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畜牧业》2014,(23):21-22
<正>我国地方猪种普遍具有繁殖力强、适应性强和肉质鲜美等特性。这些资源特性是我国生猪产业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的优势所在,保护好利用好地方猪种资源,意义重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国珍贵的种猪遗传资源能否得到有效保护,关系到我国养猪业的未来。一、充分认识地方猪保种工作的重要意义生猪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共有地方猪种80多个,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不仅数  相似文献   

2.
魏述东 《中国猪业》2014,9(7):52-57
莱芜猪作为我国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等特点,尤其是其肉质特性更是国内外其他猪种无以比拟的。本文介绍了莱芜猪保种、利用和开发的过程及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分析了当前地方猪种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最新状况与保护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具有繁殖力强,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种质特性。我国政府重视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能力建设、推进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由于国外优良品种在生长速度、瘦肉率等方面的优势,当前我国猪肉供给主要依靠国外品种及其与地方猪种的经济杂交,导致地方猪种的饲养范围逐步缩小。为了保证我国乃至全世界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强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荣昌猪作为我国三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其品种形成历史悠久,它具有繁殖性能强、母性好、肉质优良、生长速度较快、瘦肉率较高、性成熟早、配合力好、杂种优势明显、抗逆性强等优良特点,是全国生猪生产上推广利用最多的地方优良品种。荣昌猪在1987年就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保护猪种,2000年又被农业部列入了《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5.
<正>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在世界地方猪种排行榜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和发展潜力的地方猪种。民猪种质资源的保护,不仅是保护民猪猪种遗传资源不消失,更重要的是使民猪猪种在我国生猪生产中发挥种用作用。在对民猪保种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民猪的开发和利用。1民猪开发利用方式(1)利用民猪广泛开展杂交。兰西县依托民猪种质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民猪产业开发战略,利用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地方猪种“通城猪”产于湖北省通城县。“通城猪”因具有肉质细嫩鲜美、繁殖力强、杂交效果好等突出的优良特性已成为湖北省的当家地方品种。 2 0 0 0年“通城猪”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猪种 ,并取得了国家注册商标。全县已建立了以县种猪场、乡村种猪场、保种基地村和专业户为基地 ,县畜牧局生猪交易市场为依托的生猪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通城猪”种资源得到切实保护。目前 ,通城县共存栏“通城猪”种公猪 1 5个血统 ,每个血统保存 2头 ,共 3 0头 ;存栏“通城猪”母猪9587头 ,占全县母猪存栏总量的 43 6%。“通城猪”供种能力不断增强 …  相似文献   

7.
成华猪是我国著名地方猪种,是成都平原土生土长的黑毛猪,具有肉质优良、皮厚、抗逆性强等优势性状品种特征,是四川省发展特色生猪产业、擦亮“川猪”金字招牌的重要战略遗传资源。本文从成华猪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建立、种质特征遗传评价、天府黑猪新品种培育及推广利用等方面现状予以分析,并就下阶段成华猪遗传资源保护及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猪肉消费的变化趋势,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比较了国内外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并对我国地方猪保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猪又称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是我国华北型地方猪种的主要代表,是在人民群众长期培育和自然选择联合作用下产生的,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2006年被列入农业部662号公告《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民猪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耐粗饲、肉质优良等特点。繁殖性能良好表现在产仔数多、护仔性强、泌乳量大;抗逆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猪种资源丰富多彩,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地方品种具有产仔数多、肉质好、适应性强等特性,但还存在着生长缓慢、耗料多、瘦肉率低等缺陷,难以满足现代养猪生产和猪肉市场的需求。现代猪种的遗传改良集中在少数瘦肉型种猪上,世界各国都以很大的比例逐渐取代了地方猪种,占据了世界养猪生产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发达国家,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饲养的只是少数生产性能与经济价值高的瘦肉型猪种及其配套杂交组合。目前我国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们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是世界上猪种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随着近几十年的国外大量引种,对我国优秀地方猪种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文内就我国现阶段地方猪种遗传资源现状,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方猪种的策略,以保护我国珍贵的猪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城猪由原产地通城县而得名,属“华中两头乌猪”品种中极其代表性的类群,2000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它具有瘦肉细嫩多汁、鲜香味浓;产仔多,性成熟早,发情明显,配种容易,母性好;抗逆性强;遗传性稳定;杂交配合力好等优良特性,是一宝贵的地方猪遗传资源,是湖北省的主要当家地方猪母本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生猪是中国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中国共有地方猪种80多个,通过实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和畜禽良种工程,初步建立了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体系,地方猪种开发利用初见成效。目前农业部已将34个地方猪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4.
槐猪(俗称“乌猪”)是福建省唯一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优良品种猪。槐猪具有耐粗食、抗病力强、母性好、肉质优等特性,开发利用市场的潜力巨大。2001年1月,我县率先启动槐猪保种工程,同年下发《关于加强槐猪保种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把“槐猪保种选育及开发  相似文献   

15.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家猪驯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根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共有地方猪种88个,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切实做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全国畜牧总站开展了地方猪品种登记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地方猪品种登记试点工作方案》和《地方猪品种登记实施细则(试行)》。  相似文献   

16.
<正>据1986年《中国猪品种志》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现有地方猪种48个,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猪种的34%。民猪是我国土著品种,属于华北猪系统,在世界地方猪种排行榜中占据重要位置,是我国宝贵的猪种资源。民猪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等特性。民猪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养猪生产中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民猪存在生长缓慢、瘦肉率低的缺点,以及从国外引进猪种进行杂交,使民猪纯种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猪育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立贤 《猪业科学》2007,24(3):62-64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生猪存栏、出栏、猪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05年全国生猪存栏5.03亿头,出栏商品猪6.61亿头,猪肉产量5010万t;我国又是一个猪种资源富国,拥有令世界各国无不艳羡的育种素材.根据品种资源调查及2001年"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2004版),我国现有猪种遗传资源99个,其中地方品种72个、培育品种19个、引入品种8个.与我国作为养猪大国、资源富国严重失衡的是,我国的种猪质量却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引进品种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地方品种资源利用上范围有限,而且许多猪种数量下降、优良基因流失.对于中国猪育种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已有许多论述,这里不再赘述,只对未来中国猪育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大围子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品种之一,其因适应性强、抗病性高、肉质好、繁殖性能高而深受群众喜爱。文章介绍了大围子猪品种特性、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结合作者从事大围子猪保种与开发工作的自身体会,提出了今后开展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养节粮型地方猪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尽管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受到了各地政府以及一些养猪企业的重视,但养猪业过度依赖"洋"品种、忽视了许多有优良特性的地方猪品种的现状依然存在。其实,与"洋"品种猪而言,我国地方猪种特点各异,有繁殖性能高的、有肉质好的,都有很强耐粗饲能力、抗逆性和适应性强,且饲养成本又明显低于国外猪品种。时下,在高成本、高风险的养猪时代,另辟蹊径,养地方猪品种无疑是一个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其美  葛长利  董彬 《中国猪业》2013,(Z2):160-163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地方猪种的优缺点及目前地方猪种种质资源现状,并根据我国国情介绍了地方猪种的保护方法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