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宁南县桑树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蚕业》2015,(3):45-46
<正>宁南县桑树病虫种类多,上世纪80年代多以红蜘蛛、膏药病、褐斑病等零星为害为主。近年来,随着蚕桑基础的不断壮大,加上恶劣气候的影响,桑树病虫种类和发生为害程度不断增加,为害损失日趋严重,桑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桑褐斑病上升为主要病虫,桑螟、桑白粉病在个别地区呈现零星为害。桑树病虫害已成为影响我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1桑树病虫害防治中的误区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化学防治一直作为桑树病虫害防治快  相似文献   

2.
蚕桑产业是云南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大,云南现成为全国栽桑养蚕第三大省份。然而,桑树病害的发生成为影响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以桑褐斑病最为严重。桑褐斑病是云南桑树最重要的叶部病害,由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 (Bereng.) Allesch]感染引起,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严重影响蚕桑生产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桑褐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桑褐斑病的分布、危害、病原、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桑褐斑病更深入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桑褐斑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病原为桑粘格孢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分别采用4种方法从发病桑树分离桑褐斑病病原真菌,并以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比较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对离体桑树叶片感染率的影响及观察病斑数随接种时间的变化情况,筛选简便、有效的病原菌分离与致病性鉴定方法。除组织块分离法外,采用分生孢子团块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改良稀释单孢分离法均可分离得到纯的病原菌株。离体桑树叶片以不同浓度菌液和不同接种方式接种病原菌后,其病斑数以及病情指数差异显著,病原菌以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和孢子悬浮液喷雾法接种均可有效感染离体桑树叶片,其中菌落悬浮液涂抹法处理叶片的病斑数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108.83和60.00;用于接种的病原菌分生孢子浓度为1×105~5×105m L-1有利于离体桑树叶片感染致病;随着接种病原菌后的时间延长,发病桑树叶片的病斑数逐渐增加。上述对桑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菌株致病性测定方法,可为桑褐斑病病原菌株的致病性分化研究和桑树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桑树病原原核生物及其病害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2,38(1):152-164
侵染桑树的病原原核生物有细菌、菌原体、螺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由病原细菌引发的桑树细菌病害对蚕桑生产的危害极大。主要介绍原核生物界薄壁菌门的病原细菌侵染桑树导致的桑疫病、桑青枯病、桑枝软腐病、桑枯萎病和桑叶斑病等重要桑树细菌病害,从病原及其侵染循环,桑树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病害防治方法几个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吴福安 《中国蚕业》2010,31(3):84-85
桑树真菌病是桑树病害中种类较多的一类病害。常常危害桑树的叶部(如桑褐斑病、桑赤锈病、桑卷叶枯病和桑里白粉病等)、枝干(如桑断梢病、桑树芽枯病、桑干枯病、桑拟干枯病和桑树膏药病等)、根部(桑紫纹羽病等)和桑椹(桑椹菌核病等)。现将在蚕桑生产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几种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桑褐斑病病原菌侵染桑树后,桑叶上出现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褐色斑点增多,斑点变大,叶片提前掉落或腐烂,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桑叶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家蚕。本文提供一种桑树褐斑病防治农药制备方法,包括苯醚甲环唑微胶囊和茶皂素,其中,所述苯醚甲环唑微胶囊以脲醛树脂作为壳材,苯醚甲环唑作为芯材,一定质量比制备成。  相似文献   

7.
<正>攀西地区是四川省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蚕桑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流域,桑树栽植以成片桑为主,桑树品种主要有南一号、湖桑32、云桑1号、云桑2号、湘7920等品种,为提高桑叶产量,提高桑叶质量,增加蚕农收入,本文对攀西地区桑树树型养成,桑树的剪伐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就桑园的肥培管理,桑树病虫害防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方蚕业》2012,33(3):17-17
正2012年8月18—20日,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陕西省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安康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全国生态桑及桑树生态产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蚕(桑)学会的100多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舒  相似文献   

9.
桑树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桑树品种的优劣影响整个丝、绸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蚕桑生产主产区,如何优化桑树品种结构,引进和推广新桑品种尤为重要。2002年笔就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的丰产性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 桑树黄化型萎缩病是安康蚕区的主要桑病之一,过去时有发生,未引起重视。近几年,该病迅速蔓延,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安康县恒口区红四村三、四、五三个组105亩河滩成片桑,发病面积53亩,占50.48%。对1215株桑树进行调查,发病率达68.72%。汉阴县田禾乡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危害,发种量、产茧量以1984年与1986年相比,分别减少500  相似文献   

11.
已报道的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有桑粘隔孢(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和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Bereng.)Allesch]两种。在云南省不同蚕区选择感染桑褐斑病的桑树分离病原菌株,以待测病原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各菌株的r DNA-ITS序列。对菌株PCR产物测序后比对Gen Bank数据库中已提交桑褐斑病病原菌的r DNA-ITS同源序列,应用MEGA5.2软件和Neighbor-Joining法,分别计算遗传距离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从云南省不同蚕区感病桑树分离的桑褐斑病病原菌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桑褐斑壳丰孢P.maculans的r DNA-ITS序列(登录号:GU214670.1)、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Fckl.)Wolf]r DNA-ITS序列(登录号:AB435069.1)的遗传距离很近,序列相似度达99%以上,聚为同一分支,其中编号BS、DY、ML、QJ的菌株与来自印度的桑球腔菌的序列相似度达到100%。由此认为,引起云南蚕区桑褐斑病的病原真菌为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有性态为桑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ori。  相似文献   

12.
根据陕西南北不同自然区气候特征和多年桑树品种栽植的表现和新推广良种桑的特性,提出了以秦巴山地、关中渭北、陕北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发展蚕桑的桑树品种选择的对象;根据蚕种生产用桑的特性和春伐区对桑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选栽桑品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题 日 期数 页数 ·栽柔、桑生理病理、桑保护·关于湖桑扦插繁殖的研究乙 128桑树杂种优势的利用乙 中桑580lX育82号一代杂种育成初报 136吉林省桑树冻害的初步调查 142桑紫纹羽病病原菌与桑苗致病关系的初步研究147从桑树资源的生态分布探讨陕西的桑树育种及栽培措施 2 106利用太阳能消毒土壤对杀灭桑紫纹羽病病原菌效果的研究初报2 111桑树主要品种的同工酶研究初报 2 129关于桑树细菌性黑枯病——缩叶型病的研究3 150四环素类抗菌素治疗桑萎缩病树过程中药物在树体内分布和运转的分析3 155桑铬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检查技术 3 195利用沙滩…  相似文献   

14.
谌伦富 《四川蚕业》2002,30(4):29-30
桑园管理以桑树的生长期为依据可分为休眠期管理和生长期管理。桑园的一般常规管理措施不在此赘述 ,仅就一些主要的措施作如下陈述。1 休眠期的管理休眠期是指桑树停止生长的时期 ,即从桑树落叶时起到发芽时止。1 1 清园清园工作宜安排在十一月下旬 (即桑树刚刚进入休眠期 )进行。该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消除桑树枝条上的余叶、地面落叶、桑枝和杂草。此举的目的是消灭桑树病虫寄托越冬场所 ,而且还能直接清除某些病虫害的越冬体 ,如桑褐斑病、桑炭疽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等病害的病原菌和桑毛虫、桑螟虫、桑蓟马、桑叶蝉、红蜘蛛等害…  相似文献   

15.
桑褐斑病是云南蚕区发生最严重的桑树病害之一,调查该病害在桑园的空间分布和建立相应的抽样技术,可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构建3种回归模型(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及改进m*-m)和测定5种聚集度指标,确定桑褐斑病病叶在试验桑园内桑树上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低密度时个体群相互排斥且呈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着个体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当密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病叶个体群呈均匀分布。应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解析的结果显示,造成桑褐斑病在桑园大量集中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如气候、桑树栽培条件等。依据Iwao m*-m模型建立桑褐斑病病叶抽样数公式为N=1/D2(0.33/m+0.89),可为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和田间防控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大勇 《四川蚕业》2002,30(3):48-50
<正> 甲基托布津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大量应用于蚕桑生产,对苗木猝倒病、炭疽病以及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断梢病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直以来,各种资料和农药说明对家蚕残毒期表述十分模糊。《桑树病虫害防治学》(1982版,苏州蚕桑专  相似文献   

17.
韩建华 《北方蚕业》2006,27(4):50-51
蚕桑是陕北的一项传统产业,从延安南部的黄龙山、桥山,到榆林北部沙漠边缘,到处有桑树分布,其中子长县周围的各县,是目前蚕桑生产的主产区。在这里,散布着许多百年以上的大桑树,它们就是陕北地方特色品种——甜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些地方养蚕约80%的桑叶采自甜桑,现在仍有10%左右的产量。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认为,甜桑适应性强,管理容易,生长旺盛,产量较高,是湖桑等其它引进桑树品种不可替代的,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桑树褐斑病以前在冕宁县沙坝镇、棉沙湾乡等地零星发生,老蚕区重养蚕、轻护桑,重防蚕病,忽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将局部地区的早期桑褐斑病有效防治,致使受灾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雅砻江蚕区邻近棉沙湾乡的所有村组都发生桑褐斑病,造成很大危害。为此开展了《冕宁县桑树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桑树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大志  陈伟  廖安武 《四川蚕业》2005,33(1):24-24,30
桑褐斑病又称焦斑病、烂叶病,是桑树叶部的主要病害。以前凉山蚕区桑树栽植以四边桑、大行桑为主,桑褐斑病发生较少。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凉山州栽了大量的成片密植桑园。通过田间调查,桑褐斑病在成片密植桑园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有逐步蔓延之势。为减轻桑褐斑病的发生危害,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章晔  许梅 《江苏蚕业》1997,(3):17-19
<正>为寻找桑树病虫害的防治策略,经几年努力,开展全方位的桑树病虫害调查,现已发现,如皋市有桑树病害17种,害虫39种,天敌11种,并已初步弄清了其种群分布情况.1 种群分布全市主要桑树病害有黄花型萎缩病、桑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桑褐斑病、桑漆斑病.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