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肉质优良的猪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以长白猪和松辽黑猪作为试验动物,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pH24、肉色、系水力、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的肉质性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也检测了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和苹果酸酶(ME1)基因等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期初探影响肉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松辽黑猪的肉色a*值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1),肉色L*值和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 <0.01),失水率显著低于长白猪(p <0.05),其它肉质性状松辽黑猪与长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FASN基因和ACACA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个猪种间有显著差异(p <0.05),ME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个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为猪肉质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不同饲料利用效率大白猪的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与肉质、脂肪沉积性状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FASN和PPARγ基因表达量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饲料利用效率大白猪肉品质中pH24h值为5.63~5.81;L24h值为48.43~50.02;b24h值为6.90~7.82;48h滴水损失为3.62~3.99;肌内脂肪为1.59~2.21。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显示,在不同饲料利用效率大白猪背最长肌中,PPARγ和FAS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差异显著和极显著,二者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及肉质性状与基因表达量相关性分析中,高饲料利用效率(High Feed Efficiency,HFE)大白猪的肉色L值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HFE大白猪背最长肌中FASN基因mRNA表达量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在低饲料利用效率(Low Feed Efficiency,LFE)大白猪背最长肌中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与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脂肪型金华猪肉质调控相关基因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评价肉质性状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金华猪背最长肌不同肌纤维类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和ⅡB基因mRNA表达量在30、90、150 d和180 d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华猪背最长肌中MyHCⅠ基因mR NA表达量在30 d时最高,随着日龄增加,其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30 d相比,MyHCⅡA、ⅡX、ⅡB在90、150、180 d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在180 d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P<0.01)。此外,MyHCⅠmRNA表达量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MyHCⅡA、ⅡX、ⅡB基因表达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金华猪背最长肌MyHCⅠ、ⅡA、ⅡX、Ⅱ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并进一步证明MyHC 4种亚型的mRNA表达量与肉质性状显著相关,为深入研究调控肉质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松辽黑猪背最长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找出与猪脂肪沉积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通过对松辽黑猪进行活体背膘厚测定,选择具有极端背膘厚的3对个体(高、低各3头)为研究对象。取背最长肌组织提取RNA,并对其进行双末端转录组测序,然后,基于edgeR包的配对方法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鉴定出5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8个基因在高背膘厚组猪背最长肌组织中高表达,402个基因在低背膘厚组猪背最长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有42条显著富集通路,鉴定出的与脂肪沉积相关的通路有脂肪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PPAR信号通路等,筛选出FABP3、FADS1、FADS2、OLR1、ACSL1、LIPA和PLIN2为脂肪沉积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延边黄牛苹果酸酶1(ME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了100头6月龄健康无疾病延边黄牛,进行PCR扩增、基因多态性分析及肉质性状的测定,分析了延边黄牛ME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延边黄牛ME1基因中共检测到ME1-1、ME1-2 P1、ME1-2 P2、ME1-2 P3、ME1-8、ME1-10、ME1-14共7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各不相同;在ME1-1位点上,pH值和屠宰率指标AA、AG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背膘厚指标AA、GG基因型与AG基因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ME1-2 P1和ME1-2 P2位点上,蒸煮损失指标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ME1-2 P3位点上,蒸煮损失、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指标AA、AC基因型与CC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ME1-8位点上,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指标纯合基因型与杂合基因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ME1-14位点上,眼肌面积指标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ME1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白阉公猪肌内脂肪含量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5,(6)
肌内脂肪含量是影响猪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决定猪肉嫩度、风味的重要评价指标。试验屠宰40头大白阉公猪,测定其3点平均背膘厚、皮厚、失水率、肉色、大理石纹、p H、肌内脂肪等指标,并开展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2.35±0.63)%,与大理石纹、宰后45min p H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是与3点平均背膘厚、板油重、皮厚无显著相关性。试验还发现,大理石纹与肉色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结果可为快速、简便测定肉质性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8.
对EPOR、MYPN 2个候选基因进行SNPs检测,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以期为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采用PCR-SSCP及PCR-RFLP方法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SNPs检测,结果显示,在研究群体内,EPOR基因不存在SNP,而MyPN基因存在2个SNP.用SAS软件对MyPN基因的2个SNP位点与部分肉质、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群体中,SNP1对背膘厚、导电性、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SNP2对其中的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另外性别、品种对部分性状也有较大影响(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和其它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推断MYPN基因可能是影响肉质、胴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可以作为肉质、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基因在不同品种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8头)和大约克猪(60头)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肝脏、背脂、心脏和背最长肌组织,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了ACADM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其背膘厚和背最长肌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结果显示:在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存在C-101G和C-569G这2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藏猪与大约克猪的肝脏、背脂、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ACADM基因表达趋势完全一致,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经ACADM基因表达量与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ACADM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以上结果推测这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调控ACADM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位点,从而导致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ACADM基因对猪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品种和体重对猪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研究猪的体重和品种对其背最长肌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猪100kg时的胴体性状与肌肉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基因为内标,研究不同体重(20、50和100kg)和品种(汉普夏猪和长白×撒坝猪)对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考察试验猪在100kg时的胴体肉质指标。结果表明:①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的表达随体重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P>0.05);②相同体重条件下长撒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均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5),其中20kg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③肌肉生长抑制素的表达与瘦肉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背膘厚则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猪背最长肌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表达量随体重增加而提高,品种间差异显著,并且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的表达与瘦肉率、背膘厚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五指山猪肉和长白猪肉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长白猪宰前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及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五指山猪(P<0.01);五指山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p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五指山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因此,五指山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3):43-46
对日粮中赖氨酸含量和强制运动对猪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探索试验。随机挑选36头体重为50kg左右的金华猪×杜洛克杂交猪,分为3组,Ⅰ组为高赖氨酸饲料组,Ⅱ组为低赖氨酸饲料组,Ⅲ组为低赖氨酸+运动组,高、低赖氨酸含量分别为1.1%和0.7%,试验期90d。结果表明:降低饲料中赖氨酸含量,对猪的日增重、料重比等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降低饲料中赖氨酸含量,能显著提高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的肌内脂肪含量(P0.05),而对平均背膘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强制运动能显著降低平均背膘厚度(P0.05)。  相似文献   

14.
对EPOR、MYPN 2个候选基因进行SNPs检测,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以期为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采用PCR-SSCP及PCR-RFLP方法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SNPs检测,结果显示,在研究群体内,EPOR基因不存在SNP,而MYPN基因存在2个SNP。用SAS软件对MYPN基因的2个SNP位点与部分肉质、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群体中,SNP1对背膘厚、导电性、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SNP2对其中的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另外性别、品种对部分性状也有较大影响(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和其它相关研究结果,可以推断MYPN基因可能是影响肉质、胴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可以作为肉质、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366-1370
为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长白猪脂蛋白酯酶基因(lipoprteinlipase,LPL)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同日出生的90日龄(d)长白猪24头(去势公猪12头和母猪12头),按日粮能量水平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饲喂至180d,统一屠宰取样,采用qRT-PCR方法检测2组长白猪肾周脂肪、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LP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测定背最长肌中LPL酶活性。结果表明,LPL基因在2组试验猪组织间的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在肾周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低;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H组(高能量组)肾周脂肪组织中LPL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L组(低能量组)(P0.01),但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差异不显著(P0.05);H组在150,180d的体质量均显著高于L组(P0.05);同样H组LPL酶活性和背膘厚显著高于L组(P0.05)。结果提示,日粮能量水平可以影响猪LP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LPL活性,进而影响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肉质性状以及肌纤维类型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巴马香猪和长白猪共96头(48头/品种),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分别为长白猪饲喂NRC饲粮组、长白猪饲喂我国地方猪标准(GB)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NRC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GB饲粮组。试验从5周龄开始,至出栏时结束。分别于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末,每组选择8头体况相近猪只屠宰,采集肌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阶段显著影响了试验猪背最长肌熟肉率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MyHCⅡb及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表达水平(P0.05),且随生长阶段呈增加趋势;与长白猪相比,巴马香猪的背最长肌熟肉率、MyHCⅠ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NRC饲粮相比,GB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期长白猪和巴马香猪的p H45 min(P0.05),显著上调了保育期和肥育期猪背最长肌MyHCⅠmRNA表达水平(P0.05);与GB饲粮相比,NRC饲粮显著上调了生长期猪背最长肌MyHCⅠ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品种和生长阶段均可显著影响肉质性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饲粮能氮水平则主要通过与生长阶段产生互作效应影响肉质性状及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SH2B衔接因子蛋白1(SH2B adaptor protein 1,SH2B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生长发育各阶段背部脂肪中的表达情况,预测调控该基因的miR-276-3p对猪背部脂肪表达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H2B1基因在猪脂肪、下丘脑等6种组织,以及在30、60、90、120和180 d猪背部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靶标预测SH2B1基因的调控miR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76-3p对该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SH2B1基因在猪的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猪生长发育各阶段背部脂肪中SH2B1基因均有表达,在前期(30和60 d)表达量较低,在中、后期(90、120和180 d)持续高表达,且显著高于前期表达量(P0.05)。高、低背膘厚组背部脂肪中miR-276-3p与SH2B1基因均呈差异表达,且两者表达呈相反趋势,miR-276-3p在高背膘厚组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低背膘厚组(P0.05),而SH2B1基因在高背膘厚组中的表达量却显著高于低背膘厚组(P0.05)。miR-276-3p可通过靶向负调控SH2B1基因,影响猪背部脂肪的沉积。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背部脂肪沉积和背膘厚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4):47-49
选择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日粮不同能量对猪肉质性状及抑肌素(MSTN)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能量对MSTN基因的表达量影响虽不显著(P0.05),但高能量水平有促进MSTN基因表达的趋势;日粮能量对肌内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肉色、滴水损失及p H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MSTN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肉色、滴水损失及p H值相关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日粮能量水平与MSTN基因的表达对肉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FABP4基因在延边黄牛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深入探讨FABP4基因在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以及该基因是否可以作为延边黄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延边黄牛不同组织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同时运用直接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FABP4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BP4基因在延边黄牛肾脏、肺脏、心脏、脾脏、肝脏、后腿肌及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其中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脾脏、后腿肌、肺脏、肝脏、肾脏组织(P0.01)。背最长肌中FABP4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94。后腿肌组织中FABP4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52。在FABP4基因中存在呈现中度多态的g.3691 GA位点,该位点GG基因型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GA和AA基因型,GA基因型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AA基因型,GG和AA基因型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A基因型。研究结果提示,FABP4基因参与延边黄牛肌内脂肪沉积调控,可以作为延边黄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SH2B衔接因子蛋白1(SH2B adaptor protein 1,SH2B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生长发育各阶段背部脂肪中的表达情况,预测调控该基因的miR-276-3p对猪背部脂肪表达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H2B1基因在猪脂肪、下丘脑等6种组织,以及在30、60、90、120和180 d猪背部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靶标预测SH2B1基因的调控miR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76-3p对该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SH2B1基因在猪的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猪生长发育各阶段背部脂肪中SH2B1基因均有表达,在前期(30和60 d)表达量较低,在中、后期(90、120和180 d)持续高表达,且显著高于前期表达量(P<0.05)。高、低背膘厚组背部脂肪中miR-276-3p与SH2B1基因均呈差异表达,且两者表达呈相反趋势,miR-276-3p在高背膘厚组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低背膘厚组(P<0.05),而SH2B1基因在高背膘厚组中的表达量却显著高于低背膘厚组(P<0.05)。miR-276-3p可通过靶向负调控SH2B1基因,影响猪背部脂肪的沉积。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背部脂肪沉积和背膘厚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