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郭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32-5832
[目的]讨论在载体试剂催化下生成环氧菜籽油增塑剂的反应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最佳条件为:载体催化剂用量为菜籽油用量的6%,双氧水用量为菜籽油用量的60%,温度控制在60~70℃,时间7h。[结论]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环氧值大小和产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菜籽油作为原料,在常压下水解制备脂肪酸。[方法]研究在常压下温度(95±5)℃水解菜籽油制备脂肪酸,讨论油水比、催化剂(浓硫酸)、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和时间对菜籽油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乳化剂用量4%(W/W),催化剂量15%(W/W),油水比1:2,水解时间17h。在该条件下,水解产物的酸值达180.3mg/g。[结论]利用菜籽油在常压下进行水解反应,能制备出工业上常用的脂肪酸,而且转化率可达93.8%。  相似文献   

3.
李亚萍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236-239
以脱胶后核桃毛油中的磷脂含量、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结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和工厂设备现状,对低酸脱胶和水化脱胶这2种工艺进行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酸法脱胶效果较好,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柠檬酸(质量浓度为5%)的添加量为8%(占核桃油的质量百分比)、脱胶时间为100 min、脱胶温度为60℃,该条件下得到的核桃脱胶油磷脂含量为31.91 mg/kg、过氧化值为6.785 mmol/kg,磷脂的脱除率可达96.00%。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菜籽油中40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考察不同提取剂的提取效果,比较氟罗里柱和中性氧化铝C_(18)小柱、Agela TPT-spe小柱和Agela PC/NH2-SPE小柱对样品的净化效果,优选出以乙腈提取、Agela TPT-spe柱净化的试验条件,G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结果]40种农药在0.05~0.40 mg/L满足线性关系,r0.99,检出限在0.000 1~0.008 0 mg/kg;在0.04~0.40 mg/kg进行了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8%~110%,相对偏差(RSD,n=6)小于1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合菜籽油中40种农药残留的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莉  陈乃富  汪四赞  刘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84-10687
[目的]为茶油的精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机榨毛油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结果]常规水化脱胶可满足茶油的脱胶要求,且对茶油的酸价影响较小,茶油得率较高;水化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脱胶时间10min,加水量7%;8.78%的NaOH溶液对茶油的脱酸效果最好;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重的7%,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140℃;同时,试验过程中采用氮气为保护气可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茶油的最佳脱胶、脱酸及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使用不同磷脂酶对沙棘果油去除磷脂的影响,选用两种酶对沙棘果油进行脱胶处理。以脱胶后油中的磷脂含量为评价指标,选取反应时间、水浴加热温度、溶液pH值、去离子水添加量和磷脂酶A_1或磷脂酶C添加量5个因素对沙棘果油脱胶效果进行分析。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沙棘果油酶法脱胶工艺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虽然磷脂酶C的脱胶速率较快,脱胶后油的回收率比磷脂酶A_1略好,但脱胶不彻底,反而磷脂酶A_1的脱胶效果更好,利用磷脂酶A_1对沙棘果油脱胶的最优工艺条件是pH值为5.0、温度为35℃、时间为120 min、酶添加量6%、去离子水添加量为1.5%。脱胶后沙棘果油中的磷脂含量为13.3 mg/kg,油的回收率为94.4%,酸价为2.31 mg/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影响金果榄总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料液比,其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质量浓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5(W/V,g/ml,下同)、乙醇质量浓度60%;在此条件下金,果榄总黄酮得率为8.926 mg/g。[结论]试验优选了金果榄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金果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工艺研究。[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试验得到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乙醇体积分数69.22%,CO25 L/h,提取时间62.82 min,料液比1∶1.13 g/ml,提取温度55℃,提取压力35 MPa。在此条件下葡萄籽中原花青素产率理论值为164.916 mg/kg,实测值为(163.60±0.93)mg/kg,原花青素的纯度为88.5%。[结论]研究可为促进新疆葡萄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剁椒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剁椒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剁椒天然发酵的最优工艺为食盐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5%,28℃发酵16 d.该发酵条件下,得到亚硝酸盐含量仅1.32 mg/kg、感官评分84分、品质佳的天然发酵剁椒产品.[结论]该研究可为发酵剁椒标准化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欣  俆尔尼  胡冰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526-1529,1589
[目的]优化脂肪酶水解菜籽油脚料的工艺,提高菜籽油脚料水解率。[方法]以菜籽油脚料为原料,选用黑曲霉脂肪酶水解菜籽油脚料,通过单因素试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该脂肪酶水解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黑曲霉脂肪酶水解菜籽油脚料的最适酶添加量为200u/ml,底物浓度75mg/ml,酶解pH7.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45min以及摇床转数150r/min,此时菜籽油脚料水解率为16.4%。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是:酶添加量245U/ml,底物浓度为75mg/ml,酶解pH7.0,酶解温度是41℃,优化后的菜籽油脚料水解率达(26.92±0.86)%。[结论]研究可为菜籽油脚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压榨茶叶籽毛油磷酸水化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压榨茶叶籽毛油的脱胶工艺。[方法]在磷酸脱胶和水化脱胶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磷酸、水化复合脱胶工艺对茶叶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研究脱胶温度、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和脱胶时间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4个因素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温度、85%磷酸添加量、脱胶时间、水添加量。较优工艺条件为:脱胶温度50℃、浓度85%磷酸添加量0.2%、脱胶时间30 min、加水量为油重的4%,此时脱胶油得率为94%。脱胶过程中油脂的质量参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GC-MS分析显示,茶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3%,其中亚油酸含量约25%,是营养丰富的功能性油脂。[结论]用磷酸、水化复合脱胶工艺对茶叶籽毛油进行脱胶处理,可得到符合脱胶要求的脱胶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料中不同氟添加量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油菜盆栽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氟添加量下的油菜产量、品质、生长特性及土壤化学性状,得到限制油菜生长的肥料氟化物阈值。[结果]肥料中添加氟对油菜生长有抑制作用,以200 mg/kg的添加量为临界值,大于此添加量油菜产量显著降低,与无氟添加量相比,油菜产量降低27.38%~37.82%;随氟添加量的增加,油菜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递减趋势,与无氟添加量相比,其含量显著降低的氟添加量临界值分别为300、200、100mg/kg;施氟处理的油菜根系活力降低12.04%~41.83%,差异显著,而氟添加量为300~500 mg/kg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19.09%~32.11%;当氟添加量300 mg/kg时,土壤总氟含量显著增加,并超过油菜的耐氟阈值,土壤p H提高3.56%~7.73%。[结论]肥料中氟化物含量不宜超过300 mg/kg。  相似文献   

13.
赵云霞  郑志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25-11726,11729
[目的]筛选出山杏仁油的最优抗氧化剂及最适添加剂量。[方法]采用Schaal烘箱法,考察TBHQ、PG、VE、茶多酚对山杏仁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TBHQ和茶多酚的最适添加剂量分别为150、200mg/kg。[结论]TBHQ和茶多酚对山杏仁油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可满足植物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技术,建立了植物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样品测试。[结果]该方法对食用植物油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 000μ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样品中的检出限最低达到0.2 mg/kg。17种组分3个浓度梯度(1.0、5.0和10.0 mg/kg)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0.4%~110.9%,相对标准偏差在2.4%~8.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检出限低、结果准确,可应用于核桃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实际样品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菜籽油的深加工研究——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静  程正载  雷锐  颜晓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53-13455
[目的]探索制备生物柴油(RME)及甘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菜籽油、工业甲醇为原料,利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与乙酸甲酯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RME),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依次考察反应温度、NaOH浓度、醇油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菜籽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随NaOH加入量增加,产量相应减少;甲醇用量在24ml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最大;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不宜太高,时间也不宜过长。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60℃,NaOH用量为油重的1.0%,醇油摩尔比为6:1,反应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油转化率最高,达到94.81%。红外分析检测显示,所得产物为生物柴油。[结论]该产品性能达到0#柴油指标,说明用该法生产生物柴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氧化钙催化菜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颖  汪济  张群正  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58-10859
[目的]考察氧化钙固体碱对菜籽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性能以及催化剂的耐水性。[方法]以市售氧化钙直接作为催化剂,详细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粒度等因素对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水来考察催化剂的耐水性。[结果]催化剂粒度为160~200目,在65℃条件下,催化剂用量为5%,反应3h,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0.1%,此时催化剂的耐水量为0.5%。[结论]市售氧化钙对菜籽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水性,能够直接用作生物柴油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