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斑嘴鸭消化系统与食性关系。[方法]对6只成体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消化系统进行解剖,并对各器官进行测量。[结果]斑嘴鸭消化管总长为(1 889.30±102.11)cm,是体长的(3.700±0.197)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73.4%±1.5%,是体长的(2.723±0.196)倍。斑嘴鸭喙扁平,肌肉肥厚,肌胃较发达,小肠最发达,具双侧盲肠但并不发达,仅占消化管的13.0%±0.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斑嘴鸭的保护和形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野生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为试验材料,对其消化系统各段长等指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大林姬鼠的消化道总长为(458.13±24.50)mm,是体长的(4.49±0.30)倍。其中,小肠占消化管总长的62.19%±0.98%,为体长的2.77±0.20倍,大肠占消化管总长的23.45%±0.80%,为体长的1.05±0.05倍。与各段消化道相比,大林姬鼠的小肠最发达,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大林姬鼠的消化道总长与体长不相关,与体质量相关,体质量(y)与消化道总长(x)的相关方程为y=0.06x+0.07。  相似文献   

3.
4种鲤形目鱼类消化系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雨薇  金志民  陈鑫  吕延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96+16825-16796,16825
[目的]初步了解鱼类消化系统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方法]以4种鲤形目鱼类为材料,对其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与比较分析。[结果]鲢鱼的消化道最长,是体长的4.084倍,而黄颡鱼的消化道最短,是体长的0.850倍。[结论]不同鲤形目鱼类消化道的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消化系统各部分特点与食性及食物种类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中国少鳞鳜的人工养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其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肉眼和体视解剖镜下解剖观察中国少鳞鳜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探讨其消化系统结构与食性的适应关系。[结果]中国少鳞鳜的消化道分段明显,具有典型的肉食性鱼类特点;口裂大,口裂宽/口裂长为(1.996±0.811),口咽腔宽阔,口腔长/头长为(0.943±0.171),肠较短,肠长/体长为(0.513±0.061);食道、胃和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黏膜皱褶。具有独立的肝脏和散布致密型胰脏。[结论]中国少鳞鳜的消化系统结构与食肉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王汨  王怀林  刘明镜  高梅  王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20-10022
[目的]探讨涪江下游福建纹胸鮡可量性状的特点和物种有效性。[方法]对1997年3月至1998年4月采于涪江下游合川段的福建纹胸鮡样本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体长、体质量、丰满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福建纹胸鮡雄性全长(9.98.4-1.456)cm,体长(8.18±1.224)cm,体质量(11.52±5.124)g;雌性全长(8.70±1.061)cm,体长(7.09±0.881)cm,体质量(7.20±3.635)g。雄性体长/体高4.93±0.71,体长/头长3.95±0.31,体长/尾柄长5.49±0.53,体长/尾柄高10.82±1.20;雌性体长/体高5.13±0.69,体长/头长3.94±0.81,体长/尾柄长5.54±0.52,体长/尾柄高11.20±1.37。体质量与体长关系式为:m=0.02111^2.9404,N=1422,R^2=0.7817。丰满度雌雄差异不显著,但季节差异显著。[结论]福建纹胸鮡属均匀增长型。中华纹胸鮡和福建纹胸鮡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兔消化系统中内源性纤维素酶及其酶学性质。[方法]取兔子消化系统中的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用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纤维素酶活性最高的底物浓度均是0.625%,最适显色时间5 min,最适pH值分别是4、6、7、6,最适温度是4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兔饲料及其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与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消化系统之间的差异,试验对两种鼠进行解剖。结果表明,褐家鼠食管平均长度占体长比值是大仓鼠的0.873倍;胃(不含内容物)的平均质量占体重比值是大仓鼠的0.462倍;小肠平均长度占体长的比值是大仓鼠的1.557倍,大肠平均长度占体长比值是大仓鼠的0.383倍,盲肠平均长度占体长比值是大仓鼠的0.283倍;肝重与体重比值是大仓鼠的1.190倍。两种鼠的消化系统中器官长度和结构有多处差异,两种鼠对于食物质量选择的分化程度明显,且褐家鼠食物选择广泛,大仓鼠对植物性食物依赖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郭恩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79-9880
[目的]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来研究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方法]运用连续石蜡切片及HE染色技术,用光学显微镜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消化系统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褶皱臂尾轮虫消化管管壁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结缔组织纤维膜或浆膜,上皮的游离端往往着生有长而密集的纤毛。除了在口沟部位有类似于骨骼肌的肌肉分布以外,其他各段都没有肌肉层,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结论]石蜡切片技术可作为判断轮虫生理生长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山核桃的产量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介绍了红腹松鼠对山核桃的危害特点,并研究了驱避剂——树宝对红腹松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近年来红腹松鼠在山核桃产区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常造成竹林、天然次生林林缘分布的山核桃减产85%~95%;驱避剂——树宝对红腹松鼠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在清除受害林木周围乔木和灌木的基础上,每年在树干50 cm以下涂刷2次树宝(7月中旬和8月中旬各1次)可有效避免红腹松鼠对山核桃的危害,防治效果达80%以上。[结论]该研究为控制红腹松鼠对山核桃的危害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体长(5.56±0.31)cm、体质量(2.67±0.40)g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28.1±0.6℃条件下,开展了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氟虫腈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20mg/L(95%置信限[0.009,0.066])、0.017mg/L(95%置信限[0.007,0.064])、0.010mg/L(95%置信限[0.004,0.041])、0.004mg/L(95%置信限[0.002,0.017]);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5.500mg/L(95%置信限[150.453,372.135])、142.233mg/L(95%置信限[64.565,190.985])、62.517mg/L(95%置信限[25.136,102.825])、28.708mg/L(95%置信限[12.759,46.174])。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4mg/L、2.8708mg/L,2种农药的毒性大小为氟虫腈、乐果。最后,还就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光谱学角度分析神经干细胞(NSCs)与神经细胞(NCs)的光谱区别,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体外培养NSCs和NCs,应用激光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测定2种细胞的拉曼光谱。[结果]NSCs与NCs的拉曼特征峰主要出现在600~1800 cm-1的波数范围和2850~3 000 cm-1波数范围内,拉曼光谱的峰位和相对峰强存在一定差异。NSCs的拉曼峰646、2917 cm-1与NCs的拉曼峰652、2908 cm-1处存在较大差异。NCs核中B型DNA胸腺嘧啶和酪氨酸含量相对更丰富。NSCs核中具有NO2成分,而NCs核中NO2较少或没有。NSCs与NCs核内部酰胺Ⅲ、C-H键、类胡萝卜素、C-H键、CH2键、CH3基团的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NSCs较NCs的DNA、酪氨酸、蛋氨酸、腺嘌呤、苯基丙氨酸、胡萝卜素、酰胺Ⅲ等含量更丰富,其中以胡萝卜素和酰胺Ⅲ的相对含量最高。[结论]从光谱学角度研究NSCs与NCs,是一种新的干细胞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庹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05-17607
[目的]为袁河花(鱼骨)形态种质资料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方法]以花(鱼骨)群体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40尾袁河花(鱼骨)的外部形态特征.[结果]袁河花(鱼骨)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的(4.78±1.4965)倍、为头长的(3.76±0.2035)倍、为尾柄长的(6.68±1.0324)倍,头长为吻长的(2.80±0.3021)倍、为眼径的(4.01±0.3939)倍、为眼间距的(3.21±1.1515)倍,为头宽的(2.10±0.3075)倍,为头高的(1.81±0.1484)倍,为口裂宽的(4.44±0.649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8±0.2866)倍.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式为W=0.0224L29168(R2=0.9576).肥满度系数(K)为1.57±0.1908,空壳重与体重比值(V)为0.87士0.0572,花(鱼骨)肠道系数(Ci)为1.08±0.1261,体长与肠长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方程为:Y=1.2624X-2.8109(r2 =0.7934).除内脏重、性腺重、成熟系数外,雌雄个体其他外形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袁河花(鱼骨)呈负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饲料中色素添加物对黄颡鱼消化机能的调控机理。[方法]选择450尾体重均匀(10.4±0.1)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5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着色剂金碧黄0、0.1%、0.2%、0.4%、0.8%,饲养周期60 d。[结果]添加0.8%着色剂金碧黄能显著提高黄颡鱼成活率,0.4%~0.8%的金碧黄能提高黄颡鱼特定生长率、内脏比、肝体比及胃蛋白酶活性,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黄颡鱼肠蛋白酶活性,而添加金碧黄对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0.8%金碧黄能极显著提高胃、肠、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肠、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而对胃脂肪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商用黄颡鱼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童永  沈建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33-2635
[目的]了解盘丽鱼的胚胎发育过程。[方法]对盘丽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结果]盘丽鱼的成熟卵子为粘性,呈椭球形,其纵轴和横轴分别为1.02~1.14 mm和0.75~0.79 mm。盘丽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出膜期6个时期。在水温(30±1)℃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约需50 h。受精卵约50 min后进入卵裂期,3 h后进入囊胚期,9.50 h后进入原肠胚期,20 h后胚孔封闭,50 h后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29 mm。盘丽鱼卵裂前期和原肠胚期发育较快,而器官形成期发育相对较慢。盘丽鱼孵化总积温为(1 500±50)℃.h。[结论]盘丽鱼与尼罗罗非鱼胚胎发育过程相似,说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黄缘盒龟消化道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像技术,对黄缘盒龟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消化道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具有纵行皱襞,可见杯状细胞,有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和一些孤立淋巴小结,未见食管腺.胃有大量的胃腺,胃腺细胞可分成2类:一类是体积较大的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嗜碱性;另一类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核较小,胞质嗜酸性.肌层特别发达.小肠的表面有大量绒毛,绒毛中未见中央乳糜管.绒毛上皮细胞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腺由柱状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肠具有粘膜皱襞和较多的杯状细胞,无绒毛,可见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外膜较厚.[结论]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相似文献   

16.
何茹  刘君寒  王士安  李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30-15232
[目的]选择合适的小球藻种属鉴定基因,对高产油微藻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鉴定常用的4条基因[核基因组rDNA的18S rRNA gene、内转录间隔区(ITS)、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叶绿体rbcL基因]中筛选出最为适用的小球藻鉴定基因,并对从自然水体中分离筛选出的5株油脂含量在30%以上的小球藻(Chlorellasp.)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ITS序列变异程度高,片段长度短,序列长度在种间变异较大,而在小球藻种内高度保守,且种间距离(0.439 6±0.135 9)远大于种内距离(0.045 7±0.084 3),适用于小球藻属内种的鉴定。应用ITS序列分别将5株高产油藻鉴定为1株C.vulgaris、2株C.sorokiniana藻和2株Chlorella sp.。[结论]为建立藻类的鉴定基因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