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预糊化条件对萌芽糙米蒸煮质构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萌芽糙米不易蒸煮且蒸煮后米饭口感较硬、黏弹性不足、粗糙感明显等问题,该文应用预糊化技术对萌芽糙米进行品质改良,评价了预糊化条件(米粒含水率43.21%±2.15%、34.64%±1.49%、29.83%±1.67%,蒸汽处理时间2、5、10、15、20、25 min)对萌芽糙米蒸煮特性、米饭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米粒含水率的降低,预糊化萌芽糙米的蒸煮时间、蒸煮吸水率、体积膨胀率显著增大(P0.05),固形物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预糊化萌芽糙米的米饭硬度、黏附性、黏聚性、胶黏性、弹性、咀嚼性随米粒含水率降低的变化较为复杂。随着蒸汽处理时间的延长,预糊化萌芽糙米的蒸煮时间显著缩短(P0.05),蒸煮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固形物损失率变化较小且无明显规律;预糊化萌芽糙米的米饭硬度先减小后增大,黏附性、黏聚性先增大后减小,胶黏性、弹性、咀嚼性变化较为复杂。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预糊化萌芽糙米的米饭感官评分随米粒含水率降低的变化较为复杂,随蒸汽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降低。总体而言,米粒含水率29.83%±1.67%、蒸汽处理15 min的预糊化条件可以显著改善萌芽糙米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使其接近白米的品质指标。研究结果可为预糊化萌芽糙米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子束辐照对大米营养和蒸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发展、完善辐照杀虫灭菌技术应用于储粮方面的理论研究,该研究采用0、0.83、1.56、2.30、4.93kGy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大米样品,考察其对大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大米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无明显影响(p>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大米的脂肪酸值、胶稠度升高(p<0.05),吸水率、膨胀率下降(p<0.05);电子束辐照对大米糊化温度的影响不明显(p>0.05),但显著降低大米的峰值黏度、衰减值、回生值(p<0.05),明显影响米饭的蒸煮品质(p<0.05),剂量为4.93kGy时蒸煮米饭出现明显的褐变。电子束辐照大米的剂量不宜超过2.30kGy,以0.83kGy的辐照剂量较佳,该研究结果将为储藏和进出口检疫中对大米进行辐照杀虫、灭菌时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籼粳杂交大米品质变化规律,探讨其陈化机制,本研究以甬优1540杂交大米为试验材料,包装好后分别置于15、25、35℃(湿度60%)的恒温恒湿箱中贮藏180 d,每30 d检测其外观、理化、蒸煮、糊化等品质指标,每90 d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甬优1540籼粳杂交大米的明度值(L*)、脂肪含量、脂肪酶活力、蛋白质含量、巯基含量、过氧化氢酶活力、米饭弹性、米饭黏着性、米汤固形物含量逐渐下降,红绿偏差值(a*)、蒸煮吸水率、膨胀率、米饭硬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回生值、糊化温度等指标持续上升;除蓝黄偏差值(b*)等少数指标外,各指标间相关性显著(P<0.01)。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540稻米的挥发性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在贮藏前90 d,醇酮类物质含量升高、醛类物质含量降低,90~180 d萜类物质含量明显升高;温度升高会加剧以上反应的进程。本研究为籼粳大米贮运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蒸煮工艺对米饭中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蒸煮工艺对米饭中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为米饭的营养评价和新型电饭煲的开发提供试验数据,该文以3种大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加热工艺的机械煲、电脑煲、高压锅和微压力锅蒸煮米饭,用胰酶和糖化酶进行米饭的体外消化试验,研究酶解过程还原糖和葡萄糖含量,用指数模型模拟淀粉的酶解过程。结果表明:蒸煮工艺对米饭酶解后还原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种类米饭的消化特性有差异,粳稻米饭较籼稻易于消化。采用具有较高的压力和较长焖饭时间的高压锅或微电脑煲制作的米饭的淀粉消化速度较快,酶解生成还原糖和葡萄糖最高,且消化中前期的快消化淀粉(RDS)和慢消化淀粉(SDS)含量较高。建立的基于葡萄糖含量的消化动力学指数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和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将通电加热技术应用于排骨类肉制品原料的加工,该文利用浸泡式通电加热装置,对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自来水中的单根猪肋排骨试样在1 500 V/m电场强度下进行了通电加热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样在自来水和 0.01~0.03 mol/L 的NaCl溶液中进行通电加热时,无论排骨的排列方向如何,试样各部分的加热速率均高于溶液的加热速率,但是,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05 mol/L时,试样中仅肌肉的加热速率略高于溶液的加热速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试样长轴平行于电场方向时试样各部分的加热速率均高于试样长轴垂直于电场方向时试样对应部分的加热速率,并且加热槽内试样与溶液混合物的电导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因此,在确保试样平均加热速率高于溶液平均加热速率的前提下,最佳工艺条件为:试样长轴与电场方向平行,溶液浓度不超过0.03 mol/L。这为通电加热技术应用于排骨类肉制品原料的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及品质,该研究探讨了不同极板间距(160、165 mm)、不同初始湿基含水率(10%、15%、20%)下腐殖酸肥料的升温速率和加热均匀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射频真空干燥试验,并以热风干燥试验为对照,采用Weibull函数拟合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特性曲线,对比射频真空干燥与热风干燥对腐殖酸肥料颜色、总氮、总磷、总钾及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为0.085 MPa,极板间距为160 mm、初始湿基含水率为15%时,干燥速率和升温速率较快,加热均匀性较好;升温曲线在53 ℃出现拐点,53 ℃前升温较快,53 ℃后升温较慢;除含水率为20%的物料外,极板间距对加热均匀性影响不显著(P > 0.05),但初始湿基含水率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射频真空干燥所需时间较热风干燥缩短约208 min,射频真空干燥可显著提高干燥速率(P<0.05);Weibull函数能较好的拟合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过程,尺度参数和形状参数随极板间距的减小而减小,随初始湿基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极板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随初始湿基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极板间距与初始湿基含水率总体上对腐殖酸肥料的色泽高度L*、红绿值a*、蓝黄值b*、总氮、总磷、总钾、有机质无显著影响(P>0.05);65 ℃热风干燥后样品的色差值显著高于射频真空干燥(P<0.05),总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射频真空干燥(P<0.05)。在设置的试验条件下,腐殖酸肥料的较佳干燥参数为真空度0.085 MPa、极板间距160 mm、初始湿基含水率15%。研究结果可为腐殖酸肥料射频真空干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膜棉花产量及其根区温湿盐对灌溉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无膜棉花产量及其根区温湿盐对深层、夜间灌溉量的响应机制,在等行距密植(26株/m2)条件下,以早熟品种''新陆早 74 号''为试材,设置5个灌水量处理(W1,2 649 m3/hm2;W2,2 925 m3/hm2;W3,3 201 m3/hm2;W4,3 477 m3/hm2;W5,3 753 m3/hm2),研究了棉花产量形成及根区水分、温度和盐分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棉花籽棉产量2020年较2019年增加45.6%~65.5%(P<0.05),其中W4处理较高,较其他处理增加4.1%~10.3%(P<0.05)。土壤含水率盛花期前W5> W4> W3> W2> W1,盛铃期后处理间无差异,但较盛花期前降低21.2%~35.0%(P<0.05)。土壤温度W4较其他处理高0.3%~1.2%(P>0.05)。W4处理土壤pH值在初花期前0~30 cm土层和盛铃期后>10~20 cm土层较其他处理分别低0.1%~0.8%和0.6%~1.3%(P>0.05)。土壤电导率W3处理0~30 cm土层较其他处理高6.4%~19.4%(P<0.05)。相关分析表明,籽棉产量与土壤0~10 cm土层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值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10~20 cm土层电导率和花期土壤含水率显著正相关(P<0.05)、与盛铃后期温度和pH值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无膜高密度深层、夜间滴灌条件下,灌水量为3 477 m3/hm2可营造适宜棉花生长的根区(尤其是>10~20 cm土层)温度以及盐分环境,从而获得较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8.
在食品的冻结方式中,磁场是一种新兴的物理方法,其特点是在食品原料中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为改善冷冻熟制面条的品质,探究了磁场辅助冻结对冷冻熟制面条品质的影响。选取不同的磁场强度:3、6、9、12、15、18 Gs,辅助冻结面条。结果表明:磁场强度为12 Gs时,与未加磁场的空白组相比,冷冻熟制面条的冻结时间显著(P<0.05)缩短了4 min、白度显著(P<0.05)增大2.37%、硬度显著(P<0.05)提升7.40%、咀嚼性显著(P<0.05)增大12.41%、剪切力显著(P<0.05)增大19.20%、蒸煮损失显著(P<0.05)降低17.88%、微观结构中冰晶更细小、可冻结水含量显著(P<0.05)降低9.44%、水分分布状态中结合水含量显著(P<0.05)提升10.95%、淀粉分子的峰强度比值降低,老化程度显著(P<0.05)降低0.22%,结果表明,磁场辅助冻结可以改善冷冻熟制面条的品质,12 Gs的磁场强度冻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猪肉通电加热解冻及快餐肠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以市售猪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电加热加工手段,研究解冻和快餐肠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冻肉通电加热过程中采用0.4%的食盐水作介质,可以加快解冻过程,并很好的保持了肉的品质;猪肉在通电加热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与电场方向及肉的结构有关;在电压对肉糜加热速率和电导率的影响中,在一定范围内,电压越高,肉糜加热速率越快;通电加热制作快餐肠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食盐含量为0.4%、电压为100V条件下通电加热5min。  相似文献   

10.
高静压与к-卡拉胶对低脂猪肉凝胶保水和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静压处理与添加水溶性多糖是改善肉制品质构、保水性等品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侧重调查100~300 MPa压力、0~1.0% к-卡拉胶添加水平对猪肉糜凝胶保水、质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5%的к-卡拉胶可显著降低猪肉凝胶的蒸煮损失,提高总持水性及凝胶硬度(P<0.05);200 MPa以上的高静压不仅可以显著降低肉糜的蒸煮损失,而且也能够显著提高凝胶的硬度、黏结性与咀嚼性(P<0.05);但100~300 MPa的高静压对1.0%卡拉胶水平的凝胶弹性影响不明显(P>0.05)。此外,对于肉制品保水性的评价,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尤其是蒸煮损失差异较大的肉制品样本,评价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方便米饭微波复热过程温度分布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更好的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复热过程,解决受热过程“冷点”的出现,该文运用微波工作站和光纤探针在线监测的方法,结合轴线分析与温度变化系数计算,综合考察了尺寸效应对冷藏方便米饭微波复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半径下,随高度/直径比(L/D)的增加,米饭内部高温点由中心向周围转移;在L/D≤0.75时,半径增大导致高温点向几何中心区域集中;在0.75≤L/D≤1.25时,半径增大温度热点向边角和表面转移。基于标准偏差的温度变化系数(COV)分析温度均匀性,得出微波加热均匀性最好的圆柱型米饭为半径4?cm、高度4?cm。通过对微波复热米饭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预测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决定系数R2在0.990~0.999。  相似文献   

12.
连栋温室热水供热系统散热管道传热系数的计算与测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设施农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化温室作为设施农业的标志,正在受到大力发展和重点研究。为了对温室热水供热系统散热管道的热工性能进行研究和测试。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对温室热水供热系统散热管道的热工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在密闭小室内,对温室散热管道热工性能进行实际测试。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测试,得出了散热管道传热系数的实验公式,并分析了可信性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加热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为保证日光温室作物在寒冷季节正常生长,在日光温室中设置了燃池-地中热交换系统,该系统将燃池和地中热交换系统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温室内土壤温度和气温的目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地面以下0.35 m沿温室长度方向3个测点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5.5℃、15.6℃、15.5℃,土壤温度分布均匀,较参考点平均温度分别提高1.9℃、2.0℃、1.9℃;沿温室跨度方向3个测点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为15.2℃、15.6℃、14.7℃,分别较对应参考点平均温度提高2.7℃、2.0℃、3.7℃;温室内平均气温为21.4℃,较参考点平均气温提高2.6℃,室内外温差达到34.0℃。使用燃池-地中热交换加热系统,对提高温室内土壤温度、气温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尺寸玻璃钢仔猪电热板的设计及其应用效果(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克服传统仔猪电热板的缺点,该研究设计了两种新型仔猪电热板,并对其在生产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新型仔猪电热板的大小为600 mm×800 mm,厚度为30 mm,主体结构材料采用玻璃钢,新型仔猪电热板Ⅰ的发热体采用额定功率为80W的电热膜,新型仔猪电热板Ⅱ的发热体则采用额定功率为90 W电热线,调功开关采用电位器开关。在实验室确定两种新型仔猪电热板的预热时间和功率的使用范围后,进行养猪生产现场的初步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新型仔猪电热板都表现出功率调节能力较强的优点,能减轻普通仔猪电热板对仔猪造成的温热不适,改善了仔猪的福利状况,新型仔猪电热板Ⅰ组、新型仔猪电热板Ⅱ组、普通仔猪电热板组和250 W红外线灯组的仔猪的育成率分别为98.53%,95.71%,92.65%和84.29%;仔猪下痢死亡率分别为1.47%,2.86%,5.88%和12.86%。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系统的增温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凌  梁勇  邓媛方  罗涛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3):166-171
温度是制约沼气发酵产气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冬季提高并稳定沼气发酵系统温度是低成本中小型沼气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在地处东经107.39°、北纬34.53°的陕西省凤翔县范家寨中学农村生态校园沼气系统中,进行冬季太阳能双级增温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双级增温系统,能实现较好的增温效果:1)沼气发酵系统保温室内的温度晴天比温室外平均提高11℃,阴天平均提高4.8℃;2)沼气发酵系统集热室内的温度晴天比温室外平均提高11.8℃,阴天平均提高4.6℃;3)太阳能双级增温沼气发酵池内料液的平均温度为10±0.5℃,比不采用增温措施的沼气发酵池内料液温度平均提高6±1.0℃。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加热条件下脱水设备与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传统的蔬菜热风加热干燥和远红外辐射加热干燥方式所存在的问题,采用组合加热和并流引风技术方案,将远红外辐射与热风两种加热方式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整合成为一种新的组合加热式干燥技术。不同加热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加热的干燥速度最快,平均单位能耗较低。综合分析认为,蔬菜干燥中应采用“先热风、后远红外”的组合加热形式。设备引风管和供风管的连接管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即供给各层干燥箱的热风量和从各层干燥箱的引风量自上而下也相应地减小,满足了各层干燥箱对风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大中型沼气工程不同加热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解决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加热升温问题,该文以一个猪场废水处理沼气工程为例,对沼气锅炉、太阳能和沼气发电余热利用3种加热方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沼气锅炉加热、太阳能加热和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3种方式的投资比为2︰11.2︰1,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方式的费用年值仅为沼气锅炉加热和太阳能加热方式的60%和12%;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方式无论从经济效益、技术性能,还是适应性、运行持久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太阳能加热和沼气锅炉加热。因此,基于中国的自然经济状况,大部分大中型沼气工程应优先选择沼气发电余热利用加热方式。  相似文献   

18.
连栋玻璃温室采暖热负荷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暖热负荷是温室采暖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参数,为了研究随着内保温幕等设备的普及应用和温室密闭性的改善,现行标准体系下计算出的温室热负荷是否仍旧适用,该研究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共6个标准中的采暖热负荷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地区连栋玻璃温室为例进行采暖热负荷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基础墙传热热损失约占围护结构总热损失的0.1%,地面热损失占温室总热负荷的1%左右,两者均不是影响温室采暖热负荷的主要因素。计算表明,按照6个标准分别计算出的温室单位面积采暖热负荷最小为230.10 W/m2,最大为305.24 W/m2,相互之间差异较大,而且与温室实际配置散热器的散热量139.61 W/m2相比整体存在明显差距。在考虑内保温幕保温作用后温室的单位面积采暖热负荷最小为101.56 W/m2,最大为176.69 W/m2,如剔除中国民用与工业建筑中由于没有考虑玻璃拼缝造成冷风渗透热损失偏低的最小值,温室专用标准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为此,研究提出在温室采暖热负荷计算中应充分考虑温室保温幕的作用,冷风渗透热损失应按换气次数法而非缝隙法计算。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连栋玻璃温室采暖热负荷计算科学化、精准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To identify rice cultivars with low grain cadmium (Cd) levels, 42 cultivars of Thai rice (Oryza sativa L.) were cultivated in a Cd-contaminated field in the Pha Te village, Mae Sot district, Tak province, Thailand, from 2009 to 2011. Among non-glutinous and late-ripening cultivars, lower levels of Cd accumulated in the grains of RD5, RD15, and Sang Yod than in Khao Dawk Mali 105, a prevailing and popular cultivar in this area. Among glutinous and late-ripening cultivars, Khao’ Niaw Ubon 1 and Khao’ Niaw Ubon 2 accumulated lower Cd levels than a prevailing cultivar RD6.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uman cadmium intake can be reduced by selecting low-Cd ric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20.
稻麦轮作系统中,麦秸还田腐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对下茬水稻幼苗产生不利影响,有效减缓或避免其负面影响对于水稻生产尤为重要,而筛选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抗性的育秧技术不失为重要途径。通过采用5种不同育秧条件对水稻秧苗进行抗性锻炼,以期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并在移栽后采取相同的栽培措施(氮素和水肥管理)对其进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及低营养条件下育秧均降低了水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且增加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使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施用秸秆、浇施秸秆腐解液以及酚酸混合液进行育秧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株高、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和平均根直径,且均降低了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提高了水稻秧苗对麦秸腐解产生负面影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通过在水稻育秧期添加适量麦秸、麦秸腐解液或酚酸混合液均可有效提高水稻秧苗对麦秸还田条件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