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量化判定是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甘肃省11个主要天然林区作为优先保护区判定的基本地理单元,以兰科植物的区系丰富度、特有性和等级性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区系互补性原理确定最低保护区组合及其优先序。结果表明:甘肃省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小陇山林区、康南林区;最低保护区组合按其优先序依次为:白龙江下游林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东祁连山林区。所设计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判定方法继承了关键区系分析法和保护优先区域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考虑居群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的牛栏江段属于长江的上游地区,不仅拥有众多的珍稀鱼类资源,还是我国的水电开发重要基地。随着水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的日渐焦距,长江上游地区开始出现鱼类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物种加速濒危、渔业资源衰退等情况。本文从长江流域牛栏江段鱼类资源现状出发,分析相关鱼类资源保护措施,旨在促进该地区鱼类资源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九种冷水性鱼类的食性、生长与繁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区9种冷水性鱼类的食性、生长和繁殖的生物学,旨在为保护、增殖这些冷水性鱼类资源和为寒冷地区开辟养殖鱼类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沙塘鳢属鱼类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开展鄱阳湖地区沙塘鳢属鱼类规模化养殖等工作,简要概述了沙塘鳢属鱼类的基础生物学、生化组成、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沙塘鳢属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出了一些意见,旨在为沙塘鳢属鱼类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保护以及科学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优先保护区规划作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积极的研究意义.优先保护区识别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理论、保护空缺分析方法、系统保护规划理论、多准则决策分析理论等.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有保护目标确定、保护价值与保护成本分析、保护与经济开发共赢以及保护区管理策略的变化等方面.主要分析了不同保护规划方法的理论特征及研究进展,并通过对优先区规划的关键问题的探讨列举不同规划方法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6.
秦岭生态保护区野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生态保护区地表径流众多,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因而孕育了种类丰富的野生鱼类。实地鱼类资源考察、检视鱼类标本以及参考鱼类分类、分布的文献表明,区内现有野生鱼类共7目16科75属141种(亚种)。通过物种多样性G-F指数的比较分析表明:区内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在邻近省份中是最高的,而且该地区的鱼类区系地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具有显著的过渡区特点;区内不同水系间鱼类组成差异显著。目前,秦岭生态保护区野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正面临来自不合理捕捞、水工程建设、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多方面的压力。为恢复和保护这一地区的野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优先保护区规划作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积极的研究意义。优先保护区识别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理论、保护空缺分析方法、系统保护规划理论、多准则决策分析理论等。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有保护目标确定、保护价值与保护成本分析、保护与经济开发共赢以及保护区管理策略的变化等方面。主要分析了不同保护规划方法的理论特征及研究进展,并通过对优先区规划的关键问题的探讨列举不同规划方法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适生生境的破碎化程度与优先保护序之间的关系,以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样地调查方法,结合3S技术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对特有濒危植物景观粒度、景观破碎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并与各物种的优先保护序进行比较,发现各物种适生生境景观破碎化的指标计算结果与物种的优先保护序之间存在着一定密切关系。结果表明,只要依据各物种在该区域的生物学性状与特征,选择适宜的景观破碎公式计算,完全能够准确反映该地区濒危植物的濒危程度。表6参14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促进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综述了国内外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保护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概况,归纳了常用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总结了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项目中运用的技术,分析了现有保护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全面的鱼类栖息地评估方法和修复措施的建议,以期为从事鱼类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海祁连山区鱼类资源状况,为今后的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6~9月,对该地区42个样点开展80次的实地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标本2116尾,隶属于2目3科8属18种及1亚种.高原鳅属鱼类为最大的类群,有10种,占总种数的52.63%.文献有记载但本次未采集到的土著鱼类有叶...  相似文献   

11.
首次使用优先序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山区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别专家调查并结合专家会议,应用SPSS列联系数法定量分析了专家对该区域发展现代农业优先重点领域与优先项目认识差异及其差异性,明确了石家庄市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先重点领域及优先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针对怀柔都市农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对怀柔都市农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外部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怀柔区都市农业发展的优势是冷水鱼产业、林果产业、设施蔬菜产业等发展日趋规模化与品牌化,但是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产业比重小、深山区休闲农业发展缓慢等劣势,应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以及当前休闲需求快速发展等机遇,迎接由资源环境、土地制度等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生态优先、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做大做强农村文化产业等怀柔都市农业发展战略,为怀柔未来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宁夏渔业病害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渔业病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防为主、正确诊断鱼病、正确选择鱼药的防治、把握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惠州市1999、2009年TM遥感影像图,在平原区、山区分别选取58、30个样本村庄,并以村庄为中心点,利用格局分析法探究村庄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分布;通过剖析农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总结模式,分析两个时期格局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1999、2009年惠州市平原区村庄土地利用类型与空间分布均有4种模式,山区有3种模式;平原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在绝大部分村庄的景观格局中,它们或为基质,或为优势斑块,而山区的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平原地区的格局模式以及变化主要受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的格局模式及其变化主要受海拔、坡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无论山区和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格局模式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敏      齐增湘      吕婧玮      刘鑫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273-281
废弃矿区及工业生产基地是城镇发展中遗留的历史问题,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后备资源。以水口山镇为例,识别城市空间和生态用地两者扩张源地,以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土地类型等9个因子构建阻力面,模拟城市空间与生态源地的水平竞合过程,分析工矿区发展为生态用地的潜力,确定生态修复的优先级分区。结果表明:1)城市与生态空间扩张源地的面积为355.95 hm2和3 880 hm2,分别占总面积的4.13%和45.02%;2)城市空间和生态源地竞合的差值-24 883.7~3 313.76,并呈现出城市中心区向四周减少的趋势,其高值区分布在北部志辉冶炼厂区,低值区集中在南部裸露矿区;3)工矿区可修复的生态用地面积为333.09 hm2,主要分布在金铜冶炼项目等集中的工业园区、康家湾矿区、水口山金属有色公司和部分裸露的采矿区以及尾矿填埋区,且距北部冶炼厂越近的工矿区,其生态修复优先性越高;4)对工矿区内4个优先级区提出治水、治土、植被恢复等不同治理措施与规划策略。研究结果为规划设计以及修复项目在空间尺度上落地和科学治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主要开展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蛋鸭-水生蔬菜综合种养模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鸭每公顷纯利润15 000.00元,养鱼每公顷纯利润30 562.50元,蕹菜每公顷纯利润5 531.25元,每公顷总利润51 093.75元。该模式是一种以养鱼为主,兼顾综合种养的互利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高鱼产量的同时提升鱼的品质,减少化肥和渔药的使用量,增加了综合种养收益。该模式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既降低了水质和陆地环境污染,又节省了资源,达到了低碳种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方...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年马鞍列岛潮下带岩礁生境的多网目三层组合刺网逐月调查数据,对鱼类群落月相和季度间的变化、区域尺度上的空间差异和群落的稳态进行了探讨,应用优势种相对丰度和生物量、定居性鱼类和洄游种的季节动态、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和生物量丰度曲线(ABC)分析方法对群落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季节性洄游种集中出现在夏秋季,但对岩礁生境的利用表现出不同区域的强度差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周年利用岩礁生境,但强度有别,尤其在冬季;定居性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春末夏初的种群密度最高,同样表现出某些或大部分月份的区域差异;而河口种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则更多地选择秋冬季出现在岩礁生境。多元分析结果揭示了当地岩礁生境鱼类群落格局上显著的季节和区域差异,这是定居性鱼类对岩礁生境利用的阶段性变化和区域差异、结合洄游种季节迁移和选择性分布等因素作用下共同形成的格局。ABC分析进一步发现,丰富的鱼类生态类型形成了夏季岩礁生境更为稳定的群落状态,而冬季相反;同时各季度A区的群落干扰明显强过B区。研究表明,产卵季节海域西北部的岩礁生境很可能起着主要的产卵场功能,而东南部区域各季度皆侧重于幼鱼育肥场的功能表达。丰富的种类区系加之优势种的季节性交替出现,共同塑造了岩礁生境极具动态的鱼类群落格局,对维持岛礁海域鱼类多样性以及局部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洞庭湖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洞庭湖鱼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对洞庭湖鱼种类情况、鱼类生物量情况、优势鱼类情况以及鱼类多样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洞庭湖各区域鱼类物种数量均相差不大,其生物量最多的是鲤鱼。洞庭湖优势种鱼类比例依次为鲤科、鮠科、鮨科、鳅科。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681~2.511,丰富度(R)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51~2.584,Pielou(J')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81~0.879。相关性分析表明,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与丰富度(R)指数、Shannon-Wiener(H1)指数与Pielou(J')指数均呈高度相关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make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ailand. In order to promote such contributions, problem areas and specific problems of high priority need to be defined, and possible solutions outlined. Important criteria for selecting priority areas and key problems include relevance to development, the availa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ir development, the cutting-edge advantage to be gained by development,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on with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These criteria suggest in Thailand a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