流产、肝炎为特征。并能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长期以来,裂谷热在东非及南非的牛羊中反复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9.
裂谷热2003年12月斯威士兰的两个地区暴发裂谷热,有15头牛发病,共有1186头牛受到威胁。到目前为止OIE没有收到2004年1月有关本病的信息。在2002年11月斯威士兰曾经向OIE报告过本病。绵羊痒病2004年2月9日,在葡萄牙西北部暴发一起绵羊痒病,有一只养发病,共有31只羊受到威胁,并且全部销毁。此前,葡萄牙从未报道过本病。口蹄疫⑴2004年2月11日OIE报道,在蒙古的Dornogobi省暴发3起口蹄疫。受感染的为家养的牛和羊,在受感染地区曾经有野生羚羊感染口蹄疫。有433头牛和羊发病并且全部销毁,共有4832头受到威胁。病原为O型口蹄疫病毒。2004年2…  相似文献   

20.
口蹄疫:在巴拉圭南部、阿根廷和玻利维亚接壤地区,2003年7月8日巴拉圭发生牛口蹄疫,7月10日玻利维亚发生牛、绵羊、山羊和猪口蹄疫,9月5日阿根廷发生猪口蹄疫。三个国家除巴拉圭有A型外,均为O型。 裂谷热:2003年8月埃及发生了人的裂谷热,发病45例,死亡17例,没有动物感染的报道。对5000头动物的检测未发现裂谷热野毒株,只是疫苗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