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免胚胎细胞核移植重组胚的发育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兔为模型 ,对影响胚胎细胞核移植重组胚发育力的电融合与激活参数、体外培养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 ,有利于重组胚发育力的适宜电融合与激活参数为 2 0 0 V/ m m的电场强度、10 0μs的脉冲宽度 ;在不同的体外培养系统中 ,TCM- 199培养液内于兔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 (REF feeder)上共同培养的重组胚获得了最高的 2~ 4-细胞发育率和桑椹胚或囊胚的发育率 ,分别为 6 5 .7%和 2 2 .9%;移植 111枚重组胚给 9只假孕母兔 ,其中 2只妊娠 ,1只完成足月妊娠产出 2只克隆仔兔 ,另 1只在妊娠 2 2 d流产 1只克隆死胎。  相似文献   

2.
不同共培养细胞类型对绵羊孤雌生殖胚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经孤雌激活4 h后,分别在5种体细胞单层(成熟前颗粒细胞、成熟后颗粒细胞、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中进行共培养,比较其对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前后颗粒细胞对绵羊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27.5%)、子宫内膜细胞组囊胚率(27.7%)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17.7%、20.3%),且差异显著(P<0.05);壶腹部上皮细胞与子宫内膜细胞在囊胚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中,选择成熟前及成熟后的颗粒细胞都可达到相同的共培养效果;使用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子宫内膜细胞进行共培养效果优于输卵管峡部上皮细胞和颗粒细胞,可以得到较高的囊胚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代用蛋壳体外培养方法进行了不同时期鸡胚胎换蛋壳培养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受精卵体外培养发育率为10%。X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孵化率为1.2%;孵化1日龄的胚胎体外培养的孵化率为7.9%;直接去1/4壳的鸡胚孵化率为3.7%;鸡胚胎换蛋壳以后,添加6~8札的稀蛋白对换壳鸡胚发育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4.
利用Leptin和ITS促进体外成熟和体外培养的牛卵母细胞的发育和质量,探讨提高胚胎体外生产的质量和数量的方法和技术。试验1:体外受精胚胎的培养液:添加BSA的KSOM中添加10mL/L浓度的ITS,结果使胚胎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显著(P〈0.05)高于培养液中不加ITS的对照组(桑椹胚率:43.48%vs29.07%,囊胚率:22.83%vs11.63%),卵裂率、正常分裂率和8细胞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在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液中添加10μg/L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鸡Leptin成熟肽融合蛋白,Leptin处理组和对照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受精后转入加有10mL/LITS的KSO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组卵裂率和正常分裂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88.96%vs66.81%和61.11%vs29.36%),8细胞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84.84%vs69.57%)。Leptin处理的卵母细胞在受精后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最后的囊胚数量较对照组增加1倍多,分别为IVF卵母细胞总数的14.8%和6.4%(P〈0.01)。这说明,添加Lepti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卵裂率、正常分裂率和8细胞率;加入ITS则能提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而Leptin和ITS的按顺序结合使用,则能大大增加体外生产胚胎的桑椹胚和囊胚的数量,从而提高胚胎体外生产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对MⅡ期水牛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诱导激活可以帮助人们间接判断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的优劣,并且,卵母细胞的充分激活也是提高核移植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试验比较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对孤雌激活胚发育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7h或30h的囊胚发育率(19.0%or 17.7%)明显高于体外成熟21h或24h的囊胚发育率(12.3%or 13.8%);Ion联合6-DMAP激活水牛卵母细胞的效果优于其他几组激活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胚(13.0%vs.21.7%).  相似文献   

6.
家畜体外受精(IVF)技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成功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九十年代已进入试管胚的开发应用阶段。目前,IVF胚胎的质量与体内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进行IVF胚胎体外培养时,常会出现“体外发育阻断”现象,主要表现为细胞数较少、卵裂球形状不规则、存在死亡的细胞和细胞质碎片、发育速率和抗冻性降低以及酶活性和营养物摄取的改变等方面。近年来,为了克服胚胎体外发育所存在的某些缺陷,国内、外对不同动物的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牛IVF胚胎体外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添加不同发情时期山羊血清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牛体外胚胎囊胚发育率,添加不同发情时期山羊血清对牛胚胎进行体外培养。分别采集发情周期D0、D2、D4和D7山羊血清(发情当天为D0),灭活除菌备用。结果表明不同发情时期羊血清对孤紫激活胚胎孵裂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9.5%、32.4%、33.9%和41.3%,D7血清能显著提高囊胚发育率(P<0.05),且扩张和孵化胚出现较早。添加D0血清体外受精胚胎卵裂率较高,但对囊胚发育率影响差异不显著。说明孤紫激活和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有差异,D7血清对胚胎后期发育有利。受精胚无血清培养3d后添加D7血清,囊胚发育率为42.9%,是较为理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比较猪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发育与凋亡变化规律,探讨其体外发育潜能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将体外成熟培养获得的猪MⅡ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体细胞核移植(SNCT)与体外受精(IVF)处理,采用彗星试验(Comet assay)和Real-time RT-PCR技术对体外发育过程中各时期胚胎的细胞凋亡事件及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卵裂率上无显著差异(77.6%vs 80.3%,P0.05),在囊胚发育率上,SCNT组胚胎明显低于IV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8.9%vs 24.5%,P0.05);随着胚胎发育,SCNT与IVF组胚胎的凋亡率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Bcl-2 mRNA表达量则逐渐下降;到16-细胞以后,SCNT组胚胎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IVF组,同时Bcl-2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IVF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猪克隆胚胎生产效率低下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对孤雌激活胚发育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7 h或30 h的囊胚发育率(19.0%、17.7%)明显高于体外成熟21 h或24h的囊胚发育率(12.3%、13.8%);Ion联合6-DMAP激活水牛卵母细胞的效果优于其他几组激活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胚.  相似文献   

10.
猪第一极体核物质参与卵母细胞受精及其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索猪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核物质能否参与体外受精及其进一步的胚胎正常发育.第一极体(FPB)获自猪卵巢卵泡中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体外成熟培养的MⅡ期卵母细胞.存活极体从成熟卵母细胞内分离后采用显微操作术注入去核卵母细胞胞质中.第一极体重组卵母细胞分别采用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胞浆注射法进行受精,来自极体核重组的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和分析其进一步体外卵裂发育的能力.结果显示:极体显微操作重组的成功率约为80%,20%左右的重组卵母细胞于重组后的受精和发育培养过程中退化、崩解;常规体外受精和单精子注射后2-细胞卵裂率分别达到12.9%和29.8%.结论:猪第一极体核物质具有参与卵母细胞受精和进一步胚胎发育的能力.据此推测利用第一极体将有可能繁殖正常仔猪后代.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培养体系对牛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子霉素和6-二甲氨基嘌呤(6-DMAP)对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联合激活,激活后采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的培养液对牛孤雌激活胚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3种培养体系分别为:A(0~48 h:CR1aa+3 mg/mL BSA;48 h~7 d:CR1aa+10%FBS),B(连续7 d均为SOFaa+3 mg/mL BSA),C(0~5 d:SOFaa+3 mg/mL BSA;6~7 d:SOFaa+10%FBS)。结果表明:3种培养液对卵裂率没有显著性影响,分别为87.22%,94.33%和91.30%,但囊胚发育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A效果最好,其囊胚发育率为25.56%;C次之,囊胚发育率为11.80%;B最低,囊胚发育率为3.55%。之后选择最佳的培养液进行体外受精实验,结果表明CR1aa可用做牛胚胎体外生产的培养液。  相似文献   

12.
李晓晨  李华  蔡勤  曹辉  黄英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1):119-122
为加速母牛胚胎的生产,实现性控制胚胎产业化和体外扩繁优质品种的奶业工程发展,本研究在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对牛非性控IVF胚胎与常规人工受精体内胚胎移植的妊娠成功率及其两者出生后牛的性别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妊娠成功率基本相同,且IVF胚胎出生的公牛比例高于体内胚;采用性控和非性控精液进行IVF试验,并对非性控IVF胚胎及性控IVF胚胎用牛Y染色体性别决定特异基因(SRY)核心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性别鉴定,结果显示,性控IVF胚胎的公牛比例显著低于普通IVF胚胎;此外,作者还比较了性控IVF与普通非性控IVF的囊胚发育率,结果显示两者并无显著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体外扩繁优质良种母牛的奶业工程必须依靠性别控制体外授精技术来提高其效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Development of mammalian embryos in vitro is functionally and temporally inferior to embryo development as it occurs inside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tract. The deficiencies of cultured embryos range from slow cleavage rates to complete developmental arrests or blocks, occurring at particular stages in many species.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have been used to overcome the blocks, including most extensively the coculture of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with various somatic cells. However, even with coculture, development of embryos in vitro is still not equivalent to that in vivo. In most laboratories, only 25–40% of inseminated oocytes develop into morulae and blastocysts in spite of numerous variations on the basic techniqu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governing embryonic growth is required before we can hope to achieve results comparable with those occurring in vivo.  相似文献   

14.
将采自肉联厂屠宰车间的牛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置于TCM-199+10%ECS(0d)+FSH(1万IU/L)+LH(5mg/L)中培养成熟,用含0.3%透明质酸酶的消化液将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去掉,并以7.5mg/L的CB液处理后,用微吸管吸去透明带内的第一极体及极体下面的部分卵母细胞质,然后将经体外受精并发育至8~16细胞期胚胎的卵裂球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中,再将移核胚置于电融合槽内进行融合(电场强度为1200V/cm,持续时间为80μs,1次脉冲刺激)。将融合的胚胎移入生长有单层贴壁颗粒细胞的发育培养液(TCM-199+10%牛血清)中培养,观察移核胚的融合率及发育率,部分去核卵母细胞经染色后观察去核率。结果表明:(1)移核胚的融合率为86.9%(53/61);(2)发育至2~8细胞期的胚胎占培养的移核胚胎总数的21.3%(10/47);(3)卵母细胞的去核率为68.2%(45/66)。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养液及血清浓度对绵羊孤雌生殖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成熟的绵羊卵母细胞,经5 μmol/L A23187 5 min和2 mmol/L 6-DMAP 4 h激活后,分别在SOFaa、M-199两种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试验比较了SOFaa、M-199液分别添加BSA和不同浓度(10%、20%)胎牛血清对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的影响。M-199+FCS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SOFaa+BSA和SOFaa+FCS组(P<0.05),SOFaa+BSA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M-199+BSA、SOFaa+FCS、M-199+FCS三组(P<0.05);SOFaa+10% FCS与SOFaa+20% FCS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均无显著差异,M-199+10% FCS和M-199+20% FCS组的卵裂率及囊胚率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SOFaa比M-199更适合绵羊孤雌生殖胚体外发育,此外添加10%的FCS即可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猪胚胎的体外成熟和体内成熟两方面对显微注射用猪胚胎的获取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超数排卵母猪的手术冲胚是获取显微注射用猪胚胎的最佳方法 ,该方法获得的胚胎数量多 ,质量好 ,转基因效率高。体外成熟法获得可供显微注射用猪胚胎的效率低 ,基因转移的总效率也很低。  相似文献   

17.
鸡胚血液中PGCs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鸡胚孵化48,50,54,56,60h的不同时期,分离血液中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前的浓度分别为0.011%,0.007%,0.006%,0.006%,0.004%,0.001%,分离后的浓度分别为0.245,1.21%,1.02%,0.64%,0.27%,孵化48-54h,血液中PGCs浓度差异不显著,但孵化48h的鸡胚液较少,PGCs绝对量较低。孵化52-54h的鸡胚血液量较大,获取PGCs的绝对值较高,故分离PGCs的时间以孵化52-54h为宜,鸡胚血液中PGCs在未中任何外源生长因子而含10%FCS的TCM-199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能够存活3-4d。  相似文献   

18.
生长因子EGF、bFGF对猪孤雌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EGF和bFGF,研究EGF和bFGF对猪孤雌胚体外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在1细胞阶段添加EGF或bFGF,添加EGF能够显著提高孤雌胚的卵裂率(P〈0.05);2~4细胞阶段添加EGF和bFGF,添加EGF组和添加bFGF组的囊胚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添加bFGF组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都略高于对照组和添加EGF组。说明EGF和bFGF有利于猪孤雌胚的体外发育,而且,bF-GF能够通过提高囊胚细胞数而提高猪孤雌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培养液中添加虾青素(AX)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23~25 g的ICR系雌性小鼠,利用超数排卵,取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受精1 h后将受精卵随机分组、分别移入浓度为0、5、10、25、50 μmol/L的虾青素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发育培养,在培养24和96 h后分别观察并统计各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体外培养至96 h后,对囊胚进行细胞计数,统计囊胚细胞数差异;提取各组囊胚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胚胎的TGF-β和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添加10 μmol/L虾青素能够改善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环境且显著提高胚胎卵裂率和囊胚率(P<0.05);显著提高囊胚的细胞数(P<0.05);极显著提高TGF-β基因表达量(P<0.01)。结果表明,添加10 μmol/L虾青素有利于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可用于改善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环境;TGF-β和Bcl-2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关调控。  相似文献   

20.
该文较全面地概括了哺乳动物胚胎体外共培养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从共培养系统的体细胞类型以及胚胎发育的阶段等方面阐述了影响体外共培养效果的因素 ,并指出改善体外共培养条件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