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该文简述了实行稻作梯田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云和稻作梯田湿地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及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应考虑的因子:成本旅游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旨在为云和稻梯田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喻庆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02-7908
在介绍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立该县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依据和理论,最后提出建立元阳哈尼梯田湿地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构想。  相似文献   

3.
陈海生  金连根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45-145,155
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有着江南独特的、美学价值极高的梯田景观群,是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最大梯田群.但目前云和梯田湿地还存在着生态系统脆弱、相关利益群体不协调和梯田湿地旅游管理机构尚未建立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云和梯田湿地公园建设途径:大力发展梯田生态旅游;建设梯田湿地生态保护区;加快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实行梯田稻田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4.
哈尼稻作梯田生态系统是我国西南山地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为核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为载体的包括稻田耕作技术、森林与生态维护、民俗文化、水利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哈尼生态系统。本文重点分析了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空间循环与物质能量流动,指出哈尼梯田作为农业生态文明的新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地尤溪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方法]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当量因子法等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评估联合梯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结果]联合梯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57 792.09万元,其中土壤肥力保持价值86 857.73万元,占55.05%;向社会提供产品形成的经济价值28 271.80万元,占17.92%;文化服务价值17 200万元,占10.90%;水调节价值7 046.82万元,占4.46%;气体调节价值6 787.87万元,占4.30%;生物多样性价值6 349.71万元,占4.02%;环境净化价值3 749.40万元,占2.38%;气候调节价值1 528.76万元,占0.97%。[结论]联合梯田生态价值要大于经济价值与文化服务价值,仅考虑产品供给将严重低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完善生态补偿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系统日益完善,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同时也造成了生态资源衰竭和生态危机频繁爆发,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极有必要全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本文试看从系统的高度考察生态补偿的定义、生态补偿的理论、生态补偿的方式和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等方面.为我国全面建构统一的生态补偿法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浙江省云和梯田湿地公园概况,分析了梯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及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主要包括:提高梯田稻作经济效益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补偿是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建立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价值流循环互动的补偿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9.
云南元江那诺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梯田文化景观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梯田区面临着缺水现象严重、梯田面积逐年减少、保护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为实现元江那诺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发展模式:扩大梯田保护区的面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为稻作农业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森林生态系统;统筹规划,发展哈尼梯田生态旅游业的同时建立补偿机制,实现梯田保护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后,建立和完善哈尼梯田的保护法规,并加大哈尼梯田的研究力度,为哈尼梯田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草原在陆地生态系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草原资源环境的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整体仍处在不进则退的爬坡过坎阶段,草原生态安全仍是国家生态安全的薄弱环节。本文综述了已有研究生态补偿理论的发展、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历程以及草原生态补偿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梳理了相关学者从草原资源产业升级、草原移民、草原产权明晰、完善草地承包使用制度、草原生态补偿立法、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等方面提出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跨学科视角进一步对草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稻田生态补偿理论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稻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承载粮食等生产任务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气候调节、净化水质、维持土壤肥力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的探讨,以及对稻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研究,明确了稻田生态系统在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巨大作用;结合国内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及我国水稻生产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稻田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田生态系统的热通量变化和农田小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上午棉田比稻田波文比大,下午稻田比棉田波文比大。白天稻田和棉田的显热通量为正值,晚上为负值。上午稻田显热通量大于棉田,下午则棉田大于稻田。稻田潜热通量全天大于棉田。棉田和稻田气温上午随时间增加而迅速升高,下午则随时间增加而气温下降。白天稻田内活动层随着高度升高气温增高,为辐射型;50cm以上随着高度升高而气温降低,为日射型;棉田与稻田相反。稻田相对湿度不同层次以早晨最高,内活动层以16:00最低,外活动层以13:00最低。在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稻田中风速大于棉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福建稻田杂草及其防除研究的部份结果。通过在16个典型县(市)的调查,掌握了福建稻田杂草的组成结构,明确了主要杂草是稗草、鸭舌草、节节草、田字萍、水竹叶、萤蔺、矮慈姑和异型莎草等8种。探讨了稻田不同地理位置、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土壤管理以及水稻生长情况与稻田杂草发生分布的关系,讨论了福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稻田在杂草防除及其研究方面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谐波分析理论在梯田土壤水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谐波分析与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梯田土壤水分及梯田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梯田土壤含水量平均比坡耕地高出15.7%;梯田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因而,梯田增墒保水、抗旱能力强.就梯田的切土部位和填土部位来说,切土部位的含水量平均高出填土部位的25.8%,梯田的切土部位土壤水分变化缓和,极值出现较晚,能聚集并保持更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15.
山地复杂多变的地形环境导致了土壤性态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为了解山地耕地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选择了浙南地区的丽水和温州两市12片代表性的梯田,采样分析了228个点位的表层土样及6个代表性剖面的土壤肥力指标,探讨了土壤肥力及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高度、坡位等的关系。结果表明:浙南山地梯田土壤性态及土壤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梯田土体和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含量逐渐下降,pH逐渐升高;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CEC却呈现由坡麓向上先呈现下降后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水田土壤质量高于旱地;凹坡处耕地土体和耕作层厚、有机质、全氮、CEC、pH、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值高于凸坡处,肥力指标随梯田宽度的增加而变优;山地梯田土壤熟化程度随种植时间增加而增加。从低海拔至高海拔,土壤类型由铁聚水耕人为土和简育水耕人为土逐渐向简育水耕人为土、铁渗水耕人为土演变。  相似文献   

16.
在调查江苏某镇稻田污染事故的过程中,限于在污染事故发生时没有及时取样进行检测分析,只能通过排它法确认稻田污染事故的原因。根据受害秧田的分布特征及秧苗受害程度不同,认为灌溉水严重超标是造成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沿河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及水质特征,认为主要污染因子是pH值和盐度;分析低pH值和高盐度对秧苗的危害机理及秧苗受害特征,受害秧苗的根部、叶部症状特征和灌溉水的低pH值和高盐度之间存在事实因果关系,进一步确认了主要污染原因和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17.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变化的反应极为敏感,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产生的影响对维持稻田系统氮素循环极其重要。秸秆还田通过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氮素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进而影响水稻生产的氮素管理策略。在查阅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基础上,对秸秆还田下水稻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中相关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关键功能基因驱动机制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厘清秸秆还田后稻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介导的氮素循环转化机制,为稻田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苗族地区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思考:以黔东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稻田养鱼是苗族水田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苗族稻田养鱼的传统方式,苗族传统的稻田养鱼方式(平板式),产量低下,商品率低,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总结传统生产方式,探索出稻-鱼-蔬(瓜)立体养殖的山区稻田生态渔业模式.稻田生态渔业示范效果:符合苗族的生产习惯,既可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增加收入.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水田杂草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稗草、泽泻、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等。该文介绍了14种水田杂草的形态特征、习性及危害,并总结了水田杂草的综合防除技术,旨在为水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和谐社会生态的途径。企业是其运行的基础, 遵循生态补偿机制把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融为一体, 实现生态补偿和自身的科学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需要协调区域共同发展, 完善补偿方式和税收制度,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将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