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海明 《中国猪业》2012,7(7):27-2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包括经典PRRS和高致病性PRRS,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猪病毒性传染病,疫苗免疫被认为是目前主要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在目前国内现有的4类PRRS疫苗中,经典PRRS灭活苗和高致病性PRRS灭活苗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有限或不确实;经典PRRS弱毒苗对经典PRRS免疫效果较好,但对高致病性PRRS保护性较差;高致病性PRRS弱毒苗则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将分离于河南省的YX08、YX12和YB02野毒株的第10代鸡胚传代毒作为种毒接种鸡胚,用收获的鸡胚绒毛膜尿囊液试制出三价油乳灭活苗,并对其进行检测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三价油乳灭活苗和三价油乳灭活苗与活疫苗联合免疫效果均明显优于活疫苗免疫组,平均AGP效价分别达到2^2.8和2^3.0;当活疫苗免疫组鸡血清中已无可测性抗体时,三价油乳灭活苗免疫组和联合免疫组仍具有2^1.8和2^1.2的AGP效价。在接种后第30,60天,分别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标准强毒株BC6/85、地方野毒株YX08、YX12和YB02进行攻毒试验。在接种后第30天,三价油乳灭活苗和联合免疫疫苗对这4个毒株的攻击可提供93.3%~100%的保护;单独的活疫苗可提供60.0%~80.0%的保护;在接种后第60天,三价油乳灭活苗、联合免疫疫苗和活疫苗分别能提供80.0%~93.3%、80.0%~93.3%和40.0%-53.3%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对利用IBDV地方野毒株所制备的囊毒和胚毒二价灭活油乳苗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囊毒灭活苗免疫效果显著优于胚毒灭活苗和活疫苗,在接种后各个时期所产生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疫苗(P<0.01),最高AGP效价可达4.8log2;胚苗的免疫效果虽然差于囊苗,但明显优于活疫苗,当活苗免疫组鸡血清中已无可测性抗体时,胚苗组仍具有1.0log2的AGP效价。在攻毒试验中,囊苗组鸡对IBDV标准毒、两株野毒株的攻击均100%地获得了保护;胚苗组也均可获得80%的保护,这两种由地方毒株所制备的疫苗均未呈现出对不同毒株抵抗性的不同,而活苗组对不同毒株的攻击则分别只有53.3%、40%和46.7%的保护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嵌合病毒活疫苗(PC株)和灭活疫苗联合应用于母猪的免疫效果,在天津市某PRRS阳性猪场,对部分母猪实施了两种疫苗联合免疫试验,利用RT-PCR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病毒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试验母猪精神、食欲和体温均正常,猪肛拭子和饲养环境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病毒;免疫后14~70 d,试验母猪PRRS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后42 d,试验母猪的抗体IRPC平均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免疫后14 d,2个试验组变异系数分别下降31和44个百分点;试验母猪所产仔猪的均匀度、活泼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PRRS嵌合病毒活疫苗(PC株)和灭活苗联合免疫安全有效,不仅可以很好地诱导机体产生正常的免疫反应,而且还可以提高猪群抗体的整齐度且无排毒风险,免疫保护期较长。本研究为阳性猪场的PRRS防控提供了有效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在国内的分子遗传进化情况,从而对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防控提供依据,对2015—2017年国内分离的58株PRRSV野毒株与疫苗毒株的GP5基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我国现有PRRSV毒株主要集中于第一亚群、第四亚群、第五亚群及新亚群;同一亚群和不同亚群毒株间的中和表达位点、毒力位点以及N-糖基化位点均存在一定的变异。结果表明:我国PRRSV毒株存在易变异和多样性等特点,这为该病防疫带来较大压力;PRRS防控必须进行田间的毒株检测和基因分析,然后选择相应基因型毒株疫苗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安徽省2015年秋季政府采购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在全省16个市、2个直管县,随机选取427个规模养殖场,采集畜禽血清9 918份,利用ELISA、HA/HI试验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瘟活疫苗(细胞源)、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A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禽流感灭活苗(H5)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8.0%、86.8%、94.3%、89.6%、87.8%、82.0%;而3种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较差,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牛羊O-亚I型口蹄疫灭活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41.0%、41.3%、50.5%。建议今后要加强O型和亚I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使有效果监测。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又称猪蓝耳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PRRS的发生和蔓延,目前用于预防PRRS的疫苗主要是灭活苗和弱毒活疫苗,本文对高致病性PRRS弱毒苗和灭活苗的免疫效价进行对比,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PRRS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SPF鸡分别比较研究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组织灭活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并用中等毒力毒株D78株攻毒后产生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用于试验的灭活苗能够80%保护已经免疫的SPF鸡免于D78株人工感染造成的死亡,而基因工程亚单位相对效果较差,仅能保护20%。这说明在不受母源抗体干扰的情况下,灭活苗的免疫效果要优于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0.
在有猪高热病病史的猪场开展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灭活苗为主的免疫防控试验。结果表明PRRS阳性场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NVDC-JXA1株)灭活苗与猪蓝耳(SD1株)灭活苗均产生了效果,且两者基本一致。灭活苗免疫均未出现明显副反应,但NVDC-JXA1株疫苗免疫组(HP)猪免疫发热持续时间相对长于免疫对照组SD1株苗,且其PRRSV感染率要极显著地高于免疫对照组(SD)和空白对照组(B)(P<0.01)。PRRS灭活苗对PRRS阳性场猪瘟体液免疫效果有显著提高(P<0.05),并且不影响伪狂犬(PR)弱毒苗、口蹄疫(FMD)灭活苗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及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抗体阳性率。高水平PCV2母源抗体能极显著保护仔猪免受PCV2感染或延迟其感染时间(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